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赵子龙-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中原各大世家兼并土地严重不同,凉州不缺土地,甚至因为战乱和人丁稀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而劳动力的的低下更使得这一情况进一步加深!

    凉州缺人,缺汉人,缺人才,特别是各种专业性的人才,冲锋陷阵的猛将赵云一抓一大把,就算咬文嚼字处理公文的书吏佐官挤挤也勉强够用,可各种专业性的人才却几乎一片空白,哪怕赵云勇冠三军,遇到这些也无能为力,望洋兴叹!

    木匠****,年纪六十余岁,原以为是赵忠身边的老仆,没想到却是手艺高超的宫廷大匠,善于制作各种攻城器械。

    药师李立,四十余岁,医家门人,曾任太医官,却因无力救治中毒的王美人而被刘宏下令处死,一同处斩的有十余人,只有李立因为与赵忠有旧被救下一命,自此销声匿迹,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化作一抔黄土。虽然未能救得了王美人,但李立的医术却并没有那么不堪,反而颇为了得,不仅内外精通,懂得养生之道,而且在炼丹一道也颇有成就!

    琴棋书画不表也罢,虽然都称不得上大家却绝非酒囊饭袋之辈,赵忠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让赵云没事懂得陶冶情操,而不要成为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

    最后一人姓赵,乃是正经八本的赵氏族人,虽然年纪不大也名声不显,样子憨憨的就连穿着也土里土气,却最让赵云重视不已,不是因为其是本家族人,而是其一身所学正是赵云所急需的。

    诸子百家,农家不声不响,很多时候都会被人忽略,但也是整个社会最不可或缺的,民以食为天,不论世家大族所需要的灵种异食,还是解决天下普通百姓的温饱提升产量,农家的作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要说农家现如今最出色的代表人物,非东汉朝廷的搜栗都尉赵过莫属,从汉武帝时期直至今日可谓荣宠不衰,也是如今赵氏明面上的代表人物,其发明代田法,革新农具,使国家仓禀殷实,功成之时天降甘霖国运加身,一举从普通的文士成为元神境界的大高手。

    而且不紧有大功于国,更有功于天地使得朝廷都不会轻易降罪于他,妖魔更绕路而行,也使得苟延残喘的赵氏日子好过了一些!

    此人当然不是赵过,赵过作为赵氏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洛阳城内算不得什么大人物,可一举一动都受到许多人的关注,甚至就连皇帝那里也是挂了号的,如果一个帝都的官员突然跑到凉州这战乱之地,是个人都能发现不正常,先别说汉灵帝会让人才流失,赵过本人也不可能那么做,初出茅庐的赵云根本不值得赵过下这么大的力气投资,即使是本家族人!

    不说赵过,即使是赵忠也是因为觉得赵云是可造之材,又是王室后裔才进行帮助,不过也仅仅而已,绝对不会因为赵云而拿整个赵氏的兴衰做赌注,以后是否加大筹码还要看赵云自身的发展,如果不堪造就,亦会任其自生自灭,虽然不会加一把火却免不了撇清关系!

    “好好,不愧是赵大家的玄孙,果然家学渊源,如今春耕在即,一切就拜托兄长了,无论要人要物只管拿我的手令到府库提取,我会吩咐李长吏与张都尉全力配合你!”赵云心情大好,赵禾的到来简直解了他燃眉之急,特别是那代田法和各种新式农具让赵云兴奋不已,有了这些东西,对于张掖郡薄弱的农业来说简直是化时代的。

    (本章完)

第194章 人口(一)() 
收复张掖郡全境,附带着一个居延属国,赵云的军事行动也告一段落,也让周边的势力力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有一郡之地,数百万人口,可数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管理起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云荣登太守宝座也免不了一番人事调动,各个县城县令,县丞,县尉的任命,一些小城重镇的人事任免,特别是居延属国的一系列人事调整,可以说让赵云伤透脑筋。

    不过幸好有李儒,贾羽,郭图,傅天仇,杜通等人帮忙出谋划策,不论李儒,贾羽还是郭图都是首屈一指的智者,就算杜通好歹也是做过一郡太守的人,虽然能力或许有所欠缺但这也是针对凉州这复杂的局面,没有实力一切都是枉然。自从被赵云霸占了太守之位降级成郡丞之后,杜通的不仅没有消沉,反而做起事来可圈可点,连李儒和贾羽都对这个以前的“旧主”刮目相看!

    比如人事任命,杜通就给出建设性意见“任人唯亲。”很多赵云都叫不出名字的赵氏族人被杜通委以重任,各县功曹,法曹,户曹,甚至县丞,本以为其纯粹是投上所好,没想到经过赵云等人考教之后确实发现这些被杜通点名的赵氏族人大多都有可造之才,值得培养一番,看来杜通确实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

    但直接大批量任命为各地长官或者一县重要部门的一把手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些人虽然对赵云绝对忠心但能力却有待考究,而且会加大各县投降官员的排斥感,倒不如先都撒到基层任职培养经验,熟悉政务,积攒一定的功绩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行提拔。

    还有就是官员互掉,将那些有能力有经验又主动投靠的各县主要官吏互相调动,避免其长居一地影响力过高导致太守府的权利被淡化。

    同时被淡化的还有赵云撤换杜通的心思,一句“杜郡丞有心了!”让杜通乐不思蜀,工作起来更加卖力,这一切赵云都看在眼里。

    不同于杜通揣摩上意,投其所好,傅天仇则更同意赵云先将这一批赵氏族人下方基层的想法,同时为应对一大批官员短缺,提出提拔一批当地口碑不错的基层官吏担任各县部门主官,这些人对当地情况熟悉,又有一定的执政经验和民意基础,而且对于提拔他们于微末的赵云必然心存感激,成为赵云坚定的支持者!

    身为法曹,入职不到三天傅天仇便查处了数十个贪赃枉法或者尸位素餐的官员,其中更有好几个原居延属国以前得居延国主庇护的官员,可谓铁面无私,恨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惧怕,特别是那些有前科的,每天提心吊胆,搞得人心惶惶,如果不是赵云即使出面制止恐怕还要有一大批官员落马,不说春播是否能顺利进行,弄不好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执政部门直接陷入瘫痪。

    不过这样也好,经过傅天仇这么一闹,往日的各种不良之风一扫而空,许多官员在“既往不咎”的鼓励下全身心投入到春耕之中,准备给新的顶头上司一个良好的印象,傅天仇和赵云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合作的可谓恰到好处!

    居延国主白式,名存实亡成了傀儡,也不知如何所想,竟然在赵云走后第二天便登基退位,在一众大臣百般劝阻未果之后,将王位传给了小舅子,而威望甚高的老相国对于此举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极力赞同,用他的话说就是做一个混吃等死国主倒不如放下身段找点事做,人就该看开点,不要等到行将就木之时再盼来生!

    白式倒是拿得起放得下,也许是老相国做的太到位,当日便轻车从简携带着王妃,王子,当然现在应该叫夫人和儿子了,前往太守府任职,赵云也没有亏待他任命他为户曹,主管全郡的人口普及!

    赵云手下如今,赵严,李严,牛通,左千户,赵泽,赵猛,胡车儿,徐晃,李大目,何鸾,张济,郭汜,夏侯兰,赵羽,张辽,羌族的白石,丹木,小将张绣,仁五,仁六,赵祝,牛辅,高顺,牛老将军等等可谓猛将如云,即使小将张绣,仁五,仁六两个原来土匪出身的土匪头子如今也都触摸到了练气大成的门槛,作为一县县尉也绰绰有余了。

    赵云实现他的诺言,郭汜被任命为日勒县尉,同时番和,显美,氏池,丽轩四个县城的县尉也被赵云分别交给了赵严,赵猛,赵祝,赵泽四个心腹,如今局势初定,对于军权赵云毫不犹豫的抓在自己人手里,和删丹,昭武,日勒三县相同,每县常设城防军四千,并且都是炼力初期以上的青壮组成。

    这样光是删丹,昭武,日勒,常山,番和,显美,丽轩,氐池,屋兰九县便有三万两千大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各个割据势力被赵云一举铲除,但大小匪类,异族,妖魔,道覌多如牛毛,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震慑结果可想而知。

    不是赵云穷兵默武,这已经是赵云实行精兵政策压缩后的结果,按每个县城两千常备军算,辖下七八个到十几个镇子不等,每城也就两百多人,要知道在赵云攻打之前每个县城可是有近万甚至上万的守军呢,即使这样还时常受到侵扰。

    最重要的是居延属国,作为张掖郡东方的门户,也是地盘最大的县最后经过众人一众商议由赵云手下大将张济叔侄率一万大军驻守,老将牛老将军为副手,仁五,仁六,何鸾从旁协助,牛通,左千户则令吊他用,这样光是城防军就有四万两千人。

    各地人手到位,也让因为局势混乱而蠢蠢欲动的匪类异族为之一静,不敢轻举妄动,虽然时不时有不知死活的妖魔出来蹦跶一下却影响不了大局,春耕在有条不蓄的进行着。

    而代田法,和各种新式农具的普及在赵云不遗余力的推动下也被强制执行下去,刚开始各地百姓还有所不适,可是在见识了新农具的高效率便很快接受了现实,就连对代田法也没有了刚开始时那么排斥。

    所谓的代田法,便是垄沟,垄被高垄低沟种植法,和赵云记忆中家乡农村的种植方法几乎一样,只是尺寸有所差别,有着现代的经验,赵云虽然不通农事可也知道这才是以后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刨个坑种个仔的做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粮食的产量也会比之代田法有所不如。

    至于各种新式农具更让赵云大开眼界,

    (本章完)

第195章 普度慈航() 
下品田器耕耘,与现代锄镐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略显笨拙却比如今凉州许多地方的农具都要便巧先进,那一道道扶牛挽犁耕种的画面更让赵云有种回到小时候农村乡下的感觉,恍惚间仿佛回到了现代。

    最让赵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耧车的存在,在赵云看来这简直就是播种机的原始版!

    “主公,代田法不仅可以抗旱防风,保证出苗,而且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还可以将垄上的土壅在根部。到夏天,垄平根更深,庄家生长的健壮,得以曾产。”

    指着那排列整齐的垄沟垄被赵禾有些自豪的向赵云介绍道:“不仅如此,到第二年调换垄和沟的位置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地力,使田地得到休息,让长出的庄稼更有灵气!”

    “果真世间处处皆学问,没想到这劳作之间竟有如此多的讲究,能得季丰之助真是子龙之福啊!”赵云由衷的感叹道,以前虽然也见过种地,可谁会想到普普通通的种地有如此多的不同之处,看来能够流传下来的果真都是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产物!

    “主公过奖了,全赖祖辈余荫,赵禾不敢居功,只是可惜时间不够,否则培育出优良种子定可在此基础上在增产三成!”赵禾有些遗憾的说道。

    “培育种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云又听到一个“新名词”他没想到这个时代竟然已经有了主动培育优良品种的概念并且看样子还已经有所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