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瞻基促狭的仔细打量了一下吴婳,轻轻笑道:“对啊,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啊。二叔这几年到底是怎么把你变这么?”

    “这么说,我不是丑丫头,而是逆袭成美少女了?”

    吴婳在心里有些奇怪。

    “我的容貌真的有那么大的变化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我竟然没有发觉?”

    此时,吴婳忽然想起了,之前几年汉王和温哈喇王子总是说她变漂亮了,当时她还以为他们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呢,现在看来,自己的容貌真的是一天天变化了。

    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呢?难道只是因为女大十八变?

    啊,对了,应该是那几年吃了那么多“以丑攻丑”的“石头鱼”所以变漂亮了。

    看来“石头鱼”的美颜效果还真不是吹的,只是它的效果不是那么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容貌。

    一想到“石头鱼”,吴婳就想起了刚刚来汉王府的时候,第一次和汉王去出海,汉王被那丑陋的“石头鱼”咬伤,在众人都不认识“石头鱼”,不知道它的毒性的时候救了汉王,从此,汉王对她态度大变,种下了一片情缘。

    特别是后来吴婳冒雨去熬“石头鱼”的时候,威风凛凛的汉王,竟然用他那无往不胜的宝剑,来帮她杀鱼,虽然他杀鱼的动作是那样可笑,而且是用宝剑杀鱼。

    但是现在想来,却觉得是那么温馨。

    特别是在吴婳熬鱼汤的那个雷雨夜,日理万机的汉王,竟然亲自跑来给她送伞,然后在黑夜里搀扶着她,一起徐徐前行,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

    一想到这些,吴婳不由得深深的担忧起汉王的处境了。

    “我是不是该给汉王求个情皇上善待汉王呢?”吴婳思忖着这个问题。

    皇上对汉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呢?

    吴婳在心里思忖着:皇上刚才提到汉王的时候,还口口声声的叫汉王二叔?看来应该对汉王还是有些情意的。

    吴婳听朱瞻基这口气,汉王应该没有受什么苦。她有些放心了。

    此时,朱瞻基看到吴婳忽然沉默,仿佛猜透了她的心思似的,忽然半是打趣半是认真的说道:

    “对了,婳儿,大家都说要立即把汉王明正典刑,可是朕想到,婳儿在汉王府里伴读了八年,汉王对婳儿不错,你看当初一个丑丫头,变得这么漂亮了。所以一定会善待二皇叔的,你放心。”

    “皇上,你真的是因为婳儿,才善待汉王么?”

    吴婳有些奇怪的问道。

    “当然不是。婳儿,你知道么?”

    朱瞻基忽然脸色变得有些忧郁:

    “自从皇爷爷发动靖难之变,登上皇位以后,从小我朕就面临那么多亲人互相屠戮,看到皇爷爷杀人如麻的场景,朕真的怕了。朕不想杀人,更不想杀自己的亲人。就是杀一个犯人,朕都要反复核查,绝对不可以轻易问斩。”

    “皇上,你真是宅心仁厚。

    相信,在你的统治下,一定是政通人和,带来一片比大唐盛世还要为后人赞颂的大治世。”

    吴婳由衷的祝福:“瞻基哥哥,你文采斐然,武功卓绝,却又是如此宅心仁厚,我相信,你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枉我你,虚掷这八年青春,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不后悔。”

    “婳儿,谢谢您这么说,我相信,这世间,没有人比你更懂我。也谢谢你对我的付出。分开的这八年,其实我每天都在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尽快变得强大起来,这样才可以保护你。每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想想能早点让你回来,我也努力说服自己,去默默承受。”

    朱瞻基说到这儿,不由得不再自称“朕”,他又变成那个吴婳叫了多年的“瞻基哥哥”了。ww。ukanshu

    “好啦好啦,不说这些伤感的事情了,还好,一切都是这么圆满,我回来了,你也如愿当上了皇帝,我们又可以重聚在这个皇宫里了。”

    吴婳擦了擦快要掉下来的泪水,喜悦的说。

    “对对对我们说些高兴的话,做点高兴的事吧。”

    朱瞻基也顿时转悲为喜,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个精美的器具,应该是养蛐蛐的东西吧。

    朱瞻基有些炫耀似的望着吴婳,眼睛里神采飞扬:

    “看,这是什么?婳儿,没见过这东西吧,能叫得出名字不!”

    吴婳注意到,朱瞻基这次拿出的,不再是以前那种花哨的宫廷式蛐蛐笼子,而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蛐蛐罐儿。

    “养蛐蛐儿的器具,讲究的是蛐蛐罐儿。蛐蛐罐儿有瓷的,也有陶的,最好的是用澄浆泥烧制的:高5寸左右,直径3寸厘米左右,厚近一寸。要求口儿大、膛儿深、壁厚,上面有盖。”

    朱瞻基看吴婳那十分陌生的神情,便开始如数家珍的给吴婳介绍了。

    “这种胡不溜秋的蟋蟀罐儿看着可没有你以前的蛐蛐笼子漂亮,它到底有什么好呢?”

    吴婳不解的问。

    “这你就外行了吧。玩蛐蛐的都知道……”

    朱瞻基得意的抿嘴一笑,有些迫不及待的给吴婳解释起来:

    “这种罐儿的优点它的外观,而是保温保湿性能好、适合蛐蛐儿在里面生存。”

    现在的朱瞻基,已经有一个单纯的蛐蛐爱好者,升级成斗蟋蟀的行家里手了。

    他刚才向吴婳介绍的,正是玩蛐蛐的行家里手俗称的“罐儿。”

三百一十五章 原来你是“蟋蟀控”!() 
朱瞻基如数家珍的介绍道:“新罐儿不是拿来就用,得先打底儿:用黄土、黑土、白灰按一定混合,然后垫在蛐蛐儿罐里。为什么要加白灰呢,因为没有白灰粘不住。白灰不是有碱性么,打完底儿等三合土干了,还要放在水里泡,把碱性彻底泡出去才能用。打好的底儿既不能掉,又不能碎。”

    光有罐儿了还不行,还得有两样东西:水槽儿和过笼儿。

    朱瞻基显摆似的,叫小太监把养蛐蛐儿的器具“水槽儿”和“过笼儿”呈上来。

    吴婳先拿起那“水槽儿”:

    它是瓷的,半圆形,直径约3厘米,高0。7厘米,槽内深0。3厘米。这东西做得精致、小巧,挂着釉儿,描着花儿,图案有金鱼、水草、蛐蛐儿什么的。

    看来让蛐蛐喝水舒服,主人还真花费了不少心思。

    吴婳仔细一看,瓷缸旁边还写着字:“勇战三秋。”

    吴婳顿时觉得,这应该是世界上体积最小、建造最精细的瓷器。它的用处不必细说:喂蛐蛐儿水喝的。

    吴婳再看那“过笼儿”:这个是澄浆泥烧的,质地细腻,颜色浅灰,高不到3厘米,扇面形,上面有盖,盖上有提手,可揭开。

    过笼儿两端有洞门,蛐蛐儿可穿过去。里面的空间可容纳两条蛐蛐儿。

    “这‘过笼儿’有什么用呢?”

    吴婳小心的问道,知道朱瞻基又会说出一大堆学问来。果然,朱瞻基早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介绍了:

    “婳儿,你知道,为啥要这东西呢?一是蛐蛐儿喜欢在暗处呆着,过笼儿就是蛐蛐儿的窝;二是养蛐蛐儿不能光养雄的,咱们的行话称为‘二尾儿’,还得有雌的,行话称为‘三尾儿’,雌雄做伴儿才行。如果你养的雄蛐蛐儿不和雌蛐蛐儿交配——行话叫做‘过铃儿’,它是不会和同性斗的。所以,说白了,‘过笼儿’,就是供蛐蛐儿‘过铃儿’的洞房明白了?”

    吴婳知道朱瞻基要滔滔不绝,却没有想到,朱瞻基现在的蛐蛐知识已经是吴婳完全没有见识过的了。

    “瞻基哥哥,你这几年,到底都去钻研什么了,难道就去钻研蛐蛐经了?”

    吴婳瞪大眼睛,大感诧异。

    “呵呵,这算什么!养蛐蛐儿,必须给蛐蛐儿一个和在野外差不多的生存条件。这其中的学问很多,有些专业的玩家儿,一到秋天专门雇把式给他养蛐蛐儿。称‘蛐蛐儿把式’,就是伺候蛐蛐儿的专家。这,朕今天就得去遍寻民间的蛐蛐把式。”

    朱瞻基得意一笑,随手吹了一声口哨,只见他身后就应声而来一个18、9岁的俊俏少年。

    这少年穿着雪白的直襟长袍,衣服的垂感极好,腰束月白祥云纹的宽腰带,其上只挂了一块玉质极佳的墨玉,形状看似粗糙却古朴沉郁。乌发用一根银丝带随意绑着,没有束冠也没有插簪,额前有几缕发丝被风吹散,和那银丝带交织在一起飞舞着,显得颇为轻盈。

    莫非这就是那养蟋蟀的“行家里手”?

    简直有些玉树临风,仙风道骨的文化人味道!

    看来这“蛐蛐把式”还真是讲究。

    只见那少年从“过笼子”里拿出一只琥珀青颜色的个头十分巨大的蟋蟀,颇有些欣喜的给朱瞻基和吴婳二人介绍道:“这,是著名的宁津斗蟀。”

    “什么事宁津斗蟀?宁津?难道这蟋蟀就是我们山东宁津县的?我竟然不知道?”

    吴婳有些吃惊的问道。

    “婳儿,你可真是外行啊,当初不是你带着我蟋蟀的世界的么?”

    朱瞻基的脸上显出一丝遗憾:

    “宁津蟋蟀种类繁多。

    因特有的地理条件和特有的环境小气候,宁津的柴胡店镇原尤集乡、孟集乡、保店镇、宁津镇原小店乡、杜集镇原常洼乡等地所产的斗蟀最好,尤其是原尤集乡陈庄一带所产的斗蟀最优。”

    “是啊,宁津蟋蟀英勇善战,美誉九洲,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外地客商云集至此。这也变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金虫’,在柴胡店镇就流传着‘二月富万户,一厘值千金’、‘小蟋蟀比头牛’的佳话。”

    那“蟋蟀把式”看来也是个“蟋蟀控”,一听皇帝说起宁津斗蟀,忍不住就打开了话匣子:

    “宁津蟋蟀历史悠久,始于秦汉,wwuukansu.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宁津斗蟋以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善斗凶狠而驰名。品种繁多,有青、黄、紫、红、黑、白等6大类260多个品种,载入古谱的名贵品种有大黑青牙、蟹壳青、青麻头、铁头青背、琥珀青、黑头金赤、紫黄等。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蟋蟀在堂,十月入我床下’的记载。古代被誉为‘江北第一虫’。斗蟋名著《功虫录》中曾有宁阳斗蟋‘黄麻头’战败上海‘梅花翅’而获得‘赐宫花披红巡各殿’。”

    这“蟋蟀把式”滔滔不绝的说起蟋蟀经来,朱瞻基听得如痴似醉,吴婳总算知道,朱瞻基现在为什么能掌握那么多蟋蟀知识了,原来他身边围绕着这样一群人,当然对蟋蟀是无所不知了。

    吴婳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他们说的宁津蟋蟀,每年立秋之后,田野、树林、沟壑、村头空地、村内宅院,甚至农家屋内,到处有蟋蟀出没。日以继夜,鸣声不断。

    泗店镇的蟋蟀以曾向皇帝进贡、在打斗中不断得冠而闻名。

    此时,朱瞻基神采飞扬,吴婳偷偷瞟了他一眼:

    一身骑装偏给他穿出几分文雅之气,头戴皮貉帽,帽檐上一道明黄锦缎压边,上绣百种倒福字花纹并在额前缀着一块品质极佳的翡翠,

    一身玄色窄袖蟒袍,袖口处镶绣金线祥云,腰间朱红白玉腰带,上挂白玉玲珑腰佩,瞧着比平日多,几分英挺和潇洒,端的是意气风发。

    吴婳忽然觉得,时光又倒流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