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持冠礼的是朱棣最仰仗的心腹之臣——太子少师、皇太孙太傅姚广孝。姚广孝刚一就位,乐声又起,文武百官四次朝拜,乐声停止,姚广孝宣布:“皇太孙冠,命卿等行礼。”

    于是,文武百官又朝着皇太孙朱瞻基的方向,行大礼,又拜了四次。

    然后是专门负责给皇太孙束发戴冠的宾赞官员,按照次序给朱瞻基梳头、束发,执事者奉折上巾。

    再由宾赞官到皇太孙席前,向北面祝辞,然后跪着给皇太孙加冠。

    此时乐声又起。文武官员,朝着南北两面分立两旁。

    然后再由姚广孝宣布:“奉皇上旨意,敕字。”

    朱瞻基再拜,跪着听皇爷爷给他宣布敕字。

    所谓敕字,吴二红觉得,就相当于给接班人,拟一个座右铭之类的偈语。

    朱棣给皇太孙的敕字是:敏。

    吴二红猜测,这个“敏”字,大概是取《论语?里仁》中,“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典故,希望朱瞻基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不要跟他父亲胖太子一样走路都不便。

    冠礼已成,就由宫中的一种叫做“内给事”的官员,引领皇太孙入内殿,去拜见太子,太子妃。朱瞻基跪下致辞,大意是儿子已经成人,感谢抚育之恩。

    接下来的议程就是,第二日皇太孙去拜谒太庙,告知祖宗,后辈已经成年,可以履行职责了。

    冠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第三天,百官穿着朝服到华盖殿称贺,太子在端木宫赐宴,由朱瞻基独自主持接待。

    吴二红看着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的皇太孙,忽然觉得,他真的长成大人了。

    亲们,感觉这皇室小帅哥享受了好多个史上第一哦,羡慕嫉妒恨。喜欢你就票票啦,特别感谢书友萧玖灵、livechos、T不二、ponyi、夜半、侠客、云罗燕飞、飞天飞翔等每日的票票,求,求收藏,求打赏。

39章 帅哥怨我帮倒忙?() 
二红默默欣赏这朱瞻基穿着华丽隆重的冠服,站在群臣中致辞的样子,惊觉,这个皇室小帅哥已经不是小帅哥,而是大帅哥啦。

    虽然他刚过13岁,可是高挑秀雅。一身华丽的衮龙袍冠冕服和他头上的羊脂玉圭交相辉映,更加的衬托出他的的挺拔,应该是多年习武的原因,虽然身子看起来单薄但是却一点也不脆弱。

    脸如银盘,姿态闲雅,瞳仁灵动,杏子形状的眼睛中间,星河灿烂般的璀璨。直挺的鼻梁唇色绯然,侧脸的轮廓如刀削一般棱角分明却又不失柔美。

    下巴微微抬起,在芸芸宾客之间一一举杯,言笑晏晏,那笑容颇有点少年风流的佻达。

    这是二红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认真的打量朱瞻基,她真的感觉自己的眼睛,被突然长大了的朱瞻基完全吸引住了。帅哥原来是这么养眼!

    此时,太子府的花园里,芙蓉月下妖娆,浅红色的新蕊,明媚的像要召唤回春天,一如朱瞻基的笑容。

    到了快日落的时候,群臣散去。等朱瞻基站在太子府一一送走百官,正准备关门时,吴二红忍不住跳出来,行了一个大礼:“八品掌记吴二红拜见皇太孙。”

    有些疲倦的朱瞻基吓了一跳,看到是吴二红,却又来了精神,立刻出了太子府,把吴二红拉到奉天殿右庑向东边的武楼,然后一坐下。

    这地方平时人来的很少。朱瞻基似乎有些放松。

    可是放松下来的朱瞻基,似乎又累又烦躁,并没有因为皇爷爷这破格的恩遇而感到高兴。

    吴二红就有点不懂了。

    这不是朱瞻基一直盼望的事么?

    这小帅哥是不是有点太矫情了?

    怎么,怕欠下我吴二红一份人情么?

    好啦,我告诉你,其实你不欠吴二红情分啦,你欠的只是学霸姚清华的情啦。

    吴二红在心里帮朱瞻基找台阶下。

    “丫头,你嘴巴里在嘟囔什么呢?”朱瞻基强笑着说道。

    “怎么,获得了这更古未有的殊荣,反而不开心?”吴二红没有回答,反问朱瞻基。

    “是啊,你也说这是更古未有的事啊?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啊,朱瞻基居然真的是为这破格的殊荣而郁闷?

    “这说明,皇爷爷是多么看重你啊。”吴二红不懂。

    “就是太看重我了,反而坏事。”朱瞻基依然是愁眉不展。

    “何以见得?”

    “二红,我知道这次‘方山演武’是你出的主意。我也非常感谢你。你一向都那么聪明,连皇爷爷的心思都能猜透,为什么今天就没有想到我的烦恼呢?你想想我的叔父建文帝是怎么当上皇位的?”朱瞻基闷闷不乐的望着二红的眼睛说道。

    吴二红瞬间明白了朱瞻基的担心。

    她瞪大眼睛道:“你是说,皇上会因为太爱你,而再次选择破制,将皇位不传给太子,而直接将皇位传给你?”

    “皇爷爷一直不喜欢我父亲,他对我又给予了太多希望,民间有‘隔代亲’的说法,你看,皇太祖就是太爱皇孙,没有选择将皇位传给适合的儿子,而选择将皇位传给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炆,酿成大灾……”朱瞻基似乎说不下去了。

    “不要这样,你不是允炆太孙。”

    吴二红的现代学霸记忆中,当然知道,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很书生意气的皇帝,从小被朱元璋宠在蜜罐中,整天只知道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哪里可以和从小就被带在朱棣身边,历练多年的朱瞻基相比。

    “当然,我不可能是允炆皇叔,”朱瞻基语气坚决,似乎这个自信还是有的。

    “但是,你想想,皇太孙越过成年的叔叔去做皇帝,他要面临多少阻力?就更不用说,我又如何面对我的父亲?我们毕竟是父子,如果皇爷爷真的要把我推上位,他会怎样对我父亲?皇爷爷行事一向狠辣,很难想象,让我顺利登基,他会采取什么非常手段对待父亲…。。”

    朱瞻基说到这儿,脸上一片凄然,似乎已经预想到什么,而有点哽咽了。

    此时,吴二红犹如醍醐灌顶,她才忽然发现,自己想事情是太简单了。

    朱瞻基和朱棣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最是理解皇爷爷的行事方式,他此刻的忧虑,不无道理。

    让吴二红欣慰的是,这个皇帝的宝座多少人不惜弑兄杀父,赔上性命,也要得到,可是朱瞻基,却因为自己有可能遮了父亲的光芒而烦恼。

    他是一个至纯至孝的儿子,虽然文韬武略都在自己的父亲之上。

    但是他不愿意,把自己的尊荣建立在父亲的卑微之上,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父亲的痛苦之上。

    现在看来,自己煞费苦心的想出方山演武这一招,或许反而害了自己的皇室小帅哥,帮了倒忙。

    忙来忙去,最终还是得想一个办法,保住胖太子朱高炽的太子位才行。

    到底想什么办法呢?

    这回,可得动动脑筋。

    只怕吴二红又得启动学霸模式了。

    有一段时间,吴二红已经觉得自己完完全全的和这个明宫的八品掌记角色,融为一体了。

    思维、行事,都是彻底的古代人风格。

    可是从贤妃死后,吴二红后悔了。

    如果她当初启动学霸模式,那么,永乐八年,朱棣决定让权贤妃北征伴驾时,自己是否可以提前预知到她的厄运,而选择阻止?

    那么,是否芙蕖也不会死,王喜公公也不会死,那枉死的三千宫人,也不会陪葬?

    吴二红曾经厌恶那个作为现代人的姚清华的狡黠,复杂。

    可是投入的做了这一段时间的古代人,吴二红忽然发觉,原来做一个纯粹的古代人,静静自己的命运,也是一种悲剧。

    虽然,现在自己已经认同了吴二红这个身份了,但是,身处这个时代,我也可以超脱这个时代人的思维和行事。

    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自己的人生角色。

    换个角度看人生,人生何处不飞花?

    亲们,帅哥的确养眼,有木有感同身受的?其实这种古典美的小帅哥真的是我的菜,你呢?喜欢你就票票啦,求,求收藏,求打赏。

第40章 汉王回京() 
“丫头,你这一会儿眼珠骨碌碌的像在想什么坏主意,一

    会又静若禅定,到底在想什么呢?”

    朱瞻基当然不知道,在片刻之间,面前的吴二红姑娘心里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了。

    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角色的吴二红,终于不再困惑了,她忽然觉得十分轻松。

    吴二红忍不住站起来,点了一下朱瞻基的俊挺的鼻头,嬉笑道:“我呀,我在想,为什么有人那么傻,别人叫他当皇帝,还那么痛苦?”

    “丫头,你敢跟我开玩笑!”

    朱瞻基被吴二红这顽皮的样子,也逗笑了。

    这偌大的皇宫,也只有这个精灵古怪的丫头,敢这样在皇太孙面前放肆了。

    这野丫头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有点奇怪,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安静沉默,还好今天终于又恢复了刚进宫时的慧心妙舌,小黠大痴。

    已经很久没有看红儿这样调皮了,现在突然看她开心的样子,朱瞻基原本已是满腹愁肠,忍不住被她感染得也是喜笑颜开。

    吴二红很喜欢,朱瞻基叫她“丫头”的样子,虽然他其实

    只比她大两岁啦,可是这声宠溺的“丫头”她觉得好幸福。

    这声甜腻的“丫头”一叫,更让吴二红下决心去保住那个史上最胖的朱高炽的太子位啦。

    说实话,虽然一直拒绝承认自己是颜控,可是吴二红实在对胖太子朱高炽没有好感。

    有时候,她都怀疑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样一个人,送上皇位呢?

    好吧,朱高炽,你应该感谢上天,你有一个帅的惊天动地的儿子,还有一个来自现代的颜控媳妇儿……

    吴二红在心里大言不惭的说。

    永乐十一年的2月,在关雎宫陪孙灵微读书的吴二红,忽然觉得太子府气氛十分诡异,空气变得异常紧张。

    胖太子人前还是一副谈笑风生的样子,但是一端木宫就唉声叹气,太子妃更是如临大敌。

    发生什么事了?

    “我二叔要回宫了。皇爷爷把护送皇祖母梓宫回南京的重任,交给了汉王朱高煦。”朱瞻基忧心忡忡的对偷偷询问的二红姑娘低声说道。

    原来,永乐十一年2月,北京天寿山的长陵地下玄宫落成,朱棣马上下旨,准备将仁孝皇后的梓宫从南京迁至北京,葬于长陵。

    此刻的朱棣,终于可以实现,将皇后带回盛满他们夫妻往事的北京归葬的承诺,此举,也离他迁都北京的政治理想更近了一步。

    永乐帝朱棣忍不住老泪纵横。自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皇后的棺椁一直被置于南京皇宫内6年未葬,而且徐皇后也将是入葬北京长陵的第一人。

    所以,此番徐皇后迁葬北京,不容差错。

    可是,从南京到北京,山水迢迢,万一那些流寇,或是逃亡后又卷土重来的蒙古鞑子,得到消息,在路上伏击徐皇后的棺椁不能平安到达北京,那徐皇后这六年未入土为安的委屈,以及自己苦心经营的政治理想,都将化为泡影。

    所以,此次迁葬,只能成功,决不允许的失败。

    派谁去护送徐皇后的梓宫才保万无一失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