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只有她,才置身于这明宫大棋的局外,超然物外。

    除了越来越出落的美貌,她的眸子里,依然是澄澈如水。

    现在想想,其实二红最羡慕的倒不是微姐姐的美貌,而是她内心的那份宝贵的天真与澄澈。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此时,关雎宫的月光像温柔的网,密密的,长长的,从天上一直织到地下,可以感觉到那网是软绵绵的,湿辘辘的,那网里浸着的气味儿是甜蜜蜜的,凉丝丝的,从鼻子一直钻到心里。

    走过太子府的最后一道回廊,眼看快到灯火大作的地方了,月网也似乎不见了,二红语气轻柔而又坚决的对朱瞻基说:“对不起,我想我不能答应你。”

    “没关系,虽然你永远是我心里最合适的人选。但如果有一天,你真愿意去,也许我会舍不得。”朱瞻基轻轻而又释然的说。

    听到朱瞻基这样回答,吴二红心里又觉得像是失去了什么似的,空落落的。

    而朱瞻基,也似乎略有伤感。

    看到朱瞻基那一脸真诚的伤感,二红心里重又变得释然了。

    也许朱瞻基还是那个让她第一眼就怦然心动的美少年,并不会很快变成一个维护皇权而变得不择手段的腹黑帝王。

    二红执着的相信,就算他以后会当皇帝,但是对于二红,他一定会在心里给自己留一个朋友的位置的。

    就像今晚的她们在南京皇宫看到的月亮一样。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看月亮的人变了地点,变了心境,所以月亮才变了模样。

    也许,的改变,都只是因为成长。人长大了,心事就会变得特别多。

    永乐十二年二月,让朱瞻基接受战场的历练,朱棣命他随自己亲征蒙古。

    虽然很不习惯又要和朱瞻基分开,但是,对于吴二红和朱瞻基来说,也许,这一次的别离,来得恰到好处。

    此前,她从来没有拒绝过朱瞻基的要求,这次拒绝去汉王府当细作,也许,在朱瞻基和二红的心里,都是有些别扭的。

    就让这场短暂的军中别离他们彼此更能看清楚自己的内心。

    亲们,当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是否不忍拒绝对方提的要求?君就是这样啦。感谢亲们的票票。

第55章 皇室帅哥上战场() 
大军出发的时候,孙灵微和吴二红都去送了皇太孙一程,穿上戎装的朱瞻基更加英姿勃发,如琼枝一树,栽于黑山白水间,周身流露着琉璃般的光彩。

    只是,他微蹙的双眉之间,好象藏有很多深沉的心事,这些丝丝缕缕的心事,却跟着眉心一道上了锁。

    二红和孙灵微也心情沉重。虽然知道朱棣会尽力保全他心爱的皇孙,可是她们也深知,刀剑无眼,不管你是天子还是士兵,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特别是二红,从她见到朱瞻基穿上戎装到大军开拔,她都刻意不和朱瞻基道说再见。

    再见?再见?再也不见?

    一想起上次北征时和贤妃娘娘在这明宫道别,结果好好的权妍儿,就回不来了,二红的心里,就更怕讲出再见这两个字。

    对于16岁的朱瞻基来说,生平第一次走上战场,第一次去直面鲜血和死亡,说不害怕,只是讲给皇爷爷听的。

    可是,此前,朱棣已经让朱瞻基体察了民间疾苦,学习了处理政务。现在,朱棣认为,只有再让皇太孙在战场上磨砺之后,才会让他日后成为文武兼备的一代圣君。

    于是,16岁的皇室少年朱瞻基,人生中第一次冒险旅程开启。

    早在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征时,蒙古鞑靼部首领阿鲁台脱身远遁。

    由于当时正值炎夏,明军缺水、缺粮,所以停止追击,班师回朝,朱棣第一次御驾亲征结束。

    可是,明军回师这几年,另一个蒙古部落瓦刺部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击败鞑靼部,杀死本雅失里,阿鲁台被迫归附明朝,被封为和宁王。

    但瓦刺部日渐壮大,新的威胁正在向大明王朝靠近。永乐十一年十一月,瓦刺部首领马哈木率部向漠南进逼。

    天生好战的朱棣,怎么容许自己的地盘上有人来撒野?

    于是,永乐十二年三月,朱棣发兵五十万,以安远侯柳升领大营,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都督刘江、朱荣为前锋,再度亲征漠北。

    朱棣虽然让心爱的皇孙披上战甲,走向疆场,但是却并没有让朱瞻基荒废学业,他命随军大臣杨荣在行军过程中教授他经史,所以,在随军的大营里,朱瞻基的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军中授课,这对于远征在外的将军们来说,也实在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四月,明军进至兴和,举行阅兵。朱棣让皇太孙跟随他检阅部队,学习战法。

    “瞻儿,你对于今天的阅兵有何想法?”

    第一天的阅兵仪式结束,朱棣兴致勃勃的来到朱瞻基的大营,亲自与孙儿交流阅兵心得。

    正在大帐里奋笔疾书的朱瞻基看到皇爷爷突然驾到,脸上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恐慌,他赶紧将笔下写满字的宣纸一把抓住,偷偷藏在一本《孙子兵法》里。

    但是眼尖的朱棣显然已经发现了孙儿的小动作,他脸色一沉,假装不经意的踱步到书桌边上,右手伸在半空中,似乎马上就要拿起那本《孙子兵法》。

    “写什么呢?”朱棣的手依然在半空中。

    “没……没什么,就是想念……娘亲了,想给她写封信。”朱瞻基结结巴巴的说。

    “哦,你倒是个仁孝的孩子。可是,这大漠里,也没驿站,你写了信,也没法送回皇宫,给你母妃看啊。”朱棣的脸色要缓和了一些。

    他收回了手,转而拍在孙儿的肩膀上。那大手像鹰爪一样有力:“瞻儿,你知道,你知道皇爷爷为什么要把你带到这杀人不眨眼的战场?”

    朱棣的脸上的肌肉抽动,忽然有了一种既骄傲又失落的矛盾表情,“瞻儿,你知道么?你二叔汉王朱高煦,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独立领兵打过一仗了。”

    “可惜……这孩子,打仗是个天才,可是其他方面,却一塌糊涂。也怪我,当年在那样的年代,除了打仗,什么也没有教他。”朱棣的脸上,已经是一种情郁于中的伤悲。

    “瞻儿,皇爷爷如今亲自带着你上战场,就是不想你将来,在继承储位的时候,有一方面的缺失。你明白皇爷爷的苦心么?”

    朱棣说得动情,似乎眼眶都快要湿润了。

    朱瞻基立刻郑重的敛首下跪:“孙儿知错了,皇爷爷,我一定跟着你好好学习行军打仗。”

    大军向前。

    大漠的阳光直射,烤的人眼睛都睁不开,在马背上的朱瞻基,似乎更加没精打采。

    “瞻儿,你在想什么呢?打起精神来!”马背上的朱棣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朱瞻基面前,厉声说道。

    “是,皇爷爷。”朱瞻基小声说道。

    “不要再让我看见你这种失魂落魄的样子,男子汉大丈夫,不要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朱棣叮嘱完孙儿这句话,就一扬马鞭,汗血宝马飞快的驰骋在大漠,扬起一片烟尘。

    五月二十二日,五十万大军至通泉泊这个地方,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探得敌情:“报告,前方有瓦剌兵五千人正在东行。”

    “前锋都督刘江听命,命你率领两万精兵追击瓦剌。”朱棣当机立断。

    “瞻儿,你知道么?劳师远征,只宜速决,不利持久作战。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兵力和物资准备,要运用重兵,在兵力对比上形成绝对优势,这样才可一击制胜。在粮饷上,要制造好武钢车,提前作好进退的全局准备。”

    朱棣转头给皇太孙传授远征经验,忽然发现,朱瞻基的马又已经落后于皇爷爷一丈了。

    这一次,朱棣已经顾不上生气了。他没有再调转马头去寻找皇孙,而是狠狠地一拍马,策马向前。

    这是这么多年,朱棣第一次看见,这个让他引以为傲的皇孙,在他面前如此心焉的举止。

    他心中疑窦顿生。孙儿到底怎么了?

    到底是什么牵肠挂肚的事他如此失常?

    朱棣忽然想起朱瞻基那天往《孙子兵法》里慌慌张张藏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亲们,这皇室帅哥在战场上为何如此反常呢?且听下回分解。本说书人累了,票票,打赏,书评猛烈的来吧。君立刻灰来了精神。

第56章 谁解相思苦() 
夜晚,大军安营扎寨。

    朱棣不声不响地来到了皇孙的营帐。他遣退侍候在营帐的卫士。“瞻儿,那本《孙子兵法》你放哪儿啦?”朱棣沉着脸,话里有话的说道。

    那本《孙子兵法》明明就在面前的书桌上。

    心虚的朱瞻基自然也知道皇爷爷,要找的是什么。

    此时的他,也暗暗懊悔,自己这是怎么了?

    刚才,他的近身服侍李谦,已经将白天皇上临场讲战法,而发现皇太孙未在场的事情给朱瞻基讲了一遍。

    “皇上对你很失望,殿下。”李谦十分关切的说。

    这位李公公,说是公公,其实很年轻,才刚刚20岁出头,是这次朱棣亲自指派服侍皇太孙的宦官,也是近身侍卫。

    他自小习武,人长得高大英俊,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太监的阴柔,相反,像一个相貌堂堂的大将军。这位李谦也最反感别人叫他李公公,十分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李侍卫”。

    朱棣这次能把他带上北征,又指派给皇太孙当护卫,可见十分器重他。

    太监在明朝得到重用,也自朱棣开始。比如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朱棣一手促成的。那郑和人也长得高大英武,人称“三保将军”,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这小宦官李谦,早就把郑和当做自己榜样,梦想将来成就一番大业。

    此番皇帝亲征,这李谦就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快要到了。

    刚才他毫无隐晦的把今日皇上批评皇太孙之事,原原本本告诉皇上,就是想让主子振作起来,带着他一起建功立业。

    听了李谦的话,皇太孙朱瞻基在朱棣来之前,就已经懊悔而又忐忑,此刻,见皇上劈头就是那样一句话,也知道再也隐瞒不住了,皇爷爷肯定已经看到自己藏起来的信了,便一把跪下,痛哭流涕的抱着皇爷爷的腿说:“皇爷爷,孙儿知错了。”

    “你错在哪儿啦?”朱棣不紧不慢的说。

    “孙儿错在不该骗你。”

    “你那信,真是写给娘亲的?”

    “不,是……是写给微妹妹的。”朱瞻基忽然解脱似的从地上站起来。

    “皇爷爷我不该骗你。孙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出门在外,会那么想念微妹妹。平日里大家一起在宫里玩而,也没有什么特别对微妹妹多一点想法。可是这次,一离开皇宫,我脑子里整天都在胡思乱想,当我早晨听到第一声军吹响的时候,我就会想,微妹妹这时大概还在梦中;当我和军士们一起大口吃肉时,我又想起微妹妹的亲手做的冰糖雪梨膏了;当我坐上马背,在这沙漠中行军时,恍惚看见,微妹妹就在前面,她在朝我笑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