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奶奶踩了踩脚下,说道:“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同时踩踏地上的机关。这是一个符合机关,漏了任何一点都无法开启。”
我佩服李二奶奶老眼昏花的,却观察的那么仔细。
石壁转到与洞口垂直时停了下来,露出两扇洞门。
洞门一开,里面却没看到有刘大哥的身影,而是另外一堵石壁,壁上有八扇略小一些的洞口。
二叔正要进去找找,却被李二奶奶一把拉住,“慢着,这是一个奇门遁甲,不能胡乱进去。”
他一怔,旋即将前脚退出门后,一脸警觉地望着门内。
但凡玄门中人都知道这奇门遁甲是怎么一回事,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以免不理解。
所谓奇门遁甲,相传起源于五千年前,是古代先民总结出来的一门高深学问。
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奇门遁甲的人就是轩辕黄帝,而后一路传承,在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战役中都能见到影子。
在这里顺便一提,现代有不少行外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奇门遁甲最初创立时共有四千零九十六局,到了轩辕黄帝手中只看得懂一千零八十局,称为“轩辕奇门”。这轩辕奇门传至商末,西周军师姜出于军事布阵的需要又压缩为七十二局,世称“太公奇门”。后来汉初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太公奇门,又将之改良为阳遁九局,阴遁九局,共一十八局。所以他们认为,奇门遁甲越传越少,到最后只剩下凤毛麟角。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古代把每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一个格局。按照奇门历法,每年冬至上元到第二年冬至上元为一个循环,总共是360天。每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一个格局,全年的局数是12乘以360等于4320局。但在这4320局中,实际上每一局都重复了四次。
就拿阳遁一局来说,冬至上元,惊蛰上元,清明中原,立夏中原都完全一样,皆属于阳遁一局。这四个元共二十天,落实到奇门布局,其格局类型以每个时辰一个格局计算,并非12乘以20=240局,而是12乘以20,再除以4,最后等于60局(因为每一局重复了四次)。
阳遁一局如此,其他格局莫不如是。那么全年360日,4320个时辰,因为就格局来讲都重复了四次,所以4320除以4,为1080局。
至于那七十二局也不难理解,按照二十四节气来算,每个节气为15天,一节又分上、中、下三元,每元5天。一节三元,那二十四节气的元数则是3乘以24,等于72。
虽然全年有1080个局,但并非每一局都要用一个盘去演示。如果用活盘演示,那每个活盘可演示从甲子到癸亥60个时辰的格局,1080除以60,等于18。用着18个活盘就能演示整年所有时辰的格局。
这十八局因阴阳不同,可分为阳遁九局,阴遁九局。
综上所述,至少在汉代以前,奇门遁甲是在不断发展的,而非不断失传。
奇门遁甲虽然玄妙,但其实是兵法和命数理论,用之摆阵属于发挥余热,奇门遁甲阵又叫八阵,分八个门:开门、休门、生门、死门、惊门、伤门、杜门、景门,入生门则生,入死门则死,入其他各门,则又见八门,周而复始,循环不休。
若是不懂奇门遁甲之术,即便不误入死门,也会被活活耗死在阵中。
那八扇门十分窄,只能容纳一人侧身而过。
不过,我细心之下发现,每一扇石门右侧都有一块巴掌大小的凹陷,大小整齐,不知是用来干吗的。
就在这时,洞中弥漫起浓雾,令人瞧不清眼前的方向。
李二奶奶决定先不惊动大队,我们三个人先分两批进去探路,说完领着二叔先跨了进去。
奇门遁甲这门学问十分深奥,远在唐代便已式微,如今真正懂得的人已经很少了。瞧这李二奶奶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稳定军心而装出来的。要是她真有个好歹,仅凭我能把大家带出这个鬼地方吗?
走入大门,望着前方的这片浓雾,我心中迷茫。
先前进入夏朝时,那些大巫师似乎根本不会这门技术,别说那个来自昆仑的战巫庚辰了,就连女娇貌似也不会,否则用奇门遁甲之术困住巫支祁是绰绰有余的,也不至于要费这么大劲去抓捕龙神。
如果不是女娇和文命他们,那又是谁摆下了这个奇门遁甲阵?
等了约莫一炷香,正焦急他俩为什么还没出来,忽然听到二叔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转过头去一看,真是他们两个!
可是,他俩明明走进了前方的一扇石门,怎么现在却从我背后出来了?
我问出心中疑惑,二叔无奈道:“我们是进去了,但不知怎么回事,绕了一圈后又出来了。”
李二奶奶接道:“只有找到生门才能顺利走出这个阵法,不然又会绕回来。这里只有一扇石门通往前方,其他的都会转回来,或者在半途遇上死亡。”
我苦笑道:“可哪扇是生门呢?它们上面又没贴上‘生门’俩字,我们总不可能一扇扇摸过去吧。”
就在这时,一个无比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
喵!
竟然是那只大黑猫!
它不是在杭州吗?怎么来到几千公里之外的长城脚下?
难道是有人带它过来的?如果是的话,究竟是谁?
还有,他和它一直跟在我们后面?可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发现?
李二奶奶和二叔自然也发现了这只猫的存在,皱眉道:“咦,这古墓里怎么会有只黑猫?难道是从某个洞口钻进来的?”
我向他俩粗粗解释了一番,二人面色一变,望着黑猫的眼神瞬间变得警觉起来。
带着满心疑惑,我走向那只黑猫。
它忽闪着碧绿的眼眸,“喵”的一声叫唤,撒开四条小腿往右侧跑去。
第120节 破阵()
♂
我追了过去,本以为两边是死路,没想到前方的黑暗不见尽头,跑了几十步都没有到底,竟也是一条甬道。
这大黑猫每走一段距离就会停下来,我起先还以为它跑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后来见它每次一停下来,边上的石壁上就有一块碧莹莹,一巴掌大小的玉。
我以为那是机关,可一连摸了好几块玉,发现它们只是嵌在石壁内,并非机关。
本想把它们弄下来,可大黑猫冲我直叫,似乎在阻止我挖那些玉。
我心想这大黑猫屡次在我危难之中出现,助我渡过难关,现在它不让我挖玉显然有它的道理。
于是,我停了手望着它。
它十分满意地点了点脑袋,然后继续往前跑去。
又跑了三十来步,前方出现了一堵石壁,显然已到了尽头。
那大黑猫停下脚步,对着石壁尽头“喵喵”直叫。
顺着它的叫声看去,只见那里嵌着最后一块碧玉。
我不知它这叫声究竟是什么意思,好奇地看着它,它也焦急地看着我,只可惜不会说人话。
片刻后,我右手盖在那块碧玉上,做出要挖的姿势。
大黑猫见到了竟然点点头。
我心中一喜,使出吃奶的劲儿,终于将碧玉从石壁上挖了下来。
玉入手,一股冰凉沿着手臂一直沁入心脾,随即发出一层淡淡的荧光,仿佛整块玉活了一般。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块碧玉肯定对破解奇门遁甲阵有用,否则大黑猫也不会费尽心思让我从石壁上挖下来。
本想上前抱起那只大黑猫,却又怕它跟上回那样跑掉,岂料这一次它没有拒绝,甚至“噗嗤”一下跃入我怀中。
我心想这厮估计是走累了,想来蹭方便的吧。
回到那八扇石门前,李二奶奶和二叔还在那里商量破阵之法,后者一见到我便脸色凝重道:“刚才我和二婶商量,由我带领七人敢死队,分别走入这八扇门中。只要有人重新走出来的门,就可以筛除了,剩下两扇门必然是生门或死门,咱们活着走出去的几率就从八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横竖也没别的辙了,这办法可以一试。”
虽然没有出言驳斥,可我隐约觉得这法子既残忍,又不一定可行。先不说前期至少要牺牲六名出马堂弟子,就算试出哪两扇是生门和死门,其存活几率也顶多只有百分之五十。
李二奶奶坚决反对道:“不行!这八门并非恒定不动,若是每闯一次阵,它都变幻一次排列秩序呢?那咱们的弟子不是白白牺牲了?”
二叔喃喃道:“这石门是定死的,门内的结构想必也是固定的,哪能说变就变呢?”
李二奶奶道:“凡事就怕万一!一路走来,诡异的事情你小子还瞧见的少么?咋在这节骨眼儿上犯浑呢?”
二叔不敢顶撞她,当即低下脑袋,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般沉默不语。
正想替他开解几句,忽然那大黑猫从我怀里“滋溜”一下跃出,四只脚稳稳地点落地面,整个身子几乎全趴在石门上,两只爪子努力地往上拱着。
我不明白它为什么摆出这副造型,眼光顺着它的爪子一路上去,蓦地定住了。
李二奶奶察言观色,问道:“小李子,你怎么了?”
我没有回答,而是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碧玉,再看了看石门右侧的那个凹槽,怪叫道:“明白了!明白了!”说着,抱起那大黑猫亲了一口。
那大黑猫似乎十分抗拒,张开小嘴差点咬我。
我也顾不上这许多,拿起碧玉就往那凹槽塞去。
岂料,折腾了半天,那块玉竟然塞不进凹槽,再拿出手电一照,这才发现碧玉的形状和那块凹槽完全不同。
那大黑猫见我塞不进去,便跑到另外一个石门上。
我一拍脑袋,心想对啊!一扇石门不行就多试几扇,总会碰到合适的吧。
在第三扇石门边上,碧玉和凹槽准确地契合了。
我对二人笑道:“瞧,这就是生门!”
二叔望着蹲在我脚边舔爪子的大黑猫,狐疑道:“这家伙怎么知道哪里是生门,哪里是死门的?别是乱指一气而已。”
我对他们说了说这大黑猫的经历,两人听得连连称奇。
这生门和死门一样,进去了就再也回不来,所以根本无法派人先去试一下。
即便如此,我还是决定走在前面探路,万一发现情况不对,后方的大队人马也有个转圜的余地。
二叔招呼众人进来,我侧着身子走进了石门。
门中没有什么灰尘,空气也不沉闷,反而不时有阵阵冷风刮过,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石门后头的甬道很长,也很狭窄,像我这么苗条的人都几乎被卡住。
就这么别别扭扭地走了老长一段路后,甬道才慢慢变得开阔起来。
然而,我发现地上和两边石壁上有几处地方黏黏的,脚踩在上面觉得有些古怪。
伸手沾了一点,那感觉就跟小时候吃的麦芽糖似的,再凑近鼻前一闻,还有一股香甜的气息。
我大着胆子伸出舌头舔了一下,方才明白过来。
这不是蜂蜜么?
眼下距此最近的有蜂蜜的地方就是那座蜂蜡桥了,这血蜂不可能把蜂蜜弄到这里来,但眼前这一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大黑猫果然有些门道,队伍在甬道中曲曲折折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