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先挂电话了,还要跟魔都那边的人说这个事情呢。”袁光华在作出了决定之后情绪也逐渐的平静下来,跟外甥聊了几句就要挂电话,他还要指挥魔都的操盘手。
而这时的魔都,郭家兄弟也是亢奋不已,昨天下午,哥哥郭伯达抵押了在内地的工厂,向同行与银行拆借了八千多万,加上之前投入的四千多万总资本就达到了一亿三千万,用这一亿多来做保证金的话,他们能够操作的期货合约金额高达五十二亿。
“唉,可惜了啊,要是前天就筹措到资金的话,那我们就赚翻了,昨天市场里面已经看不见多方有什么太多的手段了,双方拼的就是资金。
要是前几天有这么多钱,我们可以使用的操作就有很多的选择,能够获取的利润就多很多了。”郭季达把大户室的门关上,对着静静坐在里面的哥哥诉说心中的不如意。
“我能在这么段时间内筹到钱已经近了全力了,我们在窗口的加工厂现在才抵押了多少钱?八千万,可是这个厂真正的价值是超过两亿的啊。
要不是时间短,慢慢磨的话,最起码也能把金额翻翻的。”郭伯达瞄了弟弟一眼,他明白弟弟不是埋怨他,他只是太贪心,觉得入市慢了,钱少了。
作者君:今天的首订加更定的有点低了,要欠账。
然后从昨晚开始到现在,作为手残党、懒癌、拖延症晚期的作者君今天码了一万六千字,你们不来点什么的么?
另:那些在什么神器看书的亲们,回来搞个首订什么的啊,今天作者君已经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了,求你们回来支援、安慰啊。
嘤嘤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大利好消息()
早上一开盘,郭氏兄弟就拿钱开始扫市场上的空单合约,因为连续几天的情况都是这样,做空是大势,只要有合约,就不会亏钱,可以说这是一种另类的保险。
可收着收着,他们就感觉到有点不对了,怎么今天的空单合约会这么多?满大街都是,前几天不是这样的啊,前几天是空方势力全力扫盘,只要是在148块以下的单,很快就会被人买走,不允许市场里出现太多的看空情绪。
多方要砸盘?这一瞬间,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判断,不行,不能让他们得逞,看着已经买下接近十多亿的空单合约,郭氏兄弟几乎是在一秒内就作出了决定。
“快点,再快点,扫货,把能扫都全扫了。”几乎是在同时,大部分的空方势力都开始加快了扫货的速度,散户、中小机构想鲨鱼一样,在市场里面游弋,看见价格适合的就直接下手。
而多方势力这时候也在建仓。
“148。15,这个价格不错,吃下来。”一位有着鹰鼻深目相貌的人正用外语在对同是歪果仁的同事下达命令。
“头,现在就做多我们压力很大的,你看看这数据,空方正在建仓,一旦仓位完成了,他们就会对多方下手,我们现在吃下这么多的合约,他们一会要是砸一波震荡的话,我们会亏损的。”其中一个操盘手可能跟现场监督员很熟,带着为客户着想的语气,有点抗拒这么命令。
“这个不用管,这些钱又不是我们的,你们要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快点下单,别拖拉。”站在操盘手身后的人根本不为所动,再次强调了命令。
“噢,好吧好吧,早点把钱亏损完早点解脱,我们还可以有时间去江滩外来一场异国的艳遇。”有点抗拒命令的那位操盘手听到这都上升到职业道德的层面了,说啥都没用,只能打着哈哈的浏览起实时数据,开始寻找猎物。
可一分钟不到,他忽然就大喊起来:“头,情况不对,今天多方的势力加强了,市场里很多人在扫货。”
鹰鼻深目的歪果仁立即走到屏幕旁边,开始观察起情况。
“扫,继续扫,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抢单,别管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不然以后客户要求调看操作记录的时候,发现你们都光坐着看,没有任何的购进操作,那到时候就别怪别人把你告上法庭。”监督员一边看着屏幕,一边示意操盘手继续扫货,嘴里还警告他们。
叩叩叩……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监督员脸色一变,急忙走到门边,从猫眼看出去,还好……
打开门之后,一位纯正虞夏人外貌的人走了进来,看见监督员就说道:“头,打开电视,有重要的消息。”
这是一位在香港招聘来的翻译员,精通国、粤、英三种语言。
当看见电视画面里的播音员在说:“提高“327”国债利率,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的时候,监督员猛的转头大吼。
“还不快动手,别傻看着,做多,全力做多。”然后拿起电话就要给香港渣打那边打电话了。
而郭氏兄弟那边也得到了消息,兄弟俩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外加沮丧、悲愤、狂怒等表情,份外狰狞。
“建多仓,继续扫空单,我们要做两手准备,空方这几天陷进去了这么多人,肯定不会甘心的,会有反扑,然后再出货。”郭季达相对来说比较擅长金融投资,立即就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国债贴息提高成为现实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开了,各地的交易所那是人仰马翻,多方趁着这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收复着失地,空方拼了命的去抵抗,不断扫货,延迟指数的下跌。
袁光华一直都在香港关注着市场,当电视上播出国家财政部最新的消息之后,他整个人都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这外甥太神了。
“景祯,消息披露了,有贴息,直接就是按148。50兑付,空方今天要是一大早就建仓的话,现在就已经有人爆了。”越洋电话直接打到了纽约,苏景祯正在修改机箱的设计图呢。听到了电话之后,他非常冷静的对袁光华说道:“表舅,不要大意,空方肯定会反扑的,不然他们那群之前建了全仓的人在今天收市结算的时候,就会出现亏损,我估计他们肯定不会甘心的。”
“那我们全力做多?”
“肯定是做多,不过要讲点策略了,我跟你说一说国内的政…策问题,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对别人说。
你看现在国债按照148。50兑付,如果多方大举进攻,指数上升到150甚至是152、155这样的高位的话,那么做空的劵商要亏损多少钱?
那么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劵商全是国内的,很多都是国营的企业,属于国有资产,那你认为多方这些人把国家的钱赚走了,国家会怎么对你?”
苏景祯慢慢的开始把一些核心问题说出来。
袁光华开始的时候还是觉得苏景祯说得很对的,可略微往深了一想,着不对啊。
“多方的劵商也是这样的啊,也有国资的股份在里面啊。”
“你听我说完,问题的核心就在这里了,国家肯定想把波动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至于它能不能做到这另说,但初衷是这样的对不对?
然后市场上的波动跟国家意志不一致的时候,钱都让你们赚走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
“清算啊……”袁光华懂了,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外甥不允许他直接插手到操作的层面去,而是要幕后指挥了。
其实苏景祯还有很多东西没说出来,不过现在只要能把表舅说服就行了,说多少这是次要的。
“那我们怎么办?现在就要撤出来吗?”袁光华想通了之后就有些惧怕了,个人跟一个庞大组织去对抗,那是找死,早早的上岸静观其变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倒不至于,我画一根线吧,151吧,只要多方能轰到这个位置上,我们就把单全出了,然后赶紧撤。”苏景祯并没有把327国债的历史高位说出来,因为那没有意义,到了最高位之后,想出货就比较困难了,找不到接手的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离场(二更,求全订)()
九五年二月二十三号的上午,国内的期货市场可以说是风云密布,得益于重大利好消息的公布,做多“327国债”的一方攻城拔寨,在中午之前,合约价格就已经飙升到了151。98。
虽然苏景祯一早就告诉了袁光华,让他在151这个价格就要把所有的仓位平掉,可因为上涨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在人反应过来之前就越过了151,操盘手虽然尽力的出货,可人手操作始终都会有延迟。
最后平均下来,苏景祯与袁光华的这笔资金,最后是在151。50左右出完的货,而这个时候指数还在继续推高,负责操作的歪果仁在完成了工作之后,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嘴里一直在念叨:“太可惜了,这些都是钱啊,都是钱。”
相对于波澜不惊就出货结算的苏景祯,郭氏兄弟那边就比较惨了,由于早上收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空方,并且扫下了近十亿的空单合约,这时候指数一直推高,每上升一点,他们的空单合约都是在亏钱。
当时他们是有机会空转多,反手做多方并不难,可由于之前空方的势力太大,让他们误判了市场形势,认为就算有利好的消息,也很难把空方打压下去,而这个时候正是收割的好时机,于是在扫入少量的多单合约作为对冲之外,他们还是尽力的在多空,杀进市场与多方近身拼杀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不妙,接近中午的时候,指数升到到了151。98,这时候郭氏兄弟已经在空单合约上亏损超过五千万了,这对于手上只有一亿多软妹币的他们来说,损失金额已经接近了资本的一半。
“季达,稳住,不要慌,这才中午呢,下午还有时间,你看现在多方虽然接连的强攻,可是他们的资金也有问题,后劲乏力。”郭伯达虽然不太懂金融,不过在看了几天期货市场之后,一些简单的数据他还是能看明白的。
“这些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啊,还有我们的工厂!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被银行收走啊!!”郭季达有点疯魔了,金融市场有危险他知道,可从来没想过危险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前几天不都好好的么,赚钱的速度比做实业可是快多了。
郭伯达沉默了,如果纯粹是讲金钱的话,他或许不会太过于看重,毕竟做生意就有赚有亏,不可能说一直都一帆风顺,可说到工厂,他也有点心疼了,那是价值超过两亿的的新厂啊,自动化生产线也是刚买回来没多久。
而且这个厂今年的利润会非常的客观,因为他年初的时候回去台湾陪着那些客户吃吃喝喝了一个月,揽来了以亿计算的订单,加上内地现在的人力成本低廉,还有税收优惠,他有把握今年一年的时间能把一个中型的加工厂给赚出来。
那么自己就可以有钱去拓展业务,不仅在窗口要开厂,他还想把厂开到内地去,毕竟那里的人力成本更低,或许一个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八百?不,五百块就够了,这多么低廉啊。
“郭总,空方加大力量了,我们跟不跟?”手下的操盘手忽然大声的警告,询问着对策。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