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没有弱智光环,没有Low哔的抄抄抄。用未来推送科技掀掉跟风猪和套路狗横行的娱乐圈,用崭新的法则之力为人类缔造一个清爽的传媒新世界。
91062
三江感言(顺便说说创作目的)()
上三江了,按说该单独开个三江感言。结果发现一篇作品相关都还没发过,就凑合写一块儿好了。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创作目的。
一般来说,网络小说是不会强调创作目的的。因为99%的网络小说毫无社会价值,也不能教化什么,笑过爽过就完了。
但本书除了爽之外,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社会价值的,所以腆颜提纲挈领一下。
本书最主要的创作目的,是帮助大家展望一下近未来科技环境下的人类内容产业圈子,看看各位读者在未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看一看,如今这个时代,人类在现有科技的帮助下,还存在哪些内容和传媒领域的痛点。
话题说到这儿,很多小白肯定会先跳出来说:“没有!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痛点!任何我想看的爽文、简单粗暴爽的游戏、劲爆的荷尔蒙音乐,互联网都为我提供了绝对充分的供给,我不花钱就能无限爽,还有啥痛点!”
老白和有逼格的人,或许会稍微犹豫一下:“虽然互联网提供了无数的免费盗版,但怎么觉得越来越书荒/影荒/游戏荒了呢?垃圾信息越来越多,真正好的反而找不到了。”
所以,我们的世界还远远没有富足到足以让人类大规模失业的程度。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哪怕MASTER(阿尔法狗的进化型)已经消灭掉了柯洁、古力、李世石;哪怕DEEP…MIND家的机器人已经回作打油诗和简单作曲,它们也远远没能替代人类,进行真正的艺术和文化创作。
为什么?
因为人类至少还有痛。老白们,或者再拔高一些,心里有追求精神自由这根弦的人,他们还有痛。
有痛,机器解决不了,需要人类亲自动手,人类就不会被淘汰。
被淘汰的,只是那些让自己成为机器、与机器相似的人。
如果一个人,有初心,有本我,有自由的灵魂,能够发掘自己和机器甚至人工智能不一样的属性,那么无论科技发达到哪一步,他都能做到最后一个被淘汰。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不像机器呢?
这个命题太过宏大,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背景。
人类从手工业定制时代向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过渡的时候,收获的是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量贩式便利。但这并不是说工业化大生产就已经是有利无弊、100%全面超越手工业时代的。
至少手工业时代做衣服都是裁缝量体裁衣,吃饭都是厨子单锅小灶,肯定比工业式的勉强维持人生存的烂货要更精确、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工业的好处仅仅是量贩和便宜,让原先手工业时代用不起这些产品的穷人如今也用得起——而不是工业化的东西真的质量好、性能贴合用户需求。
如果没有认清这一点,仅仅认为工业化的一切角度都比手工业时代好,那后面的问题就没必要探讨了。
这部分人就相当于把工业带来的污染和大烟囱,当成伟大图腾顶礼膜拜一般无脑。
内容产业,在前互联网时代,还是有几分艺术的操守的。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最初野蛮阶段后,一切都暂时变得肤浅、短视、卑劣。
美剧开始“前两集倾注全剧将近半数拍摄资源、请最著名的大导和编剧拍摄。一旦成神就立刻降本凑数水情节、两集没成神就立刻割了太J”。
网文自然更不必说,“黄金三章”可以反复改50次,而一旦成功把巨量读者引入坑之后立刻减少投入。甚至成神之后开工作室,请一堆枪手,白金巨神只管写开头。
绝大多数的资源,被浪费在“让精品从垃圾群中脱颖而出”上,却忽视了精品本身应该注重的持续质量。
有这些痛,就有了未来的奋斗目标。
如果,可以出现一种基于DEEP…MIND的机器人,拥有近似于人类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力。而它的阅读速度,是人类“神农”的百万倍(正如阿尔法狗可以在柯洁和古力下1盘棋的时间里,用蒙特卡洛树状结构的算法,左右互搏自己下100万盘。)
这种“人工智能神农”,可以公允地破除“前两集神作”的美剧或者只专注于“黄金三章”/“上架前煽情”而后半段烂如狗的精神垃圾,把真正的人类精神文明的净化萃取出来。
那么,人类又该为这个目标,花出多少精力、时间和金钱?我想,再多也是不为过的。
本书的创作目的,就是要基于近未来科技,讨论一个创造这样一套法则之力的内容产业救世主。至于这个宏伟的目标要怎么实现,如何推演,有耐心的朋友,可以拭目以待。
但是,真的要有耐心。
……
最后说两句,在未来,在人类实现这些宏伟目标的过程中,什么样的人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
现在很多科技频道的自媒体人,都喜欢吹嘘一个比例:越来越汹涌的人工智能大潮之下,有98%的现有工作岗位会被淘汰,只剩下2%。
不过,这并不是说98%的人会失去工作。他们大多数依然会有新的工作,只不过那份工作如今的地球上并不存在。
那么,谁会留下,谁会淘汰?有一个相对简单易懂的法则,可以判断么?
我的答案是:有。
我的理由是: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基于人类的“懒”,或者说人类对顺从本能的欲…望。
比如人类不喜欢扛重物、走远路,所以有了车船。
人类不喜欢做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所以有了PLC编程的第一代工业机器人。
人类不喜欢抄写,所以有了打字机和复印机。
人类不喜欢背诵和记忆,所以有了数据库和百度。
人类也不喜欢做重复的客服、答疑、回答同样的问题。所以现在杭州的法院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客服接线员、萨尔曼可汗则在YOUTUBE上开了“可汗学院”。
人类前进的动力,永远是因为人类还有“懒”,还有一些他们觉得没有趣、本心不愿意做却又要靠毅力硬逼着自己去做的事情。
于是人类发明了一种机器,机器没有情绪,不会厌烦,然后把人类从那件自逼的烦恼中解放出来。
在远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例子很多,因为科技不发达,人类有很多机会去用毅力逼自己。别人吃不了的苦,他吃得了,所以他爬上去了。
在未来,用毅力逼自己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比如一个军人,用“别人不愿意守纪律、别人会胆怯,而我愿意用毅力坚持”来勉励自己。
结果呢?人类难道能够做到比机器更加冷血无畏?比机器更加守纪律?所以仅仅只有纪律和无畏素质的军人,肯定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比如一个记性很好、想要靠死记硬背掉书袋获取优势的“苦学者”……算了,下场我都懒得举例了。
文武的例子,各一个,我觉得举够了。我无意黑任何一个职业。
我只想说一句: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爱好吧。未来,不忘初心的机会,会越来越多;靠毅力硬逼自己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只有人类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不会被机器淘汰的。因为人类不会贱到去发明一种机器,来代替自己享受。
如果一件工作真正能够让从业者感受到兴趣、快感、哪怕钱少一点也乐于去做。那么哪怕它目前看起来并不如那些需要“吃得苦中苦”的工作那般收入高昂。
但它至少可以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活得最久。
趁着限免,说说如何解读书名和简介()
书名取得不好,被喷了好多次,但是改不了了。
我曾经自认为书名没啥问题,但经过资深书友们点拨后,我发现犯了一个错误:我知道我要写的文娱是啥,救世主也是啥,字面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我开书前,忘了调查某点市面上书名里带文娱和带救世主这几个字的书,有多少,其中垃圾的比例又有多高。
后来他们告诉我:书名里带文娱和带救世主字眼的,都被搞臭了。你都不调查就想当然取名字,难怪别人不点进来。
好吧,这个确实是我的锅,下本书我取名一定先做个现状调研。
然后来说说简介,因为书名不好,为了把本作和那些书名里带文娱二字的其他作品区分开来,我只能写了个略带装逼属性的简介(主要是因为文娱二字在某点语境里默认就等于抄抄抄了,这点很郁闷)
然后就有很多喜欢看抄抄抄的人说我的简介太有攻击性,太狂妄。
其实我一点都没想狂妄,这完全是误读。
大家都知道,注射吗咖啡(咖字去掉读,为了防和谐)的滋味不一定比抽大烟好。但是注射吗咖啡可以戒大烟的瘾。
那么什么人才喜欢注射吗咖啡呢?毫无疑问,是大烟的瘾头已经病入膏肓的人。
换言之,我简介中那句“觉得目前文娱都是辣鸡、深度书荒的人戳进来”,绝不是在标榜我比市面上那些书名带文娱二字的写得好。
他们完全有可能写的比我好,成绩甚至超出我10倍。
我那句话的意思,仅仅是:当看抄抄抄文看得产生了抗药性,痛苦不堪,想要改变,不满足与此了,再来找我。
如果连大烟瘾都不强烈的人,直接上吗咖啡,那不是自讨苦吃么?犯不着啊。一本网络小说都没看过的人,都没对比的人,何苦来看《文娱救世主》呢?
我只是安安静静在那里写我自己的窄众重垂,服务那些已经被阅历和智商折磨得没书可看的人而已。大家各取所需,井水不犯河水,绝对没有攻击其他作者的意思。
对于一个第一次接触网文的读者而言,所看的书创新与否是不重要的。因为反正他什么都没看过,肯定见到什么都觉得狠新。只有看了几十本了,套路腻味了,各种毛病和逻辑硬伤鉴别力都有了——这时候就相当于普通再抽两口已经没有药效了,非得打吗咖啡了——那再来找我。
……
后面再集中回答几个喷子质疑。
喷子么,对本书无非是这几类喷点。
第一是本书假装人生导师,帽子扣得更大一点的,就是毒鸡汤啦,成功学啦。
这是污蔑。
我从来没说过要当谁的人生导师,也没说跟我学可以成功。
说两句最浅显的话,连马风那么喜欢装逼出语录的人,都直言不讳他没法教人成功,哪怕把他说的道理中有价值的部分全部鉴别出来学足了,充其量教人“避免失败”。
成功是没法复制的,因为需要运气,需要机遇。爱迪生说什么99%汗水1%灵感……呵呵……
屁!现实一点吧,20%努力,80%运气。
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那么多风投。
所以最精英的风投成功率都只有不到两成。
因为哪怕所有条件都很好,所有错误都不犯,运气这个因素加上去之后,还是只有极少数创业成功者。
风投们撒几十倍的网干嘛的?不就是用来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