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你都这么说,我也不避嫌了。从四月底我就开始观察他了,也做了一些调研。马克的脑子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你有钱有势又先起步了一年半,同质化竞争肯定没戏,所以在此之前他一直隐忍。
三月份开始,他因为一个偶然的内部交流机会,拿到了一些报表,我认为他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研究年初yy和qq因为红包功能上的技术差异、导致yy用户量成功反超qq的案例的。”
李莹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等顾诚消化一下这些信息。
果然,顾诚立刻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你是说,他只是想抄袭一个带红包功能的聊天软件?或者说,至少是在im即时通讯领域做一个有更多优化的工具,而非从他最熟悉的sns社区产品为切入点?”
“我认为有可能会借鉴这个功能,但是没这么简单。米国人没有发红包的习惯,也不喜欢这种问候方式。有可能,他还从国内qq和yy的竞争中,领悟到了更多。”李莹中肯地分析道,也不把话说满。
“当然没这么简单,但是从im入手这个大方向,我认为至少有八成把握。”顾诚自说自话地下了一个结论。
很多对facebook发家史不了解的国人,往往喜欢把扎克的崛起跟国内马腾的崛起对标,认为这俩人是一路货,因为他们做的都是社交型的产品。
其实马腾哪配有资格对标扎克伯格,这俩人的生意细究起来差得太远。
国内要想对标扎克伯格的,起码得张一鸣才有这个资格。
马腾的qq,是im起家的,这玩意儿的重度垂直程度,比扎克伯格的sns社区产品要高得多。
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im即时通讯类产品,大多数用户只能挂一个,上了qq就不一定上别的,最多再挂个yy/阿狸旺旺。
本来就只是为了聊个天,还开一堆软件,烦。
而因为通讯的即时性,如果好友不在线,那么im工具就没意义了,发离线消息鬼知道什么时候看见,还不如多浪费几分钱发短信呢(05年有很多短信优惠套餐,包套餐的话平均不到4分钱一条短信)如此一来,某一个im工具发展壮大之后,天然会逼死其他im产品。
而sns社区虽然也和社交沾边,但没有那么强的重度垂直性。一个人可以既看朋友圈,也看渣浪微博,也刷油管看ins和facebook。相互之间只是争夺用户注意力时间,却不是斩尽杀绝的关系。
究其原因,就在于sns产品不要求“即时”微博/朋友圈里更新的内容,不是马上看见没关系,甚至摆在那里,两三天之后看见都行。
一旦可以错时,精力充沛的用户就能用好几个社区产品。
正如百度贴吧/yy贴吧不能逼死其他论坛,一个道理。
顾诚在米国这边,主打做的是sns社区产品,也就是yy网。
而yy聊天工具,虽然也跟着推,但是一年半下来,市场占有率并不好,至少没有yy网那么强。
究其原因,米国人民不缺im即时聊天工具,他们早已有msn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米国这边有无数廉价的移动通讯运营商提供的电话/短信/push信息服务。资费比华夏便宜得多,所以米国人民没养成天天挂im聊天工具的习惯,有急事儿打电话发短信都行。
qq或者yy,哪怕用户再多,如果不能逼着用户养成“常年挂在线上”的习惯,是毫无价值的。即使一个用户很铁杆,在yy上加了几百个好友,但打开的时候头像一片黑,都不在线,久而久之他也会养成“优先打电话/优先发短信”的用户习惯的。
说白了,华夏能成就一个支付宝,是因为国有银行太辣鸡,所以逼出了一个支付宝。
华夏能成就一个yy/qq,是因为国有运营商太辣鸡,所以逼出一个yy。
yy和qq的社交属性其实没那么强,只能算是“通讯”属性强,社交只是个添头。
米国没那么多金融和通讯国企,所以互联网支付和互联网通讯巨头也就找不到容易颠覆的弱智敌人来吊打。
现在扎克想要从im创业,显然是打算从顾诚优势相对较弱的空白市场下手。
“米国人已经有一个msn了,yy跟着yy网推广了这么久,用户体验比msn更加便捷,米国人照样懒得挂。扎克伯格想要做出一款强通讯关系的im软件,谈何容易?如果是你的话,你觉得你有把握在米国本土干掉msn么?”
顾诚理了一遍思路之后,抛出了这个问题。
李莹也觉得这个问题挺棘手:“我觉得我完全无法想象,怎么弄出一个新的聊天工具把msn和yy都挤下来。米国人不爱在电脑上挂网这一点,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只习惯一想到聊天就拿出手机。
除非扎克能弄出一款逮着谁就跟谁聊、不在乎好友是否在线的产品,才能把用户黏性拉住不过那样的话,就跟当年qq刚刚起步时没什么两样了。当初qq刚出现,不也是约泡用的么,逮着谁聊谁?”
“这确实是一个思路,但是yy和msn也可以逮着谁聊谁。”
b
第151章 黄堵毒()
顾诚跟李莹捋了很久,最后双方大致上达成了公示:认为扎克伯格肯定是要搞一个以集“黄…赌…毒”于一身为特色的im即时通讯软件了。
原因无他:标准的、做熟人社交的im软件,在米国社会早就已经饱和了。
除非能出一个划时代的、为用户超级节约电话费的新应用,否则不管什么im聊天工具都不可能在现有环境下再杀出一条血路来。
逮谁聊谁的陌生人约泡聊天工具,又要结合顾诚在华夏的“支付宝红包”经验,可以弄的场景也就黄…赌…毒了。
这是很容易想到的思路。
毕竟在华夏,如今qq正在被yy逼到墙角,变成一个约泡工具。扎克伯格想要自己创业,无非是搞一个身处米国、对标qq的同类产品,并稍作改良。
整理完之后,顾诚把自己的推演表述如下:
“我认为扎克伯格会从几个方向入手:首先,依托一个既有的第三方网络支付工具,搞便捷的社交支付。甚至于把援jiao的漂资用红包的形式转账,或者在网上p2p的交易一些违禁品。
其次,这个软件会极度讲究私密性,允许老司机开车不留痕迹,比如弄个‘阅后即焚’的功能,发了大尺度*****之后,一开始显示为马赛克状态,只有点击之后可以显示三五秒钟,而且后台锁死电脑截屏功能。
如此一来,很多女生甚至会敢在这个新的聊天软件上给男人发自己的果…照以兜揽生意。甚至对于本不愿意援jiao和约泡的女生,也可以用发大尺度裸露的图片骗围观骗红包,来作为鉴定自己魅力的工具总而言之,这注定是一个把性和荷尔蒙因素发挥到极致的软件。”
李莹也深以为然。
她也觉得,扎克伯格只有走这条路,才能杜绝快速被顾诚追赶、山寨的风险。
因为顾诚的yy网是一个从“哈佛大学/mit校友网”为蓝本发展出来的高逼格社交网站。哪怕看到扎克伯格搞黄…赌…毒社交异军突起了,顾诚为了端着身份,也不可能趴到污秽的泥淖中,跟扎克伯格抢这点市场份额。
李莹唯一一点觉得匪夷所思的,是顾诚描绘的“阅后即焚、便于老司机开车”的功能点。
且不说她首先就不知道什么叫老司机,还让顾诚为她解释了一遍这个荤段子。饶是李莹有点交际花潜力、脸皮不薄,也被顾诚说得微微有些脸红。
“你说的那个阅后即焚的功能,有那么重要么?咱远的不用说,就倒退个两年多,qq,当时刚出来的yy,乃至微软的msn,不都是没有聊天记录的么?聊天记录这个功能本来出现就不是很久,用户们犯得着为‘特地不要聊天记录’去另起炉灶用一个新的im聊天软件?”
李莹这么看并不奇怪,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穷折腾。
顾诚如果不是知道六七年后会有一个叫斯皮格尔的人搞出一个snapchat,然后用“阅后即焚”搅动了一波新的荷尔蒙流量崛起,他也会这么想。
但顾诚不能直接铁口直断把后世的结果说出来,因此只能是找理由让李莹相信这一点:
“我说的‘阅后即焚’这个功能,短期或许用处不明显。但是一两年内,随着yy网和其他实名制圈子社交把互联网环境的攀比风愈刮愈烈,把用户‘防止被朋友圈好友晒秀炫过度分享’的反弹心理激发出来之后,那种功能就很重要了。”
李莹凝眉细思许久,觉得顾诚的说法有点儿意思。
“这没什么好奇怪了,正如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来都是对财富的定义比对财富的创造更主流所谓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满足了一种人类原来不需要的需求,而是把一种人类原先‘凑合’的,或者是不需要费力就可以从自然世界天然获得的权益/享受给重新精细化定义、甚至是破坏后重新剥离,来创造gdp。
比如原始时代没有大气污染,所以人类不需要买新鲜空气,未来资本先把世界污染到雾霾遍地,就可以卖新鲜空气了这时候,空气这种几千年来天然获取的东西就可以被定义出gdp。
又比如,在没有私有制的时代,人类不需要门锁,不需要保险箱,有了私有财产之后,因为有盗窃、抢夺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定义出锁、保险箱这种财富。在有了互联网虚拟资产之后,病毒也随之而生,所以杀毒软件也成为了一种财富。
互联网的原始野蛮生长期,我们可以看到它释放了无穷无尽的非实名制喷子。社交网络的出现,也让‘比身边的人更强一些’的人,能够晒秀炫的范围更广了。这就是一种污染,隐私污染。曾经人类有闭上眼睛、关起门来不被比自己强的人时时刻刻攀比的权利。现在,人类在享受了社交网络的同时,其实被污染掉了隐私和自卑当鸵鸟的权利。
扎克伯格的新应用,如果未来真的做大了,那也是被我们养大的我们用强迫社交、强迫被分享、强迫弱者用牙签硬撑开眼皮不许闭眼、逼他们看强者比他们强,把人的内心独立污染了,然后扎克伯格再用‘阅后即焚’来治理这个污染,赚他的那一份利润我觉得这个思路非常清晰。”
顾诚的话很冷酷,但是思路极度清晰,听得李莹不寒而栗。
顾诚是2040年穿越回来的,他见过那种社会,自然对于资本主义最后挣扎所形成的极端消费主义耳熟能详。说出来的例子,自然也是无比生动。
如果人类都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卫生,那么在劳动力和工作岗位被海量淘汰的时代,还怎么创造社会支付流动性和gdp?这些行为是很少制造gdp的,人在自己为自己干活,自己不用付给自己钱。
同样的事情,被污染,细分,然后社会再次分工。三个人里面一个人负责给另外两个人烧饭,另一个负责给其他两个人洗衣,最后一个负责给另外两个人打扫卫生,形成劳务交换,才会有gdp,资本主义才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依然顽强活了下来。
也就是靠人的“作”,不凑合,活了下来。
对于先污染,先摧毁,后治理,顾诚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了。
“说不定……还真有这种可能性。那让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