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原本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顾诚调动智商,略一分析,就得出了结论——至少在东夷国,还是身高更重要。
原因很简单:东夷经济公司都有合作整容医院。
脸不好,只要其他条件过硬,公司真准备捧你,最后临出道拉去挨几刀就好了。
而个子太矮,哪怕可以上传说中“打断腿骨后促进腿骨再生长”的技术——试问公司敢让一个打断腿后重新养好伤的人去跳HIP…TOP?
从商业的角度冷酷分析,把人变高的成本,比变帅更贵。
顾诚比韩更高,这是实打实的硬指标,不存在见仁见智的主观偏见。所以在整体形象分上,他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几天要是可以临时抱佛脚,让自己的弱项舞技提升一个台阶,就赢定了。
到时候,韩更不得不乖乖掏钱,买那个选进替补队的机会。
想透彻了一切,顾诚更是信心满满。
……
稍微午睡了会儿,把身体调整到神清气爽的状态。下午3点,顾诚来到训练馆,挑了个没人的房间,开始自己的练习大计。
他闭目冥思,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花几分钟感受了一遍自己的脑海,最后略带失望地确认了一个事实:
后世2040年,植入他后脑的那颗辅助学习型生体CPU,并没有被带到这个世界来。
毕竟,他只是魂穿,不是肉身穿。
这个问题很重要,昨天他忙着别的事情,所以没空确认这一点。
这个时代的人,或许没法理解“辅助学习型生体CPU”是个什么玩意儿。
通俗地解释一下:那玩意儿的诞生,其实源于后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矛盾。
2010年代之后,人类普遍发现,随着碎片化阅读和信息FEED时代的到来,人类在学习上的耐性越来越差;
比如看小说,纸质书的时代,人类看到五万字乏味内容时,才会弃文。
到PC阅读时代,也许两万字不爽就弃了;移动时代,更是“三章弃”。
以至于文学和艺术不得不越来越快餐化和垃圾化。
严肃教育领域的形势严峻性也差不多。
2006年萨尔曼。可汗在YOUTUBE上创立“可汗公开课”时,就发现:在网络时代,一堂课的最佳时长只有20分钟,而不是像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网络公开课那样弄45分钟。
因为网络让信息爆炸,让碎片选择更多,人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了,变得做什么都没耐心。
在那样的大背景下,为了拯救人类的专注力,2024年时米国女科学家简。麦戈尼格尔主导立项了“辅助学习型生体CPU”这个项目、2029年研发成功。最终目的是“把学习变得游戏化、让人们在进行持续枯燥的学习时,通过辅助暗示信号持续获得成就感和快感,从而帮助人保持专注”。
听上去很高大上。
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通过一个辅助CPU,让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在脑海里看到“进度条”、“经验条”,刺激人继续努力。
这就很好理解了。
比如:很多没毅力健身、减肥的人,在带了苹果手表计步之后,就会比没有计数的时候跑更久——因为他得到了正面的精神激励反馈,每跑一步都有成就感、知道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不容易枯燥。
为什么一个玩家在现实世界里练技能三心二意,而一到“模拟人生”游戏里,却可以操纵自己控制的小人,各种不知疲倦惨无人道地疯狂练技能?
还不就是因为打游戏的时候,练技能是看得到“经验条”的,所以可以让人产生“再坚持一会儿就升级了”的心灵动力和成就感么?
这就是任务与成就感分解功能的效果:通过心理暗示和任务分解,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潜力发挥到极致,让人像爱打游戏一样去热爱学习。
那些对“成为世界首富”这个大目标无从下手的年轻人,用上那个CPU之后,就能学会如何在一次次“我先赚他一个亿”的LEVEL…UP中,保持兴奋度。
当然,2040年代的学习辅助CPU,具体的功能效果比上述的例子还要复杂强大得多,实在是难以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总而言之,穿越之前顾诚的颅骨里面就植入过这么一个玩意儿,和大脑直接连接。
可惜他是魂穿,没带过来。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前世的思维被辅助CPU调教十几年所带来的意识惯性、自律习性,依然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在学习的时候,依然可以在脑海里隐约感受到“经验条”的存在——尽管那只是一个自我激励的心理暗示,效果远没有实打实植入芯片那么强大。
这就好像学游泳,一个人一旦学会游泳,就一辈子不会忘记。就算抽掉了学游泳时那块木板,浮力下降了,也不至于让人不知所措、被水淹没。
而且,稍微尝试着练习了几个街舞动作之后,顾诚很快又发现了另一个利好消息。
那就是,两个灵魂融合之后,他的“基础枯燥忍耐力”依然是2000年这具身体的!
他哪怕不用任何辅助手段,本来就能集中注意力达45分钟一堂课。
这就特么逆天了!
相当于一个一点抗药性都没有的身体,患病时直接用最新款青霉素来治疗!
想想看,抗米援夷的时候,感染再严重的战士,只要有盘尼西林打,哪个不是马上就生龙活虎了。
那效果,简直就是一针下去,生死人肉白骨。
原本靠死记硬背、苦练笨练、疲劳训练……而不得进步的舞技难点,在顾诚重新“内视”的时候,一下子变得颇有可分解性“一个个小目标”。
……
顾诚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其实完全不在韩更之下,身体素质犹有过之。
但是过去这一年半的练习生涯,他的动作发力节奏始终不如对方。
至于表情僵硬、舞台临场感不足,这一系列细节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着顾诚的几个短板。
如今,仅仅对比模范教学视频练了两个小时,依托“学习辅助CPU”残留的学习对比意识、正向暗示反馈,顾诚很快就摸清了自己弱点的具体表现形式。
甚至,在脑海中形成了好几个“经验条”!
“太空步技能:发力感掌握度:27%;节奏掌握度:49%……综合掌握度:35%。”
“逐节反向甩臂:四段式收发力掌握度:7%,肌肉交替绷紧响应度:22%……”
“眼神表情临场感匹配度:55%……”
“完成度参照对象为模板教学视频,如需更精细比对,请向大脑输入更全面的大数据。”
几行“字幕”,影影绰绰地把顾诚的弱势总结了出来,印在脑海里。
然后他有意识地挑了一个弱点,针对性练了那么几十次,找找感觉,马上就看到了“经验条”开始涨!
“动作完美完成度达成3次。逐节反向甩臂动作熟练度上升:四段式收发力掌握度:12%。”
顾诚最弱的一项舞蹈技能,居然熟练度一下子涨了5%!这才仅仅针对性训练了几分钟!
来自未来的学习辅助系统,简直就是把一个舞蹈技能精细解剖、科学分解到了每一块肌肉的调度熟练度层面上。
别人,是死练,苦练,在看不到终点的情况下盲目靠毅力死撑。
就像长跑时蒙着眼、看不到前面一名离你多远,就会失去追赶的动力,不可抑制地堕入怠惰的深渊。
而顾诚,却是明明白白可以看到自己的升级经验条,就好像长跑时明知“再冲两个深呼吸就能多超上一个”。这不仅让他的意志力因为这种激励而变得比别人更强数倍,而且在弱点掌握上,更是有的放矢。
短短半个下午过去,两三个原本较弱、又模模糊糊说不清弱在哪里、教练也没法“言传”、只能让练习生“自己慢慢意会”的难点,就这样被顾诚举重若轻地改善了。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古人觉得难以“标准化”,只能“得心应手、口不能传”的“模糊算法”型技能,在精微奥义的辅助分解下,简直如同一张白纸,被轻易捅破了。
当然,这玩意儿,说得再逆天,最后的临门一脚还得每个人自己完成。
辅助学习设备,终究只是辅助。
如果真明珠暗投到了一个烂泥糊不上墙的懒痞身上,连每练一轮都可以看到经验条涨一涨这么有快感的事情都懒得做,那么这个设备终究是帮不了它的主人的。
就好像纵然黑哨和盘外因素再强,也不可能让门前三米打灰机的华夏男足夺得世界杯。
幸好,顾诚显然不是这样的懒痞。
在S…M公司一年半的非人生活,让他对痛苦和劳累的忍耐力,早已超过常人。
如今得此相助,更是如虎添翼。
那种看着经验条往上涨的快感,让练习就如同吃了蓝色小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连晚饭都忘了去吃。
教练和同组的队友都看出顾诚不正常了。
“这小子开窍了?这舞步的发力节点,起码比昨天水平提高了几成吧?”
第5章 根本停不下来()
“晚自习”快收工的时候,顾诚看到平时分在隔壁训练室的韩更找借口踅过来,假装顾左右而言他地找人闲聊,实则有一搭没一搭地偷觑顾诚的表现。
很显然,顾诚的进步,已经在晚饭的时候散播出去了。韩更是听到了风声,惴惴地过来确认情况。
顾诚丝毫不以为意,他的水平进步是实打实的,又不是作弊。
在两个人比赛谁更有减肥毅力、谁每天走路步数更多的时候,戴个I…WATCH计步,总不算作弊吧?至少每一步都还是当事人自己走的,辅助系统只是给人提供了一个心理暗示。让人更有努力的毅力,更容易找对努力地方向。
仅此而已。
韩更看得脸色有些发白,没说什么。
第二天,训练继续。午休时分,韩更又提前结束训练过来观望。
很显然,这次他已经可以确信:顾诚不是昨天超常发挥,而是真的进步飞速。
韩更彻底坐不住了。
顾诚却知道这还不算完,他准备再加一把火。
“太空步技能综合掌握度已经56%了,比昨天涨了21%个百分点。果然到了及格线附近,经验值就开始慢起来了么。”
顾诚坐在场边休息的时候,一边也不忘“内视”自己的脑海,条分缕析地解构着动作,微调自己对动作掌握度的认识,把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大目标,分解成尽量细化的小目标。
过去一整天,他把最多的训练时间放在了太空步技能上,涨20%熟练度的成绩让他非常满意——毕竟按照这个速度,三天他就可以练满了。
练满是什么概念?在这项动作上和迈克尔杰克逊一样牛逼?貌似不可能吧。
“所有完成度数据参照对象为模板教学视频,如需更精细比对,请向大脑输入更全面的样板大数据。”
这句昨天激活思维惯性时跳出来的话,再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心中微微一震,知道症结所在了。
看来,光靠看单一的教学视频学习,进步到这种程度,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