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珠连玉映-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件事之后,她一度将自己伪装成厚壳的乌龟,躲避在自身的保护色中,欺骗自己要看清楚定位,意映才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这种想法重复得越多,她心中就越酸涩,不知何时起,心里已经藏了那么多的愤懑与苦楚,全在今日爆发了出来……

    母亲呢?母亲那个时候又是怎么做的呢?

    是了。

    她派了许多人过来给她送糕点,布料和首饰,像是生怕她不高兴的样子哄着她,还各种暗示要与姐妹和平共处。可她呢?她却满心满意都觉得母亲偏心,护着亲女,对那些点点滴滴的好视而不见……

    原来让母亲为难的不是薛意映,而是她自己啊……

    本来她是没有要二选一的,是自己一面不断地往后退,一面又硬生生地逼着她做抉择,所以这样的结果,不过是自己自作自受罢了。

    “原来是我的错……是我的错啊……”意晨喃喃道,抬起眼睛看着意映,挤出一个微笑道,“所以,母亲放弃我了对吗?”

    意映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不远的圆桌上,堆叠的两方布料。

    意晨顺着她的眼光看过去,不由又红了眼。

    原来没有啊。

    不肯靠近的是她,所以母亲也只好远远地看着,担心她上前会伤害她,担心她靠近会得到更加鲜血淋漓的后果……

    可是能给她的,母亲从未吝啬过。

    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

    被嫉妒蒙住双眼的人,一直都是她罢了。

    “薛意晨你要记住,生恩与养恩,不就是一道无解的题目,谁轻谁重,任何人也无法估量。许多事,都在于人而非天。”意映语气淡淡地,眼神平静地看着她。

    意晨呆愣愣地看着眼前的女子。

    比自己还小些呢,却像是看穿了许多事的沧桑模样。不在意自己与她分宠爱,不在意二人在母亲心中孰轻孰重,她突然觉得,自己自诩熟通佛法,却还不及眼前人的一半慧根。

    一个贪字,便让她生出这么多的波折。

    “那你同我说那件事,是为了什么?”

    意映反应过来她说的是花园里的事,顿了顿,道:“这件事倒也不是我派人跟着你,是东府的蓁姐姐瞧见了,告诉我的。”

    “我也没这样揣测你啊……”意晨低声嘟囔了一句,听到后半句时愣了愣,欲言又止地看着意映。

    “放心吧,只有她一个人瞧见了,她就是怕惹出什么事来,才特地告诉我一声。她性子虽大大咧咧的,是非轻重还是晓得的,你尽管放心。”

    意晨看着微微松了口气。

    “你打算怎么办?就这样跟人家不清不楚着?”意映莫名有些恨铁不成钢,开口道。

    “什么不清不楚,你不要胡说。”意晨忙道,耳根子却微微发红。

    “有些事我不说想必你也明白,若是执意选了一条路,恐怕你与那人便再无可能。一些事一些人,纵使你掏心掏肺地待她们,也不会得到任何回报。我倒也不是威胁你,只是你自己要想清楚,究竟是要走一条相对平坦的路,还是在黑暗的荆棘丛里摸索。”

    意映叹了口气,半点想打趣她的心思都没有。

    “行了,我要说的话也说完了,这便回去了。你的事情,你自己费费心思吧。”意映站起身来,向着门口走去。

    “为什么要同我费这番功夫呢?”意晨低声问了一句。

    意映顿住脚,过了一会儿,缓缓地转过身来,冲着她笑了笑:“从前我是为了我视若珍宝的家人对你好,可是现在我觉得,我还想再要一个家人,像胞姐那样的。一个人撑着,可真累。”

    意晨抬起头,看着她,面露迟疑。

    意映没再说什么,摆了摆手,便跨出了门槛。

第十八章 归讯() 
花宴过后两日,连靖谦的差事终于伴随着一系列的赏赐,一同送到了定安公府。

    定的职位是京卫指挥使司正四品指挥佥事一职。

    这旨意传了出去,有心人自然也就看明白了形势。

    京卫指挥使司掌管着京城的兵权,地位远在五城兵马指挥司之上,其中的最高长官是正三品的指挥使,其次是一名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在下面,就是不超过三人的指挥佥事了。

    像这种一进入官场就拿到正四品官职的年轻武将,一般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蒙受祖辈的荫蔽,前途无量的人物。

    虽这官职与昔日定安公的身份相差甚远,可如今在位的定安公,不过是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罢了。

    圣上若只是为了彰显圣德,安抚民心,补偿连家,大可给他一个品阶高的虚职,整日遛鸟斗兽也就罢了,但偏偏给的却是这样有实权又可进可退的职位,足以证明,圣上是真心欣赏此人,看好他重扬定安公风光的。

    朝中的不少人,也开始打起自己的算盘来了。

    苏氏虽然脸上心头都十分愉悦,却仍记着低调,不愿太过出风头,再加上她想着连靖谦与江涟嘉的婚事很快就会提上日程,便没有要办宴会的意思。

    纵是如此,还是有不少重新崛起的新贵和宋系的官员送来了迁居礼,言谈之间多有恭维。

    苏氏一一应付过去,不由也有些疲累,暗自和丫鬟抱怨着这府里该早些有个当家的人,免得她一把老骨头还要同那些妖魔鬼怪打交道。

    连靖谦这头却心情复杂地打开了意映新来的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信的开头也是恭贺他谋得好职位的客套话,问他什么时候办宴会请客,后面却是讲了另外一件刚想起来的事情。

    连靖谦瞧着不由眉头紧皱,急忙吩咐一队刚收编的手下赶往江西一带。

    苏氏听到动静,忙过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连靖谦怕事情没定下来,提早说了只会让祖母空欢喜一场,说不定还会乐极生悲,便搪塞道是三皇子那边让他帮忙找一个在江西出没的人。

    苏氏听着却皱了皱眉,遣退了下人,低声问孙子:“这样说来,咱们家这回能伸冤,是仰仗了三皇子那边的力量么?”

    连靖谦心知苏氏目光如炬,也不瞒着她,点了点头。

    苏氏叹了口气:“你那些事没主动同我说,祖母也没过问。但卷入了皇位之争,可不是好玩的,你可想清楚了?”纵然她许多年不问朝政,她也知道如今是太子派一家独大,三皇子许多年也没有动静,如今突然起了心思,不免让她觉得有些不稳妥。

    “朝政的事最忌脚踏两条船,孙儿也是仔细考量了才下了决定的。纵然失败,也坏不过当年了不是吗?”他目光坦荡,眼神坚定。

    “行,你们男人家,总归见识长些,既已经决定了,就放手去做。在打仗方面,你祖父可没输给过任何人。反正我这把老骨头已经活够了,什么时候死都不要紧,你还年轻,可得看紧些自个儿的性命。”苏氏拍了拍他的肩膀,释然地笑着道。

    “祖母放心吧,三皇子那边也并非您想的那样孤立无援,”连靖谦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薛家,也是支持他的。”

    “薛家?是广化里还是东府?”苏氏有些惊讶,忙问道,过了一会儿不由笑着摇摇头:“两边实然都是一样的强势,只要不互相对着干,三皇子都是如虎添翼的。”

    “两边都是支持的。”他这话一出口,却把苏氏唬住了。

    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脸上的笑轻松了不少:“好好好,你们年轻人尽管放手去干吧,人啊,就是要有些魄力。”

    连靖谦眉眼带笑,精神比起前两日好了不少。苏氏于他而言,是最重要的亲人了,能让她安心,他做起事情来,也会更放心。

    他眼睛微眯,心中暗暗祈祷,那边的事情,可一定要顺利的进行啊。否则,他可没信心能瞒祖母一辈子。

    ……

    意映这边也是同时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来自薛文复,一封来自连靖谦。

    连靖谦的回信很客套礼貌,就是简单地感谢了她,并表示不会办迁居宴。态度比起之前,确实要疏离多了。

    意映瞧着有些奇怪,便想着有时间一定要去秦氏那里一趟,将当年的事情问问清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为何连靖谦态度有如此大的转变,金锁如今又身在何方呢?

    薛文复则是来信表示他即将功德圆满回家来了,信里问她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还给她罗列了一大堆汉阳府的特产和小玩意儿要她挑选,直把她当作小孩子在哄。

    意映也并不在意,含笑提笔写了一两样,信中又嘱咐了他路上注意安全之类的话,便差人送走了。

    薛文复要回家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广化里薛家,府里的奴仆和主子都开始紧张起来。

    敏元是欣喜不已,指挥着下人将他的书房和卧室又从里到外彻彻底底地打扫了一通,尽管平日里也从未懈怠过,但下人们还是依言又喷洒了各种防虫药剂和香露,屋子里显得一尘不染。

    薛明琳那里则不知道是听到了什么动静,三天两头把意晨喊道她那里去做一些莫名奇妙的事情,倒也不是使唤,但显得很没意义,弄得意映好几次想去问她的决定都不得不中断,不由疑心是不是她们谈话的内容被什么人泄露了出去。

    呆在家里左右又没有什么事可干,意映索性换了便装,跟敏元说要去珍宝阁转转,出门去找秦氏了。

    但到了周家的住处,却没有一个人在家。询问了隔壁的邻居才知道,这几日周家办的酒楼生意很是红火,周家父子忙不过来,索性也喊了在家做针线活的秦氏过去帮忙,一家人已经有好几日没回家了。

    意映听得也不由好奇起来,便带着半月去了周朗的酒楼,想瞧一瞧,印象中还十分孩子气的养兄,身为酒楼的老板,又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第十九章 酒楼() 
日子一天天地转冷,许多人请客也不大愿意自个儿生灶做饭了,索性就到附近的酒楼,点上一道古董羹,几个人围着小火炉,将肉片放至锅中烫之,蘸以酱料,既美味又暖和。

    永安巷这一带,做的最好的便是那新开了不过几个月的长林酒馆了。

    这酒馆前身也是个客栈,只是原先的老板气量小眼皮子浅,时不时地偷奸耍滑,坑骗客人,日子一长,生意也就淡了下来。永安巷这一片离中心地带也不算远,地租并不便宜,客栈入不敷出,那老板也只好灰溜溜地结了亏欠的租费,甩手不干了。

    不过没多久,这片地便被另外一群人买下了。

    新接收的老板是个看上去不过十多岁的少年,生得也十分壮实憨厚,一点不像个生意人。

    是以酒馆开张那一日,并没有多少人前来捧场。但那小老板也并不气馁,第二日便挂出了免费尝鲜的招牌,一天之内酒水餐饮全免。

    小老百姓们向来是抱着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见有这样的好事,也顾不得先前的坏印象,一拥而上地去尝鲜。

    这一尝,倒还真的发现了些惊喜。

    京城一带商人来往频繁,其中来的最多的,莫过于江浙一带的富商。久而久之,江浙那边的饮食习惯和特产也都带到了京都。

    是以京都的许多酒楼,多卖的是味道很淡甚至偏甜的菜肴。可京城的百姓和江浙一带的百姓口味其实并不相似,吃久了也难免会觉得厌烦。

    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