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兵英姿-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云的缝隙间,不时见到一道道电光闪过,也听得到天空中一阵阵的闷雷由远及近。越来越响。

    终于,一道雪亮的闪电突然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转瞬又陷入了黑暗之中。

    不一会儿,“喀喇喇——”一个炸雷正好在头顶炸响。即便大家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这一声震得心惊肉跳。

    紧接着。瓢泼暴雨就噼里啪啦地砸落在了房顶和空地上。

    大家都及时躲进了教室和屋檐之下,没有被雨淋到。不过,屋檐上流下的雨水,很快就由雨帘变成了瀑布。操场那干涸松散的沙地上,也很快出现了一道道小河沟和积水潭。

    达尔富尔的雨季,就随着这场暴雨,来到了!

    这场暴风雨虽然惊天动地,声势惊人,却也给大家带来了清凉。

    友谊小学的孩子们,都对着屋外的暴雨又唱又跳,手舞足蹈,兴奋的不得了。

    校长对蒲英等人说,幸好学校早在雨季到来前就建好了。不然的话,这样的暴雨,学生们在难民营的帐篷里可就没办法学习了。

    这场雨的时间倒不是太长,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就风停雨住,阳光又重现了大地。

    当蒲英带队回营的时候,却发现维和营地有些狼藉。

    原来这场风的风力太大了,将住了好几批官兵的旧板房的一些屋顶都刮掉了。

    没吹掉的房子,据说当时屋里也是漏雨漏得厉害。

    蒲英看到,方霖天参谋长正带着留守的男兵女兵,热火朝天地修补着房顶。

    她觉得方处长今天有点怪,在屋顶上叮叮当当地敲得特别欢实,而且见到她带队回来后,更是傻乐个没完。

    住的房子都漏雨了,有什么可高兴的?

    蒲英又到别处转了转,视察灾情,发现工程兵分队的人正在忙着在营地周围重新挖排水沟。

    因为这场大雨让营地中央也出现了好几条小河,古树边上甚至形成了一个水池。

    比较可惜的是,昨天才挂到树上的红丝带,让这一场风雨吹掉了不少。

    不过,蒲英倒并不担心这个。以后让大家再重新系上去就是了,只是这回有经验了,一定要系紧了!

    她看到那个水池后,却又想到了一个点子,急忙跑去找工程兵分队长,请他们干脆将那个水池扩大,她准备在那里面养鱼了!

    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一帮吃货们的赞同。

    不久之后,重新挂满了红丝带的古树,很快长出了绿叶。每到风起的时候,一条条丝带随风舞动,婆娑多姿。树下的水池,映着蓝天白云和绿树红笺,不时有游鱼嬉戏,充满了生机。

    这里,也就成了官兵们喜欢驻足流连的一道美丽风景,和他们寄托情思、舒缓压力的一个好去处。

    ps:

    不好意思,今晚写得太慢了……【谢谢谭万力、蔸蔸兜兜(双)、无风而翔(双)筒子们的粉红,谢谢书友121018230751226的平安符】……这卷还有两个大情节才完呢,本来大纲里还有第七卷,不过我想还是算了,不写了,那个脑洞开得太大也不好……起码不能在正文里写了。

073章 尼亚拉郊外() 
雨季来临之后,这片红土地上多了些绿意和生气,早晚的气温也稍稍凉爽了一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维和官兵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好转了,恰恰相反,大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倒是更多了起来。

    首先,雨季的天气更加变幻无常,不但旱季的烈日暴晒和沙尘暴并没有消失,又多了冰雹雷暴这样极端的恶劣天气。

    雨水虽然使得万物生长,但是,蛇鼠毒虫之类的也泛滥成灾了。战士们总结,维和营中的四害就是“蚂蚁能堆山,苍蝇会咬人,老鼠有猫大,白蚁像飞雪。”

    还有,暴雨山洪对营中水井的水质,也产生了威胁。所以,医疗分队近期又对官兵开展了一次关于霍乱、脑炎、疟疾等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活动,也加强了整个营区的防疫工作。

    雨季对工程队的施工影响就更大了。

    大暴雨时,根本没法施工。雨停了,太阳一晒,热气蒸腾,那种潮湿闷热的蒸桑拿的感觉,坐着不动都会汗流浃背,战士却还要干活!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战士们之中长痱子的、得日光性皮炎的,反而比旱季的时候还更多了。

    而最辛苦最劳累的,还得是运输分队的官兵们。

    出车在外,日晒雨淋的就不说了,路况更是由原来简单夯实的土路,变得泥泞难行了。

    以前一天就能走完的路程,现在基本就得两三天。行车的安全性也成了大问题,因为慢车很容易中伏。

    偏偏进入雨季以来,当地的形势变化,使得运输任务也更重了。

    在年初的大选结束之后,达尔富尔地区的政治形势,依然是一团乱局。甚至在选举刚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些重要的反对派别宣布退出大选,不承认选举结果的有效性。

    所以,政fu军和**武装在当地展开的各种战斗,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状况,都严重影响到了联合国的人道救援行动。

    苏丹全国有170万注册难民,必须依靠联合国的救济维持生活。尼亚拉周边就居住了将近36万难民,占苏丹全国难民总数的五分之一,这里当然是联合国救援物资的重点投放点。

    可是受暴雨和沙尘暴的影响,空运的运力难以满足难民们的需要,很多物资必须依靠陆路运输,但这又受到**武装的威胁,所以,尽管维和营的各运输分队加班加点地往返运输,从联合国发过来的物资,却还是常常滞留在喀土穆机场。

    尼亚拉周边的难民营,有的已经6个月都没有接到任何人道主义援助了,甚至已经饿死了数名儿童和老人。

    超级营地的高级官员们,一直努力和苏丹政fu协商、协作,以解决这些困难,但还是难以做到令人满意。

    甚至有时候,维和营地自己的给养,也都会发生困难。

    联合国总部对参与维和的军人和文职人员,都提供津贴和给养。但是为了防止抬高当地物价,这些给养按规定不能在当地购买,大多只能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采购。

    维和人员每天的伙食标准是15美元,听起来是不少,但是海外采购价本来比较高,再扣除昂贵的空运费用,真正能发到维和官兵手中的东西,其实比较少。亚拉之后,蔬菜肉蛋都不新鲜了,还经常会腐烂变质。

    另外,这里的食品供应,也主要是照顾西方人和穆斯林的饮食习惯,品种有限、肉多菜少,每顿只能有一荤一素两个菜,多是牛肉、土豆、洋葱、卷心菜这几样,口味十分单调。供应紧张时,每顿甚至只有一个菜。

    长期吃这样的饮食,自然导致了很多战士都有水土不服、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的人甚至还出现了失眠、脱发,便秘和腹泻的也不少。

    中国士兵们虽然也自己搞起了菜园子,但是那里的产量毕竟有限,只能偶尔调调味,解解馋,指望靠它增加营养,还不如天天吃金维他。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别说战士们了,就是蒲英,有时也会觉得郁闷和压抑。

    她倒不是怕艰苦,而是为看不到这片土地的和平希望而沮丧。

    这里的人太穷了。有人总结,非洲人就是“吃饭一棵树(芒果、香蕉),穿衣一块布,出入茅草屋,光着脚走完人生路。”

    可是,非洲人本不该这么穷的,因为非洲其实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大陆,已知的产量丰富的矿产就有黄金、钻石、铜、铁、铀、铝土等,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也是仅次于中东和拉丁美洲。

    更何况非洲还有很多地区,因为长期战乱,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科学系统的勘探。

    而且,非洲虽然有沙漠,土地其实还是很肥沃的,只是很多都是无人开垦的荒地。

    这里的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完全是靠天吃饭,撒下种子就不管了。说非洲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也一点不为过。

    如果非洲能够大兴水利,引进机械化农具和良种化肥这些农业技术,一定会成为世界粮仓。

    其实,就算是以干旱著称的达尔富尔,地下水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只是一直没有被人们有效地利用起来。

    非洲的人民,坐拥这么多没有开发出来的资源宝山,却只能白白忍受着干旱和饥荒,怎不让人惋惜?

    如果这里不再有战乱,当地政fu能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普及教育,再在人道卫生组织的帮助下,也应该是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消灭饥饿、贫穷和瘟疫的。

    可惜,愚昧落后的意识、狭隘极端的仇恨,还有某些势力的挑拨,让这里的人们始终不能摆脱战乱之苦。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可惜,这两个主题,哪一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在非洲。

    联合国在2007年就向达尔富尔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和部队,当时拟定的任务期限是12个月。

    可是这个期限,每年都在延期,因为这里的战火一直没有停息,而且直到现在,也看不到结束任务的希望。

    蒲英算一算,自己这批维和人员来到达尔富尔,已经快七个月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可以轮换回国了。/》    能够回国和亲人团聚,她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回看这片土地的苦难并没有明显改善,她又会为自己做得太少,而感到惭愧不安。

    而且,毕竟在这里待了这么长时间,似乎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也产生了感情,在快要离开的时候,竟然也有点留恋不舍了。

    可能最舍不得的,还是在尼亚拉市sos国际儿童村的那些孤儿们了。

    女兵们经常在休息日去看那里的小孩,陪他们玩耍、游戏、学习,给他们做中国饺子吃,孩子们都把女兵们叫做“中国妈妈”。

    六一儿童节的那天,女兵们又去儿童村和孩子们玩了一天。

    儿童村里有一对的双胞胎姐妹,今年应该满八岁了。只是她们的父母早年死于战火,所以两姐妹也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儿童村的“妈妈”就用六月一日作为了她俩的生日。

    这两姐妹在非洲孩子中是难得的文静内向的性格,皮肤虽然黑,却很光滑,也都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特别讨人喜欢。

    李琪来之前就在un城的免税店买了一块粉红的布料,给两孩子做了两条一模一样的连衣裙。

    也许是天气太热,儿童村里不管男孩女孩都剃着光头,不仔细看,常常一下子分不出他们的性别。不过,女孩子毕竟天**美,这双胞胎姐妹俩穿上李琪给她们做的裙子,都喜欢得不得了。

    李琪还觉得裙子有点肥了,要给她们改一改,两个女孩却怎么也不肯脱下来了。

    后来吹蜡烛、切蛋糕的时候,两个女孩都主动地掰下自己那份蛋糕的一小块,喂给李琪吃,还一人一下亲李琪的脸。看得儿童村的“妈妈”都嫉妒地说,这两孩子一贯内向,难得对人这么亲热呢!

    其实,蒲英也记得,最初来这儿童村的时候,别的孩子都能很快和女兵们打成一片,这两姐妹却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角,用怯怯的眼神看着大家。

    虽然她们不怎么说话,但是从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