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人盯着小袁营大半年了,能不研究透这些草莽英雄啥性子,他要是不留下伏兵,宋献策敢把自己姓左右颠倒了写。
可明知道这是个陷阱,宋献策是依旧嘻嘻哈哈鼓动着周尔敬他们去踩了,折了足足一万多青壮,对于东江来说,的确是个损失,可在宋献策看来,好处还是大于坏处的。
周尔敬这些刺头连带了他们几年的首领袁时中都不服,用句三国里的话说,那就是脑袋后面长反骨,到了东江又如何会做个老实农夫,还不如死了的好。
至于孙传庭是否会派来追兵,宋献策倒是不担心,因为此时,京师河北那头,清军给的军事压力也的确令人窒息,哪怕周尔敬晚个四五天出兵,或许都遇不到孙传庭打个回马枪的官军埋伏,孙传庭没有时间回头接着找小袁营算账。
当然,这个宋献策是绝对不会说的,而且不光借着官军的手除掉自己队伍中的刺耳头,宋献策此时还在做着一向更为残酷的事。
跟着队伍走,就算是文孟都是走出了一身臭汗,端着把大刀又是左右张望了下,他是心急火燎的回了来,对着宋献策猛地抱了抱拳头。
“宋大人,走慢点吧!后面队伍都有些脱节了,好几个掌家过来禀报,实在跟不上!”
“老文,你就去问他们想活命不?身后就是孙传庭的追兵,想活命就快走!只有到了豫鲁交界,和沈戎的三个团回合,才是安全!”
“他娘的,沈戎这货属乌龟的吗?爬都应该到了!”
提起这茬,文孟就生气,破口大骂一句,旋即又是心急火燎钻到了流民队伍中。
打发走了他,宋献策也是手搭着凉棚向回张望了一眼,他的眼皮子,忍不住再一次剧烈的抖动了几下。
就在这几眼,一对相互搀扶着的老头子老太太一起倒在了路上,急着赶路的流民甚至埋都没有埋,直接将他们挪到了倒边,相拥在一起的老两口就成了这大灾之下地狱般的河南永恒之景的一部分了。
每时每刻,队伍都在死人,干渴,疾病,衰老,劳累,让这二十万人中的老弱病残纷纷被残酷的淘汰,当队伍走到东江时候,也许只剩下四分之三了,可去了的至少都是无病无灾的青壮,可以为东江节省下大笔的资源。
这个时代,资源就是一切。
凝重的摇了摇头,宋献策忍不住,沉重的念诵了一句偈语。
“白骨累于路,地狱应入我!”
…………
一面走,一面死亡,一面又有新的流民汇入,小袁营的存粮宋献策是毫不吝惜的拿出来,仅仅有饭吃这一条,就吸引了各地流民犹如飞蛾扑火那样前赴后继的向小袁营靠拢着,毕竟人太多,比不得三个人轻骑快马,自太行山行进到曹州附近,足足花了一个多月,快十月末的时候,庞大的流民队伍这才抵达了山东边境,曹州。
这一个月时间,恐怕不下五六万人死在了路上,被残酷的行军淘汰掉,然而,流民队伍不减反增加,这么来来回回的汇入,居然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万,如此恐怖的一支流民,守边的山东官军甚至根本不敢阻拦,直接跑了。
而此时,曹州已经落在了东江手里。
没办法,曹州最开始是刘泽清的老巢,土霸王让人宰了,剩下的小蚂蚁屁都不是,余大成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发了封公文,要派人去曹州剿匪,那儿的参将游击屁都不敢放一个。
也就是东江,这么两三个月时间,耗费银子十万两,足足运送了三十万石粮到了曹州,这也正好赶上了流民已经断粮两三天了,正好接上了溜。
城门口,满带欣喜,沈戎是大张臂膀,拥抱着照着文孟迎了过去。
“哎呦呦,文兄,两三个月不见,你可是黑了不少,瘦了不少,兄弟我给你摆在了酒宴,咱喝酒去!”
谁知道文孟阴沉着个脸,二话不说,咣当一电炮头直接呼他脸上去了。
“哎呦我去!”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东江节奏()
曹州城城门处,爆发了毛珏接手以来,东江最大的事故,两名高级将领当众斗殴,浑然不顾东江的军情军纪,影响极其恶劣。
普通~
眼睛多了个独眼青,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睛冒了半天金星,沈戎这才缓过来神儿,气急败坏的咆哮着。
“老文,你他娘的有病吧!打老子干什么?”
“你他娘的还说!你为毛窝在这个曹州城?老子他娘的都到山东了,你娘的竟然没迈出曹州城一步!”
又是一拳头狠狠印在了沈戎的左眼上,文孟是比谁都恼火的暴怒咆哮着。
“你他娘的知不知道,就因为狗~日的你小子不在,这一道上死了多少人!一路上浮尸累累的模样你他娘的知道吗?”
这淘汰太过残酷,以至于死人堆里洗过澡的文孟都被震惊了,然而,被闷成熊猫眼睛的沈戎,被再一次击倒之后,却是不倒翁那样猛地弹射了起来也是怒火交加的破口大骂着。
“你他娘的有病吗?老子不出兵,不还是军师”
普通,一块石头猛地砸在沈戎嘴上,哎呦一声,这会又给他添加了个香肠嘴,跟在后头,宋献策那张大头儿子脸上明显显露出一股子不自然的怪异来,先下手为强砸了他个说不出话来,旋即这江湖卖药的也是跟在后头起哄,跟着在那儿叫嚷着。
“老文说的极是!沈戎,因为你这怯战,死了多少人,你知不知道?老文,我支持你!干他!”
嘴唇肿大了半圈,听着宋献策的叫嚷,他的眼睛是忍不住瞪得滚圆,嘴里含糊不清的叫嚷着想要辩解着,可惜,话还没说明白,就是被文孟一拳头焖到了鼻梁上,再一次红的青的开了染坊那样被焖倒在地,也不跟他多啰嗦了,骑在沈戎身上,这货就是轮起拳头一顿削。
这把人领到了曹州之后,宋献策与文孟两个是终于松了一口气,两千四百多的东江亲兵在手,官军哪怕上万人,文孟都敢不放在眼里了,进了这儿,三十多万难民也是得以喘息的机会。
紧接着,又是进入了东江模式。
排队!
毛珏后世是最不喜欢排队的一个人,偏偏东江干什么似乎都的需要排队,每天一大早晨,宋献策是亲自带着手下师爷去驻扎在城外的难民营去挑选人,然后领着进城,绕着曹州城四门足足绕上一圈,这才从东门出发。
记得木兰诗里有着一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赞,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他们这些难民则是东门领布鞋,西门领长衫,南门领被子,北门领便当。
徐大壮就是这三十万难民其中之一,普普通通的一员。
说实话,虽然招安了小袁营,可毛珏的东江绝不是开善堂的,从河南逃难到了这里,灾民的处境也不过是从一天一顿小袁营种的高粱粥换成了一天两顿苞米地瓜粥。
这从小长得就壮实,一米八多的大个子站在普遍营养不良的难民群中,都显得鹤立鸡群了,据说为了养活他这个大个子,徐大壮父母把他两个姐姐一个当做了童养媳,一个干脆送了人,省下的口粮这才把他这个唯一男丁拉扯大,可就算如此,那几亩薄田扣了税也不够三口人吃,尤其是还有着这么个大肚子汉,崇祯八年的大旱灾,他家顶梁柱,他老爹就因为过劳加上挨饿,倒毙了。
才十来岁的徐大壮不得不把自己当牛使唤,拉着犁耕田出来,养活自己娘家,然而就算是少了一口人,就算是徐大壮把自己当成牛来使唤,干活犹如拼命,几年下来,田里打下来的粮食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吃了。
崇祯九年,挨了半年饿的母子俩似乎终于迎来了个曙光,县里据说回来了个探亲的太监,临走时候还要带几个家乡子弟递补宫缺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真要饿急了,人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更别提给自己身上小兄弟来一岛那简单事儿了,别看是割鸡之痛,明清时期,却是个穷人家孩子争抢的美差,简直比后世铁饭碗还铁!
传宗接代已经顾不得了,徐大壮他娘是七大姑八大姨跑遍了,借了二两银子贿赂过去,好说歹说才把徐大壮给塞进挨一刀的队伍中,这好像也是他平生第一次排队,裤子拖了,家伙事儿抻直,眼看着轮到他了,那个拿着血淋淋小弯刀的没胡子家伙要切下来,衙役闯进来了。
免了一刀之苦,带来的影响却是击垮了徐家,这太监是个骗子。
他是个无机物加没蛋的没错,却不是太监,进公的阉人才有权利称公公,在宫里官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以称太监,这骗子是早几年同样被阉割了,到了京师之后却被发现被骗,不得不待在京师乞讨流浪,比京师的乞丐都低一级的阉狗,对,京师百姓就是这么称呼的。
用阉人,是皇帝才有的特权,大臣偶尔用,也是皇帝赏的普通人家根本不敢用阉人,他们这些自己割鸡割鸡的,在京师也除了乞讨没别的活路了。
不过这骗子还真是有梦想的阉人,等了两年补缺都没补上,倒是朝廷选拔太监的流程他看了个大概,男人被阉了,心里也随着变得扭曲,再也等不下去的骗子太监干脆冒充探亲太监,挨个县城行骗,这头把人传宗接代家伙事儿给割了,那头收点银子转身就跑,已经让他成功骗了六个县了。
要不是上个县一家地主也把儿子送来切了,足足送了十几两,最后他还跑路了。勃然大怒的地主家联络了附近几个线,这才把他抓到。
二两银子已经是几个家的全部积蓄了,这年头可没有退赃一说,那个假太监直接被以妖言惑众拉出去砍了,可银子却被县太爷与师爷分了,备受打击的徐大壮她妈也是干脆一病不起,正好赶上崇祯十一年也是大旱,他娘也撒手西去了。
不过也真叫这小子命好,这才刚开始逃荒,就遇到了东江难民群,闻着一股子粥香,他是眼巴巴的就凑合了过去,糊里糊涂的就跟到了山东。
每天一大早,徐大壮就早早起来,第一个排队人落在了火炉子前面,端着个竹筒碗守在前面,这头争取第一个打出饭来,也不顾烫,端着他又是去了难民营门口,在那儿蹲着吃。
因为每天早晨,都有个脑袋大脖子粗的家伙路过这里,来挑人!
请记住本书:。。文学馆阅读网址:
第四百一十二章 填边()
大清早难民营就冒出了炊烟滚滚,一口口大锅***薯与敲碎的小碴子粥一并翻滚着,排着队的难民拿着东江发的木头竹节一人接一碗,拿着两根树枝做成的筷子就在边上扒拉着吃着。
徐大壮不是个有心机的,或者说灾民有心机也有不起来,当你肚子空空如也时候,大脑所能做的两样工作只有找吃的与休息,什么伦理道德,阴谋诡计,都被丢到了一边,考虑不起来,这就是人饿急了连人都能吃的原因之一,不过端着碗,他还是尽量的往门口待着,等着那个每天都来的大脑袋豆芽。
能够吸引只有一样东西,肉!
听那些早到的流民说,每天被这大脑袋豆芽菜选中的,可以先到城内领东西,领完之后,就能到东城门外的棚子吃顿饭,有菜!有汤!有肉!
活了二十多年,徐大壮记忆中只尝过一次肉的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