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换做其他哪位皇子。恐怕早有朝臣上书反对此事了。

    ——雍王府——

    “奇怪,弘润怎么又揽下了这种差事?”

    在听说此事后。雍王弘誉有些不能理解。

    毕竟据他所了解的赵弘润的性格,赵弘润并不是什么事都会大包大揽的。

    更何况,赵弘润上回出征楚国,在凯旋返回大梁后没少向雍王弘誉抱怨军营生活的艰苦,说什么『军营内饮水紧张,半个月都难得洗一次澡』,再比如『军队里的饭菜简直要逼死人,从始至终都是腌肉野菜汤』。因此,雍王弘誉十分纳闷这位八王弟竟然又揽下了出征的苦差事。

    “难道是因为大将军司马安?”

    雍王弘誉若有所思地猜测着,在几番深思之后,他逐渐猜到了这件事背后的隐情。

    也难怪,毕竟前一阵子与三川之民合狩时,赵弘润借宿在青羊部落宿营地内的事,当时同行的人不是不知道,再者,司马安大将军眼里容不下外族人的『恶习』,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雍王弘誉在沉思了一番后,便猜到了原因。

    “看来父皇是在培养弘润啊,不出意外的话。日后弘润将会镇守边疆,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镇守吧……”

    雍王弘誉了然地喃喃自语。

    毕竟目前魏国能独当一面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位而已,堪称捉襟见肘,而以赵弘润在上一次战争中所展现的才华,稍加琢磨,日后镇守一方绰绰有余。

    『只不过……待等弘润长大成人,不知哪位会被取代……唔,多半是睢阳的南宫吧。』

    不得不承认。雍王弘誉也是一位深有远见的逸才。

    ——禹水营——

    “由肃王担任『先行军』的主帅?司马安为副将?”

    在军营内,当正在操练新军士卒的南梁王赵元佐从侄子皇五子『庆王』弘信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亦露出了几分惊讶。

    他口中的『先行军』,指代的便是此次出征三川之地的羯族部落的军队。毕竟这支军队出征三川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给赵元佐眼下正在训练的这支『西征军』开道,协助后者突破三川之民的阻碍。

    说白了,『先行军』的任务就是用拳头将三川之地的羯族人打趴下,免得后者去干扰『西征军』支援陇西的姬魏氏。

    “千真万确,三伯。”见赵元佐眼中露出怀疑之色,庆王弘信连忙补充道:“那是垂拱殿发出的诏令,不可能有错的。”

    『这就奇怪了……虽说肃王乃王室难得的逸才,但论用兵,司马安那可是……』

    回想起自己曾经有一位亲如兄弟般的宗卫就是死在那司马安的枪下,赵元佐便感觉心口隐隐作痛。

    『是想借机磨练皇八子么?不过,用司马安作为磨刀石,四王弟对他第八个儿子,还真是寄托着厚望啊……罢了,这与我又有何干?』

    微微摇了摇头,南梁王赵元佐迅速将这件事抛之脑后,继续全神贯注地操练麾下的新军。

    毕竟,『先行军』的战场,与他以及他麾下的『西征军』,没有丝毫关系。

    ……

    几日之后,『肃王为帅』的消息在大梁逐渐匿迹,取而代之的,则是高涨的战前气氛。

    非但整个大梁的官员、民众都在私底下讨论即将打响的『三川战役』,而似兵部、工部、冶造局、兵铸局、虞造署这些部府与司署,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战争物资。

    比如兵铸局。

    如今在兵铸局司署内迎门的空地上,堆满了不计其数的武器与铠甲,如同山丘一般。

    而从旁,隶属于兵铸局的文吏们正满头大汗地清点着这些装备。

    “喂喂喂,这里堆放砀山军新装的场地……什么?成皋军的新装?那种事我不知道。”

    “四千九百九十一,四千九百九十二……放下放下,你们做什么?该死的,本署(兵部)有令,先筹备砀山军的新装。……该死的!我方才数到哪了?”

    在人声鼎沸的空旷场地。一筐筐清点数量的装备,以『一套』为单位,被搬上拖运的马车。运到兵部的库房,等待砀山军抵达大梁后。与其交割。

    而兵铸局局丞李缙,亦在不远处忙得满头是汗。

    “还差多少?”他冲着清点数量的文吏喊道。

    只见几名负责统筹兵器数量的文吏翻了翻手中的账本,满头大汗地说道:“剑一万两千五百柄,足额。长枪五千杆,足额。……还差甲胄六千套、盾牌五千副、弓五百副、弩三百副……”

    “该死的。”李缙闻言满脸焦虑之色,回顾左右问道:“话说,冶造局熔铸盾牌的铁模呢?还未运到?”

    身旁,他外甥郑锦擦了擦额头的汗。摇了摇头说道:“还未运到。”

    李缙一听就着急了:“那帮家伙……不是跟他们说了这里十万火急么?阿锦,你去催催。”

    郑锦闻言苦笑着说道:“舅舅,我昨日就催过了,冶造局那帮家伙,最近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肃王叫他们打造了大量的连弩……”

    “连弩?”李缙闻言愕然,不解地问道:“砀山军的军备中有连弩?”

    “不是。……据说是备给商水军的,除了连弩,似乎还有连弩车、重弩、投石车……毕竟是两万商水军啊,兵数比砀山军还要多呢……”

    听闻此言。李缙哑然了。

    冶造局优先给商水军打造战争兵器,这无可厚非,谁不知道商水军虽然是降军出身。但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了肃王的嫡系军队。

    “那帮楚国降军,忠诚未经考验,肃王便分配这等利器,实在是……”

    李缙心中不快地嘀咕道。

    就在这时,司署门外传来了一阵喊声。

    “运到了,冶造局的模具运到了。”

    “终于来了。”李缙闻言心神一振,也顾不得在腹绯赵弘润对商水军的优待,当即指挥附近的官员与工匠们将那些铁模搬进司署内的工坊,随后。立即火急火燎地投入使用。

    而另外一边,冶造局同样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不计其数的杂役们。将大筐大筐盛满了『三棱箭镞』的竹筐,从司署外的马车上搬运下来。随后在冶造局内的工坊进行第二道程序的加工,即在那些三棱箭镞固定于早已削好的箭杆上,随后再粘上箭羽。

    毕竟这些三棱箭镞,都是在城外隶属于冶造局的地炉内批量熔铸的,要进行第二道程序的加工,使其变成完整的箭矢,就只有搬运到冶造局司署内的工坊,再次进行加工。

    而附近不远处,有两拨工匠正因为场地的关系吵嘴。

    原来,其中一拨工匠正在调试投石车,在确定不存在制造方面的问题后,再次将其拆解,拆成几个部分,搬上马车运往城外的仓库,等待商水军抵达大梁后与其交割。

    但因为这些工匠们占据了很大一片场地的关系,使得另外一拨负责将零散打造的零件组合成连弩车的工匠受到了影响,于是两拨人因为场地的原因便吵起来了。

    “肃王殿下有令,投石车优先!”

    “放屁!肃王殿下曾说过,打羯族人就全靠连弩与连弩车了……怎么想也是咱们优先吧?”

    “你们明明已经占了那么大一块地……”

    “有你们占的多?”

    就在两拨工匠争吵之际,一名胳肢夹着账本的文吏走了过来,没好气地说道:“都别吵了,有吵架的力气,搬器械去!……今日的制造量不达到预计,你们谁也别想回家歇息!肃王殿下给你们三倍的补贴,就是让你们在这吵架偷懒么?”

    “嘁!”

    “嘁!”

    两拨工匠们撇了撇嘴,纷纷做鸟兽散,顾自忙碌去了。

    于是乎,大梁城内的百姓惊讶地发现,城内来来往往负责托运战争兵器的马车连绵不绝、朝夕不止。

    兵铸局与冶造局,这两个目前魏国最庞大的军工制造司署,为了即将迎来的『三川战役』,日夜赶工,皆拼尽了十二分力。

    截止七月十四日,一万两千五百名砀山军终于抵达了大梁。

    而两日后,两万商水军亦赶赴至大梁城外西郊。

    同日,垂拱殿再次发出诏令:命砀山军与商水军原地歇整三日,于七月十七日晌午誓师,挥军讨伐三川之地。

    这即『魏戎三川战役』。(。)

第三百六十一章 成见() 
七月十七日晌午,作为『先行军』的砀山军与商水军在大梁城外南郊集合。

    在朝廷高筑的『将台』上,魏天子亲自为『先行军』誓师,恭祝凯旋,并正式任命肃王弘润为『征讨三川羯族先锋即行军』的『主帅』,同时亦委任大将军司马安为『副将』。

    随后,『先行军』大军开拔,商水军在前,砀山军在后,两支协军携带着大量物资、兵器、辎重,缓缓朝着成皋关而去。

    『简直是噩梦啊……』

    在脑海中回想着不久之前在『将台』上的那一幕,驾驭着战马走在队伍前方的赵弘润,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按照常理,担任副将的将军,都会在誓师之后主动与主帅会晤,说通俗点就是表示一下态度,加深一下两者的关系。

    然而,赵弘润从大军开拔之后足足等了两个时辰,都没有等到大将军司马安过来,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亏赵弘润之前还抱着『或许事情没有预想的那么糟糕』这种侥幸心理,但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

    『开局不利啊。』

    赵弘润无奈地叹了口气。

    突然,但听一阵马蹄声从身后侧传来,由远及近,赵弘润下意识转过头定睛一瞧,这才发现那是一名传令骑。

    而且从甲胄的样式来看,是砀山军的传令骑。

    『会是司马安大将军派来的人么?』

    赵弘润暗自嘀咕着,同时手勒了勒缰绳。

    而此时,那名传令骑已策马转到了赵弘润身前方,抱拳说道:“肃王殿下,大将军命小人前来传话,请肃王麾下的商水军加快赶路。按照眼下的行程。两日内到不了成皋关。”

    『……是嫌商水军行程太慢了么?』

    赵弘润望了一眼自己麾下的军队。

    说实话,他也想加快行程,可问题是。此番为了攻打羯族人,他鼓捣出好些战争兵器。

    不可否认。这些战争兵器至少是目前世上领先水准,唯一的弊端就是沉重,比如像拆分成数个部件的投石车、重弩、连弩车等等,都是需要马车来驮运的。

    然而,马匹在魏国亦属于战略级资源,哪怕是劣等的驽马,赵弘润也凑不出足够拉车的数量,因此。无奈之下只好让一部分商水军士卒拉车。

    似这般行程,能快么?

    “麻烦你回去跟大将军说一句,商水军驮运着此战需用到的新式兵器,因此才拖累了行程,望大将军多多体谅。”赵弘润和颜悦色地说道。

    那名传令骑漠然地点了点头,抱拳一鞠,旋即拨马离开了。

    而此时,赵弘润身边有一位身穿着皂青便服的文官,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以及一支笔。

    只见此人用嘴里的唾液润了润笔尖,提笔在册子上写上『貌恭而心不服』几字。

    赵弘润眼角余光瞥见了这名文士的举动。张望了一下,一眼就看到了册子上的那几个字,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