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何谈火器研制一说?
这一刻,顾君恩的一些谜团随即被解开,终于明白了宋先生为何能够拿出那么多的兵器与攻城器械,还有虎蹲炮这等杀伤力大、便于携带的火器。
一个谜团被解开,又有新的疑惑随之而来,萦绕在心间,顾君恩很是不解,既然一部分根据地的李家军能够装备火器,那为何不大规模使用?
顾君恩相信,不说多,只要有四成的李家军装备火器,与官军对战起来,那将是所向披靡,无人可以阻挡,拿下整个陕西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尽管被这层迷雾缠绕着,心里的好奇与疑惑越来越强烈,但顾君恩还是识趣地没有立即开口询问。
当然,顾君恩心里也很清楚,李自成与田见秀之所以对自己开诚布公,不仅是因为一种识人用人的信任,还有自己的家人全部在太行山使然。
这一刻,虽有被要挟之意,但顾君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对李自成愈发的忠诚,发自内心的那种。
李自成的格局彻彻底底征服了他!
内有胸怀黎民之心,外有抵御蛮夷之意,就凭这份大志,就值得他顾君恩心甘情愿的跟随,誓死般的效命。
作为一个谋臣,顾君恩不是不明白,如果李家军勾结后金,那他李自成的处境将会更好,将会有一个无以伦比的外援。一旦深处险境,即便鞑子不能入关千里支援,但也能扰乱朝廷的部署,无法全力围剿起义军。
然而,李自成不仅没有那么做,反而私下与后金军作对,这足以说明了一切。
听着田见秀的缓缓讲述,顾君恩不仅对根据地越来越了解,心中翻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震惊骇浪,更是坚定了对李自成的效忠信念,还看到了一丝曙光,大事可成。
如果照这样下去,随着李家军一天天发展,在陕西、山西与河南开辟一个又一个新根据地,加上朝廷日渐式微,君臣离心离德,此消彼长之下,老大至少有六到七成的可能坐拥天下。
不难想象,天下的名山何其多?三省又是多年遭灾,朝廷还在不断加赋,天下早已是民怨沸腾,百姓不堪重负,若有一个世外桃源的存在,他们将会蜂拥而去,并誓死维护!
所以,一个个根据地将会像磁铁一般,吸引着百姓纷纷加入。
田见秀讲完了,顾君恩长呼了一口气,略微平稳了一下心神,神色一敛,面露极为郑重之意,缓缓说道:“老大,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皇太极在大同府和宣府一带呆不久,很快就会返回关外。以属下愚见,咱们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彻底将陕西的水搅浑,加强各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从而坐实咱们对陕西的控制。”
“其次,暗地里控制了陕西之后,咱们应该尽快走出陕西,向东南而去,再次返回河南,将官军的主力吸引到河南,将战场和朝廷的注意力转移,从而为宋先生他们争取一个良机,便于陕西各个根据地的物质与兵力向山西转移和渗透,加快山西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
“最后,再将战场转移回陕西,将动静闹得越大越好,从而方便徐霞客先生他们在河南开辟新的根据地。一旦咱们成为三省的实际控制者,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扯起举事大旗,一举就能推翻明王朝的统治,一夕间,就能进行改朝换代。”
第三百零八章 暂避锋芒()
田见秀有一些愣住了,对顾君恩的这一番长篇大论很是吃惊,没有想到,对方反应这么快,才思敏捷不足以形容。【。m】
如此短的时间,只是了解到事情缘由的大概轮廓,就有了这么多富有建设性的提议,见解非常,眼光独到。
然而,李自成却是神色如常,并不觉得意外,反而露出若有所思之色,自言自语般般的回应道:“军师,你的意思是先完全控制住陕西,然后将兵力转移,将战场转移到河南与江淮一带,从而为宋先生创造机会,倾陕西各个根据地之力,全力开辟和发展山西根据地,进而就是河南。”
“是的,老大,一旦河南根据地发展成熟,就立即起事。”顾君恩一口答应道,进而面露诚恳之色,情真意切地又解释:“老大,不能再任由他们朱家如此折腾下去了。否则,将会动摇华夏之根本,将会有更多的百姓遭难,成千上万的黎民或死于战乱,或是无力于天灾,亦或是死于贪官污吏的盘剥。”
说到这里,顾君恩话语一顿,面露动容之意,语带哽咽之感,略有恳求的继续说道:“不能再让这样的世道继续下去了,受苦遭难的,全都是那些老百姓。何况,还有一个后金在关外虎视眈眈,势力越来越大。一旦皇太极完全收服蒙古各部,我华夏必遭难以想象之灾。”
李自成当然明白,顾君恩不仅是想早一点结束这个乱世,民众少受一点苦,更是对鞑子忌惮不已!
作为清朝的前身,后金的总人口也不过是几十万人,兵力不出十万。即便是入关之时,也不过是二十万人。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靠的不仅是明军的相继投降,为其所用,蒙古八旗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否则,就算是清军再如何善战,就算多尔衮再如何的富有谋略,也震慑不住那么多的明军!
李自成依稀的记得,崇祯死之后,历史上的那个李自成被清军打败,多尔衮带兵进入关中之时,仅仅是一个南明,就还有百万雄师尚存。
奈何,南明没有吸取教训,还在窝里斗,致使清军有了可趁之机,一一击破,收服明军各部。
所以,听到顾君恩这样说,李自成立即意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一旦皇太极完全收服蒙古各部,组建完整的蒙八旗,那就离清军大举入关为期不远了。
“军师,你说的不错,的确该加快节奏,先将陕西彻底控制起来,然后倾力发展与开辟山西根据地,最后再图河南。”李自成轻轻点头,面露若有所思之色,眸子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进一步地说道:“一旦占据三省,大事可定,推翻明廷统治,可在朝夕之间。”
“是的,老大。”顾君恩附和了一句,随即继续说道:“等到咱们起事之时,想必朝廷的时局早已是到了最阴暗的时候,所留之人大多都是贪生怕死之辈,能征善战的文官武将也该被崇祯自己解决了,或是被贬戍边,或是被斩,亦或是以病体为由,辞官归隐。”
在两人一唱一和之时,田见秀脸上尽是兴奋之意,插话附和道:“老大,军师,根据从京师收集的情报,官场已经有了这种苗头,一些官员相继辞官归故里,说什么颐养天年,或是照顾年迈父母。”
“嗯,这很正常。”李自成朗声回应了一句,略带感慨地继续说道:“那些人胸有沟壑,怀有救济苍生之志,岂能会轻易与朝廷的那些宵小同流合污?辞官归野,乃是最好、最明智的选择。否则,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斗转星移,转眼之间,已经是十月份,西安府境内,终南山附近,李家军与高迎祥部正在行军,慢慢接近终南山。
此刻,高迎祥与李自成骑马并肩而行,好不愉快地相商着话题。
“舅舅,眼看着鞑子将要撤出关中,到时候,朝廷势必会派重兵进入陕西,围追堵截各路起义军,形势将会发生转变。眼看着将要进入隆冬时节,咱们还是暂避锋芒、隐藏一段时间比较好。”
“是啊,自成,舅舅也正有此意。在这两三个月里,动静闹得实在太大了,虽然兵力暴涨数倍,但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需要对新加入人员进行训练。否则,一旦朝廷的大军压来,很难形成一定的战斗力,无法与其正面对抗。”
“那舅舅,如此看来,你准备暂时栖身于终南山这一代了?”
听到李自成的询问,高迎祥并未立即回答,而是举目远眺,看向远方,终南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轻轻一点头,底气略有不足地答道:“不错,舅舅听闻在这终南山上,有一股绿林好汉,我准备送上拜帖,看看能不能借住一段时日,暂避风头?毕竟,如果选择其他荒芜的山头,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恐怕房子还未弄好,冬天就来了。”
李自成面色如常,心里却已经知道,对方所讲的疑惑绿林好汉,不过就是自己化名为山贼的一个根据地之一。
高迎祥的话音刚落,李自成的嘴角微微翘起,闪过一丝嘲讽之意,转瞬就恢复了正常,回头看了一眼双方的部队,重点在对方的队伍里扫视,爽朗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舅舅,我看此事不太容易,仅仅是舅舅你,所部就有两三万人,如此多的兵力,恐怕山上的那些山贼头目不会答应咱们的请求。所以,侄儿准备就近开辟一个山寨,作为藏身之地。”
“嗯”高迎祥拉长了鼻音,露出一阵错愕之色,同时问道:“自成,你不准备与我一起了吗?如果咱们二人同时送上拜帖,终南山上的山贼头目总会忌惮一些,给一些面子。”
“舅舅,我看还是算了吧,侄儿就不趟这摊浑水了。”李自成轻轻一笑,露出一个若有深意之色,进而有一些牵强的解释道:“如此多的人藏身于终南山一处,目标实在太大了,很容易招惹到官军的重兵围剿。秦岭这么大,又不止终南山这一处山脉,侄儿还是打算在其他地方开辟山寨,暂避锋芒。”
李自成与高迎祥分开了,李家军直奔终南山根据地附近的一处山脉而去,行军的过程中,就听高一功鄙夷的说道:“姐夫,舅舅他还真是打得好算盘,想要鸠占鹊巢,当其他人都是傻子不成?带那么多的兵力上山,只要脑袋没被门夹过,谁也不会答应。”
“好了,一功,别说了,说那些都没意义。”李自成神色如常,打断了高一功的牢骚,进而又说道:“正好,咱们就在终南山根据地附近的山脉安寨扎营,开辟一个新的小根据地,与终南山根据地形成掎角之势。”
与此同时,西安府西安城内,巡按府的书房之中,一主一仆正在秘密商谈着,气氛极为的凝重。
“老爷,切莫心急,朝廷现在的精力在于山西,抵御皇太极的入侵。而且,兵部尚书张凤翼很是受皇上的宠爱,现在还不是弹劾陈奇瑜的时候。”
“师爷,你说的不错,要想为练大人和李嘉彦知县伸冤,鸣不平,扳倒陈奇瑜,必须选一个恰当的时机,争取一击即中,将其扳倒,彻底还原实施的真相。”
第三百零九章 偏袒()
崇祯七年,农历十一月这一天,京城之内,大殿之上,像平日一般,文官武将列站于两侧,朱由检端坐于上方,众人商谈着后金入关的得失,对于一些文官武将进行问责。
等到一番廷议过后,崇祯直直地看向站于一侧的张凤翼,沉声问道:“张尚书,鞑子入侵关内,让你们兵部论罪山西诸将的过错与责任,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是否有了明确的结论?”
“启禀皇上,微臣与兵部各位大人商议过后,经过一番查证和确认,致使皇太极祸乱山西大同府和宣府两地,使得朝廷失去先机,巡抚戴君恩、胡沾恩、焦源清失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未能及时发现皇太极入塞,总督张宗衡亦有‘不敢战’之罪,还有三镇总兵曹文诏、睦自强、张全昌也有‘畏战’之过,监视中官刘允中、刘文忠、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