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从不明白高峻山说话的含义,木头一样地立在那里,道:“秦王,我没有走。”
“我是说你不要去岳州了,周世臣那边我会督促后勤司加紧运输,以确保周世臣的战斗力。”高峻山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你有事就去忙吧!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中微子大米…蔬菜交换仪给我好好地保养好,不要再让它工作了,我有大用途。”
张从也站起身,道:“遵令!张从告退。”
张从退出之后,高峻山就再也坐不住了,他来回地踱步,他的心思已经飞跃到了美洲,他的计划是要造出远洋船,要在英国人占领美洲之前占领它,至少也要和英国人分一杯羹,不能英国人独享。
要完成这一计划,就必须跨过太平洋,要跨过太平洋又谈何容易呢,如果有一份航海图就不一样了,可以减少很多的苦难,更是能够节约出大量的航行时间。
航海图?
说得倒轻巧,在没有六分仪,航海钟的时代,一条航线,一张海图都是几十年时间,上千人命堆出来的。
高峻山陷入了沉思:如果我能够想办法将我的需求向总部求援,由他们用大米绘制出一份航海图传送过来,岂不助我完成征服美洲之大计?
总部的专家们一定能够做到,高峻山信心十足,因为他曾收到过从总部发来的他父母的一封信。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自己的想法传送给总部,当然,可以利用蔬菜不同的颜色,高峻山决定一试。所以他让张从好好保养中微子大米…蔬菜交换仪,不能出任何故障,为了防止中微子大米…蔬菜交换仪不工作,让它暂时休眠。
……
后勤司接到高峻山催调粮草的命令后,集中力量在沔阳调运大批的粮草运往岳州。
岳州周世臣的行营。
刘文秀正在周世臣面前请战。
“大帅,这些天按兵不动,将士们已经牢骚满腹!”刘文秀在帐前请求道,“我刘文秀愿做开路先锋,向长沙进发,你就下命令吧!”
周世臣阴沉着脸:“我看是你满腹的牢骚,一天不打仗心里就痒痒。什么时候出兵我自有安排,请刘将军先回营休息。”
刘文秀心中虽然不痛快,但他也不敢违抗周世臣的军令,悻悻而退,返回自己的军营。
因为粮草短缺,周世臣不能贸然进兵,他心中何尚不急?
第一百三十九章 生意人讲的就是诚信()
刚过端阳节,武昌城来了一位有名的徽商,叫程璧,他是个盐商,还经营棉布、绢、粮食、茶、木材等商品,他来武昌的目的,是做买卖,此人原先就是跑武昌水路的商人,因为武昌被义军所占,他才没有再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为武昌虽然被义军所占,但是人还是要吃饭穿衣的,他很想把原先的生意再做起来,所以只身来到武昌。
高峻山听说之后,令人将其请进了楚王府,在承运殿接见了这个徽商程璧。
“商民程璧拜见秦王!不知秦王召商民前来,所为何事?”程璧面见高峻山就拜而问之。
高峻山道:“我知道程朝奉(老板)一直以来都与武昌有贸易往来,我请程朝奉来的目的无他,就是希望与你合作,你可以继续在武昌经营你的生意,但必须遵守我们的规则。”
“不知秦王你们又何规则?”
高峻山面带笑容:“具体的事项我的贸易司会向你解释。我们欢迎守法守信的商人来我们这里做买卖,我们也保护来我们这里做买卖的商人的利益。我知道程朝奉是个守法守信的商人,我很愿意与你交个朋友,这就是我请你来的目的。”
程璧道:“生意人讲的就是诚信,这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能够繁荣的秘诀。秦王要与我交朋友,我很高兴,我看秦王诚不欺我。”
高峻山打趣道:“因为我也是在做生意。”
程璧楞了一下,似乎明白了高峻山的意思,笑道:“我们还是同行呀!”
高峻山道:“要想治理好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就和你们做生意一样,对百姓要有诚信,同样,我对程朝奉也要有诚信呀!”
程璧道:“商民经商以来,与官府打过无数次交道,不是明里伸手要钱的,就是暗中敲诈勒索的。像今天如此开诚布公地与商民推心置腹的大人,商民还是第一回看见。我程璧愿意与这样的父母官交朋友!”
“好!我们一言为定。”
……
高峻山在武昌一直忙于办厂,由于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大型船厂,铁厂、铜厂、铝厂、玻璃厂、织布厂等六大厂区的基建工程已经全面铺开。
要想造大船,铁厂少不了,铜厂、铝厂也是需要的,玻璃是望远镜的必用材料,所以也要上马,生产玻璃的技术力量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还是生产工艺,要生产出透明度上佳的玻璃,还有待于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个是急不得的,织布厂是军队统一着装也准备的。
进入七月,从长沙传来了捷报,周世臣经过三天激战,破了长沙城,长沙守将尹先民、何一德投降,破城之后,周世臣收降湘军三万余。
高峻山审时度势,考虑到长沙以南多有崇山峻岭,不利于行军作战,也不利于后勤输送,决定等出了米尼枪之后,再去取长沙以南的广袤之地。所以,下令周世臣就在长沙休整,并管理长沙,等时机成熟,北上洞庭湖区域,为下一步取荆州做准备。
八月,金陵方向再次起兵二十万,要来夺回武昌,此次领兵的主帅是史可法。
史可法个子短小,看上去很精悍,面孔黝黑,双目炯然有光。他品质廉洁守信,能与部下同甘共苦。每逢行军,士兵没有吃饱他自己就不会先吃,士兵的盔甲没有发到手,他自己决不先穿,所以士兵都愿意为他出力。
崇祯十二年夏,他的老岳父去世,他离职守孝一年。除下丧服后,就走马出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并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
为官的一年中,他就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并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
这次他主动请缨,纠集了二十万大军扬言要踏平武昌。
有人问他:“抚军大人,你以区区二十万,就想去攻打武昌,我听说武昌的高峻山用兵百万,你这不是以卵击石又是什么呢?”
史可法回答道:“高峻山乃一伙乌合之众而已,我分兵进击,必破之。”
这人又道:“乌合之众?我可听说,蔡芝山、曹文诏、贺人龙都已经是大元帅了,你是自欺欺人吧?你没听说过蔡芝山,那么曹文诏、贺人龙你不会不知道吧?他们可曾是明廷的骁勇之将,怎能说是乌合之众?”
史可法气愤地回道:“你不要灭自己的威风,长他人志气!”
这人摇着头讪笑而去。
又有人问他:“抚军大人,高贼现在手中有开花弹,上次我十万大军在英山大败,就是吃了开花弹的亏,你可有应对之策?”
史可法道:“上次兵败非是贼寇有开花弹之故。”
“那是什么原因呀?”那人有点坏坏地问。
史可法很认真地回答道:“一是指挥失当,二是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
那人不服,进而又问:“这么说现在军队的战斗力就提高了?”
史可法信心十足道:“我对军队进行了八项改革,现在我所率领的军队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人不是很信,也摇着头离开了。
怀疑史可法能力的不是个别现象,军队里也蔓延着这种怀疑的空气,特别是上一次兵败回来的将士,把开花弹描述的相当恐怖,对军队的士气造成极大的影响。
史可法果然是兵分三路,一路走太湖,过雷水,经黄梅、广济向武昌进军;一路走栗子关,过罗田向武昌进军;第三路由他亲自率领,走虎头关,过麻城,向武昌压境。
史可法兵马未动,高峻山就已经掌握了他的军事动向,因为他有冯双礼、田芳的侦探队,侦探队的成员现在已经遍布全国每个城市,他们以做生意,开客栈、饭庄、布店、茶叶店等为掩护,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情报网。
高峻山采取堵两头打一头的战术,把曹文诏和马文的野战炮派到麻城附近,迎接史可法的到来。而其余两路只派兴武营去堵截,只要打垮了史可法的这一路,其余两路必定会不战自退。
不出所料,史可法这一路八万人的军队,在野战炮火的打击下,兵将们抱头鼠窜,再经曹文诏的铁骑一冲杀,便败下阵去了,史可法本人也负伤而逃。
另外两路得到史可法败退的消息,脚底抹油溜回金陵了。
明廷这次军事行动失败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碰武昌。
第一百四十章 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
打跑了史可法,高峻山的根据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打跑了史可法,聚拢了人心,使得高峻山的很多政策能够顺利地在武昌得以贯彻。
进入九月,高峻山越来越忙碌,他很想回襄阳看看他的两个小宝宝,就是脱不开身。
占领了武昌,高峻山不但地盘扩大了,而且所占领的区域都是产粮区。“湖广熟天下足”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但是,高峻山不满足于此,他要把湖广打造成一个天下粮仓来,他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策,向乡村派驻工作组。这还是穿越以来,他第一次尝试向乡村派驻工作组,工作组的任务就是指导农民提高粮食产量。
他并没有全面铺开,而是选了三十个点进行试点。一个工作组有三人组成,清一色崇文学院弟子,学的是农业栽培专业,之所以选定九月下去,是因为指导的重点是从选种开始,教导农民怎样选种优良品种,工作队还负责推广盐水选种的新方法,所谓盐水选种,是通过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密度大的特性,将要筛选的种子放进盐水里,好种子饱满密度大,在盐水中就下沉,坏种子密度较小在盐水中会上浮。当然,掌握盐水的密度是关键,崇文弟子经过几年的试验已经摸索出一套经验出来。
在春耕前,工作组还要指导农民如何养地,进入秋冬季,农田就闲置下来了,是养肥农田的好时机,农田养得好,来年就有好的收成,亩产可高达三四百斤,如果置之不理,亩产最高也就二百斤。
如何养地是个很深的学问,工作组的成员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到了来年,工作组还要指导农民如何育秧,春播的时候,还要指导农民插秧的密度。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大面积水稻栽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差异很大,所以一般不强调固定的插秧密度,水稻插秧密度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基本插秧密度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崇文子弟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北部地区要适当增加插秧密度,南部地区要适当减少插秧密度。秧苗素质好,插秧密度可适当小些;秧苗素质差,插秧密度可适当大些。先插秧可稀一些,后插秧可密一些。土壤肥力高,施肥量足的地块,插秧密度宜少些,反之宜大些。育大苗可少些,小苗则应大些。
紧接着就是插秧后的施肥技术,以及防害虫防飞鸟,以及耘禾。
水稻从栽种到收割一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