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三少异军突起,超过刘备,成为江东首要拉拢的人物。公瑾自然又看到希望。在公瑾心中,只要江东能够拉三少站在江东这边,江陵方向,就不需要刘备的协防,有夏吟坊的力量,便足够制约曹军。
既然无需刘备的力量,公瑾自然不会再对刘备有好脸色。刘备此行江东,等于自投罗网。公瑾肯定会想方设法,留难刘备。若能逼刘备让出江陵城最好,就算不能,至少也要刘备掉层皮。
在我看来,公瑾的愿望,难以达到。夏吟坊实力虽强,却严守中立,不会为江东抵御曹军进犯。而刘备那里,有诸葛亮和庞统两大军师在,公瑾的一系列小动作,难有成效。
而且,在江东,三少也会站在刘备那边,不会让刘备过分难堪。就是我家主公,也不会逾越孙刘联盟的红线,难为刘备。
不过,虽然公瑾的愿望达不成,但有公瑾这番动作,至少,能为江东争取不少好处。这些好处,甚至包括夏吟坊的。至于好处大小,于大局关系不大,我不做预测。”
黄顺叹息道:“子敬果然明察秋毫!公瑾雄才大略,可惜江东底子太薄,单独难以成事,需要刘备这个盟友存在。
公瑾的对外拓展方略,与刘备的大计严重冲突。为了联盟的大局,只有牺牲公瑾的计划,这是无可奈何之事。
子敬能够看出这点,并敢于作出壮士断腕的行动,不惧时人非议,此种担当,令人钦佩。”
鲁肃说道:“只要主公理解、支持我的想法,其他人的非议,我根本不放心上。”
“就是你那个主公,在这件事上,也是左右摇摆。周瑜不比你,远在江陵。他时刻陪着孙权,肯定能影响到孙权的想法。”白雪说话道。
鲁肃说道:“正是如此。不过我相信,有三少、诸葛亮和庞统在,公瑾即使给刘备设下再多障碍,也是无用。刘备最终还是要拿到江陵城。”
陆吟霜这时候说话道:“其他人你都分析了,四族的前途如何,你怎么只字没提?”
(本章完)
第442章 中立的好处()
鲁肃笑道:“四族是江东举足轻重的力量,我怎会忽略。此事,若不是四族参与支持,还真未必能成。四族参与,自有四族的考量。但四族的目的能否达到,就要看四族想借此事,达成什么愿望了。”
黄顺说道:“四族的目的,首当其中当然是保住秣陵城。”
鲁肃摇头道:“秣陵城,肯定要回归孙氏。这次三少去江东,不就是交涉此事吗?此事没有商量。四族到现在还对秣陵城心存幻想,是看不清当前形势大局。还是脚踏实地,争取能够争取的好处为好。”
“为什么?”陆吟霜气鼓鼓的表示不服,“我们四族,手里仍有相当的财力和兵力,还有夏吟坊在外支援,若真要铁心保住秣陵城,未必不能办到。为什么你如此肯定,秣陵城保不住呢?”
鲁肃笑道:“若江东当下以自保为主,秣陵城就是一座堡垒城市,顶多坚固一些而已。但现在的江东,苦恼的是对外拓展,以及往哪个方向拓展的问题。如此一来,秣陵城就不仅仅是坚固堡垒那么简单了。
秣陵城于孙氏,就好比江陵城于刘备,必须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心安,才能大胆出击,无后顾之忧。
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秣陵城,主公当然不会再让四族霸占,肯定会想方设法拿回来。
主公愿意付出相当代价,换回秣陵城,已经是主公的仁至义尽。若四族因此会错意,认为秣陵城可以保住,向孙氏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主公一怒之下,强行收回,四族分文不得,也是大有可能。
若我是四族,就不会纠结于秣陵城的归属,选择在其他方面补强,强化四族的地位,才是理智的选择。”
黄顺点头道:“四族选择力保秣陵城,不过是希望凭借秣陵城,保证四族的身家性命罢了。如果四族能够通过其他手段保证这一点,我想,四族应该能够接受。”
陆吟霜摇头道:“孙氏此前灭了那么多江东豪门大族,四族对此怎能心安?若放弃秣陵城,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安抚住四姓的恐慌心理。”
鲁肃说道:“马上打江山,但不能马上治江山。孙氏创业之初,确实对江东一些敌对望族,实行灭族政策。四族对此兔死狐悲,情有可原。但此时非彼时,现在江东上下,都归孙氏。孙氏再拿江东大族开刀,等若自残,自取灭亡。
主公英才天纵,岂会如此不智?事实上,主公对待四族,已经足够优容,四族的弟子,也都位列高位,手握重权。
在我看来,四族已经实现了族群自保。再进一步追求自身安全,势必会对孙氏造成威胁。这是主公决不能容忍的。”
陆吟霜冷笑道:“你不愧是那孙权的智囊,一句‘四族已经实现自保’,就想打发掉四族?在我们四族看来,孙权跟他的哥哥和父亲没什么两样!此前对四族恭敬,那是有求于四族,希望四族帮他维持江东地面的稳定。
现在,孙氏打了场胜仗,立马就开始趾高气扬,想着收回此前承诺的一切。秣陵城就是其中之一。
若四族在秣陵城上开了妥协的口子,此消彼长之下,后面就会被孙氏一步步蚕食。而四族,也将变得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其宰割。
所以,四族的理智行为,并不是你所讲的,放弃秣陵城,我认为恰恰相反,就该趁着此时尚有资本和力气与孙氏抗衡,力保秣陵城,寸土不让才是。”
鲁肃点头道:“四族如是考虑,在情理之中。但孙氏对于秣陵城,势在必得,也是不容置疑。这其中,总是有一番博弈的。”
黄顺问道:“依你看来,四族与孙氏,最终会如何达成一致?”
鲁肃说道:“秣陵城,孙氏要定,四族不可能与之抗衡,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我看来,失去秣陵城,对四族来说,并不是天塌下来那般严重。
有夏吟坊在外,四族可以轻易找到另一个秣陵城,譬如江夏偃月城。偃月城靠近荆州六姓的大后方:沔阳。有六姓支持,四族经营偃月城,顺风顺水。
以偃月城换秣陵城,我想,主公应该能够考虑。”
黄顺摇头道:“偃月城位居秣陵城上游,孙权会同意四族在自己头上,建立另一座坚城吗?”
鲁肃笑道:“事无不可为。与头上建城相比,孙氏更为顾虑的,是其他方面。若在这些方面,四族能够做出让步,我家主公一定会同意的。”
“哪些方面?”黄顺好奇的问道。
“譬如说,兵权。”鲁肃压低声音,小声说道。
陆吟霜差点蹦起来,质问鲁肃:“孙氏果然已经盯上四族手上的兵权了!没有了兵权,四族还不得任其宰割?你哪来的自信,四族会同意以秣陵城和兵权换一个偃月城?”
鲁肃连忙摇头道:“陆夫人莫急,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绝非主公之意。”
顿了顿,鲁肃又解释道:“四族能够拿出来跟孙氏谈判要价的东西,少之又少。怕也只有兵权,可以说道说道。
四族非比其他,即使兵权削弱,有偃月城为基地,仍会保有相当的兵力,财力上也足可以支撑。
但其他的豪门,就没四族这般实力了。你们想,四族都削减了兵力,其他豪门,更无借口蓄兵。如此,江东兵力统一归属孙氏,江东便能集中力量,经营天下。
若再像以前,兵力四分,江东对外,始终不能攥起一个拳头。就算江东外表实力再强,也难有作为。”
黄顺拍手笑道:“这对于孙权,倒不失妙计。我想,子敬肯定早已对孙权如此支招了。只是,要四族放弃兵权,孙权却分文不出,未免太多吝啬。子敬这番苦心,怕是白费了。”
鲁肃笑道:“我可管不住四族拿兵权跟孙氏讨价还价。四族能耐大,能够借此保住秣陵城,那也是四族的本事。我不过是个出主意的,具体如何谈,我就管不到喽。”
陆吟霜仍然没有转过弯来,气鼓鼓道:“要四族放弃兵权,休想。”
白雪悄悄在陆吟霜耳边说道:“这事,是孙权与四族联手坑其他大户,四族只会沾光。就跟这回,江东跟我们联手坑刘备一般无二。”
陆吟霜这才有所领悟,不再说话。
(本章完)
第443章 准备忽悠了()
谈完四族,黄顺意犹未尽,又拉着鲁肃,畅谈天下大势走向。两人一个能够借助梦境窥破天机,一个凭借过人的头脑梳理天下脉络,交流起来自然毫无阻碍,还互相能够得到启发,产生新的灵感和想法。
谈到酣畅淋漓处,黄顺问鲁肃:“我一手创立夏吟坊,不想发展至今。今天,借助子敬的头脑,为夏吟坊指点方向。就请子敬,不吝赐教,夏吟坊今后,该何去何从?”
鲁肃笑道:“三少何需如此谦虚,夏吟坊能够发展至今,足见三少的高明。当今世上,敢于竖起中立大旗,并且能够成功的,我想,除了夏吟坊,再无其他了。”
“此话何从说起?”黄顺虚心求教。
鲁肃点评道:“三少创立夏吟坊,开始并没有标榜中立,夏吟坊的中立,是从曹操进入襄阳开始。那时候,曹操对三少表示出拉拢的意向,换做一般人,早就迫不及待答应了。即使拒绝,也是义正辞严,为自己站稳道义制高点。
三少的高明处就在于,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向曹操表明了态度:夏吟坊不归属任何势力!
当时的夏吟坊,并没有放在曹操眼里,三少的表态,曹操也没有在意,其他人,更没有注意到。但这却是夏吟坊今后大发展的根基。正是在这时,三少给夏吟坊定了性:中立。
当时,设身处地,换做是我,我就没那个魄力,竖起中立的大旗。因为那时候,曹操如日中天,在谁看来,曹操也不可能会在荆州吃上败仗。一旦让曹操占据荆州,进取江东,就是时间问题。
曹操拿下荆州和江东,天下十有七八归曹,即将一统,中立没有任何意义不说,还会在曹操那里树立不好的印象,后续影响极为恶劣。
但三少就敢于冒险,并且成功了。曹操败阵而归,荆州形成三方对峙的局面。这时候,夏吟坊中立地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夏吟坊左右逢源,大吃四方,全靠中立而来。
中立,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谁都不得罪,坏处就是,谁也不会帮你。三少却有那个本事,将好处发挥的淋漓尽致,还能最大可能的规避了坏处带来的影响。
仅此一事,三少就足以扬名立万。后世史书,也会有三少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敢当不敢当,”黄顺听得心中得意,嘴上却连连谦虚,继续问道,“你说除了夏吟坊,其他人,再难中立,这话怎么讲?”
鲁肃笑道:“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中立能够生存,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当世至少存在三方不相上下的势力。
中立的好处,就是与各方势力都保持良好关系,如此一来,各方要做一些私下的交流和妥协,不方便摆在明面上,或者不好亲自出面的,就可以交由中立一方,代为斡旋。
战场之上,一方人员被俘,想要赎回,也可以通过中立一方,向对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