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似,仁宗没有动作,也没有通过范仲淹,株连到他,可是实际上,他的分数已经失去了,如果在这一次,再跳出来,恐怕仁宗肯定要贬谪他。

    其他参知政事,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们没有跳出来,并不是他们见机快,而是因为他们矜持。

    走到他们这个位置,底下分别有一批势力,说实话,这些灰色地带,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有些人是要查收的,比如说的贾朝昌,有些人根本不在乎,有些人本身就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家族富豪,可是有部分还是穷书生,他们要支撑整个势力,必须要钱。

    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发的,小弟们被针对了,还是非常重要得钱这个方面,他们无论如何要出手

    只不过这个时机需要把握,一个不少,时机把握不住的话的,说不定就会受到反噬。

    叶清臣说白了就是三司使,虽然很多人对他不满,可是他的地位,可是仅次于章得象和贾朝昌,甚至在仁宗心中的看重程度,也在他们之上,这么的一个人,就算是仁宗心中有些怨念,也很难的一棍子打死,实际上,不趁着群起激愤时机,他们都很难。

    在3个时辰的闭门召对之后,他们就知道,很难对付他了,现在的,当仁宗亲口的说出了命令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完了。

    张艺,这个参知政事似乎涉足的比较深,站出来,说道:“陛下三思,这个铁匠作坊,有些来历不明啊!”

    叶清臣斜眼看了张艺一眼,这个从翰林院升上来的参知政事,虽然是翰林出身,可是跟工部局这些地方,涉足很深,甚至有一些不清不楚的东西在,之前在三司挤压的时候,就跟他们有所交手,现在,终于忍不住了。

    叶清臣没等仁宗发作,就主动站出来说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公心!”

    “出于公心,不见得吧,为什么不敢说出,这个作坊是谁的产业!”张艺知道的情况较晚,再说了,整个朝堂已经乱成一团了,他也没有心情打听这个作坊到底是属于谁的!

    不过想想就知道,大名府那些地方,是将门集中的地方,也只有大家族,甚至是几大家族结合起来,才能够建立这么一个大规模的作坊,供给整个北宋,只要是有主的,他就能够插科打诨,不一定废掉这个决议,总要让他不那么容易通过。

    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是这么想的,昨天的闭门会议,在高官哪里就不是秘密,仁宗跟叶清臣一定是商议好的,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要反击,搅乱之后,再制造混乱,拖延时间是一定的。

    仁宗的眼睛一咪,一阵锋芒直透张艺,张艺没有注意,反倒是旁边的叶清臣注意到了,冷冷一笑,本来还不准备节外生枝,对付张艺,既然张艺跳出来了,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他躬身对仁宗行礼,然后面对张艺,道:“我有什么不敢说的!”

    张艺心中一喜,继续的追问道:“那是谁,是哪个家族!”

    “不是什么人,只是定海侯而已!”

    “定海侯!”张艺重复了一下,在他脑子里面,有些暂时绕不开圈子,这个名字很熟悉,也很陌生,他的脑子,一直在大名府的几个大家族转,到时有些忽略了这个曾经在朝堂上,大名鼎鼎的名字,重复了好几次。

    定海侯,叶清臣的话语,声音不高,可是大殿之上,相当的安静,所有人都听到了,张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想明白定海侯是谁,可是其他人有聪明的,他们在听到了定海侯这三个字的时候,不由抽了一口冷气。

    之前弹劾的重点,就是叶清臣与人勾结,虽然说,可能不是真的,但是这么大规模的铁匠铺,肯定是权贵,只要有人,这水就能够搅浑。

    这也一直是张艺追问的重点,只要叶清臣把人说出来,然后一番胡搅蛮缠,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可是叶清臣这三个字一出来,所有人都明白了,张艺完了,他身为参知政事,却无任何依据的弹劾,还弹劾到了定海侯身上。

    一定圈子里面的人,都知道定海侯是谁,只有中低层的,还一脸蒙圈,不就是新任的节度使么?为什么宰抚们,便秘一样的表情。

    张艺也终于脑子正常了,他想明白了定海侯是谁,顿时脸色非常难看。

    他出头是有原因,就是因为牵扯的太大了,每年多达50万贯的收入,他涉足的领域,也比贾朝昌深的多。

    现在,不但搅乱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希望,还让仁宗记恨上了,这已经不是收入的问题了,而是屁股底下的官职都不保的问题了。

    叶清臣点到为止,对于张艺,他也略知一二,一直都想拿下他,只不过太过麻烦了,能够做到参知政事,自身都有一番势力,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倒的。

    叶清臣很清楚,他主要抓的就是财务问题的,只要财务上面挤出来一点,腐败这东西,不是他插手的,那是御史台的事情。

    可是张艺自己主动跳到枪口上,那就别怪他了,打倒了张艺,也算是一个出色的鸡了,到时候,跟仁宗商议的这么一揽子计划,就再也没有人阻挡了。

    不理会张艺黑色的表情,在所有人看来,张艺已经是死鱼了,主动跳出来,就要承担仁宗的怒火,虽然仁宗没有当庭发作,可是自请下去,恐怕是唯一的选择,可是他脱身的了么?

    叶清臣主动把跟仁宗沟通好的东西说了一遍,从各个部门的铁料,到替换的材料,越说,朝堂上众人的脸色就越黑。

    叶清臣一个人就非常恐怖了的,再加上仁宗,仁宗在叶清臣说完,直接这个包压在了章得象的身上。

    北宋的政局,表面上看,是三省六部制,可是实际上,三省六部更多的是虚衔,是用来册封和享受某些待遇,真正有实权的是的东西二府和三司。

    西府管朝政,东府管军事,三司总览财务,这就形成了平衡,枢密院早就被叶清臣拿下,三司更是属于叶清臣管辖,就剩下章得象了。

    章得象顿时有些苦瓜脸了,他这个当朝首辅,当得是相当悲催,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什么实权。

    之前有范仲淹在,他说是首辅,可是大部分的事情由范仲淹说了算,好容易现在仁宗改变态度了,还没有当几天首辅的安稳日子,叶清臣又冒出来了的。

    这日子没发过了,可是张艺的先例,让章得象不敢不答应,,这是正当的理由,可以减少大量的开支,这个时代的宰抚,很清楚财政状况的恶劣,既然两全其美的事情,你要反对,总要有合理的理由吧。

    这也是张艺胡搅蛮缠的根源,总要把事情牵出来,甚至往叶清臣的身上带。

    可是没有想到,带到沟里了,可想而知,张艺接下来,会承受仁宗多少的怒火,有这个先例在前,再加上仁宗的态度,摆明了,要在朝议上面,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不给他们反应和更改的时间,这下子就更没办法了。

    看着章得象首肯,虽然还没有问完西府的所有参知政事,大殿上面的朝臣,就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无法更改了,仁宗,三司,东西府,这代表着北宋所有领域最高决策者,他们共同认可的东西的,是一些的小问题能够掀翻的么,大势已定。

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订单() 
仁宗趁热打铁,在章得象同意了之后,开始以三司,中书省和枢密院,共同下达了一个旨意,全面更换铁料,是在整个朝野的前提下。【。aiyoushenm】

    这三个,是整个北宋最有权势的机关,东西府三司,军政财,三者合一之后,又是在朝议上面下达的圣旨,还是这个以节约为名头的,这是大义,谁也违反不了。

    枢密院几乎被叶清臣一扫而光了,就算还有不是大名府的铁料,也不多了的,其他的地方,也被叶清臣弄得鸡飞狗跳的,本以为弄倒叶清臣,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仁宗联合东西府,朝堂上多多少少有些微词,可是仁宗,三司,枢密院都统一了,东府剩余的宰辅们,谁也没办法,在稍稍坚持一下,也就从了。

    这是正当的理由,可以减少大量的开支,这个时代的宰抚,很清楚财政状况的恶劣,既然两全其美的事情,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东西府三司仁宗,整个北宋最有权势,影响力最大四个中枢,全部都商议好了之后,那么,这件事情就如同钢铁洪流,无法阻挡了。

    从上到下,总比从下到上容易的,更别说,这不是普通的而民生领域,是一些大宗材料的购买。

    这中间,还出现了一点的问题,原来,整个北宋的铁料供应,是工部局和铸造司等众多部门支持的,这些部门之中,还养了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各种匠人。

    现在,当这个铁料更换了之后,全部都交给大名的铁匠作坊来生产的时候,这些人就没办法获得订单了。

    要知道,这可是有组织的,壮年的几十万人,这批人没有了饭碗的,这个问题可就大了。

    特别是朝廷的订单下来之后,一些有心人开始推波助澜,这些人,只是手艺人,又有什么眼光,被人一扇动,就立刻乱了起来。

    没办法,饭碗是关键,本身依靠着朝廷,有一个不算太差的铁饭碗,可是一下子推向市场,他们怎么吃饭。

    这个事情闹的有些大了,惊动了东西府,按照贾朝昌的想法,把这些人并入厢军之中,暂时安顿下来。

    这一点,遭到了叶清臣的反对,趁着定海军成立的这一点,他也想着逐步的裁撤厢军,这可是一个长久的节约,一旦厢军下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下,每年的结余会更多,北宋的财务状况,也会逐步的向好。

    这就成问题了,几十万人啊,还是壮汉,虽然不是都击中到京城,可是进程差不多有15万左右,一旦闹腾起来,可要出大乱子了。

    仁宗也很头疼,使用铁料,节约成本,这是大好事,为什么就执行不下去了,要养活这些人来吃饭,不是说,又要给他们订单,那样的话,有一大部分价格就降低不了。

    好容易,通过压制,让整个朝廷全部都通过了这一项,总不能退回去。

    可是这些人要怎么处理,总不能推着他们造反或者饿死吧。

    突然,仁宗的眼前一亮的,他突然想起来,为什么赵信要弄这个铁匠作坊,不就是为了开发定海军么,通过铁匠作坊弄钱,而厢军也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人口和劳力。

    这部分人是不是可以交给赵信来处理,虽然只是一个想法,可是赵信能够支撑这么大的盘子么?

    仁宗准备先把这些人给安抚下来,暂时,提供一些工作,减少少部分的铁料的订单,让这些人先安顿下来,然后在跟赵信商议之后再说。

    赵信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他居然得到了这么一个好处,几十万人,而且还是他最需要的壮年劳力,还是那种有技术的。

    这些人在工部局和铸造司的手中,发挥不出来他们作用,可是在赵信的手中,这些都是足够的资源,甚至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甚至有铁料的订单,解决了最关键的资金的问题之后,钱不缺乏的时候,有了足够的人力,定海军发展,一定会插上翅膀。

    这一场骚动,因为仁宗的稍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