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必须用细微和大量的实验,找出规律,就快了很多,有时候,会连续每天开炉10次以上,其中只有非常细微的调整。

    同时,在这些时间之中,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高炉,也依次完成,大小差不多,从5立方一直到7立方左右,越来越大,冶炼也越来越好。

    终于,通过了长达1个月,数百次的尝试,仅仅是这些尝试之中,浪费的材料和焦炭,就高达2万贯,更别说这些月俸都超过500贯的大匠,工费和材料费用,总数超过了4万贯,可是最终的结果是喜人。

    一套完善的配方做出来了,这个配方适合于15立方以内的炼钢高炉,良品率达到了95左右,品质也基本上达到了57,超越了铁匠作坊大规模生产的品质。

    虽然,牛大力依然在为良品率提升而努力,可是赵信已经认可了这个配方,15个立方,这个非常的合适,正好处于相当的级别,925的良品率,也让品质得到了保证。

    赵信拍板,一次性建设20座15立方的高炉,按照一次3个时辰冶炼过程,一天24小时不停的话,可以完成4炉,15立方,基本上出钢在110吨左右,这样20座一天的产出,就是 平板电子书吨。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依靠着三四万人,数千个铁匠台,才保证了180万吨的年产量,20座高炉,就成功的超越了,大概是一倍左右。

    人力上面,也是远少于铁匠台,一个15立方的铁匠高炉,会用到400人左右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劳力,负责装料,负责沙模,还有最终清理成品的,真正控制冶铁的火候的,只是三四个大匠而已,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扩张的难度。

    就算如此,20座高炉,也不过是 平板电子书0人,人数上,少了四分之三,可是产量却攀升一倍,代表着人均的钢产量提升了8倍。

    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产量,这很自然的,就会降低成本,不过,就连牛大力,都没有想到,成本会降低这么多。

    在这个成本核算,被送到了牛大力这里的时候,早就预料掉,可是最终的数字,还是让牛大力吓了一大跳,4文每斤。

    本身,大名铁匠作坊的钢的成本,已经很低了,差不多15文左右,可是通过高炉,集约化的使用能源,再加上合理的添加剂和配合,钢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可是一下子降低到四分之一的程度,这也太可怕了。

    仅仅是依靠这些,以目前拿到的订单,最少是10亿斤的铁,一斤减少11文,就又是千万贯的盈利。

    盈利方面,赵信并不关心,他更加关心的是产量,什么棱堡,什么冷兵器,这些在民用的庞大需求之下,根本不算什么。

    一条京杭大运河,就彻底的改变了北宋的格局,让北宋的商业发展非常的繁盛的,赵信未来,是准备在定海军开启工业生产的,大量生产出来的东西,必须要以便利的环境,销售到北宋的各地,运河不可能遍布到每一个地方。

    同时,赵信也想增加北宋的军事底蕴,一个京杭大运河,直接让北方可以获得整个北宋的强力支持,这也是辽国没办法对北宋下手的根本原因,可是西北薄弱的环境,让北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交通,方便的交通,不但可以旺盛商业往来,同时也可以加强北宋的战争潜力,跟游牧民族的个体强大不同的是,北宋依靠的应该是制造,当后勤水平更强的前提下,才能够把强大的国力,应用到战争之上。

    那么修路就是必须的,赵信当然不可能在北宋建造起高速公路,水泥标号不可能达到,钢铁也差点,可是二级,甚至是三级公路,甚至是最普通的那种水泥路,都可以让北宋交通脱胎换骨,更别说是铁路,当蒸汽机完成的前提下,那是最佳的选择。

    这中间,对于钢铁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最差的铁路,每米重量,最少也在15公斤以上,一公里铁路的消耗,超过30吨,普通等级的水泥路,每公里的钢铁消耗也差不多是六七十吨,这个需要看宽度和厚度。

    听起来虽然不多,可是北宋如果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的话,最少也是10万公里的规模的,这可能需求就是几百万吨。

    这个15立方的炼钢炉,在牛大力的眼里,可能有很多的差别,良品率也没有达到极致,可是从工业生产和成本上,已经差不多了,未来可能的提升是微小,投入却会大幅度的上升,不值得继续下去了。

    不过现在,还没有给牛大力找寻新的研究方向,继续研究是没问题,说不定,牛大力可以给予一些惊喜。

第三百零一章 钢铁和底蕴() 
在炼钢高炉的帮助下,一下子把钢铁的成本压缩到了极致,这让赵信非常满意,本以为,极限大概是七八文左右,这基本上就是价格相比的后世钢铁的价格,可谁知道,居然会这么低。

    赵信绝的,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人工成本,相对而言不高,另外一方面,恐怕就是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了。

    这个看起来简单,却在历史之中失传的催化剂,居然有这么大的功效,在简陋的,只是最初钢铁高炉的前提下,就能够达到4文的水准,未来,伴随着技术的提升,比如说,一次性1000吨,甚至2000吨的大型平炉,再比如说,使用氧气吹顶,甚至是转炉的工艺,那不是意味着的价格会更低。

    赵信对于钢铁了解不多,可是牛大力却非常了解,在他简单的介绍之下,赵信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高炉对比铁匠台,有巨大的提升,成本也可以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可是铁匠台,还是必不可少。

    原因很简单,高炉产出大,一次性100吨左右,很自然,不能精细到某一个环节,最多,是做出,各种类型的钢板,钢锭,还要赵信所说的螺纹钢和管材。

    除此之外,再如同铁匠台那样,一下子加工那些精细的东西,或者是半成品,有些困难了。

    可是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的,未来,就是以简单的钢筋,钢锭,螺纹钢,管材一样的存在,这些都是大宗的用途,至于小型日用品的加工,可以选择合适的钢锭,然后进行加工,铁匠台可以省去很多工序,比如说,原料铁和钢的来源。

    这样一来,可能在工序上面要繁琐一点,可是相对于价格,是可以接受的,成本下将了四分之三,代表着利润增加的。

    在牛大力看来,赵信应该稳定价格,甚至因为钢材质量的提升,稍稍的提升一点价格,却没想到,赵信已经准备降价了。

    今年的价格,伴随着合同已经签订,准备保持原样,一旦进入到明年,续签合同的时候,各种钢铁的价格,还会下降一半,也就是说,从现在的均值35文左右,降低到17文,这已经逼近之前的成本价格。

    并不是说,赵信非常大方,看着钱不去赚,实际上,以目前北宋的情况,这些钱随便可以赚到。

    可是,他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富豪,实际上,凭借着铁匠作坊,肥皂,还有碱面,他已经可以成为首富了,每年3000万贯的净收入,这真的是富可敌国,还是北宋这样经济繁盛,收入巨大的国家。

    换成明朝那样的小家子气,财政收入最景气的时候,也不过是几百万两而已,跟北宋差别巨大。

    他更希望就是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铁和钢,就是基础之一。

    气候和地域上面,加上生活习惯上面,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来说,在身体素质上面,有巨大的差别。

    北宋想要培养一个骑兵,无论是马,还是花费,还是长期的训练,耗费的成本巨大,要保证马力,必须要给马上好的饲料,有时候,一匹马的伙食,比起人要贵,而且贵的多。

    就这样,训练出来的骑兵,也只是合格而已,除了少数的天赋异禀,剩下,跟游牧民族的普通骑兵相比,就有巨大的差别。

    原因很简单,游牧民族被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广阔的草原,丰美的草场,让他们从出生开始,几乎就是在马背上度过,就如同吃饭走路一样,这是习惯。

    当一种技能,形成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对于技能的掌握,还不是可怕的要命,更别说草原上混乱的黑森林体系。

    胜者为王,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一个平稳的王国,草原上奉行的是丛林法则,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这种情况下,个体的战力,体能加上骑兵这个天然的兵种优势,造成了游牧民族的强势。

    在火枪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之前,在成熟的火枪,没办法大规模的应用于战争之前,钢铁,是唯一可以增加北宋底蕴的东西。

    北宋禁军为什么只有80万,为什么不配备大量强弓,配备大量的步人甲,原因就是因为财务问题,80万禁军,已经是一个可怕的消耗,这个消耗,连北宋都承受不了,现在赵信的出现,如同一个强心剂,打入了北宋的血脉之中。

    4亿铁料,已经远超过北宋日常的采购量,这些先不说,是进入到军事领域,还是别的,总体而言,会让北宋的潜力增加。

    接近万套的精铁步人甲,加上更加精良的普通步人甲,步人甲的总数,最少增加了10万以上。

    这也就是意味着,10万重步兵的增加。

    不管后世,对于北宋的军事评价,是多么地,北宋步人甲,一直是北宋的核心中间,是对抗游牧民族重骑兵的重要屏障,他们的增加,对于战斗力的提升,非常的明显。

    在35文左右的均价,北宋就可以购买这么多的,如果在降低呢,降低到17文,也就是原来一斤铁的钱,变成了两斤,哪怕最终订购,打打折扣,再提升个50%,北宋的战斗力会更强。

    热武器不容易,哪怕拥有了钢铁,拥有了黑火药的配方,甚至是掌握了硝酸,这么一个火药之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可是要跨过这个界限,也不容易。

    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一两年,甚至十年,在这个期间,真正作为国家的屏障的,就是北宋的这些禁军。

    除了军队上面,对于钢铁的使用之外,民用更是一个的广阔的领域。

    日用品可以方便老百姓的生活,这个暂且不论,钢铁工具的使用,会提升各行各业的效率,特别是农业方面。

    北宋缺马,缺乏大型牲畜,很自然,这个劳动力,就压在了普通民众的身上。

    想同的发展时期,相似的环境,中国可以孕育出这么多人,一方面,是因为的政治经济,大一统的理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大一统的理论,就成为了人们的共知,哪怕是分裂时代,每一个帝王,也渴望统一,成为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割据一方的皇帝。

    这样,会起了很多的纷争,在分裂和战乱的时候,战争不断,可是一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王朝,王朝的发展非常迅猛。

    一般200年以上的王朝,人口都会激增,一直到土地承受不了为止。

    土地代表着粮食,足够的粮食产出,才是王朝稳定的关键,其他都是末节,这才是三国演义开篇时候的根本,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人要活着,必须吃五谷杂粮,必须要有吃的,才能够活下去,一天不吃饿得慌,七天不吃,就死定了。

    王朝后期,那些揭竿而起的农民军,从黄巾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