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万人口的汴梁,每天的消耗能力,达到了可怕的程度,所有的商会都在想办法,获得粮食,这几乎是摆在面前的钱。
可是他们传统的道路上面,很难,单纯的向外传递消息就不容易。
当洪水还没有彻底的褪去,在汴梁城内还是在危机的时候,信义号就提前的做出了行动。
信义号用了手段,在背后人物的帮助下,调动了200匹骏马,用了的4个昼夜,从汴梁到蔡州,在从蔡州获得了最少200大车的粮食。
当这一批粮食,运到汴梁的时候,获得了暴利,一共1500石的粮食,几乎都以12贯以上的价格销售了,而成本不会超过2贯,获利超过万五贯。
这样短平快的交易,前前后后才四五天,动用资本也少,可是利润巨大,让无数人跟风,成为了一时热潮。
之后,又有人陆续运来,甚至因此引发了汴梁周边的个州郡,粮食价格大规模的上涨,跟风者没有意识到,前面的几天至关重要。
洪水总会褪去,特别是这样淹没汴梁的超级洪水,也只有峰值的那一小段时间,当降雨不再继续,最少说河道和运河的水会恢复。
北宋的水发达,恢复力度远比后世快的多,河水下降,水运通畅,各种物资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汴梁之后,一些耗费巨大代价,从周边弄来的粮食,面对着京杭大运河疯狂的粮食,没有砸在手中就是好的。
可是亏损还是产生了,运费,获得好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再加上粮食上涨的因素,运到了汴梁的平均成本超过了3贯。
这个价格,相对于十几贯的售价,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的,可以想象,当粮食到达汴梁之后,他们也会获得不小的收益。
可惜,他们的收益,永远都是纸面上的。
官府所能够动用的力量,远比普通商人大的多,甚至在洪水最大的时候,都可以动用车船,跟周边联络,甚至在关键时刻,小批量的通过车船,运送一部分的粮食过来。
百万人的大城市,如果断粮的话,短时间还可以,时间长了,那是会动乱的,这种情况之下,还管不管商人的死活,哪怕他的背景再大,也不会有人在意他。
蜂拥而来的粮食,直接让10贯的高价,直接腰斩,这个时候,如果按照这个价钱卖掉,这些跟风者,还是能够获得少量的利润,不至于亏本,有些人见机不好,直接卖掉,有些则砸在手中,伴随着粮食越来越多,不足20天,粮价就坐山车一样,从10贯的高价,降低到1贯以下的。
后来,有人统计过,在这一次因为水灾而形成的机会的区间,在水灾开始之后的15到20天。
从水灾之后7天开始,只要当机立断,是可以拉回来两次,如果有足够的马的话,就可以创造出可怕的收益。
这是一个特例,也显现了马的作用,那就是速度和效率。
换成普通的马,先不说能不能在洪水之中,离开汴梁,来到蔡州,就算是去了,来回超过10天的时间,也会让所有的努力都化成泡影,因为中间的时间,就是八九天,甚至到了后期,因为大量的粮食到来,他们如果不随行就市及时反应,就会如同那些跟风者那样,血本无归。
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时间观()
时间长河,一如既往的往前流淌,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可是在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时间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对于商人而言,确实如此。
在特定的前提下,时间就展现了非凡的作用。
类似的事情很多,商会们对于马的重视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会能够得到良马的渠道有限,后来跟风,基本上都亏损了,因为时效性的问题。
当然了,作为赚钱的信义号,也并没有那么风光。
4天的时间赚到了1万贯,这在北宋,绝对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在一贯钱,就足够四五口人省吃俭用,过上一个月的前提下1。5万贯,这是一个的可怕到极点的数字的。
信义号,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也因此而倒霉。他翻了众怒,也是因为它太高调了,后面跟风损失的,都把这个锅,定在了他的身上,开始寻找他的毛病。
信义号本身财大气粗,超过15年的历史,在汴梁也是根深蒂固的,超过百家粮店,还有其他的各种的店铺,按理说,是真的没什么毛病的。
可是在这一次的粮食的交易之中,他却犯了错误。
在北宋,在渭州大会之前,商会连几十匹马都不容易获得,还是本地马之中,质量较差的,200匹骏马,这对于商会来说,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时,在洪水还没有彻底退后的时候,整个汴梁周围虽然不是一片泽国,但是比泽国更加的可怕,到处都是淤泥,甚至会形成一些沼泽,一般的马根本就站不住,更别说离开。
实际上,信义号没有驾驭马车离开,而是单纯的马,派了车夫到了蔡州,这才购买了马车,甚至为此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但是因为这样,他们获得的绝的利润。
连普通的马都很难获得,怎么可能获得了200匹骏马,连第一流的大商会,甚至有后戚背景的,都有些难以做到,更别说信义号。
信义号也是依托着背后人的权势,这些骏马不是属于商会的,而是从别处调动出来的。
在汴梁,能够一次性调动200匹骏马的地方,那就只有一个,军方,而且是最精锐的部队。
北宋缺马,可是要看在什么地方,这里是汴梁,是大小官员不如狗地方,可能从楼上扔下来一块砖头,就有可能砸到一个官员。
同时,大宋禁军,最精锐的力量,也是派驻四方的关键,可是因为北宋军事部署,最少有大部分的军队,是放在汴梁。
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其中绝大部分,都驻扎在东京汴梁,没有形成成建制的骑兵,可是一个军装备个一个营,还是可以的。
不过,禁军,哪怕是最精锐的禁军,也不可能拿200匹骏马,组建一个的骑兵部队,那等于说是浪费,一般都是按照普通的配置,用良马组成一个整体,然后军官,或者是将领骑乘一些稍稍好的马。
这是惯例,也不是说,没有改变的,因为在东京汴梁,有特殊的地方,比如说,枢密院。
这是北宋军方的最高指挥机构,北宋文臣掌军的特性,那些文臣出去掌军,总不能一匹马都不骑吧,还必须是好吗,在枢密院,专门的有一处地方,哪里全部都是骏马,同时连千里马都有。
而且数量不少,总计有骏马1500匹,还有最少20匹左右的千里马。
这个枢密院之中部门,受到上级管辖,那是枢密院下属的一个司官管理,不巧,这个司官,正好是的信义号的背后大靠山。
在汴梁受到水灾的困扰,粮食价格疯狂上涨的时候,信义号的掌柜专门的登门,说动了这个司官。
200匹马,就可以创造最少8000贯以上的利润,还是在五六天之中完成的。
不得不说,巨额的利润,让这位前途无量的司官最终同意了,借出了马。
本身,这没有什么事情,可惜在水灾的节骨眼上,依靠军器私用,来给自己谋利,再加上他所引导的风潮,坑了不少人。
这些人,一个两个,影响不到这个司官,人数多了,最终形成的力量就非常高了,或许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没办法处罚官员。
商人跟官员,本是两个泾渭分明平行线的,可是他们不用处罚,只要这个消息传递到了仁宗那里就可以了。
商人,他们只是因为阶级的关系,没办法成为官员,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商人,都是最聪明,而且对于上下层了解最多的一批人,他们很清楚,在这一次水灾之中,仁宗到底有多么暴怒,甚至因为救灾不力,撤掉了四五个三品以上的大员。
一个只有4品的司官,或许在一般的商人面前,他是很高的存在,他甚至可以成为信义号这个,总资产高达的120万贯的商会大靠山之一,可是在皇帝面前,他真的是弱小的可怜。
北宋的皇帝,会受到诸多的限制,无法如同元清那样,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挥他的权威,甚至可以无端的杀人,可是他毕竟是皇帝,是名义上一个国家最高的领袖,在抓住错误的前提下,又影响不大,拿下一个司官,根本就不成问题。
实际上,这个信息传递到仁宗的面前,这个司官的命运也就决定了,军器私用,本就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还是在水灾的时候的,为了利益的关系,公器私用,这就问题大了,以仁宗的认知,这是罪大恶极的。
哪怕信义号的主子,是枢密院的一个司官,只有30多岁,做到了司官这个级别,不能说一定做到宰抚这一级,却可以成为六部的实权官员。
可是因为贪图这么的钱,动用了这么多的军马,特别是在众人的指正之下,把事情闹大,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官员,也因此而倒台,直接被判了极刑。
信义号背后倒台的事情,只是一个特例,可是实打实的利益在哪里,一匹好马对于一个商会依然很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好的马的,他们能够付出的不少。
骏马的价格,远超过一般的马,可是在商会之中,有一套评价的方法,那些稀少交易,不作为评价的标准,从效率和功能性上面,还有长期性上,只要不超过150贯,都是有相当的划算的。
现在,一批20只马,最少拥有两匹骏马的前提下,平均价格不超过115贯,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以为出了骏马之外的马,也都是水准之上,非常出色的马,他们本身的价格,就在110贯到120贯之间。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3天数据也传递回来,相当的出色,高纬度地区动物和人,本就因为寒冷和更加严酷的自然条件,根据自然的选择,用时间产生的变化,这些体现在马种上面,更是出色。
北宋虽然有所谓的西夏马和辽马,但是这些马,基本上都不是从正规渠道过来,甚至从来都不是什么所谓的良马。
现在,真正的良马,甚至是骏马,他们表现出来的特性,绝对是完爆北宋的这些马种,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数量。
没错,一两匹,甚至是一两百的马,对他们来说,毫无吸引力,可是当二十万,其中他们能够获得的几百上千的时候,这个吸引力就非常可怕,当手握着巨资的商队,彻底的改善马车车队的状态,在整个北宋大陆上面开行的时候,想想都感觉到兴奋。
只是,这是未来的事情,资金调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哪怕是汇票办过来,都不是两三天的时间,需要一定层次的钱庄开出,然后把汇票送到渭州来的,可是他们手中的自有资金,也没有花完。
他们急于找到钱庄,并不是因为没钱了,只是因为,他们需要提前调动资金过来,以防被到时候没钱了。
这些马的出色程度,让商会形成了统一的认知,那就是加大马的购买数量,得到钱庄肯定的答复之后,这个购买的策略,就可以进行调整了,以前可能要平均分配到20多天的购买的计划,现在可以提前到的前面十多天,购买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的激进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渭州大会依然照常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