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还不够,那不就意味着,这2000多万贯之中的大部分,都会在这里花掉的。

    如果是2000万的话,那么他能够提取的就是60万贯,是之前的一倍以上,这种情况之下,他还会执意于不建设么。

    一个永固的建筑,加上其他的一些投入,总投资可能会达到30万贯,这在以前的渭州来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数字,可是对于现在的渭州来说,达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到现在,渭州大会已经进入到了第6天,短短的5天之中,成交量已经超过了550万,一共销售了4万匹马和15万头牛。

    马只是销售了两成,牛差不多是一半,不过牛的热潮渐渐降低,马的热潮在上升,按照目前来到渭州的这些商会手中掌握的总资金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

    1000万贯,是肯定可以达到的,1500万贯也有很大的可能,2000万贯有些难度,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之前跟韩琦谈好的条件,每一笔交易,可以提成3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比例,当整个牛马大会的成交额,达到了1500万贯,3%,也就是45万贯,哪怕在永固的建筑上面,投入了30万贯,不是还有15万贯么。

    更别说,如果深挖一下,整个投入会降低一些,毕竟,30万贯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听说在西北使用了一种叫水泥的材料,可以快速的建设。

    在没办法改变,甚至只能够顺从的前提下,渭州令开始考虑这个建筑的数量,还有作用,他一下子意识到了,这个永固的建筑物,也不是一点的利益都不带来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商业交易市场。

    按照韩琦的说法,这个永固的牛马交易,会成为常态,灵州会每年为这个交易市场,提供500万到1000万头的各种牲口。

    灵州太远了,只适合作为一个培养的基地,或许会成为牧场,却不太适合作为牛马交易的地方,京兆府不错,可是有些远,从灵州到京兆府,走的太远了,在目前的交通状况之下,从灵州到京兆府,最少要四五十天。。

    而渭州,这个之前临时选定的地方,似乎就绽放了光芒,有足够的地方,位置合适,通过渭州辐射西北,辐射京兆府,影响到整个中原,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市场的选择的。

    类似这样规模的大型交易会,肯定会经常举办的,同时,灵州牧场开辟出来之后,哪怕按照年均20%的增长率,每年就会产出500万头的牲口,这些分门别类的在渭州进行交易,这回成为一个新的财源。

    长期的交易,永固的建筑,甚至是商业的投入,最近渭州的租房状况,连渭州令都是耳闻,如果有了更好的客栈的话,这些商人,还会住在那些简陋的连基本物质都不存在普通民居之中么?

    那是不可能,韩琦没有见过未来,21世纪的大型商贸洽谈会,那些需要兴建大规模的场馆,还有各种的宾馆酒店等附属物。

    这些东西韩琦不懂,可是最基本的还是懂得的,一系列的大型永固性建筑,包括了客栈,酒家,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特别是一个巨大的,永固***市场,以目前临时市场为蓝本,做了一些调整。

    这个交易市场,会把交易常态化,固定化,一次性超过20万的大型交易,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超过50万的一个季度,超过100万的半年。单纯是这些,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只要把东西卖出去。

    这个固定的交易,会委托给渭州来管理,按照韩琦的说法,固定的交易,会每一次抽取7分,3分作为的渭州的抽成,4分作为税负,上交给官府。

    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每个月的成交一部分,一年时间,也是一个非常不菲的数字。

    一次性的买卖,跟细水长流,这个账,任何一个人都是会算的。

    种种的变化,让渭州令最终想通,他领取了17万贯的资金,这其中,有一半都是汇票,这些他不急着调动过来,这些钱,会用在京兆府,购买一些物资,同时,一些准备工作也需要进行,烧砖,并且寻求水泥的购买。

    韩琦对于渭州令的改变,非常的支持,他做主,给渭州留下了2000匹马和5000头牛,这些可以作为预付,先给渭州,甚至这一笔交易,可以等到整个建筑全部建成了之后,再给钱。

    2000匹马和5000头牛,单纯这个总数,就超过了25万贯,这个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要知道,牛马在大型工程之上的作用,也相当的大的作用,他们可以替代人力,一辆马车和牛车,可以极大的增加整体的效率。

    好处是拿了不少,渭州令接下来的工作,就沉重了许多,当天回去之后,他们就做了简单的商量,开启了这个规模庞大的工程。

    包括了100个客栈,30家酒店,40个临时牲口圈和6个大型交易市场在内,最少是千栋大小不一的建筑物,这些固定的投入,最少也在10万贯以上。

    渭州开启了规模庞大的建设,在到处找人购买各种的材料,雇佣工人,并且预定了开始修建的时间,一旦渭州牛马大会结束了之后,就要开工兴建了。

    渭州的牛马大会,日渐高潮,一天的交易,很快的就结束了,都是比预定的提前,不过,差别已经产生了,牛的生意开始降低,从第四天开始,就不存在全部卖完那一说,有些号码,会再一次的上拍卖的。

    每天的成交量也开始锐减,从第一天的5万头左右,一直降低到了第五天的2万头,并且在这个数量上面稳定了下来。

    可是马的热潮一直都比较高涨,价格也开始降低的相当缓慢,在110这个价码附近,持续了的7天,这才降低到了109,然后又相对比较的坚挺。

    相对于马而言,牛对于商会来说,吸引力不大,除了钱庄代理的这些等户购买的之外,商会需求量不大,能够保证每天2万头,还得益于周围等户的到来,还有在渭州,因为房屋出租,而赚到钱的那些居民们。

    不过,这是一个好事情,在这一个牛马大会之后,渭州的牛的保有量,一跃成为了北宋最高,平均30%的保有量,也就是说,三个家庭就拥有一头牛,这跟之前,最少100个家庭一头牛比起来,有了较大的增加。

    整个渭州接近5万户的总人口,单纯牛的增加就在2万左右,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好处巨大。

    在未来的两三年之中,渭州耕地面积开始迅猛的增长,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一直持续了5年,才因为绝大部分的荒地被开发出来之后,才逐步减少的。

    这并不是渭州发展最好的地方,实际上,接下来,渭州成为了仅次于灵州发展的耀眼明珠,不但农业巨大发展,牛马市场也成为了渭州一个特色,每年超过500万牲口的成交量,每年8000万贯的直接收益,7%代表着接近600万贯的资金留在了这里,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西北州郡来说,直接促进作用非常大。

    牛的交易,逐步的没落,到了10天之后,已经降低到了每天8000头的层次,跟马的交易差不多,前面得到10天,累积成交了18万头,这样下来,还剩下的12万头,很难在接下来的日子之中卖光,因为下降的幅度太大了。

    这也是无奈的,韩琦选择了主推马,吸引了北方赫赫有名的商会,甚至改变了交易大会的程序,用集团购买替代直接购买,这样下来,卖牛客户就不多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好在,牛比起马来说,廉价的多,在渭州牛马大会的全部交易之中,不占据主要的方面,20万匹马,价格高达2000万贯,可是30万头牛,只有300多万贯,至于剩下的100万头羊,他们更少了,能够达到80万,就算不错了。

    这样交易的总量,可能最多就是2400万贯左右,现在通过马的价码的提升,可能会超过2500万,只不过要达到很难,羊和牛都未必能够全部销售完毕,马的可能性很大,也是整个交易的主力。

第三百九十三章 离开渭州() 
在渭州大会还才持续,马的热潮不止,牛的交易日益走低,在这样的前提下,另外一个新的生意开始突然出现,并且迅速的蔓延起来,这个生意不是别的,是牛肉生意,从一开始出现就热火了起来。

    不错,这是一个新兴的生意,在北宋境内的,宰杀耕牛是犯法的,虽然有牛肉小规模的流通,可是大张旗鼓的销售,那是完全没有的。

    农耕民族,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粮食为本社会,牛代表着社会的稳定程度,哪怕是最想饱口福之欲的官府,也不会主动的让他合法化。

    可是在肉食较少,没有大规模的养育牲口的时候,牛羊肉,是能够吃到的少数肉类之一,特别是限制之后的牛肉,更是如此,越是限制,越想要吃到它。

    哪怕是在东京汴梁,也不是说没有牛肉销售的,只不过少一点,掩饰一下,他们的涞源当然是非法的。

    对于人治的社会,只要打通了关节,有心人可以获得数量庞大的牛肉,反正这些牛的死亡方式,也是千奇百怪的。

    商人们虽然可以吃羊肉的,在目前的渭州牛马市场,羊肉是可以敞开了吃的,在京兆府一斤也要80文以上的羊肉,在汴梁更是高达200文,可是在这里,800文一只,哪怕一只只能够出三四十斤肉,甚至屠宰,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可是比起别的地方便宜了。

    只不过,这里,没有什么烹饪的方法,只能够简单的烤着吃和煮着吃两种方法。

    牛的大量出现,让一部分人想念了牛肉,牛肉稍稍腌制一下,煮好,就是一道美味,试着提出来的,能不能供给牛肉的时候。

    这个要求,是一些比较有势力的商家提出来,一层层的报道了韩琦这里,宰杀耕牛,在北宋官方,是一个很忌讳的东西,哪怕是渭州这边,有很多的耕牛,可是渭州令也不敢随便的下令。

    当报告到了韩琦这里的时候的,他愣了一下,杀牛吃肉,谁这么的有创意。

    如果换成别人,宰杀耕牛,还会有所犹豫,这不是一件小事,可是在韩琦看来,七八百万头牛,就算是北宋想要用,也用不完,在牛的数量相当多的前提下,杀一些牛,又有什么关系。

    当灵州的畜牧业,步入到正规之后,七八百万头的牛放在灵州附近,按照其中,0%左右的产牛,可能增长的数量就在两三百万,哪怕牛要两三年能够长成,每年供给的牛都会很多。

    在大量的耕牛进入到北宋之后,牛还那么的重要,不允许宰杀么,说不定,这就会成为一种可以长期饲养,作为肉食牲口,没有往日那么高的地位了。

    七八万人的客商,一天又能够吃多少,一天100头牛而已,就算是到拍卖会的结束,也最多是两三千头牛。

    这对于三十万头的总数而言,只是九牛一毛的。

    韩琦是非常大胆的,在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往往会非常的激进,过去或许还会因为级别不够,而掩饰一下,现在,西北立下大功,灭亡了整个西夏,同时在辽国手中,获得了大量的收获,上千万头牲口,仅仅是账面上,就超过几亿贯,这种情况下,杀掉一些牛,又有什么。

    就这样,当天,韩琦就在渭州,招募一些屠宰师。

    按理说,在渭州这样的小城市,这样专业宰牛师傅应该不多,因为北宋禁止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