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最后一次的测量,也是为了保证最终的正确性,而工地已经开始搭建,从定海军输送过来的水泥钢铁,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应天这里,一场规模庞大的工程,即将开始。

    新年,对于北宋而言,甚至说,对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非常的关键,新年不但是一年的开始,任何的政务,任务,都需要在年底进行汇总,然后在新年之后,开始的布置和开启。

    可是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不可避免的,政务工作要停滞了。

    对于赵信而言,在水晶坊开幕之后,在一系列的新产品上市了之后,实际上,来到了汴梁的工作,已经进行的七七八八了。

    说实话,他早就想回去了,没有成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只要是回来贵族,一般都会过完年才会离开,对于那些分封出去的宗室,节度使来说,汴梁那就是天堂,他们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考虑,都不会离开。

    对于赵信来说,就完全不是这样的,他的根基是在定海军,这一次离开,时间有些太久了,虽然他之前捋顺了定海军的事物,让定海军比较平稳的发展,几乎不会出现,类似钢铁厂那样,影响巨大的事故。

    定海军的发展,那是一个有违封建社会自然规律的,如同野蛮的杂草一样,疯狂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有他在的话,一定会让他发展的更加的顺畅。

    赵信之所以没有离开,惊世骇俗是一方面,在年节的时候离开,太过引人注目了一点,另外一方面,却是因为贵妃。

    哪怕跟贵妃不足10天的相处,已经让赵信充满了依恋,前世的他,是一个孤儿,只是在村庄之中的村民们的护持之下长大,从来都没有体会过母爱的感觉,可是现在,他真的体味到了。

    9天的接触,哪怕是在的任何时候,贵妃给他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那种作为母亲的真挚感情,让感觉敏锐了不知道多少的赵信,清晰的把握到了这种感情,甚至迷醉其中。

    哪怕他有再多的事情,也必须要在汴梁度过春节。

    在年节将至,几乎每隔一段日子,贵妃都会在宫中捎来一些东西,不是什么贵重,对于一次性拿出300万贯的赵信而言,钱这种东西的,已经是一个数字了,贵妃自问,哪怕是在皇宫之中,都不可能给赵信拿到让他入眼的东西。

    可是对于贵妃而言,并不是没有能做的,很简单,手工制品。

    贵妃能够在宫中立足,一方面是因为感情,毕竟作为仁宗奶娘的女儿,长得也是非常的清秀,仁宗爱屋及乌也是正常,要知道,仁宗的子嗣艰难,可是整个宫中,少数拥有后代的嫔妃,贵妃绝对是其中一个,这可不就是恩情能够带来。

    温柔贤淑,最关键的是,餐饮女红,无所不能。

    在园林的时候,贵妃就曾经亲手下厨,给赵信做过几顿饭,哪怕都是很简单的,也没有炒的手法,可是赵信还是吃的非常的香。

    到了赵信这种程度,富可敌国,又拥有卡牌系统和穿越者的见识,什么样的菜肴没吃过,哪怕是皇宫的御菜,也入不了他的眼,可是贵妃的平常菜品,却让他迷醉不已,菜品种,融入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感情。

    再说了,贵妃和仁宗,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出来,但是富康公主却可以,作为的一个公主,还没有获封的时候,他的目标很小,只要是仁宗默许,有一个太监带着,就可以出宫了。

    出宫的目的地,还能够是哪里,当然是赵信这里,虽然汴梁足够的热闹,可是没有赵信这里,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对于还是少女,对玩充满的兴趣的富康来说,简直是天堂。

    跟姐姐的相处的,说实话,就如同照顾小孩一样,赵信却饶有兴趣,他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天挖空心思的帮助富康选择可以玩的东西。

    不过,事情还是找上来了,整个汴梁,几乎所有事情,都不太重要,甚至是日进斗金的水晶坊。

    说实在的,赵信有些低估了水晶坊的吸引力,也低估了北宋年尾的热潮程度,或许,之后水晶坊的销量,没有第一天那么的可怕,可是平均半个月,每天50万贯的销量,还是让整体的销量,悄然的攀升到了1000万贯。

    也就是说,从现在,就停止销售,整个一年,平均每天,也会达到3万贯这么一个可怕的数字,这对于很多的汴梁的店铺来说,一天,就是一年的销量了。

    显然,这个量能释放,还没有最终的结束,虽然已经在开始下降,可是下降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甚至有些慢,保守估计,就算是过完年,也可以保持在20万左右。

    对于这个判断,赵信不置可否,但是却知道,可能性非常的大,甚至一旦定海军有一些新的,更加新奇的产品出现,还会有相当大的一个攀升。

    从水晶坊的开业,他算是真正认识到了,北宋巅峰奢饰品的疯狂,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不但是后世粉丝的疯狂,也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连这个,每年会为定海军提供相当可怕的现金流的水晶坊,赵信都已经放开不管了,全部的交给汴梁的负责人负责。

    说句不客气的话,玻璃制品的地位已经奠定,从贵妃这里出现,到顶级家族之中安利,可以说,在短时间,占据了市场的最巅峰,只要他确实神奇,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能够销售出来多少,那就看承受能力了。

    比如说,类似十二生肖这种,哪怕制作比较的复杂,在定海军,也只有大师一级的人才能够做出来,而且失败率很高,可是有了卡牌系统,只要复制下来,要多少,就有多少。

    可是到现在,这东西只有一套,而且最少半年之内,是不会再来的。

    原因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当钻石就如同地里长得大白菜那么多的时候,钻石说起来珍贵,那实际上呢?

    哪怕十二生肖,那么的惟妙惟肖,那么的神奇,可是一套是这个价钱,两套或许还能撑得住,真的三套四套五套了,还怎么办。

    你说是稀世奇珍,可是一打一打的出来,真的当别人都是傻瓜么

    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到放到了次要的方面,不过是一个挣钱的工具,真的要赚到足够多的钱,赵信可不会如同威尼斯人那样,敝帚自珍,一定会打破常规。

    玻璃,只有日常生活之中普及起来,才会是一个可怕的产业链,当每一个人用窗户,日用品,容器,都充满了玻璃的时候,玻璃才是最基础物资。

    现在对于赵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这么一条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300多里长的铁路,在未来赵信的计划之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可是这么一条小的铁路,却是一个起点。

    铁路的好处,是摆在明面上的,在定海军,最初的时候,铁路是赵信强行推行下去的,毫不客气的说,当时对于这个铁路,不以为然的,可不是一两个人,那是很多人。

    可是当铁路正式的通车,并且在定海军,逐步的发挥出作用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彻底的改变了,到后来,几乎不用赵信去推动,他们主动的就会提出。

    仿佛铁路成为了解决的交通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都会用铁路来解决。

    实际上,还真是,就算到了21世纪,一条铁路的贯通,对于地方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中国逐步开始一个地区,一个县的消灭没有铁路的地方,逐步让整个中国的铁路网密集了起来。

    应天府到汴梁的这么一条铁路,就会是敲门砖,只要他修建完成,显现出作用自后,铁路就如同一条奔腾向前的洪流一样,再也无法阻挡。

    他一直都在等待着,这一条铁路最终的这一份报告,这是集中了定海军,所有的专业人员,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精细的测绘的一个报告。

    赵信手中,没有精确的铁路的地图,再说了得,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跟21世纪的相差很远,就算是有,也不可能照搬全抄。

    这个最后的测绘,至关重要,必须判断出来,可以成功的修建的部分,如果中间断绝的,是哪里断绝,能不能绕路,这些都是最关键的第一手资料。

    现在,当这个到手了之后,大致看了一下,最终在技术人员作出来的判断之中,把这一条铁路挑选出来。

    跟他之前料想的一样,没有什么足以阻断铁路的险阻,甚至连稍稍大一点的河流都没有,修建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可以说是已经是板上钉钉,势在必行了。

    只要赵信下达命令,并且传送到工程部门,早已经准备好的定海军工程队,会分成不同的标段,开始对应天到汴梁的铁路进行建设,跟定海军的铁路一样,只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下来,建成的速度,会非常之快的。

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 
    汴粱的夜色,越发的深沉,远处,似乎依稀有灯光映照过来,在整个世界都陷入到黑暗之中时刻,汴粱的夜晚,已经很亮了,可是跟定海军相比,还是暗淡了很多。

    汴粱更多的是在室内,伴随着蜡烛的出现,室内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蜡烛这个东西,几乎没有办法遮挡,灯笼的出现,那个透明度并不高。

    玻璃的出现,黑夜的亮光非常的有帮助,任何的东西,一个透光性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只有透明的玻璃,才能够这样。

    大量的煤气灯,独特设计,不受风的影响的,就足以让野外亮起来,更别说,之后的汽灯,他的设计更加的精密,亮度也相当的高。

    汴粱可以说是更加适合的城市,在接近百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拥有了大城市的一切迹象,只要针对相对的地方,进行改造,就可以让汴粱成为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城市。

    可是这不是赵信现在能够去管的,他已经对北宋的改变够大了,现在,只有把重心放在定海军上面。

    通过驿道,还有水运,快速的把赵信的一些命令,送到了那些施工队。

    早就准备好施工队,也在寒冬腊月之中,开始动工了。

    从定海军来的施工队,基本上,就是技术性人员,真正劳力,还是雇佣周围的村民。

    北宋算是整个封建王朝,民众的生活水准较高的,可是那是在一些大城市,比如汴粱,应天府这样的。

    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别的方面,就是城市跟农村的差别是巨大,哪怕跟汴粱只有100里左右的地方,也跟其他的北宋农村没有多少的区别。

    一条铁路,要跟水道进行互补,甚至很多时候,还不是重合的。

    河流这些,是根据这地形而来的,在两者之间连接,并不是最短的距离,也并不是直线。

    铁路是尽可能的取直,两点之中,直线的距离最短,无论是投入,还是效率,都比较高。

    这个时代,一些大山,还有大河这样的东西,在目前定海军和北宋的技术水平,无法跨越的前提下,必须要绕过,这样,就更加不可能,跟水路齐平。

    在这些地方,好的乡村很少,在冬季之中,绝对算是农闲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中,有人花费比较高的代价,比如说,一天80到100文的价格,又是在不远处干活,很多人都愿意过来。

    这是第一条铁路,几乎关系到未来整个北宋的铁路布局,哪怕不能够在中间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