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粉碎机-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万户。而元史中记载同年元军献功时候获得的户数是九百万,中间的差额是他们还没占领的福建和两广,也就是说福建两广加起来是接近三百万户,而福建两广并不是南宋的核心,那么作为南宋核心的两浙和江南东路这时候户数超过福建两广两倍很正常。

    要知道仅临安一府,户数就超过了广东一个路。

    七百万户啊!

    初唐武德年间全国才两百万户啊!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全国加起来才九百万户啊!

    这七百万户的话,保守估计也得超过三千万人口,事实上因为权贵们都在这一带,他们有着大量的奴婢,所以户均的人口数量肯定很高,再加上肯定存在的大量隐户,那么就算人口超过四千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这个恐怖的人口密度后面,是紧张到极点的土地问题。

    “这形势相当严峻啊!”

    国师用手指敲着面前桌子说道。

    他背后的大徒弟十分乖巧地给他捶着背,二徒弟则端了一碗亲手熬的莲子羹,面前一百多荡寇军士兵正趴在桌子上做试卷,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拿着小炭笔在纸上演算,尤其是还有人画着各种几何图形……

    呃,他在对经界队员进行考核。

    虽然荡寇军内部,按照他的安排每天下午都会进行文化学习,不仅仅是识字,包括初级的数学计算,尤其是四则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计算这些都有,他的圣谕书已经连载到第五部了,目前连初级的物理知识都出现在圣谕书上,而每出一本都会送往成都交给蓝小玉由她负责印刷分发。到现在已经近一年时间,这么长时间的学习之后,那些士兵中聪明的应该也有小学五年级水平,不过杨丰仍然要进行考试,合格的才能组成经界队,从临安开始在他的亲自巡查指导下进行经界,不合格的无非留在孤山突击培训而已。

    这样年底之前足够完成对临安府九个县的经界了。

    然后他们也就出徒了。

    接下来会有更多经过了长时间文化学习的荡寇军士兵,甚至杨丰在孤山亲自教导出来的记名弟子加入,这些人将组成一支支经界队深入到两浙的各地进行经界,至于他们的工资当然贾似道发了,而且还得是高薪。这些人可不仅仅是经界,同时也是宣传队,宣传这一年来他们通过圣谕书学到的所有东西,比如说杨丰的神话体系,杨丰的法律体系,杨丰的平等思想,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宣传队,他们就是播种机,他们就是纵火者……

    让geming的火种在南宋土地上以最快速度燃烧起来。

    杨丰帮贾似道可没安什么好心。

    他的真实目的就是要让整个南宋的百姓,以最快速度接触到真理,让他的思想以最快速度渗透到广袤城市乡村……

    “师尊请用!”

    他二徒弟端着莲子羹温柔地说。

    “也给你师姐端一碗,你们姐妹以后要多亲近,虽然你是公主之尊,但既然是入我门下,那么也就没有贵贱之别,只有入门先后之分,小玉是你师姐,也就和你亲姐姐一样,你要尊敬她!”

    杨丰端着莲子羹说道。

    “弟子遵命!”

    升国公主继续温柔地说。

    “师姐,小妹再去给您盛一碗!”

    紧接着她抬起头对小玉说。

    “不用劳烦师妹了!”

    小玉微笑着说道。

    两人四目相对,隐约的火星在空气中迸射。

    当然,她们的师父对此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时候几名士兵已经开始交卷,杨丰,贾似道和杨辉三名监考官开始凑在一起阅卷,实际上主要是杨辉阅卷,有数学家在这里当然要好好利用,他看完及格的就由杨丰叫过来,然后随便问些问题算是面试。主要是杨丰以仙尊身份警告一下免得他们徇私枉法,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杨丰并不太在意,这些人都是他的狂信徒,跟着他一起在战场上厮杀过的,对他的敬畏那是发自内心,他的话基本上就相当于神谕了。

    就在他们面试到第二十个人的时候,一名官员在门外求见,在杨丰的示意下他迅速被放进来,然后一直走到贾似道身旁,看了看贾似道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

    贾似道喝道。

    “禀国师,禀相公,北方传来的消息,忽必烈于五月在开平称帝并发布诏书建元中统,自称大蒙古国皇帝并称蒙古大汗。”

    那官员忙说道。

    杨丰和贾似道互相看着,然后同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可是个好消息,蒙古人的内战终于开始了,虽然这是必然的结果,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但此时仍然值得开心,毕竟敌人的内战都是值得开心的,这就意味着至少几年內,南宋不需要再考虑北方的威胁了,这样的战争没有个两三年打不出结果,就算打出结果整理内部问题也得几年时间,可以说最少五年內蒙古人无暇对外,这段时间也足够他们处理完经界甚至公田赎买了。

    “还有,忽必烈封孔家的孔之全为衍圣公。”

    那官员紧接着说道。

    杨丰和贾似道同时露出鄙夷的神色。

    “这些不忠不孝的东西!”

    贾似道说道。

    “孔家为何还容这些不忠不孝的东西继续招摇撞骗?何不明告天下将其一族逐出家族?难道还存着什么别的心思?”

    杨丰冷笑道。

    这是个挺意外的消息。

    实际上孔家北支这时候并没有衍圣公,孔之全是当年追随蒙古大军西征的孔元用儿子,孔元用死后被蒙古人封为衍圣公,但蒙古灭金后抓住了跟着金国皇帝南逃的正牌金国衍圣公孔元措,就以孔元措为衍圣公,孔之全被抛弃。后来孔元措死后继承人是孔浈,但孔浈是个野种,有可能是个驱口贱民的,孔之全等人不承认他的身份,闹到忽必烈那里,忽必烈一怒之下你们全别干了,于是北支孔家的衍圣公就没有了,直到几十年后才重新封,但现在忽必烈突然一称帝就直接封孔之全为衍圣公,那么也就代表着他急于做圣主明君了。

    这是个好消息。

    “应该不至于,衍圣公一家还是世代忠贞的。”

    贾似道陪着笑脸说道。

    “改日替我把孔洙叫来,既然是孔家正嗣,那就拿出正嗣的样子,不要让北方那些不忠不孝的东西继续蛊惑人心,他是孔家族长,有权将这些东西逐出孔家,他若连这都做不到,又有何颜面做这个衍圣公,孔丘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好歹对华夏也有点贡献,不能继续让这些东西玷污其名声了,连野种都冒出来了,这真是污秽不堪!”

    杨丰义正言辞地说。

第五一七章 大宋版农业普查() 
无论那些士绅如何切齿,大宋的经界还是正式展开。

    第一批五百名通过了国师面试的荡寇军士兵,分成了十个经界队,全副武装出现在钱塘和仁和两县所属乡村,然后对所有农田进行丈量评级核对田主身份,向其发放户部根据国师要求专门制作的土地证……

    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界。

    杨丰其实就是玩农业普查,在丈量土地的同时,也登记这些土地上的作物,产量,税赋,甚至包括田主家庭的人口,耕牛数量,收入,总之各种各样他想知道的东西,为了储存管理这些资料,他在孤山上专门建立了一座大型的资料库,同样也引入现代的档案管理制度。在这一点上杨辉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数学家的天赋,在他的实际负责下,这套档案管理制度很快就推行开,把这座资料库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随着那些经界队员工作的进行而不断完善。

    同样完善起来的还有各地的地理物产风俗等资料。

    尤其是地图。

    在这些经界队中,每队都有一批专门的绘图员,几乎是由国师亲自手把手教导,用他单独制造的各种绘图工具,就像那些民国时候的日本友人一样绘制出各地的比例地图。

    这些地图都详细到每一个村庄和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池塘和每一条河流,高度还原各地的地形,其精确度堪比现代土地局资料库里的,然后每一个村庄一幅地图,再由贾似道专门找来的一群老画师,在杨丰亲自指导下负责将这些图按比例缩小连接。最终当杨丰把钱塘和仁和,尤其是临安城,分别变成一比一万和一比一千的地图展现在贾似道面前的时候,贾似道完全一副下巴砸地上的表情,好在杨丰给赵昀面子还空出了皇宫的部分,将整个皇城变成了一片空白,要不然他就该小心肝怦怦乱跳了。

    “师宪啊,不得不说,你们要学的东西真得太多了,朝廷衮衮诸公真要说起来,绝大多数都是昏昏噩噩尸位素餐!”

    杨丰拍着贾似道的肩膀说。

    “这些东西都是最起码的,户部必须精确掌握全国所有土地,各种农作物每年产量,各种牲畜,甚至渔民一年能够打多少鱼,还有各地人口准确数量,然后你们才能够知道,大宋每年产的粮食能不能养活所有人,什么情况下出现饥荒,如何应对饥荒,全国的粮食底线是多少,全国的耕地底线是多少。

    这是百姓对你们的最基本要求。

    他们辛辛苦苦劳作然后缴纳赋税养活无数官员,可不是要你们吟诗作赋,抱着书本袖手谈心性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那又与咸鱼有什么区别?”

    紧接着他说道。

    “国师教训的是!”

    贾似道赶紧陪着笑脸说道。

    “只是国师,这经界队总是插手地方是否有些不妥。”

    他小心翼翼地说。

    杨丰的经界队在丈量土地之余按照杨丰授意,时常给老百姓主持个公道伸个冤什么的,昨天一个经界队遇上某乡绅虚钱实契强买一家佃户女儿做妾,结果管闲事闹起来,早就看他们不顺眼的乡绅们合伙收买县令派衙役干涉,最终爆发了衙役家丁对经界队员的混战。完全按照岳家军标准训练近一年,而是和蒙古军交过手的五十名经界队员把三百多衙役和家丁揍得落花流水,几名性情火爆的川军甚至把仁和县的衙役一直追打到了临安城门口,虽然大家都很默契地用棍子而不是刀枪,但也仍旧造成了数十人受伤。

    终于抓住把柄的言官们正在跟疯狗一样炮轰经界队,将其形容为土匪强盗,要求取缔这些目无王法的狂徒。

    “此事你不用管,我会处理!”

    杨丰说道。

    “呃,弟子遵命!”

    贾似道只好闭嘴了。

    “对了,向士璧是怎么回事?”

    杨丰紧接着问道。

    向士璧是鄂州之战时候宋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之后南下潭州,率军监督兀良合台的撤退,随后升荆湖置制副使兼转运使,但却在不久前遭贾似道党羽的御史弹劾撤职贬漳州,而且贾似道还在向其追比钱财,交不出来就要砍头,他无计可施下只好让他儿子来哭求杨丰,顺便他儿子也拜在杨丰名下。

    “回国师,向士璧在军中时候贪墨了大笔的军需被御史弹劾,按照朝廷法纪是要追回其贪墨所得的。”

    贾似道说道。

    当然,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

    他其实就是借机会排除异己。

    向士璧不是他的人,而是沿江置制使江东路转运使知建康府马光祖同党,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