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胡化汉人穿行在军帐之间,皆支起耳朵,细细聆听。见许多战士手缠染血纱布,各自哀嚎呼痛。又见军医更换纱布,那人手指血肉模糊,不似作假。再听两人对话,乃是被弓弦所伤。

    路过一处军帐,帐外几人正在闲话。

    一人心忧弓弩手多有损伤,无法持弓。

    另一人忧虑军中缺箭,无法久持。

    第三人跟着叹气:少君侯昨夜施计,想赚来十万支箭。不料胡人竟未上当。

    第四人这便压低声音道:乌桓营地有流言传出。言,上谷乌桓王难楼,密信右北平乌桓王乌延。却不知信中说些什么。昨日乌桓军营似有骚动,必事出有因。

    话音未落,众皆大惊。

    “若乌桓生异,军心必乱。”

    却有人不信:“乌桓早已内附,乃是汉民。与鲜卑有宿仇,且上谷乌桓王难楼,亦随军出征,岂会如此行事?”

    空穴来风,必有原因。不可不防。

    众人长吁短叹。见边民路过,便各自收声。

    然而,该听见的,该看见的。鲜卑细作皆已知晓。只需等细作出城,将军中隐秘说与檀石槐听。刘备的计策,便成了一半。至于檀石槐信与不信,且走着看。

    刘备料想。若檀石槐身强体健,如日中天。多半不信。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他等的起。

    如今身染重病,时日无多。他却熬不起。

    血战三日,损兵折将。大汉虎贲被左右称为鬼武士,不能与敌。此战若不能胜,他死后鲜卑势必分裂。力量削弱分散,又惧汉军如鬼神。加之四周丁零,夫馀,乌孙皆虎视眈眈。国运岂能绵长。

    檀石槐之所虑,正是刘备之所虑。

    即便他不提军北上。历史上的檀石槐也会在四年后身亡。其子和连继任首领。不仅才干、能力皆不如其父,且贪财好色。不久便在进攻北地时,被北地人射死。鲜卑就此分裂。乌桓趁机坐大。

    然,此战对大汉天威的折损尤大。不可一世的大汉天军,竟完败在檀石槐手下。诸夷遂心生不轨,不服中原王化。

    于是,刘备和檀石槐所求。皆是一个‘势’字。

    檀石槐若撤兵示弱,至此往后,鲜卑便呈弱势。

    俗语有云:趁其病,要其命。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者,何其多!

    一朝身死。丁零,夫馀,乌孙,必定群起而攻之。就连归附汉庭的匈奴和乌桓,亦会大军北上,分一杯羹。

    身死族灭。

    大军围城,檀石槐定要置刘备于死地。万不得已,断不会示弱退兵。

    鲜卑细作刚从汤池走出,便见三两个乌桓百夫长,与一营官说话。言语颇为激烈。见有边民,这便转用胡语交谈。

    殊不知,这些胡化汉民皆精通胡语。何须侧耳,对话内容鲜卑细作已心知肚明!

    几个乌桓百夫长,便是向掌管辎重的营官,讨要箭矢!又说,所携箭矢已射出大半。若今日再战,便将无箭可射。

    营官却百般推搪,说存箭已不多。本部尚且不够用,如何再分给乌桓。

    这才争吵起来。几位百夫长讨要箭矢不得,愤愤而归。

    前汉名将李陵,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经八昼夜血战,李陵转战千里,斩杀匈奴一万有余。无奈箭矢耗尽,又遭叛徒出卖。且得不到主力救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投降匈奴后,武帝夷其三族。

    李陵之事,见仁见智。然单从五千步卒便可抗衡八万匈奴骑兵,转战千里,斩杀万余。足见汉弩之强!

    若非箭矢耗尽。驰援及时,李陵未尝会败。正因弓弩之强,汉代才于边塞设置“马弩关”,严禁十石以上强弩输出,防止技艺外流。

    汉弩之威,胡人深受其害,又岂能不知!

    白檀城并非坚不可破。之所以三日血战而无寸功,正因弓弩太强。如今缺箭,不正如李陵故事!

    鲜卑细作暗自盘算。若能将消息传出,必是大功一件。大单于得知定会全力攻城。待城破,五人皆有重赏。从此飞黄腾达,牛马遍地、奴仆成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然而青天白日,众目睽睽。前后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如何能出城?

    急切间,忽听有人喝道:百姓皆去瓮城,助工匠整修城防。

    义不容辞。刚吃了碗白粥的大汉百姓,纷纷起身,向瓮城走去。穿过工匠营地时,见许多锔匠正在打磨修复长刀刃上破损。此正是鬼武士手中,砍杀鲜卑精骑如割草的神兵利器。还有一群函人正将破碎的玄光甲换上新片,再重新编缀成甲。各自忙碌,醉心技艺。却不见有人修复弓弩。

    穿过匠人营地,抵达瓮城。便有工匠吆喝众人搬运瓦片,修复战棚破损。

    细作互使眼色,各自搬瓦上楼不提。

1。50 无中生有() 
细作上了城楼,又见堞墙旁,胡乱收拢着一捆捆的箭矢。

    几人一眼认出,正是鲜卑‘角端弓’用箭。且箭羽凌乱,箭杆烟熏火燎,多有损伤。显然是从城上各处收拢而来。残箭都要搜集,定是军中缺箭。只是堞墙下还排有一串串身穿黑衣的草人,却不知是何用。

    几人越发笃定。只是该如何出城传讯?

    悄悄探身下看。墙垣被护城河环绕。护城河便是高石水。奋力一跃,或能入水。只是城头遍布军士,闻声乱箭射来,又如何能渡河远去。

    眼看日上三竿,鲜卑大营又不见动静。心中越发急迫。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

    几人略作商量,思得一计。战棚上搭瓦片,用于遮蔽箭雨抛射。连战数日多有损坏。防箭已不易,其上自无法站人。

    若假借修葺棚顶瓦片,令战棚倒塌,棚顶之人坠城落水……或可掩人耳目。

    制造事故,假死脱身。

    谯楼之上,盯着按兵不动的鲜卑大营。刘备心中忐忑。

    殊不知,进退两难的檀石槐,亦如坐针毡。

    城中有多少兵马,又有多少骑兵,是其一。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手下多有不满是其二。刘备年级轻轻便有如此胆魄见识,今日不除必成后患是其三。杀子之仇,夺妻之恨不能报,是其四。想他檀石槐纵横北疆,未尝一败,临了却在一少年面前投子认输,心有不甘是其五。

    鲜卑不比大汉。

    兵败如山倒,归附他的部落便会如鸟兽散。大汉四百年天威不坠。鲜卑再无翻身机会。

    营中各部皆在观望。大单于意欲何为?究竟战与不战?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午后十分,忽听白檀城头一声轰鸣,周围百姓奔走惊呼。皆说战棚坍塌,有人坠城落水。

    刘备听闻,终是再松一口气。

    计成矣!

    待守军赶到。只见瓮城东角战棚已大半坍塌。几名边民抹泪恸哭。两男两女,正是鲜卑细作。附近民众皆聚拢过来,好言宽慰,不少妇人亦陪着落泪。这才刚逃出虎口,便坠河身死。以己度人,再想自身遭遇,悲从心来,如何能忍?

    便有一位雄壮守将,呵斥众人道:胡虏就在城外,哭泣岂能御敌?待城破,便是想哭都来不及。速速擦干眼泪,将战棚修好。

    众人这便纷纷起身,各自忙碌不提。

    正如守将所言,胡虏环伺,朝不保夕。何来时间哭泣。

    几个哭哭啼啼的鲜卑细作正要收声,不料守将却瓮声说道:“你等且跟我来。”

    “诺!”几人急忙起身。

    中军大帐。刘备不动神色的打量着跪在帐中的两男两女,出声问道:因何出事?

    早打好腹稿的细作,这便伏地答道:同伴上棚铺瓦,不料支柱折断,因而落水。

    刘备点了点头:既是因公而亡,本侯自当优待。不知他是何方人士,可有家人?

    假身份也不难。

    刘备所问,细作皆对答如流。

    刘备最后笑道:既如此,你等自去。

    四人下意识的松了口气。油然而生的侥幸,尽入刘备双眼。一瞬间的表情变化,便让少君侯笃定,四人皆是心怀叵测之辈。

    目送四人躬身后退,刘备忽然开口:还有一事,本侯要劳烦各位。

    四人急忙转回。躬身问道:敢问少君侯,还有何事需我等效劳?

    刘备笑道:小事。本侯便想借诸位项上人头一用。

    “!”四人大骇。还未出声,便被左右绣衣吏一剑刺死!

    不久,远离白檀城的高石水下游,一处遍布荆棘的河湾。叼着竹管,一路潜水到此的鲜卑细作,终于浮出水面。悄悄看了眼耸立在高石水南岸的白檀城。借岸边荆棘树丛掩护,细作弯腰向鲜卑大营而去。

    又第一时间,被带到鲜卑大单于檀石槐当面。

    耐着性子听完,檀石槐脸上无喜无悲。心中介于信与不信之间。

    刘备既重修白檀旧城,便是打定主意要据城固守。弓箭乃是守城第一利器。岂会不囤积足量箭矢?

    然而细作言之凿凿,不似作假。怀揣着一线希望的檀石槐这便沉声说道:将你在城中所见所闻,悉数道来。切莫漏掉一处。

    细作暗自稳住心神,这便将入城后一路所见所闻,娓娓道来。

    砖窑,营地,工匠,战棚……

    听完,檀石槐久久不语。跟着便长出一口气:依你所说,砖瓦皆是取城中之土,就地烧造?

    细作重重点头:正是!我等入城时,砖窑仍在烧制砖瓦。断不会有错。

    刘备封邑,远在幽州涿郡。据此地有千余里路程。一路疾行,抢在王庭东移之前,占据白檀城。还要重筑城垣,掘通护城河,伐木劈柴,烧造砖瓦……一切皆要耗费大量时间。

    想要达成这一切,定要加快行军,尽可能提前抵达。若如此,便要舍弃辎重,轻骑兼马每一骑兼有副马,昼夜疾行,方能抢在王庭之前,奔袭至此。且有足够时间,筑城以固守。

    再加上悄无声息,阵中还裹挟右北平乌桓突骑。必是从右北平旧道出关,故而王庭才全无防备。旧时关道荆棘密布,山路崎岖难行,只有微径可从。根本无法通行车马。如何能携带大量辎重!

    心念到此。一切关窍便迎刃而解。

    时间和空间,皆证明,缺箭之危,或是真的。

    信不信?

    正踌躇间,王帐外忽有斥候来报。言,昨晚才混入城内的几个鲜卑细作的人头,正高悬在白檀城上。

    五人中唯一活命的细作,捶胸恸哭。

    “哈哈哈……”檀石槐却仰天大笑:“天助我也!”

    帐内各部大人面面相觑。待大单于止住笑声,这便齐声问道:敢问单于,何故发笑?

    檀石槐答道:破城指日可待,岂能不笑。

    一个部落大人急忙进言:细作被杀,说明汉军早已识破。如此一来,城中缺箭多是传闻,不可轻信。

    檀石槐却摇头:正因细作被杀,此事才真。若真有诈,何不将计就计,诓骗我等下马攻城,再万箭齐发?杀细作,便是心中有鬼!战场之上,生死之间。亡羊又岂能补牢!

    众大人纷纷醒悟:正因被细作窥破缺箭隐秘,这才杀之示众。本想示强。反到多此一举,更显心中有鬼!

    檀石槐沉声道:若无心虚,何须自证。

    “无而示有,诳也”!

1。51 以命填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