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养壮劳力六十六万余。若以一家老幼妇孺计,足可养两百万口。
治下现有民十八万余。距离两百万,还有很大的富余。当然,这只是最乐观的估计。临乡一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满负荷运转。按照兵祸、灾异发生的频次,刘备觉得百分之五十的荷载,才能确保安全无虞。
也即是说。临乡一地,最多将容纳百万人口。百万人口是什么概念?
若按照‘十户一丁’的比例,刘备能轻松组建一支武装到牙齿的万人虎贲。请注意,是虎贲。若按‘十夫一兵’,刘备能咬牙组建一支十万大军。
贵精不贵多。丹阳白毦皆能以一当十。五百丹阳白毦,可比五千甲士。三国时代,动辄几十万的大军。其实,单就局部战场来说,每次战斗也不过是数千到数万。
极少有数十万人倾巢而出,摆开架势,一通乱战的场面出现。
一万虎贲,便是到黄巾之乱,也足够了。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麹义八百先登,高顺八百陷阵。
孙十万和张八百。高下立判。
若有一万虎贲,百万黄巾又有何惧。
午后,一艘车轮快船驶入临乡城内。耿雍将崔廷尉六百里加急发来的邸报,送到工地。
号称酷吏的阳球,终于对宦官动手了。
四月,尚书令阳球迁司隶校尉。
党锢之祸后,宦官曹节、王甫专权。太尉段颍与其同流合污,宦官势大,曹节、王甫父兄子弟纷纷出任卿、校、牧、守、令、长等官,贪残害民。王甫养子王吉暴虐尤甚。担任沛国宰相时,每逢杀人,便把尸体剖成几块放到囚车上,张贴罪状,拉到所属各县陈尸示众。遇夏季尸体腐烂,则用绳索将骨骼穿连,游遍一郡方才罢休。凡看惨状者,无不震骇恐惧。在任五年,共诛杀一万余人。阳球对此极为愤恨,曾手大腿言道:“若有一天我阳球担任司隶校尉,又怎能容宦官横行!”
果不其然,出任司隶校尉后,阳球立即惩治宦官。
其后不久,京兆尹杨彪奏发王甫门生,贪赃财物七千余万。时王甫正好出宫休假,阿附宦官的段颍,也因日食自劾不在朝中。阳球乘机劾奏王甫、段颍、王甫的养子、永乐少府王萌,沛国的宰相王吉,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等人罪恶。于是,四月辛巳(初八),王甫、段颍、王吉等人皆被收入狱,阳球亲自拷问。王甫、王吉父子遂被拷打而死,段颍畏罪自杀。阳球把王甫的僵尸剖成几块,堆放在夏城门示众,并张贴布告:“贼臣王甫。”
阳球又将王甫家产没收充公,段颍妻、子徙居比景。
比起崔廷尉字里行间,大快人心的评语。刘备倒是觉得,阳球如此行事,并非出于对宦官专权的憎恨。别忘了,阳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年前,还一路派遣刺客,想结果蔡邕一家性命。
本应与宦官沆瀣一气,今却反杀宠臣王甫满门。
为何?
崔廷尉另有一份手书,叙说详情。
书中言道,阳球拷问王甫父子时,各种酷刑全都用上。王甫的养子王萌,先前亦曾任司隶校尉,于是求饶道:“我父子理应被诛,但求你念及我们前后同官,宽恕我的老父亲,教他少受点苦刑。”阳球却说:“你的罪恶举不胜举,即令死了也不会磨灭你的罪过,还跟我说什么前后同官,请求宽恕你的老父?”王萌破口大骂:“你从前侍奉我父子,就象奴才一样,奴才竟胆敢反叛你的主子!今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终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受到报应。”阳球命从人用泥塞住王萌的嘴巴,鞭棍齐下,将王甫父子活活打死。
正如王萌所说,阳球从前侍奉王甫,犹如奴才一般。为何刚刚出任司隶校尉,便要反杀王甫一家?
而且,出任司隶校尉的时机,又如此巧合?
又为何,京兆尹杨彪奏发王甫门生贪赃财物七千余万时,王甫正好出宫休假,能给他通风报信的段颍,也因日食自劾不在朝中?
种种巧合联系在一起。
刘备幡然醒悟。
此乃近臣争宠,宦官内斗。
先时,禁中最为得宠的中常侍,便是程璜。
不然蔡邕也不会上疏说,‘道路上纷纷传言,宫内出了一位程大人。看他声势,又将成国家之患。’然而,好景不长。王甫因极力撮合夏育等人北伐鲜卑,且大胜而归。深得陛下宠信,声势日隆,一时无两。与程璜必有冲突。于是,程璜便假女婿阳球之手,铲除异己。
此乃借刀杀人。
王甫被诛,程璜虽重新得势,却在禁中内臣中树敌颇多。若要保全,必舍阳球,以息内官之怒。
见少君侯面无喜色,耿雍这便问道:“听闻,阳球先杀王甫,正欲弹劾曹节等人。且对‘中都官从事’(官名,又名都官从事,汉置,属司吏校尉,掌察举百官犯法者)言道:‘暂且先将权贵大奸除掉,再除去奸佞余党。至于三公、九卿中的豪强大族,比如袁姓家族那群小崽子,有你去惩办就行了,何需我这位校尉亲自动手!’权门闻之,莫不屏气。曹节等人连沐休也都不敢出宫回家。”
刘备摇头道:“此事未了。阳球必不得善终。”
耿雍略作思量,这便醒悟:“借刀杀人?”
刘备点头道:“阳球不过是背后主谋手中捉刀。行借刀杀人,铲除异己的毒计。”
耿雍低声道:“可是中常侍程璜?”
刘备先是点头,又跟着摇头:“或许是,或许不是。”
耿雍这便无语。
唯一让刘备感到惋惜的便是太尉段颍的畏罪自杀。与皇甫规、张奂,号称“凉州三明”。垂发服戎,功成皓首。有大功于社稷。却死于宦官内斗。
大汉朝堂,从始至终,便有三股势力,互相角力。宦官、外戚、党人。
太尉段颍想要自保,只能依附于三派之一。于是便投靠了宦官。这个人,正是王甫。
不久前,收到恩师手书。言,让他处理好临乡诸事,尽早上京。
刘备却推说临乡大建,流民蜂来。无法远行。
实则。对那座金碧辉煌,却勾心斗角,处处陷坑,杀人不见血的京城。刘备有一种莫名的抵触。
1。95 崔烈买官()
p
1。96 酒精花露()
比起刘备一开始设计的粗糙的蒸馏器。侯府良匠已在夏馥、苏伯的带领下,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此蒸馏器,原型为甑(zeng)。时下用于蒸饭的一种陶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后世的蒸锅。
眼前这座紫铜甑锅,正是比刘备原初设计更加高效精美的蒸酒器。
关于蒸馏,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述了用蒸馏器蒸取花露的情况:“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渍香。”
甑锅的诞生,不仅解决了医用酒精的成规模制造。且还催生出另一种神奇药水:花露水。用来驱蚊止痒、杀菌除臭,堪称居家必备。
尤其是炎炎夏季,在手腕,脖颈、脚踝处涂抹花露水,不仅清凉解暑,还能驱蚊杀菌。清凉一夏。
同样是医用酒精。花露却远比酒精闻名。
花露水的配方并不复杂。九成五的医用酒精,半成左右的花露。混合而成。沐浴时,滴入数滴,亦有清凉除菌、袪痱止痒之功效。且酒精易于香气发散,浑身持久留香。深受邑中女子欢迎。
争相购买。
一小瓶花露,竟炒到万钱!
刘备顿时嗅到了浓浓的商机。
家中胡姬颇通香薰。又暗中请来蕃邸的西域香师,合力调配高级花露。
至于包装,刘备想到了琉璃。
古法琉璃,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源于炼丹术。
《拾遗记》:“孙亮作绿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惟香气不通於外。”三国时,吴主孙亮命人制作了一座绿琉璃屏风,常于夜色明净时,张设在月下,让他最喜欢的四位宠姬坐在屏风当中,旁人可以清楚看到四位美人的形影,却闻不到她们的香气。想想就感觉很有情调啊……
《西京杂记》亦有汉武帝所建神台上,门窗之扉、屏风“悉以白琉璃作之,光冶洞澈也”。
《太平御览》亦录有《拾遗记》一则趣闻。武帝曾赐给美男子董偃一座紫琉璃屏风,董偃将其张设床后。侍者隔屏看到床头烛光,误以为没有隔挡,便立在屏风外,为主扇凉。
古法琉璃的历史很长,到时下已达惊人水平。
只可惜自先秦以来,受崇玉观念的影响,琉璃制造的最大目的,乃是仿造玉器。并在“仿玉”这个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从汉代起,西域异国生产的透明玻璃器,进入中原,被视为奇宝。大约在晋代到北朝期间,异域玻璃术一**传入中原,其中也包括烧制透明或半透明玻璃的技术。
《北史·大月氏传》记载:“太武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国中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刘备这便赶到将作馆,询问夏馥:邑中可有匠人会烧琉璃?
夏馥摇头道:此乃方士不传之秘。
琉璃确实诞生于炼丹术。想了想,这便返回家中,乘天梯直达七层顶阁。女道和故大将军霜妻皆在。刘备最近诸事繁忙,已少有时间上来拜访。女道整日打坐养气,修炼仙术。寡言少语。故大将军霜妻,闲来无事,便向母亲索来针线,为刘备绣制新衣。
比起初来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久居侯府,如今已渐生归属。刘备唤其为:诸母。意为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老妇。如此称呼,乃是从母亲处论。若是从同门师弟胡辅处论,刘备应呼祖母。只是胡辅现在姓胡,党锢未解,不宜声张。亦不能与祖母相认。
女道和她平辈。却让刘备称姐姐。算了,出家人又岂会被这些俗事烦扰。
各论各的。
诸母喜红妆。
此妆容,要先于面部涂抹一层胭脂,再用米粉(铅粉)轻轻敷盖,俗称“飞霞妆”。这妆面适合老妇。可使老妇显得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呈现青春美态。
除红妆外,亦有白妆。白妆便是不施胭脂,单以妆粉敷面。称为“白妆青黛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曾在两眼下沾妆粉,犹如啼痕一般,名为“愁眉啼妆”,曾风靡一时。两种妆面皆能凸显妇女忧戚的意味,易于博得男主的爱怜。
身处高楼,足不出屋。却仍要化妆。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刘备在廊下行礼。
诸母这便停下手中针线,目光慈炯,柔声说道:“快进来。”
刘备落座问安。看了眼闭目养气的女道,这便低声问道:“姐姐何时会醒?”
诸母亦轻声答道:“午后坐定,想必用不了多久。”
刘备轻轻点头,静坐等候。
诸母亦忙于绣衣。
不久,女道悠悠醒来。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