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凇3悄诰用褚啾热莩前傩彰嫔烊螅季加猩瘛I钇奈惨葑栽凇A醣富狗⑾郑舜用穸嗷煅3喾⒒菩胝撸娲杉=陨泶┖悍僦褂肱匀宋抟臁D耸俏掖蠛喊傩铡

    若不是此处亦是自己新增的封邑。刘备竟生出一种不忍叨扰的心绪。危巢之下无完卵。眼看大难临头,赤地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古城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平曲城官吏,亦来拜见新主。大汉朝郡国并行,划归临乡治下,并不不妥。且少君侯天下知名。北地谁人不知,又何人不晓?

    谁不愿追随明主!

    平曲城内建筑甚是规整。时有水患,却未曾伤筋动骨。毕竟是前汉封国。又曾是三千余户的大邑。筑城时不惜工本,堪称牢固。出平曲城,再南行五十里。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益昌城。

    五十里外的益昌城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和容城类似,竟也是一望无际的烂泥地。庄稼多萎靡不振。刘备下马查看,根部多泡水而烂。难有好收成。

    刘备这便问道:水从何来?

    便有一名平曲官吏,出列答曰:主公既从西淀而来,可知此处还有东淀?

    刘备反问:西淀莫非是说掘鲤淀?

    官吏答道:然也。益昌西二十五里,有武平亭。便是东淀所在。

    “莫有九十九淀。”为何此地如此多水。刘备一路行来,渐有所知。

    《汉书·天文志》载:“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五月,勃海水四溢。”《汉书·沟洫志》亦有:“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九河之地,说的便是这片淀区。

    原来。从西汉末到东汉初,渤海湾西岸发生过海侵。海水升幅一米。海面抬升,河流水泄不畅,内潴而形成湖沼。东汉以后,滹沱河、洠印A水、治河、沽水,都经附近洼淀,分流入海。此时海河水系尚未形成。于是淀区便成了各大河流汇集之所。河流淤积,积水成淀。

    近些年,更是十年九涝。

    东淀,位于济水下游,受济水泛滥而成,故又称“溢流淀”。西淀掘鲤淀之水,从济、澭等水流出,经东淀,与漳水、滏水、泜水、滹沱水汇流后,入渤海。

    难怪。

    有西淀,必有东淀。这片面积广阔的洼地,河流众多。号称‘九河之地’。

    必是善治水者,才有回天之力。

    若论治水,本朝有二人,不得不提。

    王景、王吴。

    奉命共修浚仪渠。采用“墕流法”,治理渠道,使黄河水不再为害。

    话说,西汉平帝以来,积五十余年,大河、汴河水利年久失修,水患肆虐,百姓怨声载道。永平十二年(69年)四月,明帝遣王景治理汴渠,动用几十万士卒,从荥阳至千乘海口,长达一千多里,修渠筑堤。次年夏,完工。共费一百多亿钱。自此,大河、汴河分流,河不侵汴,便利漕运。王景由是知名,以功三迁为侍御史。永平十五年(72年)封河堤谒者,主管河堤之事。建初七年(公元82年)迁任徐州刺史。次年又迁庐江太守,后卒于任上。

    自王景、王吴治河后,大河在此后的近千年间,再没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上古时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之说。足见其成就之大。

    后世皇朝虽也行大河治水,却无人能出其右。

    彼时水小,还是水大。暂且不论。为何后世不如前朝。见仁见智。

    有王景、王吴,珠玉在前。且时下关于二人治水的书籍,随处可见。只需搜集起来,细细研读。临乡治下这些许的水患,又何足挂齿。

    便是益昌城中,亦有‘能理水者’。

    刘备这便登门拜访。一问方知,祖上曾参与过大河治水!

    这便以高俸拜为‘河堤行人’。治理淀区水患。行人,侯府官,主客。

    此人名叫卞纪,字元纲。不仅精通先贤王景诸多治水篇章,亦对其所作《大衍玄基》,颇有心得。

    原来,王景祖辈居琅邪郡不其县。其八世祖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名。王景受家庭影响,少时就开始习《周易》,博览群书,尤喜天文数术。精通卜筮、风水,还撰有专著《大衍玄基》。

    传闻王景作事举止,皆要先质于蓍(shi)龟卜筮(以蓍草与龟甲占卜)。便是出门也要算问吉凶。迷信成这样,还能治河千年无患。到哪说理去。

    唉,真乃奇人也。

1。108 日新月异() 
容城和益昌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有民可用。不像其他城邑,皆是从一片白地凭空建起。

    且二城民众,皆世代定居于此。对附近山水地势十分熟悉。只需给予足够的鼓舞,便能一呼百应。时下,能过上和临乡民众一样的好日子,便是最好的激励。

    更何况出工还能领工钱。平曲和益昌二城小吏,皆获擢升,与临乡各城匹配。城长一职,刘备却要亲自委任。

    各城官吏,自有刺奸、贼捕细细勘验。若有作奸犯科,鱼肉百姓,定斩不赦。若是能吏,有功于民,自当酌情升迁。功过赏罚,皆有理有据。不放过一个,也断不会冤枉一人。少君侯麾下能人辈出,尤其是顺阳卫出身的绣衣吏,探听虚实,缉贼拿赃,早就炼成一双火眼。又岂是寻常小吏能隐瞒遮掩的过去。

    待刘备返回楼桑,便有刺奸来报。有蓬莱客船已入白湖,船上正是恩师二子,卢节、卢俭。

    刘备登船亲迎。

    身长八尺,与恩师有七分相像的年轻儒生,便是长兄卢节,字元廉。刚刚及冠。身形稍矮一些的俊秀儒生,尚未及冠。比刘备小一岁,乃是幼子卢俭,字子恭。

    刘备本想以师兄弟相称。不利二人已抢先行礼,口呼:少君侯。刘备肃容回礼。刘备乃是恩师得意门生,又是门下首徒。虽是县侯,辖地已与一个大县相当,前汉时可称侯国。主臣有别。既然奉父命出仕,自不能因私废公。故而先行礼。

    卢节、卢俭,单从名字上,便知恩师良苦用意。

    两人秉性与恩师如出一辙。刚直清白。刘备在侯府设宴,与会皆是侯府重臣。郭芝、乐隐、娄圭,频频发问。卢节、卢俭,对答如流,举止有度。刘备岂能不大喜。

    不等罢筵,便拜卢节、卢俭为益昌长、容城长。

    听闻恩师二子皆出仕于少君侯,恩师门生故吏,纷纷来投。随卢节、卢俭,上任二城。就连原九江郡治中刘涣,亦举家北上。

    益昌城与河间国接壤,民风耿烈。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刘备生怕卢节受损。便令吕常率一队绣衣吏,时刻护佑。吕常乃是旗阁长吕冲独子。自幼深得家传,又在演武场摸爬滚打,练就一身本领。正当大用。刘备遣他去保护卢节,亦有让其从旁习安邦治国之意。

    之所以没有遣人护佑卢俭。乃因容城尉孙勉,堪称良才。两位家丞赞其曰:“哿量毫遥占蚰芏稀!

    说他豁达直爽,刚强率略,能决断。

    又说卢节、卢俭:“清劲贞白,百鍊不秏。并有王臣之风。”

    两位家丞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经由旗楼署和内置监,将三人日常言行,层层上报,精炼汇总而来。

    为官不满百日,容城和益昌两地便政通人和,欣欣向荣。

    收到刘涣手书,刘备再松一口气。

    平曲城长的人选,也有了。

    南关城长一职,可先空缺。一是南关城人口不多,二是南关城郭规模也小。究竟是撤并入平曲,还是另行扩建。刘备还没想好。且看有多少流民赶来临乡。

    不知不觉,暑热尽起。

    今春雨水不多。累日暴晒,水田缺水。官吏来报,刘备便命人开闸放水。陂渠每隔一段,设涵闸一座。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旱涝保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患、水利,一字之差。督亢居中亢起,四周皆是洼地。想要把水全部排干,殊为不易。筑坝圩田,将积水以田埂堤坝,细化分割,蓄水于田中。再行稻作。可化害为利。号称九河之地的淀区也是一样的理。容城东有西淀。益昌西有东淀。两淀内水网纵横,周百余里。想要筑坝围堰,根本是妄想。然而若将淀中存水引出,滋养百万亩烂泥地,却不难。如此一来,淀区水位下降,不会倒灌。而烂泥地,亦饱水而成良田。可变害为利。

    待水浅,再围绕淀区圩田,又能得数十万亩良田。

    正如公孙瓒所言,北地种田,刘备当居第一。

    话说,公孙瓒已是涿县令。

    白马公孙,先是在太守刘其下任御车。刘其犯法被发配交州日南时,乔装成士兵沿途护送,途中刘其获赦还。公孙瓒归来后,因此义行被举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一次公孙瓒随数十名骑巡逻关塞,路遇数百鲜卑骑兵,公孙瓒退守空亭,对随行言道:“如不出击,必被害。”于是手执长矛,策马冲入鲜卑队中,杀伤数十人。遂升迁为涿县令。

    前些日子,与夫人一同登门拜访。

    刘备才知,公孙瓒已婚。不禁语带责备,问他为何不书信告知。

    公孙瓒洒然一笑,言道,功名未显,无脸相约。

    刘备却说,你我兄弟,岂能以功名相论。

    公孙瓒笑而不语。

    刘备却能从眼神中,看出属于瓒公子的高傲。

    算了。

    刘备这便竭尽地主之谊,好生款待不提。临走时又送上重礼。公孙瓒踏镫上马,告辞离去。

    田骅忙于诸城上计,待急急忙赶回。公孙瓒已远去。

    见他面露惋惜,刘备宽慰道:伯圭已是涿县令,只需一辆轻车,旦夕可至。

    曾经的富家公子,已成干练能吏。田骅吁了口气:诸城上计乃是头等大事,抽空已是违例,岂能再因私废公?

    刘备一愣。不禁暗自点头。

    少时玩伴,三五好友,皆已长大。

    话说,许久不见的二兄刘武,也已蓄须。赳赳武夫,好一把钢髯。

    今日,将作馆传来消息,刘备梦寐以求的大片白琉璃,终于烧造成功。

    先前用来装香露的琉璃瓶,长不过三寸。很容易烧造。刘备又让工匠试造三尺长的琉璃屏风,却屡次失败。今日终传来好消息。刘备急忙赶去将作馆后院,实验工坊。

    果然,一块挂满了泪线般的流体痕迹,且表面凹凸不平的白琉璃,正放在案上。

    这是大汉第一块玻璃。如此程度的……玻璃,装在窗上,不尽如人意。然而能烧出这么大一块,已殊为不易。刘备自当要大加勉励。这便把单筒望远镜的图板画出,交由苏伯和夏馥试造。

    少君侯灵秀天成。所画之物,非同寻常。苏伯不敢怠慢,这便恭声问道:敢问少主,此是何物?

    刘备笑道:千里镜是也。

    苏伯暗自心惊:能远看千里呼?

    刘备笑答:然也。

    左右皆惊。便是夏馥亦面露惊讶。苏伯这便好生收起,密令左右严加看管,不得外传。

1。109 突飞猛进() 
白露后十日。临乡诸城上计,统计完成。

    陈逸为计掾,田骅为计吏,刘修为计佐,三人负责少君侯治下所有城邑的上计。

    楼桑,计五千七百一十八户,六万三千二百六十余口。

    西林,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