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是胎梦。
这便将此梦说与家令士异,两位家丞,以及学坛四位大儒。众人皆说是吉兆。言,梦中情景,乃是临乡侯封地日广之意。
刘备这才安心。
大儒陈寔笑言,所谓‘聚土曰封’。若是嫡子,可叫刘封。
刘备幡然醒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所谓子承父业。刘备重挂陆城侯府牌匾的用意,昭然若揭。
若生嫡子,刘备便会上疏朝廷,请为下一代陆城侯。
此举,亦为安抚人心。
嫡长子为下任陆城侯,可安楼桑民心。
留下宗人和侍卫看守府邸,刘备举家南迁,奔赴临乡城。比起迎亲时的热热闹闹,走时却颇多感伤。刘备没有乘车,骑马而行。与沿途民众依依惜别。
侯府南迁,楼桑商邑的属性,将大大增强。邑中民治皆交由以楼桑令乐隐为首的各级官吏。没有侯府的掣肘,乐隐行事更加果断风行。
再者说,临乡距楼桑不过数十里水路。车轮舟旦夕可至。往来极为方便。诸如义父等人,虽搬去临乡,却仍要常驻演武场,训练兵士,演练阵型,熟读兵法。五日一休,方才归家。
娇妻初孕。府中上下皆万般呵护。母亲来说,房事要渐止。刘备点头称是。又说,待胎儿稳固,可择日将两位如夫妇娶进门。
刘备亦点头称是。
母亲还交待,娶如夫人之事,定要征得公孙氏的首肯。若她不情愿,不可强娶。一切以安胎为重。
刘备再领命。
比起人多地窄的楼桑,临乡城处处透着大气。
尤其是内、中、外,三道不惜工本的石砌城墙,要远比有邑无门、来去自由的楼桑来得更有安全感。
其实不然。楼桑乃刘备一手建造,安全程度远超众人想象。有无城门,并不要紧。
临乡功民宅院,乃是前后两进院落。中楼高五重。街道宽广,花木成畦。城中流水潺潺,垂柳成荫。亭台楼阁,迭石假山,点缀其间,美轮美奂。楼桑重器,城中皆有。便是舫车,亦早已通行其间。
功民居外,家臣居中。内有宫城,横竖一里。
重楼绵延,雕楹漆铜。东南西北四座偏殿,母亲居西。刘备居北。乌莲居南,副伏罗氏居东。居中正殿为宴会、办公场所,二层为乐伎、舞姬、侍医,居所。三楼为家令士异居住。七楼仍为女道和诸母居住。
宫城开四门。上设三层谯楼,三层角楼。堞墙、碉堡、箭楼一应俱全。以多重覆道架成飞阁。宫城守卫,便驻扎在此。
刘备站在自居的北楼七层大平座,可远眺数里外的南港。
围绕南港轨路的高墙,亦加紧修建。建成后,可把南港与临乡南门瓮城,连在一起。瓮城内乃是重要的装卸仓储区。往来临乡的货物,皆可在瓮城内快速装卸、囤积。各种机械的运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临乡再往南,偏西为南广阳城。偏东为南关城。
两座城池,亦在督造之中。
马邑西林、商邑楼桑、农邑郦城、城仓督亢、都邑临乡、农邑南广阳、关邑南关、农邑容城、商邑益昌、农邑平曲。整整十城。家臣官吏众多。刘备遂开‘堂议’,每天早晚各两个时辰,处理内外家政。
堂议,可比朝议。
1。127 三面合围()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古时,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朝会有两种,一为‘大朝会’,指皇帝于元旦、冬至及大庆之日,御正殿受群臣朝贺。另一种为‘常朝’,指皇帝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
前者属于礼节庆贺,后者属于日常公务。常朝中因御殿的时间不同,又有早朝、午朝之分。因觐见的人员身份不同而有皇太子、诸王朝、诸司朝觐、藩属来朝等区别。
自武帝时改易正朔,以正月为岁首。“大朝会”便改至正月初一举行。此后历代沿袭。
本朝岁首的“大朝会”,皇帝陛下幸德阳殿临轩受贺。公卿将相、文武百官及地方各州郡长吏、诸夷族酋长、外藩使臣均奉贡进表拜贺。
时下,地方州郡的朝贡按辖地人口计。人岁六十三钱的献费,便是此时献给禁中。大朝会还有一项“年终考计”制度。地方州郡主官或上计掾需带上“计簿”,上报年度政绩。以便朝廷从中考量,该地官员是否称职。上计时,或还由皇帝亲自“受计”。直接听取地方官吏的汇报。
本来年初,恩师便想让刘备以朝拜的名义进京。想必我家陛下亦会亲自召见。无奈临乡诸事繁杂,又有数城大建,刘备难以抽身。恰逢元服、婚礼。便推迟到了明年。
知夫君明年要远赴洛阳。不等刘备来问,公孙氏便提及娶如夫人之事。
如夫人不同于妾。两位如夫人皆是胡人。一个是右北平乌桓王妹,一个是高车归义王女。且又牵扯到和亲,也要大肆操办。不可草草了之。
乌莲与刘备移居临乡城,西林邑中事物皆交由阎柔、阎志、白卓、素利、成律归等人。
为平衡各方,乌莲又举族人乌尔达为军曲候。与白卓一起统领西乌铁骑。
素利和成律归,出身于实力最为弱小的东部鲜卑。又遭高车乌桓,上下夹攻。整日提心吊胆,如惊弓之鸟。如今居住在西林邑中,外有高墙环绕,内有车楼纵横。左右多有胡人武士,生活归于安逸。
且领六百石高俸。比起做部落大人时的窘迫,堪称富有。既投靠刘备,便是以刘备为主。胡人亦有道义,轻易不会反叛。
年前刘备上疏朝廷,拒纳东部鲜卑,恳请朝廷另行安置。今终有消息传来。
崔太尉说。朝议之后,陛下准备封弥加、阙机、骨进三位东部鲜卑大人为归义(乡)侯。封邑皆在临乡附近。
以弥加为东平舒侯,封邑在东平舒城。“巨马水于(东)平舒城北,南入于滹沱(水),而同归于海也。”古燕国东平舒城,位于益昌东南,约八十五里。曾遭受海侵,一度荒废。乃燕易水长城东止处。换句话说,东平舒侯弥加,位于临乡下游。扼守着巨马水路出海口。
以阙机为常道侯,封邑在常道城。常道城,又名苌道城。距方城县东北约九十里,距临乡城一百里。《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甘露三年258年,陈留王奂‘封安次县常道乡公’。”即此处。
“骨进,乌丸之王也。幼时力过于人,所部皆惧。汉末率部大入边,掠牛马、财物甚众。”
以骨进为韩城侯,封邑在韩城,又称韩侯城。距方城县东南约七十里。距临乡城约六十五里。“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世谓之寒号城,非也。”
且常道、韩城二地,皆在圣水沿岸。
“圣水又东,导源东南流,右注白祀水,乱流东南径常道城西,又东南入圣水。圣水又东南径韩城东。又东过安次县南,东入于海。”
圣水和巨马水,以八丈沟水相汇。八丈沟水交圣水于安次县东,交巨马水于益昌城东。
“(巨马水)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东南迳安次城东。”
换句话说,位于圣水沿岸的常道、韩城二地,可经八丈沟水,直入巨马水。舟行临乡各地。
此二城正好与位于益昌下游的东平舒城,呈三面包围之势。
虽未遵循祖制,把三个东部鲜卑归义侯,皆封在涿郡。然却皆在临乡周围。朝廷用意不言自明。显然是行驱虎吞狼,制衡之策。督亢泽包围方城县。大泽之内,皆是临乡封地。
刘备的都邑临乡城,距方城县城不过十里。各自五里官道,早被两地官吏修缮一新。正如涿县与楼桑。方城县达官显贵,休沐假期,便会乘车南下临乡,享受各种繁华便利。
临乡侯与邻为善。待人以诚。治下诸多产业,总能令人宾至如归。
常道、韩城,东平舒三城,皆是古城。年久失修,东平舒城更是毁于海侵。弥加、阙机、骨进三部大人,各率万余众南下,不日便将抵达封邑。
刘备这便命匠人打造三脚耧车,割草车,准备苜蓿良种,又令阎志随时待命,赶往三地,广种苜蓿。
因此次封赏未限户数。故而得到消息的三地乡民,纷纷举家迁徙。目的地,正是广纳流民,距离最近的临乡。为何分封无食,刘备不得而知。想必,陛下亦听说东部鲜卑各有部民。又怕胡汉杂居,多生争斗。故而分封未限户。于是下辖乡民皆可自由迁徙。
刘备已令临近诸城接纳。
对于将鲜卑归义侯封在治下,方城县官吏皆怨声载道。方城县夹在涿县和安次县之间。西南又被督亢大泽包围。本就狭小。若不是并入原西乡侯国,根本难以成县治。如今常道、韩城二地被割出,且有数万鲜卑胡民迁入。便只闻风传,二地民众已纷纷逃难。可想而知,一旦定居此地,南下胡人又岂能与邻近乡民秋毫无犯。
两位家丞将方城官吏所忧,告知刘备。
刘备深以为然。若无掣肘,两地胡人必成祸乱。
这便召来素利、成律归二人,列席堂议,与众家臣一同商讨对策。
1。128 堂议三问()
素利、成律归,一身镶环具装铠。外罩蜀锦战袍,各领麾下十精骑,乘五百石车轮舰,沿濩淀水路前往临乡城。
两人皆是部落勇士,少时被举为大人。故而颇通汉语。又在演武场进修,如今已能说一口流利的幽州官话。时下,四夷皆以汉化为荣。正如后世皆争做外国人是一个道理。
谁都向往更高级的文明。
两人并未有故大单于檀石槐的雄心。能守好自家部落已是万幸。若不是被上下夹攻,逼迫紧了。生活难以为继,实在是心寒。也不会举族南下,投靠刘备。定居西林后,便将老少妇孺一万多口的吃喝拉撒睡,全甩给了临乡侯。今只统领麾下千余游骑,自然是浑身轻松。
草原不比汉庭。
当部落大人,尤其是小部落的大人,绝对是个苦差事。事事冲杀在前。操心费力,出力不讨好。先前鲜卑强盛,还跟着大单于吃了几顿饱饭。自从白檀城下损兵折将,一战而溃。如今江河日下,又是何等的凄惨。
若不是被高车与乌桓逼急了。弥加、阙机、骨进三部,亦不会齐齐南下,投靠汉庭。
实在是没活路了。
说起来。草原部族并无国家概念。谁最强大,便以谁为首。然而,此次不同往日。高车、乌桓,多掠夺鲜卑妇女南下,族中老弱却一概不要。不是兼并部族,而是掠夺人口!且被掠鲜卑女子,亦多被贩卖到临乡各城。这些鲜卑女生活安逸后,便会托胡商传话回草原。于是此女一家老小皆投奔临乡而去。眼看部落人口,日渐稀少。再被彻底拆散前,几位东部鲜卑大人这便举族南下,也好给自己谋个出身。
事情的经过大概便是这样。
临乡伴宫,正殿。
居于上首的刘备,听完两位军候的述说,这才得知详情。
临乡富足。
治下十城,有民数万户。今年或可破十万户。如此一算。便是一户一个鲜卑婢。亦需鲜卑女子十万人。一个妙龄鲜卑婢女,可卖数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