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违约者的处罚,亦有三:约定罚金。债务抵押。依律惩处。

    刘备要签的便是雇佣券书。

    老族长叹了口气:“若无掣肘,事必不长久。学成便走,如之奈何?”老族长是担心偷师学艺,所以最好是收为家奴。

    刘备笑道:“制垫,本无秘密可言。将他们分成若干队伍,每人只窥其一,也有防备之意。再说,麻垫成本极高,非常人能够承担。如今楼桑寝垫天下知名,世人皆知我们才是正宗。便是有人能制出,天下人也尽知是仿冒。名士必弃之。”

    “原来如此。”老族长疑窦顿消。说到底,真正挣钱的高级寝垫,都是卖与高官名士。这些人自视清高,又怎会去买赝品?

    见老族长喜笑颜开,生怕他再来一句‘真人主矣’的刘备,便找个理由,送他离开。

1。53 楼桑少君() 
不久,官道转角处的村中洼地,便有人除水垫土。

    老族长为刘备送来由乡里三老作保,有秩签押的地劵。算是将村中这片洼地,卖给刘备。

    听闻要雇佣为工,新附民皆来帮忙。洼地很快被垫平。苏伯带人夯土筑墙,起两进院落,三层楼阁。院前有门阙,院中起三层重楼。底层是售卖寝垫的商肆。二层是接待贵客的厅堂,三层是商肆管事的办公场所。

    工坊皆设在后院。堆积麻丝、生牛皮的仓房,熬制牛胶的胶房,压制麻垫的碾房,缝制垫面里衬的绣房等等。

    雇工劵书也被老族长托人拟出。

    违约惩罚,极为严苛。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既然是老族长和宗人所虑,刘备也就没有反对。

    寝肆占地极广,圈了个大大的院落。高墙上还要建角楼和覆道,村中青壮,刀弓在手,日夜巡逻,确保万无一失。寝肆位于村中,想要打它的主意,过了宗人附民正建设中的丛丛院落再说。

    等第一批盐渍木运来。寝肆四面墙桓也将将建好。

    没有耽误施工。

    老族长为附民造册,竟近千户,五千余口!

    刘备骇然。

    须知,没有迁入匠人前,楼桑村不过七十余户,五百来人!

    除去老幼,青壮健妇竟有三千!

    人手不要太充足。

    好在这几年,楼桑村麦稻大熟,宗人颇有余粮。新附民举家来投,也多有携带。否则早已断粮。

    刘备这便去信崔钧,从崔家田庄购贩存粮,以解饥荒。

    三千人建一座寝肆,那是笑话。青壮健妇们能做的,都是些力气活。干些和泥、夯土、抬木、背砖,诸如此类的简单活计。真正拔地建屋,还是苏伯率领的匠人们。

    参考刘备分工明确的寝垫制作,老工匠让他们把村中所有土建,统统完成。挨家挨户的平整土地、堆放材料、扩建院墙……整个楼桑村都变成了一座大工地。

    把邻里间的沟壑、洼地悉数填平。农田、桑园,取其优良者,围入院落。如此一来,户户之间,以墙相隔。墙墙之间,又是可通车马的砖石巷道。

    先砌围墙,再建屋舍。逢丘开路,遇水搭桥。

    修下水,建渠道。先把地下、地面建好,再起高楼。穿村而过的清溪,也被好生照顾。

    刘备和苏伯边造边改。边改边造。如此,因地适宜,誓要把楼桑村建造成一等一的田庄坞堡。

    随着桑园、农田也被围进院落。宗人们的宅院一侧,变成了长方形的田园。园内前半部是桑园,中间有一井。后半部为水田,有水沟可流向两边畦内。后墙还设有角门可供出入。

    与地主豪强们的坞堡最大的不同是,刘备并没有盲目圈地,把自家宅院扩建成一座坞堡。而是将整个楼桑村,变成一座巨大的坞堡。

    官道从南边进,东西两边出。沿途皆被墙桓围住,只留三个出口。墙桓之间或是巷道,或是桥梁。村中被户户门前双阙内置的油灯接棒照亮。岔路巷口又被户户望楼上的弓手牢牢守住。村中渠道纵横,又颇多死巷。一头撞入,便是个大写的死字。

    即便有幸逃脱,周围水田也会令其泥足深陷。被望楼上的弓手,挨个射杀。

    看似进出有度,来去自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实则是个有来无回的修罗杀场。

    刘备说,自己年十五前,玩玩坞堡攻防。

    看来,真不是说着玩的。

    汉砖是自己烧的。盐渍木是寝垫换的。良匠是自家的。劳力是新附的。

    万事皆备,进度极快。

    先把村道全部铺成砖脊巷道,逢大路还铺设青石车轨,然后再给院墙包砖。以前宗人老宅仍在,先把院墙建起,再边拆边建。如此既不影响居住,也不耽误工期。

    多亏去年麦田改水稻。距离插秧,还有大把的时间。

    虽说是以工代酬,以劳抵债。少东家却没有尽数扣除。每户仍月有百钱。附民大喜,群情高涨。

    随寝垫销路渐广,月付十万钱,对刘备来说已不算困难。也就是十张上等锦垫,半匹良马而已。

    族中皆知,刘备家教甚严。习文学武,日日不缀。

    附民之事皆交苏伯,宗人之事皆托族长。遇难事前来与刘备商讨,刘备也总有应对之法。内外皆服,称之曰:少君。少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少年之君。一个是少年主君。

    反正无论是何意,涿县麒麟子,楼桑少君已渐名扬北地。

    这日午后,刘备正笔沾白垩,在一块漆木板上细细勾画。

    “此是何物?”母亲笑问。

    “汤池。”刘备笑道:“就是让人洗澡的地方。”

    “为何如此之巨?”母亲吃惊于巨大的体量。

    “汤池人皆能入。只需付了浴资,便可进去洗浴。”刘备设计的是公共浴场。占地颇大。

    事实上,整个村落布局,被官道和清溪分割成了五块。

    西北最大的建筑,便是宗祠。墙后不远乃是宗人坟地和水泽野林。

    东南最大的建筑,就是守着东进官道的刘备祖宅。

    西南最大的建筑,是正拔地而起的楼桑寝肆。

    东北多是宗人院落。新附之民在村路两旁结庐而居。

    村落中心,东南、东北、西北三角,将各起一座大舍。分别是汤池、酒垆、客舍(旅舍)。与西南角的寝肆,隔街相望。成为楼桑村最核心的商业区。

    附近的宽敞街巷,都将被辟为商市。

    一个聚拢了六千人口的集市,物丰人杰,该有多昌盛!

    不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

    汤池虽大,却好建,技术没有困难。客舍,除大而雅,也不复杂。唯有酒垆,是个问题。

    刘备对酿酒一窍不通啊。

    《周礼·天官·酒正》中有五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亦有三酒:事酒、昔酒、清酒。大儒郑玄又言:“昔酒”是冬酿春成的陈米酒,又名“白酒”;“清酒”是冬酿夏成的米酒,较白酒更为陈久而清纯。

    也就是说,当下无论白酒、清酒,都是米酒。不过是酿制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汉代及其以前,多用谷物酿酒,酒精度数很低,所以樊哙可以“斗酒彘肩”(喝一斗酒、吃一个猪蹄膀)。

    记得母亲让他背诵过张衡的《南都赋》。其中就有“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醪浮径寸,浮蚁若萍”的佳句。书中将‘九酝’与‘甘醴’并列。

    然,谁可酿美酒?

    这便问过工匠苏伯。

1。54 五齐之甘() 
苏伯不好酒。自然不知。却博闻广记,知道个大概。说南阳出美酒,名曰:九酝春酿。

    刘备怎就忘了这茬!

    据《齐民要术》载:建安元年,曹操曾将家乡产的“九酝春酒”晋献给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

    操在《上九酝酒法奏》中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

    南阳……

    实在是太远。去一趟估计没有三五月,不得反。如今乱象已生,民情险恶,实在不易出远。

    崔钧。

    刘备立刻想到了崔钧。他父乃是天下名士崔烈,又在朝中为官。无论江湖经商还是位居朝堂,南阳人氏不要太多!说不定能找到合适人选。刘备想了想,又手书一封给崔尚书,一并带去。

    崔烈能不能是一回事,愿不愿又是另一回事。论关系,崔尚书显然与刘备更熟。刘备送去的磁垫,据说疗效显著。今冬大寒。崔尚书的寒痹之症,竟未发作,足见一斑。

    刘备所托,他定会尽心去办。至于办不办的成,又另当别论。

    很快,崔钧和崔尚书先后手书回信。都满口应下,这让刘备不禁松了口气。双保险还寻不到酿酒高手,那便从崔钧家贩卖得了。

    话说,崔氏不就是卖酒的吗。

    刘备舍近求远,也不知崔钧作何感想。好在他在信中已言明,酿酒只为自用,不会贩卖他人。或许在崔氏看来,刘备舍近求远是为避嫌。谁都不想把自家的酿酒方子,转赠他人吧。

    立夏后,刘备家雇佣的宗人,又开始整理秧厢,浸种、晒种、播种。犁、耖、耙寄秧田,拔小块、栽寄秧,厢田育种。只是与往年不同,刘备家百亩水田,皆要厢田育种。待秧苗长成,便可分与宗人。

    初次植稻,刘氏一族颇为紧张。好在劳力足够,水田、寝肆、还有村中新修土木,都未耽搁。

    村中汤池、酒垆、客舍,已打好地基。正待夯土筑墙。工匠们多忙于宗人宅院修葺,没能抽出足够人手。其实最耗费费人力的,正是刘备家祖宅的扩建。上好的盐渍木,多被用来建造前堂和中庭的两座重楼。前楼五层,中楼七层。

    苏伯看过,地基深阔,承重完全没有问题。刘备并不意外。从堪比城墙的院墙便可知,祖父当初修这宅院时,耗费了多少人畜钱粮!

    前些日收到崔钧手书,言已从南阳觅得良师,正送往楼桑。

    刘备大喜。

    结果不出半月,昨日便收到耿雍手书。说酿酒师一行数人,由官渡入大河,又入汶水,前夜已抵达老鸦渡。今日便可抵达楼桑村。

    这么快?

    要说不愧是名门大族。从刘备书信托付到觅得良师,不过三月余。

    本以为会乘船。不料一行人却策马而来,直入村口。

    刘备急忙前往村口迎接。

    但见一儒服青年,背手而立。神态自若,悠然自得。

    见刘备年少,青年微微一愣。这便平揖笑问:“来者可是楼桑少君?”

    “正是刘备。”刘备急忙行礼:“敢问足下是何许人也?”

    “区区在下,南阳郭芝,字衍长。”

    等等!

    刘备灵光一现。‘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说的莫非就是他!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刘备长揖一礼。

    青年一愣。跟着笑道:“我久居南阳,世代酿酒,少君如何得知?”

    刘备岂能没有说词:“备之兄长,安平崔氏州平,时常提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