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送陛下挥斥方遒,侃侃而谈。刘备却如坠冰窟,通体冰凉。如陛下所说,只需将潜伏在洛阳内的太平道,一网打尽。再遣良将固守雄关。关中大地可保无恙。
待时机成熟。再遣一良将,收拾关东乱局。无论是被太平乱军杀害的,还是因罪罢免的。
单单空出的官位,便可让陛下卖官一生,亦享之不尽。
更何况还有赤地千里,无数良田等待宰卖。
想通这一切的刘备,一直昏昏噩噩。哀莫大于心死。回去的路上,不觉已泪流。不及擦拭,忽轻声吟道: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48 不药自愈()
陛下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否则也不会挣下如此大的一份家业。
家国天下。陛下到家和国分得很清楚。凡入中署的钱币,才是自己的。入国库的,乃是国家的。
陛下也很少从国库花钱。花的皆是自己赚。
大汉朝时至今日。绝不是一两个人祸害的结果。
作为封建时代最重要的资产,土地。试问又有多少是归于陛下名下呢?
另一个重要的资产,人口。陛下宫中满打满算不过万人。绝大多数自卖为奴的破产自耕农,又去了哪里呢?
刘氏诸侯王的过度削弱,让世家家趁势坐大。诸侯王甚至没有亲政的权利。国中所有官员皆是朝廷委派。于是可以说,掌握诸侯国的其实也是士人。
陛下放权给刘备,让他自行管理蓟国。看起来是对刘备个人的荣宠。实则是对整个宗室政策的一种反思。毕竟从出身上说。陛下在未成为陛下之前。亦是一个三餐不济的诸侯。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能靠得住的,终归是自家兄弟。
宗室中,从未有一人如刘备这般横空出世。
于是比起祸害朝政的外戚,舍弃配享太庙的刘备,更受陛下的青睐。
且按照陛下家国天下的划分。
被世家家豪右所掌控,局势日渐糜烂的关东,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便被祸害成一片白地,陛下也不会有一丝的肉痛。
相反。靠卖官鬻爵起家的陛下,还能收拢上来无数的官位,用以大肆贩卖。
太平乱军如蝗虫过境。
首当其冲,囤积有大量钱粮的豪强邬堡,先被攻克。蓄养在堡中的奴隶、牲畜、钱粮、兵甲,纷纷被裹挟入太平乱军。乱军会以滚雪球般迅速壮大。
然后是攻略城池,抢占地盘。与地方守军相互厮杀。待双方精疲力尽,消耗一空时。陛下再遣一上将军出虎牢,发兵讨贼。
只是陛下为何如此自信。确信一切皆在自己掌握之中。无论是太平乱军,亦或是关东世家。但凡有一方失控。必将江山社稷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陛下精通商贾之术。风险永远与收益成正比。
陛下为扫除世家,如此弄险,必有倚仗。亦必留后手。
这些隐藏的谋划,刘备并不清楚。陛下必然有十足的把握。
刘备终于明白了,陛下加封他为辅汉大将军的终极目的。
如不出所料。假以时日,统领帝国虎贲,出虎牢平乱关东的“上将军”,必是他刘备。
眼下的时局,远比陛下预料的要好。
在陛下原初的谋划中。只能确保关中一地不乱。守住潼关和虎牢。无论是自西还是自东而来的乱军,皆被两座雄关所阻,无法挥兵关中。粮尽后必然势崩。
自刘备西行归来。西凉一地,三辅京畿,重归大汉治下。若诸羌不反。未能与关东太平乱军遥相呼应。帝国后顾无忧,全力东进。
太平道崩盘更快。
再加上横亘在幽冀之间的蓟国,兵强马壮。断乱军北上之路。再有长江天堑阻乱军南下。
太平乱军,也只能祸害关东一地。
大汉朝贼反不断。
在陛下看来。也不差太平道一家。
至于山河破碎,百姓亡命,又有何所惜。
在陛下看来,完全没有价值。
在商言商。百姓并不是陛下的消费群体。更不是陛下需细心维护的优质客户。
说白了,卖官鬻爵皆是有钱人。
百姓有钱吗?
没有。
那是死是活,又与朕何干。
刘备之所以难过。
除了陛下弃万千百姓于不顾。更悲愤于,明知太平道心怀不轨,祸乱天下,却听之任之。
放任局势糜烂至此。
家国天下。只想到自己小家的陛下。却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
天下崩坏。陛下一家又如何独存。一个心中只有小家,却无大家的陛下。
真的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吗?
另外一个连刘备自己都未能发觉的,更重要的原因是。
刘备把陛下当成朋友。有君臣之节,亦有朋友之义。于公于私。得知陛下罔顾社稷百姓,竟如此弄险。刘备很难过。
浑浑噩噩,返回大将军府。刘备竟一病不起。
得知蓟王抱恙。陛下急派太医前来诊治。所幸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
饶是如此。陛下亦命黄门令左丰送来许多珍贵补品。
见几位小姐姐,身怀六甲。仍整日服侍床边。刘备这才幡然醒悟。家中妻儿老小,蓟国百万民众。皆系己身。国难当头,时不我待。哪容许有片刻悲伤感怀。
自己于公于私,皆要与陛下尽快切割。
精神奋起,不药而愈。
刘备即下名帖,携带重礼,拜访大将军何进。
听闻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携礼登门,大将军何进亲自出府相迎。
刘备口呼大将军,先行礼。
何进急忙回礼。
迎入府中,宾主落座。呈上礼单,何进接过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心中芥蒂,涣然冰释。
口出,玄德别来无恙乎?
刘备笑答:偶感风寒,已然痊愈。
寒暄几句。刘备直入正题。问及追捕太平道祸首,张角三兄弟之事。
何进摇头:待官吏上门,张角等人已不知所踪。太平道遍及天下,大汉十三州之八皆有妖道往来串联。或不出数月,便将群起谋逆。天下将乱矣。
刘备轻轻点头:一旦天下有变,蓟国孤悬在北,我与太平道,又是生死大敌,国土必遭攻击。
若我不在,贼兵压境,群臣无首,必出大乱。不日我便将上表,返回封国。朝中之事便劳烦大将军了。
何进将信将疑:正值朝廷用人之际。我辈正当奋起,兴兵讨贼。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恰逢此千载难逢之良机,玄德何故远离?
刘备笑答:刘备深受陛下大恩,今已位极人臣。还有何所求?
大乱将至,自当守护国土,庇护妻子。待时机一到,陛下一纸诏书。我便起兵南下,与大将军上下夹击,一举扫平关东。
何进大喜:既如此,玄德且自去。朝中之事,由我一肩承担。断不会出半分差池。
刘备肃容行礼:一切便有劳大将军。
何进急忙伸手相扶:玄德速速请起。正值多事之秋。你我相交莫逆,自当齐心协力,护我大汉周全。
刘备欣然点头:备,敢不从命?
1。49 上表回国()
洛阳有许多事,尚未了结。比如那位潜逃的侯公子,仍未曾捕获。可刘备已顾不得许多。
大乱在即。蓟国不可一日无主。洛阳为帝都二百余年,饱经风霜,已建设的固若金汤。加之陛下早有准备,即便天下大乱之时,关中大地亦可高枕无忧。
洛阳城内太仓,城外常满仓。还有沿大河、洛水设置的诸多官仓。粮食年年转运,堆积如山,食之不尽,乃至腐烂。仓内积压存粮,足够洛阳百官民众,数年所需。
陛下未雨绸缪,又在西园之内广建豪室千间,堆积酒池肉林,以备所需。
以上种种,刘备大可无需担心帝都。守好千里国土,才是眼下重中之重。
且与陛下一席话,刘备已知身兼重任。此时回国,整兵秣马。以待他日为陛下所用。正当时宜亦符合常理。
洛阳有陛下坐镇,又何须他这个辅汉大将军操心。
果然。刘备上表陈情,求返封国。陛下欣然应允。
七位小姐姐,除去黛儿姐刚刚生产,正安心调养。剩下六位小姐姐亦近临盆。此去蓟国两千余里,马车就算了。待下月蓟国名产船队抵京,再随船返回。
南港船坞,刘备的旗舰正在加紧督造之中。不日便可下水。蓟国国内水网纵横。数条大河东流入海。城池皆滨水而建,以港口相互往来,水军自当重要。
辅汉大将军府三位府臣,求请留守洛阳。以安陛下之心。亦处理洛阳金水小市等事宜。
八月底,新婚燕尔的阎行,自领百余金城游侠,携一家老小抵京。
刘备大喜。如此便不必留下麴氏兄弟守护府丞贾诩等人。阎行携麾下绣衣吏足矣。
皆知辅汉大将军,不日便将离京。满朝文武,宗亲诸刘,内臣外戚,皆议论纷纷。
大乱在即。蓟王此时请回,自当为守备封国。足见关东形势之严峻。
帝国兵强马壮,国势之强,世人皆知。若是寻常贼寇,又何须大将军亲临!
只是,帝都若无辅汉大将军镇守。单凭大将军何进,不过一介屠夫,又如何能令人放心。
陛下又为何轻易放回。文武百官,皆百思不得其解。
刘备为人果敢利落。说走不留。却也走得并不急促。趁明轮船还在路上,刘备寻亲访友。日日宴饮,大会宾客,与往常无异。
又数次进出西园,登临华云楼船,赴陛下、皇后宴。
话说,刘备选择此时离京。料想有许多人,包括皇后亦松了口气。志得意满者,当属大将军何进。
刘备登门拜访,与大将军何进冰释前嫌。加之刘备即将远去,洛阳朝堂只剩他一家独大。何进亦珍惜羽毛,开始笼络人心。
先前种种暴政,尽皆撤去。兵士归营,城门解禁,洛阳随之恢复如初。
国难当头,自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关东局势,越发凝重。太平道举事在即。从种种迹象来看,不出十月,便会揭竿而起。三十六方渠帅,亦各自到位,正待大贤良师一声令下。这便以野火燎原之势,席卷大江南北。
而那位与刘备神交已久的大贤良师,究竟是何许人也。朝廷内外,竟无人知晓。
刘备总觉得,两人终将会相遇。
听闻陛下因大兴土木,耗费颇多。刘备便经由黄门令左丰,捐出一亿修宫钱。
不出三日。陛下诏书,赐蓟国“四出文钱铜母范”若干,授予新币铸造之权。
举朝震惊。
四出文五铢钱铜母范,与今汉通用的五铢铜母范,十分相似。
形如铜匣盖,长方圆角,范面中心设一小圆柱,乃是圆孔浇铸模道。范面排二列、八枚正背相间的五铢钱模。铸造非常规整,边周列有成对的定位榫卯。范背铸有横竖相交凸起的十字形筋纹,与高起的钱币边缘,拼合成田字形纹饰。
铜范背面置十五字铭文:“光和五年八月丙午命掖庭令毕岚造”。
今汉五铢,总体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