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莎车使节连连顿首。

    “既如此,都护府可遣良工,前往传授造城技艺。并足量供应造城诸材。贵国只需出足够劳力便可。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谢王上成全!”材料、技术,皆由都护府提供。各国不过是出些劳力而已。如此美事,焉能不同意。

    聘金自不能只有筑城一项。除此之外,刘备还为各国提供了一项天大利好。

    “五十五国,将获得西域赀库,一亿钱的信贷额度。其中五千万,不计利息,不设归期。”

    “咕咚!”七人重重吞了口口水。

    “另有各式机关器一百车,督亢粳米三百车,蓟国名产五百车,丝绸一百车。计千车。”右国相耿雍补充道。

    七国使节激动到涕泗横流,险当堂失禁。

    一车可载粮二十五石。三百车便是七千五百石。五十五国有五十六王,督亢粳米共计四十二万石。蓟国名产计二万八千车。机关器、丝绸各计五千六百车。

    丝绸多抄掠自三大海贼水砦。足见海贼暴富。除去丝绸,余下聘礼,皆是蓟国自产。量虽多,却也足够支出。关键是,五十六国嫁妆颇丰,若不能与之相匹配,必遭嫌弃。不久还需五十五国出兵,同讨关西乱贼,蓟王自要下足血本。

    至于五十六亿贷款,刘备也不是随口一说。总额有限,年借贷额度亦设限。且五十六国所购之物,多是丝绸、粮秣,诸如此类。丝绸蓟国多如牛毛。一旦西域诸国喜食督亢粳米、蓟国名产,此亦不足虑。更加上刘备拥有铸币之权,及东凌矿山。四出文钱源源不断运往西域。何愁无钱。

    七国使节必然知晓,蓟王许诺的聘金,需付五十六分。大致算来,不禁咋舌。

    蓟国之富,冠绝天下。

    能与都护大人和亲,真乃侥天之幸。

    “龟兹公主——”

    “小宛公主——”

    “卑陆公主——”

    “蒲类公主——”

    “于阗公主——”

    “休循公主——”

    “扜弥公主——”

    “七国公主,移驾寝宫——”

1。140 天降流火() 
虎牢关。

    “速启关门!”遥见大汉信使,城头守将一声令下。

    吊桥轰隆隆落下。沉重的关门将将开启一条缝,便有快马呼啸而入。

    “报——”

    卫士一左一右,架着力尽虚脱的信使,冲入中军大帐。

    “度辽将军领奇兵出壶关,击溃黄巾数部,正往邺城进军。捕虏将军已据高唐,正收拢船只,阻青州黄巾北上!”

    略作沉思,恩师问道:“虎牙、轻车二将,人在何处。”

    “虎牙将军正兵进颍川,轻车将军正前往陈留。”副将宗员朗声答道。宗员现为护乌桓中郎将。

    “来人,传我将令。命左右中郎将,即刻开拔,驰援度辽、虎牙二将军。”

    “喏!”

    “伯圭。”

    “学生在。”

    “你领麾下人马,巡弋大河南岸。若遇小股黄巾,格杀勿论。若遇大股贼军,便烧尽沿岸船只,定要阻止其渡河。”

    “遵命!”

    “来人,传令骑都尉曹操,坚守黎阳大营,不得有失。”

    “喏!”

    春秋时,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初,邺城为魏地,魏文侯以邺城为陪都。后归赵。秦时属邯郸郡。两汉为魏郡治所。千年古城北临漳河,城高墙厚,易守难攻。

    黄巾贼龟缩不出,避而不战。汉军唯有城外下寨,稳扎稳打。

    是夜,邺城南,汉军大营。

    月朗星稀,春风和煦。眺望遮蔽半幅夜空的巨城,捕虏将军田晏正苦思破敌之策。

    忽听城头咔咔作响。不及细听,弓弦呼啸。

    汉军大营,立在数里开外。便是远射千步的床弩,亦力有不逮。贼人这是何意?

    且驻足许久,并无箭矢落下。

    正百思不解。一道火线忽从天而降。

    “砰”的一声,正中军帐。燃起熊熊大火!

    “敌袭——”帐中军士哭号冲出。却见只有身后营帐着火。余下皆安然无恙。

    “何故失火!”军法官厉声呵问。

    “我等,我等……”军士正哑口无言,又见一道火线从天而降。

    砰!军法官身后营帐,即被点燃。

    “流火天降!”便有人手指天空。

    “速速救火!”田晏一声怒喝。众人这才醒悟,急忙取水灭火。眼看帐篷便要烧尽,再有一道天火落下。

    砰!

    又一座军帐被点燃。

    一直抬头寻觅的田晏。在天空起火的刹那,隐隐得见一巨大黑影。运足目力,似见一只玄色大鸟,在天空中盘旋。

    “取弓来!”田晏一声低喝。

    “喏!”护卫这便奔向中军大帐。

    待田晏取弓在手,已有五道流火从天而降。而玄色大鸟的飞行轨迹,也被田晏牢牢掌握。

    又等两道流火落下。待玄鸟飞临头顶的瞬间,田晏振臂开弓!

    白羽箭奔雷而出,正中鸟腹。

    一声闷哼。热血当空洒落。恰巧滴在田晏额头。玄鸟再无力折返,笔直栽落城西野林。

    “随我来!”田晏领一队精骑,出大营,直扑城西而去。

    远远便见林中有火光升起。待下马抵近,只见一只巨型火鸟,正扇动膨大无比的火翼,似要冲天而去。

    “将军小心!”火翼煽风,炎浪席卷。众骑士忙将田晏扑倒在地。飞火迸溅,背后大氅即被点燃。骑士在林间空地来回翻滚,将身上火星压灭。再起身,火鸟已不知所踪,只剩余火熊熊。

    “装神弄鬼。天下何来火鸟!”田晏正欲上前。

    热浪扑面,断难靠近。

    “将军速退!”众骑士不由分说,将田晏拖离火场。

    返回大营,众骑士仍心有余悸。田晏已下封口令,林中所见,不得向任何人提及。违令者,斩!

    邺城先是魏国陪都,今为魏郡治所。自是坚城一座。田晏领南匈奴游骑,缘边五郡骑士一路势如破竹,突袭至此。奈何骑兵不善攻城,唯有在城下扎营。令骑兵绕城游弋,截杀小股黄巾。大军则固守营盘,以待援军。

    不料城内黄巾竟出玄鸟,投射飞火。如此匪夷所思之事,田晏若非亲眼得见,如何能信!

    想着种种道听途说,曾一笑了之的太平妖术,田晏心沉如水。

    “来人。”

    “在!”

    “命军中射雕手,齐登箭楼。听我号令。”

    “喏!”

    邺城善冶铁,天下知名。城内良匠、冶家从街头直排到巷尾,乃成列肆。据说打铁冶炼,此起彼伏,声传十里。便是在城外亦可听闻。细作来报,整个冬季,占据邺城的黄巾军,将城内存铁消耗一空。又将冶家、豪商宅院、重器,尽数拆除、熔铸,用于打造守城诸器。却不知玄鸟,是故弄玄虚,还是太平道邪术,妖法作祟。

    一路得知,黄巾军坚壁清野。周围城邑村落存粮,皆被搜刮一空。又抄没豪强坞堡、田庄,一郡粮草尽数囤积在邺城之内。怕是足够城中军民,数年所需。

    向来只会如无头苍蝇般乱窜的蟊贼,竟学会据城而守,此战当真棘手。

    待射雕手登上箭楼,据高守备。田晏又问:“左中郎将何时能到?”

    “不出三日可达。”麾下答道。

    “明日一早,命人飞箭传书城内。言,杀寇开城,以保全家。”

    “喏!”

    汉军大营,暗中皆备,可邺城城头再无声响。

    许久,见天空露白,田晏这便向左右言道:“令各营曲候分批守备,兵士回帐休息。”

    “喏!”

    第二晚,咔咔声又响。三只巨大玄鸟从城头飞掠而下。汉军大营弓箭手迎头怒射。玄鸟虽接连中箭,却仍盘旋不休。不时掷下飞火,点燃一座座军帐。

    浑身插满箭矢的玄鸟,不等坠落,便当空燃烧。化作一只膨大的火鸟,拖着长长的焰尾栽落大营。一路燃起熊熊烈火。

    “灭火,灭火!速速……”声音戛然而止。

    只见。熊熊燃烧的火海中,忽伸出一只巨大火翼,连续煽动数次,即被烈焰吞噬。

    “妖术!妖……”军士被人死死扼住喉咙。

    “妖言惑众者,斩!”将军士一把推开,田晏盯着熊熊燃烧的烈焰,面色铁青。

    待将三只玄鸟射落,又扑灭烈火,天已大亮。营内浓烟滚滚,一片狼藉。军士烟熏火燎,面容毁悴。

    谣言开始蔓延,眼看军心不稳,田晏当断则断:“后退三里扎营!”

    “喏!”

    邺城谯楼。

    见汉军拔营后撤,身披重甲黄巾渠帅,一声冷笑:“哈哈!鼠辈!”

    重立大营,田晏不敢怠慢。这便将太平玄鸟,天降流火之事,快马传回虎牢。

    “玄鸟流火?”恩师将信将疑。

    “明公可否将书信赐我等一观。”说话之人正是审配。开春后,三人千里来投,皆在恩师帐下为谋士。

    “正南可识此物?”恩师遂将田晏书信递去。

1。141 人间正道() 
细细看过书信,又传给身旁逢纪,略作沉思,审配这便言道:“所谓玄鸟者,必是木鹞。墨子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不过是墨家机关器耳!”

    “非也。”看完书信,逢纪却摇头:“若只是机关死物,为何会受伤流血,且落血犹温?”

    “这……”审配一时无言。

    “若真是活物,且死后自行焚烧,此鸟或如上古神鸟凤凰。”逢纪出口便自觉匪夷:“天下何来此物。”

    “当如何破解?”恩师问道。

    “首当其冲,乃是防火。”审配这便灵光一现:“听闻蓟国有火浣布,与细钢丝编织成‘鸾毳裘’,可避水火。明公何不去信蓟王,借来一用?”

    “嗯……”恩师轻轻点头:“鸾毳裘我亦有耳闻,蓟国鸾翼帆,横海纛,皆用此物织成。却不知产量几何?”

    审配笑答:“蓟国号称九河之地,明轮船纵横泽海,料想,此物虽不见多,却也足够所用。”

    “如此,我这便去信蓟王。”恩师从谏如流。

    帐内诸将亦无话可说。逢纪却与审配相视一笑。此战事关国祚,如何能将蓟王隔绝在外。

    蓟王宫,和亲礼后三天。

    一切如前两日一样。

    刘备携新妇赶在日上三竿前,起身。沐浴更衣,梳妆打扮。前往西殿一层大室,行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醴妇、舅姑飨妇之礼。称“妇见礼”。后世向长辈敬茶,便是汉风延续。

    “明日妇执枣栗腶修见於舅姑。见讫,舅姑醴妇。醴妇讫,妇以特豚盥馈舅姑。盥馈讫,舅姑飨妇。”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七位新妇虽皆身受新创,却一丝不苟,将整套礼仪,用心完成。未出纰漏。

    王室之侧妃,等于世家之偏妻。以妻礼相待。又是陛下御赐和亲,断不可以小妾待之。

    或有人问:蓟王饱受猜忌、掣肘,何不自立门户。

    借用后世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国之大道、人之仕途,皆如此。

    自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春秋战国,先秦两汉,天下一统。出路在哪?

    前有刘邦,中有王莽,后有刘秀。皆是探路者。

    “昔晋文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