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院这一通忙乱,也没法在家里准备家宴了。

    “小乙,你去同福驿,让佟掌柜给我们备些酒菜,我们去哪吃。”

    “诺!”燕青应得痛快,但一提起同福驿和佟湘玉,还是不自觉地红了脸。

    “等等。”刘芒叫过燕青,低声嘱咐道:“我手头没钱了,你和佟掌柜说声,先记账啊。”

    长孙无忌和李鸿章前世都是大政治家,政治家哪个不是一顶一的人精。虽然没听到刘芒说什么,但是从刘芒和燕青的表情上,两人也猜了个大概。

    “太守家里人多,内眷身体又不方便,家里有个主事之人才好啊。”

    在上谷时,长孙无忌等人就劝刘芒定门亲事。刘芒不想过早考虑这个问题,身边又有袭人陪伴,并不感觉寂寞,所以一直没有答应。

    今天,长孙无忌借刘芒家事,再次提及。即便不着急成亲,再纳一房妾,方便照顾刘芒,也方便照顾老夫人。

    这是一夫多妻的时代,像刘芒这个身份,纳几房妾很正常不过。先纳妾,再娶正妻,也合伦理规矩。

    刘芒事情越来越多,还经常到处跑,的确需要有人随行照顾。袭人怀孕后,不方便跟着刘芒到处折腾。之所以没找,主要是因为一直没遇到满意的人。

    ……

    听说刘太守再次大驾观临,佟湘玉喜出望外。

    听说刘太守要赊账,佟湘玉的嘴撅了起来。“太守还能没钱么?”

    “就赊了吧。”燕青低着头,红着脸。不知是因为看到佟湘玉脸红,还是因为赊账而感到丢人。

    佟湘玉嘴上抱怨赊账,但她不给刘芒面子,也过不去燕青的“美男关”。

    刘芒等人饮酒不是目的,酒局上要谈正事。

    刘芒等人来到同福驿时,佟湘玉已经按照刘芒的吩咐,把后面住宿的客房腾出一间,摆上了几案。

    “刘太守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么!”佟湘玉满脸喜庆,迎了出来。“哎呦,这不是咱长孙郡丞么,哎呦,李主事也来了么!”佟湘玉精明,晋阳大小官员,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再见面时,就成多年老熟人了。

    一行几人中,只有宋应星是头一次来,但佟湘玉是自来熟,头一次见面,也不耽误她的热情。“这位先生面善得很,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么。”

    几个人笑着和佟湘玉打着招呼,李鸿章在晋阳做官多年,和佟湘玉最熟,笑着道:“佟掌柜莫要光耍嘴,赶紧给我们弄点好吃喝。”

    “酒菜就来了么。”

    李鸿章拍拍腰间荷囊。“今儿我花钱,现钱,不赊账。”

    “好得么!”听说不赊账,佟湘玉的脸上乐开了花,招呼了众人,急忙去后厨催菜。

    “鸿章,钱你先付了,算我借你的。”

    “太守太客气了。属下孤身一人,俸饷用不完。不是今天赶上机会,属下还不敢请太守吃酒呢。”

    同福驿的厨子干活很麻利,功夫不大,酒菜已经齐备。

    不是正式的酒宴,也就不必行“献、酢、酬”等复杂的敬酒劝酒的礼仪,不过,既然是以给宋应星、李鸿章接风的名义,简单的客套还是要有的。

    喝了几樽酒,终于步入正题……

第0256章 广开财路挣大钱() 
话题只有一个——钱!

    军队缺钱,衙门缺钱,现在连家里也缺钱啊!

    刘芒找宋应星的目的,就是想研究一下,如何利用太原、雁门丰富的矿产,广开财路,多挣些钱。

    宋应星涉猎极广,涵盖农业、手工业的方方面面。刘芒让他随便说说,他就真的随便说了起来。

    宋应星知识渊博,口才也好,最有特点的,就是那极快的语速。

    不大会功夫,他就谈及了器械、砖瓦、陶瓷、蜡烛、纸张、兵器、纺织、染色、制盐、榨油、浸种、擂秧、耘草、石墨等几十个方面。

    “等等!”

    这一次,刘芒不是嫌他说话太闹挺,而是因为听到了“石墨”,石墨是汉魏时煤的名称。

    刘芒前世知识实在浅薄,但山西(也就是并州)盛产优质煤还是清楚的。他一直琢磨,能不能在采煤上做些文章,开辟新财路。

    “长庚先生详细说说石墨吧。”

    “雁门盛产石墨,尤其是平城一带,石墨品质极佳,且便于挖掘。”

    平城就是今日山西大同。宋应星在葰人时,四处考察,他所掌握的信息,和刘芒前世的记忆基本吻合。

    听宋应星这么说,刘芒来了兴趣。

    “石墨是好东西,用其冶铁,可事半功倍。也可取代木柴,生火做饭取暖。只要开采,便是一本万利。故,石墨也有‘乌金石’之称”

    宋应星这个观点,也和刘芒的记忆相吻合。山西煤炭,不就是造就了很多土豪吗?

    刘芒和长孙无忌都被宋应星的极快的语速和兴奋的表情感染了。

    采煤,还真是发家致富的捷径啊!

    只有李鸿章表情依然凝重,不过,被刘芒敲打过几次,李鸿章变得沉稳了许多,并没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刘芒见李鸿章沉默不语,想起他可是晚清洋务运动领袖,而洋务运动的重点之一是兴办实业,而采煤就是实业。

    “鸿章,说说你的想法。”

    刘芒发问,李鸿章略一迟疑,道:“长庚先生所言极是,但属下还是颇为担心。属下虽然不懂石墨,但久居晋阳,也曾见人捡拾石墨以为柴薪。只是,石墨运输困难,百姓尚不习惯以石墨取代柴薪,且使用石墨为燃料,还需重修炉灶,颇为不便。”

    李鸿章一说,刘芒的情绪又低落下来。

    是啊,以煤代替柴薪,表面上是换种燃料,却涉及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这可是不是简单的事。

    宋应星虽然博学,但他只是科学家而不是商人。涉及到商业贸易问题,远不如李鸿章。他说煤炭的好处,只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并没考虑人们能否接受煤炭,更没考虑运输和贩卖。

    “可是,用石墨冶铁,绝非用木柴冶炼可比啊。”

    李鸿章点点道:“确如长庚先生所说,石墨有助于冶铁。在冬季,我军驻防各部如以石墨代替柴薪,可以让将士们免受冬寒,避免冻伤,提升战斗力。可是,属下以为,开采石墨是长期战略,短期难以获得收益。我们现在急需用钱,石墨如远水,难解近渴。”

    李鸿章一番言论,彻底浇凉了刘芒的热情。

    李鸿章说得没错,采煤和冶铁一样,非一两年可见效益,适合纳入长期发展战略,而不适合用来应急。

    屋里,刚刚有了活跃的气氛,现在又冷了下来……

    “快帮鹅开下门,大鱼来了么!”佟湘玉充满喜感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门开了,一股鲜美的香气扑面而来。

    “哇,这鱼好香!”

    “就是么!鹅店里用的,都是昭余泽的大鱼,鲜美地很!”佟湘玉忙不迭地给几个人分着鱼,“这是鹅奉送地么,不要钱!”佟湘玉贪财、抠门,送一碟小菜,等于在她身上割一刀,能送这么大一条鱼,几乎等于要了她的命。

    在给刘芒夹鱼的时候,佟湘玉凑近刘芒,低声哀求一句:“太守,你千万莫要计较,鹅那天就是说着玩么……”

    刘芒楞了一下,反应过来,原来她还是担心被追究撺掇客人贩卖私盐一事。

    “哈哈……”刘芒爽朗一下,尝了一块鱼,揶揄着佟湘玉。“佟掌柜,你是舍不得放盐吗?这鱼也太淡了吧!”

    佟湘玉被拆穿,脸微微一红,辩解道:“鱼么,放多了盐,就不鲜了么!”

    佟湘玉说了些好听的话,敬了酒,走了。

    刘芒等人再次回归正题。

    李鸿章夹起一块鱼,笑着道:“因这佟掌柜,属下倒生出一个想法。”

    “快说说。”

    “开采石墨,是长期之功;短期,不如在盐上下下功夫。”

    “盐?”

    刘芒和长孙无忌也一直犯愁盐的事。

    并冀之战虽暂时告一段落,但袁绍必定会以切断食盐通路来遏制太原、报复刘芒。

    这个时代,食盐和生铁,属于战略物资,其重要程度,堪比粮食和马匹。而朝廷对食盐和生铁的管控,甚至比粮食和马匹还要严格。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最好的贸易物资。汉代实行盐铁专营,也就是政府垄断,使得食盐的价格始终高居不下。

    食盐利润大,且便于运输。如果真能如李鸿章建议的那样,贩运食盐,不仅能获得丰厚回报,而且还能迅速见效!

    可是,去哪里弄盐呢?

    “盐池啊!”宋应星立刻给出了答案。

    “盐池?”

    刘芒和长孙无忌李鸿章对望一眼,全都面露喜色。

    对啊!

    盐池,位于并州南面,属司隶校尉部河东郡。盐池,是一个大的盐湖。

    因周围都是盐碱地,不适合耕种,盐池并没有建城设县。但是,朝廷曾在盐池设立盐监,专管附近盐务。

    诸侯会盟讨伐董卓,董卓劫持朝廷西迁长安,以潼关天险为屏障,抵御中原诸侯。

    而诸侯同盟渐渐瓦解,各霸一方。因河东郡紧邻董卓的势力范围,没有哪个诸侯敢独自涉足河东。渐渐地,河东成为董卓和中原诸侯之间,一块缓冲地带,也成为多家偶尔涉足,又无人常驻管理的“三不管”地域。

    盐池所设盐监,也随之荒废。盐池成为无人管理之地。

    长孙无忌和李鸿章都是为官之人,惯性思维使得他们不敢打属于朝廷的盐池的主意。而宋应星只是一个科学家,不受官场体制束缚,只是就“哪里有盐”的提问,给出答案而已。

    他提到盐池,立刻打开了刘芒等人的思路。

    “小乙!”刘芒喊来燕青,“立刻把伯温先生喊来!告诉佟掌柜,我们要在这里通宵畅饮,让她多备酒菜!”

第0257章 有取有舍谋盐池() 
今晚原定的议题是开矿辟财路。

    一个多月来,刘伯温四处奔波,很是辛苦。开矿辟财源,非刘伯温所长,刘芒没有叫他来,是想让他好好休息休息。

    但是,话题转移到盐上。

    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盐池位于河东郡,距离晋阳有八百余里路程。从太原去盐池,必须经过咽喉要路永安。

    永安东西两侧,是上党郡和西河郡,分别是张杨和吕布的地盘。

    夺取太原,得罪了吕布,和张杨更是直接开战。如果经永安大量贩运食盐,必然引起两方注意,张杨极有可能出兵阻挠,以报兵败祁县中都之仇。

    开辟财路问题变成了战略问题,当然要找刘伯温商议。

    几人光顾着商量事情,酒菜都没怎么动。刘芒决定,干脆在同福驿熬个通宵。

    刘伯温带着地图赶来了,店小二重新温了酒菜,佟湘玉送来了笔墨粗纸,燕青吩咐宿卫,严密保护。

    客房内,会议继续进行。屋里的气氛,因会议议题的转变,而变得紧张且凝重。

    刘芒先简要介绍了开矿采煤的想法,以及面临的难题。

    随后,重点谈了食盐问题。以贩运食盐,破解袁绍遏制并州的企图,同时以此获利,补充军政开销之不足。

    刘伯温听着,眉头始终紧锁,眼睛一直没离开眼前的地图。

    刘芒说完,刘伯温终于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