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伯当对秦琼投靠刘芒,就是这个看法。
河东离太原很近,刘芒在雁门、太原的所作所为,王伯当早有耳闻。
说心里话,王伯当对刘芒的印象很好。但是,如果让王伯当去投靠刘芒,王伯当做不到。拉不下面子,也舍不得现在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身为八尺男儿,一身好武艺,哪个不想纵横驰骋,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王伯当羡慕秦琼,但也替他惋惜。
江湖中人,一旦入官,便再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济南秦琼秦叔宝,豪侠仗义,肝胆照人,何等气派!
可是,秦琼追随了刘芒,就是官身之人,就再也不是江湖上的一号人物。从今以后,济南秦叔宝这个响亮的名头,就要淡出江湖了……
可惜……
……
不过,现在的秦琼,还是那个秦叔宝,他的事,王伯当义不容辞。
问明白了秦琼吴用买盐的目的,王伯当权衡再三,决定必须和史进交实底儿。
秦琼要的盐太多,不对史进交实底儿,一旦出了差池,史进会惹上**烦。
帮一个朋友而害了另一个朋友,这种事,王伯当不能做。
王伯当打定了主意,这才在酒桌上,屏退闲杂人等,向史进透露实情。
“大郎,叔宝他们要的盐实在太多,我不能不先说明白。”
“啥?”史进一听,脸上表情都变了,他也为难啊。“三郎,这让我可怎么办?”
“兄弟,事情好办,我就不麻烦你了。”
王伯当并不多说。
江湖朋友之间,讲究的是友情和信义。把该说的话说完,剩下的事,朋友自然会在情义、道义还有江湖规矩之间做出权衡。
说白了,话说开说透,难处摆明,史进帮不帮这个忙,全凭史进自己决断。
史进帮忙,王伯当就欠史进一个天大的人情,有朝一日,便是豁出性命,也要还这个人情。
这件事,干系太大,史进不帮忙,也没什么说的。以后大家还是兄弟,还是朋友。
这,就是江湖的道。
……
史进为难啊……
和晁盖单雄信王伯当等人不同,史进是大户人家出身。
虽然家里没出过高官,但弘农华阴史家,可是远近闻名的大户。
幼年衣食无忧,好舞枪弄棒,家里给他请了老师,教习武艺。
史进是标准的富几代,还练了一身武艺,加之少年轻狂,难免有些出格之举。
不过,惹点一般小事,家里花点钱,就摆平了。只是,前些年,史进惹了件天大的事!
少年爱风流,史进没事也爱出没于勾栏瓦舍,挥金如土,享受纸醉金迷。只因为一个漂亮舞妓,史进和人争风吃醋,一时冲动,失手杀了人。
若是杀了普通人,也就算了。史进杀死的,竟然是董卓新纳一房小妾的弟弟!
当时的董卓虽未入主朝廷,却也是名震雍凉的前将军台乡侯。董卓不仅有权,而且有兵,还有钱。根本不听史家用钱和解的哀求,直接寻了理由,屠灭史家。
史家上下,只有史进一人跑了。史家财产,全部归了董卓。
史进没了出路,被迫落草,投靠了当时还是小私盐贩子的晁盖。多年打拼,才在盐池立足。
史进并不想一辈子当私盐贩子,当土匪。但是,史进和董卓有家仇,只要董卓当政一天,史进就绝无出头之日。
史进不想做私盐贩子,却又没有别的出路,他只能先保住现有这个赖以生存的小山寨。
……
秦琼所要食盐的数量,以及他们要运输的地点。虽然没有明说,但史进心里清清楚楚。
普通盐贩,根本吃不下这么大量的货。
袁绍在冀州封锁盐道的事,盐池这边最清楚。
和王伯当一样,史进料定,秦琼即便不是投靠了太原官府,也是受太原官府之托,为官府做事。
让史进犯难的,还是那句话:卖贼卖盗不卖官商。
但是……
王伯当和史进虽然分属不同的大把头,但两人关系最好。
而秦琼的面子,史进又不能不给……
史进端起一碗酒,敬都没敬别人一下,慢慢地喝了下去……
酒尽。
史进轻轻放下碗,拿起巾帕,擦了下嘴,微微一笑。“叔宝的事,就是我的事。”
“大郎兄弟,秦琼……”秦琼哽咽了。江湖好汉,不怕刀枪,不怕死伤,就怕朋友讲义气!
一句承诺,朋友的生死就栓到一起了!
“大郎。”欠史进人情的,不止是秦琼,王伯当也是一样。
秦琼王伯当端起酒碗,遥敬史进,一饮而尽。
“事,我担了。”史进平静地道,“但这个量,我搞不来,必须求助一人。”
“谁?”
“林教头。”
第0302章 选拔人才防舞弊()
晋阳城。
刘芒很兴奋。
河东传回来的消息表明,虽然还没完全搞定盐的问题,但收获还是巨大的。
刘芒没有想到,秦琼竟然在盐池那边,有奇效般的作用。
前世佩服秦二哥果真没错,连这里的大盐枭大把头都如此敬重秦二哥。“秦二哥就是秦二哥啊!”刘芒感叹。
临时决定,由秦琼替代程咬金去河东,却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
刘芒的兴奋还在于单雄信王伯当和晁盖的出现。
虽然系统还没给出晁盖的信息,但绝对错不了。
刘芒甚至有冲动,立刻赶去河东,设法招募到单雄信等人。把这些盐枭招募过来,盐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若是在一年甚至半年前,刘芒冲动之下,准会飞奔而去。
但现在,他不能不沉稳一些。
刘芒曾委婉地征求长孙无忌范仲淹等人的意见,这些属下毫不犹豫地否决了!理由很简单——人主不涉险境。
甚至袭人和婉儿也不同意。
袭人视刘芒为天,刘芒的任何决定,她都无条件同意。但现在的袭人不是以前那个小丫鬟了。跟在刘芒身边久了,虽然不像婉儿一样精于政事,但袭人也知道,河东不是少主刘芒的地盘,那里有危险。
袭人不会反对刘芒的决定,但她用眼神告诉刘芒:他去,她担心;他出事,她的天就塌了。
袭人都懂的道理,上官婉儿自然更清楚。
婉儿也不会反对刘芒的决定,她只有一句话:“少主去哪,我去哪。”
刘芒只好放弃去河东的念头。
刘芒给吴用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里当然不会说明单雄信王伯当是自己召唤出来的,但是,刘芒告诉吴用,自己早就听闻单雄信王伯当晁盖等人的大名,很希望有机会能结识他们。
刘芒告诉吴用,在合适的机会,把自己的意思转达过去。如果几人有意投靠,一定善待、重用!即使这些人不愿加盟,也希望吴用发出真诚邀请,找合适的机会,刘芒希望和他们见上一面。
刘芒甚至还给几人都写了亲笔信,信中无非是仰慕已久,希望一见之类的话。刘芒嘱咐吴用,相机行事。这些信,只有到了最合适的时候,才能递交,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
其实,不用大家劝,刘芒自己也知道无法脱身。
晋阳这边的事太多了。
募兵始终没有太大进展。并州人口太少,来投军者寥寥无几。
既然已经凑够万人之军,再把李岩栓在这事上,太浪费了。
刘芒让李岩抽出身来,协助范仲淹,加紧准备选拔人才。
范仲淹李岩不仅能力高,做事也踏实认真。选拔人才的方案几经讨论,已经成型,关键就在于各地按照方案,加紧举荐备考备选人才。
范仲淹每天都要派出信使,督促各地抓紧举荐。
上面催得越紧,下面忙得越乱。各地官员,多少年都没如此紧张地忙碌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太需要治理人才了。
范仲淹很有经验,他如此督促各地,并非只为举荐人才,也是利用此事考察各地官员的能力。
各地官员的工作进展,范仲淹都一一记录在案,作为以后督察的依据。
有些县镇,官员很得力,举荐名单已经呈报上来,名单附有举荐人才的简介。
第一次选拔人才,刘芒格外重视,每一份简介,都要亲自过目。
刘芒正在仔细查看简介,阳曲的信使送来一封信,史万岁的来信。
史万岁一介武夫,确切地说,是军中最没文化的武夫,他写信来干啥?而且,他的直接领导是苏定方,有事该请示苏定方,而不是越级请示刘芒。
刘芒疑惑地展开来信,只扫了一眼,眉头就蹙了起来。
史万岁识不得几个字,信是别人代笔,但信的内容,简单到粗俗,绝对是史万岁口授无疑。
刘芒皱眉头,不是因为信的文笔粗俗,而是信的内容。
史万岁在信里举荐了人才,而且是自己的亲戚!
信的内容大体是这样:我有一个族弟,名叫史尚宽,字清泉。虽然我很没文化,但我这个弟弟很有文化,尤其懂法,当地谁家摊上大事小情,都找我弟。我弟是个人才,太守一定要重用啊。
就是这样。
拉关系走后门,竟然走到我这儿了!
刘芒怒了,第一反应就是把信摔了,再把史万岁喊回来,重重斥责一番!
但刘芒忍住了。
一旁的范仲淹看到刘芒的异常反应,谨慎地问道:“太守?”
“你拿去看吧。”刘芒没好气地把信甩给范仲淹。
范仲淹接过信,看罢,竟然笑了。
刘芒疑惑地看着范仲淹。
范仲淹笑道:“这史万岁,真够粗俗。”
“他这是明目张胆走后门!”刘芒火了。
“太守,史万岁虽粗俗,但属下觉得他没做错。”
“啥?没错?”刘芒差点和范仲淹急了。
“恩,没错。”范仲淹平静地解释道,“举荐人才,是郡府的方略。不仅各地官府有举荐义务,个人也有权利举荐啊,甚至自荐。”
“哦……”范仲淹这样解释,刘芒的气稍微消了些。“那希文先生觉得该如何处理?”
“所谓举贤不避亲仇,一视同仁就好。”
“恩。”刘芒点点头。“不过,这个叫史尚宽的,虽然是史万岁的亲属,也不能有半点特殊,必须和其他被举荐人一样,严格考核,严格审查。”
“诺!”
史万岁这事虽然没违反规定,但刘芒也由此意识到一个问题,历来选拔人才都难以避免的问题——舞弊。
或是考场作弊,或是私下托关系。
前世的刘芒没有能力制止营私舞弊,但再生一世,拥有决定权的刘芒,绝不容许在自己治下,发生这类事。
选拔人才,必须严格。
以后,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刚刚处理完这事,铜镜突然有了反应!
发现召唤人才:林冲(召唤人才)、史进(附带人才)
哈!
原来那个宋代武力人才是林冲!
九纹龙史进竟然也出现了!
还是没有晁盖的信息,按系统的说法,吴用等人应该接触到了林冲和史进,还未接触到晁盖。
单雄信、王伯当、林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