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

    其后。南部诸州郡,也纷纷表态,支持朝廷。远在大汉疆域最南端交州的交趾太守士燮,也遣使来朝。表示效忠。

    但是,也有一些诸侯,迟迟没有表态。包括:南阳袁术、北平公孙瓒、关中董卓集团、辽东公孙度。

    而孙坚之子孙策,虽已悄悄起兵,但他并未授朝廷委任。因此不曾上表。

    最让人意外的,是徐州陶谦,一直没表态。

    陶谦有忠厚长者之名,却也有人评论其贪利昏乱。陶谦迟迟未上表,缘于袁术始终没表态。

    陶谦和袁术,是松散的盟友关系。中原大乱,陶谦的徐州处于四战之地,难以固守。陶谦选择了袁术做盟友,希望仰仗袁术的力量,保证徐州安稳。

    袁术不表态。陶谦不敢表态。

    但陶谦也有自己的算计,担心被冠以轻慢天子罪名,自己不便表态,却让治中从事王朗、别驾赵昱上表,表态效忠。

    朝廷知道陶谦耍的是老油条那一套,但为了安抚其心,还是重重奖励了陶谦,任命他为徐州牧,同时委任王朗出任会稽太守,赵昱出任广陵太守。

    陶谦这才遣使来安邑。向天子进贡。

    这个新年,刘芒的主要活动,是会见各地来使。

    刘芒在朝中位列虽然靠后,但朝廷在他的地盘。各地诸侯,只要和刘芒没有深仇大恨的,都主动向刘芒示好。

    ……

    诸侯遣使进贡,也各有目的。

    益州刘焉提出,当今天下大乱的主要原因,在于朝廷势弱。诸侯势强。重振朝纲,唯有树立朝廷威仪。应效仿太祖高皇帝,加封刘姓诸侯王,以助刘汉威仪。

    刘焉引用了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的话,“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证明封刘姓王可安天下。

    刘焉的目的,谁都清楚,益州偏处一隅,刘焉早就想自立为王。这次上表,既可以说是建议,也可以说是通报。即使朝廷不采纳其建议,刘焉也会找其它借口,自立为王。

    和刘焉想法相近的,是辽东公孙度。

    辽东更偏僻,公孙度几乎从未将大汉朝廷放在眼里。始终自行其是,甚至还自封辽东侯、平州牧,离自立为王已不远了。

    而地处关中的西凉集团,因为董卓被刺之事,李傕郭汜等人只忙着招兵买马,设防布控,根本无暇顾及中原之事,也没心情理会朝廷。

    至于北平公孙瓒,在一路凯歌的形势下,被袁绍所败,士气大挫。刘备渐渐脱离控制,更令公孙瓒气恼。他也无心朝廷之事,只想着如何东山再起,图谋中原。

    ……

    而所有诸侯中,恨刘芒至咬牙启齿的,莫过于南阳袁术。

    袁术的好事,被刘芒屡屡破坏。乱军之中,害死小皇帝刘协的计划失败,刘芒把天子和朝廷接去河东。拟议百官,又有意冷遇袁术。

    袁术恨刘芒,也恨李助。

    李助虽然带来玉玺,但出的几个主意,全部落空。眼见朝廷落脚安邑,有再度兴盛之势,若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袁术的皇帝梦就要落空了!

    做不了皇帝,玉玺不过是顽石一块,何用之有?

    唯一令袁术欣慰的是,李助带来的侯君集,颇懂兵法谋略,被袁术派往颍川,清剿何仪刘辟等山贼。

    侯君集不负所望,刀兵未动,便说服何仪刘辟等贼寇,归附于袁术。正是何仪刘辟等并在洛阳一带兴风作浪,才致使天子和朝廷难以东归。否则,袁术真的要绝望了!

    侯君集表现突出,袁术破格提拔重用,委以大将,在军中地位仅次于袁术亲信大将纪灵。

    袁术擢升侯君集,也是为了孤立敲打李助。袁术要让李助明白,谋而无用,在自己手下混不上饭吃!

    李助在南阳处境尴尬,但他已经将玉玺和自己的前程全部押到袁术身上,只能一条道走下去。

    忍受着袁术的白眼和冷遇,李助主动申请去匪患严重的颍川。

    袁术闷坐,手中的玉玺,仿佛没了之前那种温润感觉。

    “唉……”

    袁术刚叹了口气,亲卫来报:吕布的信使到了。

    袁术不耐烦地招招手,不用看信,他也知道吕布遣使而来的目的,无非是想来南阳落脚。

    吕布勇猛,如能得其相助,确是不错。

    可是,吕布虽狼狈,野心却不小。他来投,并不是要归附袁术,只是想寻个避难之地,重整旗鼓而已。

    袁术怎肯把自己的地盘轻易让予他人,更何况,吕布先背弃丁原,又背弃董卓,袁术可不想成为他第三个干爹!

    袁术正在琢磨该如何回复吕布,得报:李助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0500章 李助诡计有三重() 
“恭喜袁公,贺喜袁公!”

    李助竟然是满面春风,一见面,就是忙不迭地给袁术道喜。

    袁术心里暗骂:就你出的那些主意,我能有什么喜事?

    “袁公,属下此番赴颍川,为袁公招募到一员猛将!”

    “哦?”

    “袁公稍候!”李助告辞出去,很快又返了回来,身后还带着一员猛将。

    此人身高八尺,肩宽背厚,眼神冰冷狠辣,手中拿一杆丈八点钢枪,煞是威猛。

    “这位英雄是?”

    那人大步向前迈了一步,动作之突然,吓了袁术一跳!

    那人单膝跪倒,拜道:“厉天闰见过袁公!”

    “厉天闰?”袁术眼中放了光,“可是只身单枪,连抢颍川五座山寨的厉英雄?”

    “正是厉某!”厉天闰不免得意。

    这厉天闰甚是凶悍。因在家乡伤了人,负罪逃亡至豫州颍川。无容身之地,厉天闰准备落草为寇。

    不甘做他人手下喽啰,一个人手持大枪,连闯五个山寨。

    每到一处,五招之内,必挑山贼首脑,而将喽啰收至手下。以枪挑首级,再闯下一山寨。

    几天之内,连闯五寨,连杀八名山贼首脑,将五寨喽啰统统收在手下。

    武功之高、手段之狠辣,令其名声大噪。

    如此猛将来投,袁术大喜。

    袁术没料到李助竟然有如此能耐,说得厉天闰率贼众来投,不由得对李助又亲近了些。

    “袁公,属下此番回来,除给袁公引来厉英雄,还有一份礼物献上!”

    “哦?”

    “带上来!”

    李助喊了一声,兵卒带进一个五六岁的孩童。

    这孩童,虽穿了崭新的华服,但皮肤粗糙黝黑,目光怯怯。鼻孔里,时不时有一滴晶莹冒头!

    袁术出身名门望族,一眼就看出,这孩子根本就是个穷乡僻壤出来的野孩子。李助把他带来作甚?

    袁术疑惑地看着李助,李助却恢复了以前的自信,大卖关子。

    “小皇帝和朝廷落脚河东,坏了袁公美事,属下此番回来。就是要为袁公再谋良策!”

    李助一提这事,袁术心又烦了。

    李助却是胸有成竹。

    “袁公,属下此番谋划,定可了却袁公心愿!”

    “哦?”袁术将信将疑。

    “此番谋划,共有三重,待属下一一为袁公解读。”

    袁术屏退所有人,急道:“快讲!”

    李助侃侃而谈,详细道出自己的谋划……

    第一重谋划,就是联合吕布,对抗刘芒。

    和袁术的想法一样。李助也不建议接纳吕布来南阳或豫州。用李助的话说,“吕布狼心虎胆,反复无常,只可利用,而不可与之交心。”

    李助建议,与吕布联姻,以笼络其心。吕布有一爱女,视为珍宝。吕布无谋,两家联姻,吕布必甘受差遣。吕布早在长安时。逐渐受董卓冷遇,为了交好袁术,两家就曾订下婚约。

    如今,履行婚约。促成婚事,则可揽吕布之心。

    只是,袁术怕联姻后,吕布再提进入南阳和豫州之事。

    “袁公不必多虑。吕奉先之所以要来袁公治下之地,皆因其无落脚之地。只要袁公给他指一条明路,他便不会再提此事。”

    袁术也是极有战略头脑之人。李助一提醒,袁术便反应过来。

    “洛阳!”

    “然也!”

    洛阳是天下之中,帝都所在。

    洛阳空虚已久,别的诸侯不敢进兵洛阳,只怕落下不臣之名。

    而吕布欠缺政治头脑,又是走投无路之时。只要派出能说会道之人,加以诱导,吕布必受蛊惑,攻占洛阳,取朱儁而代之。

    而吕布占据洛阳,即可和袁术形成犄角相助之势,又能避免天子回归东都。

    刘芒曾向天子和群臣承诺,要奉天子东归洛阳。如果长时间无法履行承诺,必遭朝臣和诸侯指责,而终成众矢之的。

    “善!”袁术大喜,当即决定,让颍川何仪刘辟等贼部,配合吕布,攻占洛阳。

    ……

    李助的第二重谋划,是通过朝廷中胡邈等大臣的关系,力促天子同意益州牧刘焉的提议,分封刘姓王。

    刘焉有实力,却无名望。他若封王,必引起天下异姓诸侯不满。如辽东公孙度、交州士燮等,极有可能效而仿之,自立为王。

    如此,则天下大乱,诸侯纷纷自立。到那时,袁术莫说是自立为王,便是登基称帝,旁人也无暇顾及了。

    袁术连连点头。

    这是不费兵不费力的无本买卖,袁术当然喜欢。

    而且,不管是否成功,都能从刘焉那里买到好。而一旦和刘焉交好,袁术就再无顾及,可以大举南下,抢占垂涎已久的荆州南郡江夏等富庶之地!

    李助奸笑道:“此举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刘焉自立心思由来已久,即便朝廷不同意,只要得到袁公的支持,刘焉也会自立。小皇帝加封也好,刘君朗自立也罢,对袁公而言,并无不同。”

    “善!”

    袁术越听越高兴,已经彻底忘了李助之前的“谋而无用”了。

    ……

    “这第三重嘛……”李助拉着长声,卖着关子,显然对这第三重谋划,最为得意。

    袁术长身揖礼:“李先生请讲,袁某洗耳恭听!”

    “这第三重谋划,便着落在门外孩童身上!”

    “那孩童?”袁术实在想不明白,一个虽身着华服,却拖着鼻涕的孩童,能有什么作用。

    李助愈发得意了。“袁公难道忘记,南阳有帝乡之称吗?”

    袁术怎能忘记。

    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因此才得帝乡之名。可是,这和那孩童,和李助的谋划有什么关系呢?

    “那无赖小儿刘芒,既然敢将小皇帝和朝廷挟持到河东,袁公为何不能另立新君?自孝殇皇帝以后,孝安、孝质、孝桓、孝灵四位皇帝,皆以旁支皇族承继帝位,均非正统。此乃汉室衰败的根本缘由。此番,属下便为袁公觅得一位光武帝正统玄孙,袁公立此子为帝,又有‘受命于天’的玉玺,必能‘既寿永昌’!”

    “妙啊!”

    袁术已经坐不住了!

    另立一个朝廷,有更正宗的皇族血统,有传国玉玺,还有强大的军队和数百万人口,足以令刘芒相形见绌!

    若是自己想登地位,随时可以逼迫自己奉立的傀儡小皇帝写下诏书,禅让皇位!这样,可比自立为帝,承受天下骂名舒坦多了!

    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