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现失误的原因,除七郎部诱敌稍早,高昂部设伏稍缓外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将领。对命令的理解不尽相同。
比如纵绥诱敌的远近、设伏距离等。
这种情况,若是在战役中发生,极有可能导致一场战役的失败。
演习中凸显的问题,不仅于此。
种种问题归结到一起。反映的是军法问题。
所谓军法,不只包括狭隘的奖惩之法,还包括各种条令、条例、阵法、战法等等,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使全军可集结。可分兵,有效协同作战。
……
王猛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趁各部休整操训的时候,针对并州军在河东、弘农、函谷关、河内、洛阳等战役中出现的问题,王猛将并州军原有条例进行了修订。
并州军之前的条例,是苏定方组织制定的。因那时兵力只有几千,军法相对简单。
更多规定,仍执行先秦著名军事著作,名将田穰苴整理的《司马法》。
王猛将并州军法和《司马法》进行了融合,修订出一套独立的军法。
整理后的军法,首先呈交刘芒。
刘芒认真研读。
刘芒认真读过《司马法》。《司马法》涵盖极广,对军中所有事务,都有明确规定。
而王猛整理过的军法,删减掉《司马法》中,已经过时的部分。
比如删掉“不擒二毛”等条令,既不俘虏敌方年长老兵。
同时,王猛还对《司马法》中一些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注释。
比如,“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原来被解读为交战的礼节。
王猛重新解读为“奔逐不远则难诱。从绥不及则难陷”。
将这段话,赋予新的含义,使之融入诱敌和防止被敌所诱的含义。
对于阵列、兵器搭配等,也做出规定。
将原来的大阵列为主。调整成更加机动灵活的小阵列。
将原有一鼓作气,一次冲锋决胜负的战法,补充了更具韧性的作战方式。面对弱敌时,仍可一击而胜。遭遇强敌时,部队可进退伸缩,迂回牵制。与敌一战。
奖惩方面,也做了统一的规定。
王猛修订后的军法,将原来的《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缩减为十篇,以方便军中将校记忆。
为了便于低级军官和兵士熟记,王猛还在十篇基础,修订出五篇和单篇版本。
……
刘芒感慨万千。
不得不承认,王猛过百的智力,近百的统御能力,真不是吹出来的!
虽然只通读一遍,刘芒对统率军队、行军作战的理解,便有提升一个层次的感觉。
这套军法,推行下去,严格执行,军队的战斗力,必将大幅度提升!
忍不住再读一遍,刘芒命人唤来王猛,连夜将其中尚未明确的内容补充进去。
尚未明确的,主要是军中将领级别、称谓的设定。
级别和称谓,既是军队管理层级问题,又是奖赏层面的问题。
设定合理的层级,将士们有获擢升,有奋斗的目标,无形当中,可以提升战斗欲望,增强全军的战斗力。
刘芒和王猛商量,目前的级别和称谓,不宜做太大调整,以免混乱。同时要考虑,不与朝廷旧制的称谓发生冲突。
调整后的级别和称谓,低级军职,仍沿用伍什部曲等职务称谓,将校一级的将领称谓,稍作调整。
自校尉起,依次是:城关校尉、郡校尉、郡副将军、郡将军、北东南西州将军、州副都督、州都督。
再往上,未列出更高级别的称谓。但刘芒心中已有打算,等到治地扩大,设置战区都督,都统数州军务。
考虑到军中有些将领,如高宠、杨再兴等猛将,勇猛善战,但统领大军能力稍弱。
单独设置名号校尉和名号将军,依次是:双字都尉、单字都尉、双字校尉、单字校尉、双字将军、单字将军。
以勇、猛、威、武、果、敢等有气势的字,或单字,或组合双字,授予这些猛将。
双字名号,虽然听起来更有气势,但这个时代,有“单谥为正,双谥非正”之说,名号用单字更显尊崇。
宿卫各部,仍保持原有校尉、将军称谓不变。宿卫统领,亦可授予名号校尉或名号将军。
级别称谓拟定,丑时已过。
几乎通宵,刘芒和王猛没有丝毫疲惫之感,都感觉很兴奋。
两人干脆通宵,拟定了颁授军衔的草稿。
忙完,天已微明。
“我让内子煮些粥饭,景略在这儿吃一口。待天明,我找去长孙先生,如果他没有大的意见,咱们择日颁衔授旗。”
颁授军队职衔,与晋升官爵相仿。长孙无忌精于权谋,必须听听他的意见。
“主公,颁衔授旗,是低调行事,还是大造声势?”
“我们奉正统天子,是大汉官军,无需低调。天明后,你去找李公子,研究如何借颁衔授旗,大造声势,提振军心士气。这新的军法,就叫《大汉军法》。”
“好。属下这就去找李公子!”
王猛说着就要起身,被刘芒拉住。
“景略啊,李公子已经成家,你大清早去敲人家的门,合适吗?”
王猛尴尬笑道:“我倒疏忽了。”
“你呀,也该找个女人成家了。不过,你得先把这不修边幅的毛病改一改。”
“改,难啊……”
两人相对大笑……(未完待续。)
第0622章 再造声势扬军威()
吃了粥饭,刘芒让王猛在自己房中小睡一会,再去找李岩。
刘芒来到袭人房间。
婉儿常常陪着刘芒熬夜,无暇照顾女儿薄荷。平日里,大多由袭人照料两个女儿。
香儿和薄荷,相差一岁,一般的漂亮,又各有特点。
袭人生的香儿,继承了袭人安静的特点,日后一定贤淑。
婉儿生的薄荷,像母亲一样,俏皮机灵,翘翘的鼻尖,薄薄的嘴唇,笑起来,嘴角挂着几分狡黠。
亲了两个女儿,依偎在袭人怀里,小睡一会,刘芒起身,准备去找长孙无忌。
刚洗漱完,宿卫报,郎世宁求见。
洛阳设立了百工坊,由宋应星代管,郎世宁、金大坚等,都在百工坊做事。
为了便于管理,黄道婆原归属百工坊管理,但随着纺织机试制成型,纺织规模将越来越大,百工坊下,单独成立了纺织局。
郎世宁知道刘芒身居朝廷高位,不敢失礼。老老实实在会客室里候着。双手交握,垂放在身前,规规矩矩。
只是,他一头金发,垂到脖颈,湖蓝色眼睛,长胳膊长腿,穿着汉服,样子实在有些滑稽。
郎世宁身边,还站着一人。
相貌挺英俊,个子本也不算矮。可是,站在人高马大的郎世宁身边,就显得很挫。
刘芒一进屋,郎世宁连忙手抚前胸,躬身施礼,用生硬的汉语道:“司空大人好!”
边上那人也跟着行礼,忍着笑对刘芒解释道:“刘司空勿怪,小的教过这洋先生多次,告诉他‘大人’是称呼父亲的,可他就是记不住,总喊做官者为‘大人’。”
刘芒也笑了。
既是笑郎世宁,也是笑自己。
自己刚来到这个时代时,也总忍不住喊做官的人为“大人”。
唉。电影电视剧害人不浅啊!
“你是……”刘芒略微寻思一下,“你是李湖李世海,鸿章远方的族弟,是吧?”
“刘司空真是体察下情。还能记得草民名字,草民荣幸之至。”
“当然记得。当年让各地举荐贤才,有人举荐过你。你族兄鸿章,为避嫌,才没录用你。”
刘芒招呼两人坐下说话。
李世海长身跪坐。规规矩矩。郎世宁硬胳膊硬腿,跪坐不下去。刘芒让下人给他拿了坐墩。
“郎先生有何事?”怕郎世宁听不懂,刘芒和他说话,怎么简单怎么说。
郎世宁还是听不大懂。
“草民做通译吧。”李世海主动道。
“哦?你会说他家乡的外语?”
李世海有些自豪地道:“最近和他学的,马马虎虎,总比他说咱们的汉话好些。”
郎世宁此来,是想给刘芒画肖像。
刘芒知道,西洋画写实,当模特,得坐上好几天。刘芒没功夫。
简单敷衍几句。回绝了。郎世宁和李世海都有些失望。
刘芒对画像不感兴趣,却对李世海学会了外语颇感兴趣。
简单问了几句,这李世海的确有外语天赋。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能很顺畅地和郎世宁进行交流了。完全不必像金大坚那样,主要靠肢体语言。
“世海啊,你告诉郎先生,画像的事,等我有时间再说。我交给你一件差事。”
“啊,能给司空办差事,荣幸之至。”
“你琢磨一下。办个语言学校,培养一批会说各个地方话的人。不仅仅是郎先生家乡话,还要包括匈奴、鲜卑、西羌等地方的话,还有益州、扬州、交州一带的方言。都要精通。”
刘芒提的要求,很难。
但这差事,正可发挥李世海所长,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刘芒如此安排,是有长远考虑的。
争霸天下,征战四方。以后难免和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打交道。
培养一批通译人才,为以后所需。
语言学习,非短时之功。早作安排,未雨绸缪。
“办学有难处,就去洛阳府,找范府尹。或者,直接来找我。”
“知道了。”
刘芒还有要紧事,送走郎世宁、李世海,刘芒去找长孙无忌。
……
长孙无忌对拟授衔名单没大的意见,但他提出两条建议:幕僚不应授衔、已在朝廷担任官职者不授衔。
长孙无忌的解释是,幕僚虽有统兵才能,但日后更适合处理政务。如果授予军职,日后容易出现军政大权一人独揽的情况。
而这套军职系统,是独立于朝廷军职系统之外。若授予已在朝廷中任职之人,则有削弱朝廷、尊崇诸侯之嫌疑。
刘芒接受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又去找李岩和王猛。
对于造势宣传,李岩越来越精熟。
如何借颁衔授旗造势,已有了初步想法。
“主公,借此事,既可展我军威,又可造势征兵。属下建议,阅兵!”
“阅兵?”这主意不错啊!
阅兵最能展示军威。
当年,谋取太原之前,在雁门就搞过阅兵,效果空前。
“好!阅兵。你二人拿出具体意见,再议。”
“诺!”李岩领命后,少见地笑了。“主公,还有一事,属下要劳烦主公。”
“何事?”
“为造声势,属下想画几幅画,彰显我大汉将帅风采,张贴于各处,最具吸引力。”
刘芒疑惑道:“那就画呗,怎么说劳烦我?”
“属下的意思是,主公形象气质最佳,让画匠临摹主公之形象,最可展现我汉军风采。”
“不行!”刘芒一口否决。
刘芒对自己的形象,一向挺自信。
如果是在前世,有做平面模特的机会,刘芒准会答应。
但现在,他太忙了,没空坐在那,让画匠来画。
而且,现在的刘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