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州伏兵,接连杀出,公孙瓒知道已中敌之计,大惊。急令部下,舍弃缴获的粮草,全力突围,迅速退回安次城。

    两军混战,号角声又起!

    冀州监军将军鞠义、步兵校尉蒋奇,从东北方向,掩杀而来!

    冀州军数倍于己。颜良文丑鞠义勇冠三军,雄阔海纵然勇猛,已无回天之力,幽州军死伤不计其数。惨败!

    回归安次的各条道路,均被冀州军阻断,雄阔海率残余千人轻骑,拼死护住公孙瓒,杀开一条血路。向东逃去。

    颜良文丑鞠义各部,早得袁绍之令,不得穷追。

    虚张声势追赶一舍之地,立刻折返。

    用缴获的甲胄旌旗,伪装成幽州败退队伍,连夜赶到安次,骗开城门,安次失守!

    固守四城,已丢其一,幽州防御体系。已濒崩溃。

    冀州军早已切断各城之间联络,安次失守,公孙瓒东逃,驻守蓟县的公孙范并不知情。

    袁绍命颜良的前锋军,和鞠义的右武卫营,马不停蹄,急攻军都城。同时,用缴获的印绶,伪造公孙瓒军令,派人赶往蓟县。命公孙范出兵支援军都。

    公孙范受命固守蓟县,不得出击,但公孙瓒的军令真实无疑。犹豫再三,公孙范还是决定率部出城。

    出得蓟县。向北疾行不过十余里,前面冀州大军拦路,高高耸立的纛旗上,斗大袁字醒目!

    袁绍亲率大军而来!

    公孙范情知中计,率部欲返回蓟县。

    身后,早有冀州大军拦住归路。

    当先一将。精壮干练,手提长枪,威风凛凛。“卢俊义在此,敌将休走!”

    公孙范别无他路,唯有强冲一条路可走。

    公孙范挥刀而上,卢俊义摆枪相迎。

    公孙范怎是卢俊义对手,战不数合,被卢俊义一枪刺中,落马而亡!

    公孙范丧命,蓟县失守。

    蓟县既失,幽州纺线全盘崩溃。

    军都城失守,田楷死于乱军之中。

    上谷沮阳,韦孝宽孤军难以固守,只得率余部,向北逃至燕山长城一带,再寻出路。

    ……

    幽州腹地,主要四郡——广阳、涿郡、上谷、渔阳尽被冀州军控制。公孙瓒仅剩老巢右北平一地,手下残部不过三四千人。

    这一次,袁绍倾尽全力,就是要彻底铲除公孙瓒,绝不会给公孙瓒留下一丝翻身的机会。

    命司马兼护军逢纪,率部稳定广阳等四郡,袁绍亲统大军,直扑右北平。

    右北平,弹丸之地,人口稀少。

    公孙瓒退居于此,做困兽之斗。

    安次失守,蓟县等三城肯定难以保住。

    公孙瓒唯一的希望,是公孙范、韦孝宽、田楷能率残部,退回右北平。

    如果能收集两三万残部,虽无反攻之力,但凭借在右北平多年的根基,尚有固守可能。待觅得机会,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公孙瓒和雄阔海逃回右北平。

    分兵两千给雄阔海,驻守徐无。公孙瓒将右北平所有青壮年,全部征集至土垠,拼凑起七八千人。

    等待……

    终于有几百残兵逃回,得知公孙范、田楷死讯,韦孝宽下落不明,公孙瓒终于意识到,末日将近……

    曾经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如今落魄到如此境地,公孙瓒不甘!

    而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再次败在袁绍手下!

    虽然败局已定,但是,只要手中还有兵马,就要跟袁绍决战到底!

    土垠城周围几十里的百姓,全部退居城中。

    耕地里的粮食,成熟的、未成熟的,全部收割进城。

    虽然自己不能吃,但也不能留给冀州军。

    ……

    冀州大军,涌入右北平。

    冀州军队的数量,已经超过右北平人口数量。

    营寨,一座连着一座。营帐,一眼望不到头。

    可是,公孙瓒抱定与土垠城共存亡的决心,四周城门,全部用砖石砌封。

    置之死地,右北平残军决战之心可怖,战斗力惊人!

    冀州军连续强攻数日,竟无一人能登上土垠城墙!

    近十万大军,声势大,消耗更大。

    冀州虽然富得流油,巨额的消耗,袁绍也心疼。

    而袁绍最担心的,是刘芒趁机发难,对冀州南部发起进攻。

    审配等人建议,公孙瓒已成垂死困兽,虽有死战之心,却无搏命之力。

    强攻损兵折将,不如困守待其自毙。

    袁绍从审配等人之意,任命审配为监军,统领三万兵马,围困土垠。

    余部北上徐无。

    徐无,雄阔海只有两千兵卒。坚守多日,损伤已过大半。

    冀州主力一到,强攻三日,徐无守军损失惨重,几无可上城墙之兵。

    雄阔海无奈,只得弃城而出,强行突围。

    虽武艺高强,怎奈冀州军太过强大,仅带数骑突出重围,落荒而走……

    徐无既破,公孙瓒再无逃脱之地。

    袁绍终于放了心,严令审配,困守土垠。公孙瓒,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袁绍亲率大部,迅速返回魏郡邺城。

    还好,刘芒并没有大的动作,天下大势,并未产生太大波动,袁绍之心稍安。

    不仅是袁绍,中原大部分诸侯都没料到,一场滔天危机,正悄然降临中原大地……(未完待续。)

第0637章 伪朝廷移民兴都()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信报,接二连三,飞传到刘芒手中。

    刘备,平定了笮融,收复广陵、下邳,却丢了青州平原、济南。

    曹操为避免与刘备结成不共戴天之仇,将关羽、徐庶围困在齐国妫山,和刘备谈判。

    刘备一方面秘密调集兵力,一旦关羽徐庶遭遇不幸,或是谈判破裂,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

    另一方面,刘备积极展开外交。

    青、兖、徐一带,汉室宗亲分封的诸侯国林立。这些诸侯国,虽然面积不大,但影响力均不小。

    曹操毫无借口,蛮横用兵,周边诸侯国王甚是惊恐,也十分不满。

    刘备通过关系要好的北海国国相孔融,由孔融和北海康王出面,先后联络了齐国国王刘承、平原王刘硕、济北孝王之子刘鸾、琅琊顺王刘容、彭城孝王刘和。

    几个诸侯王出面,既是给刘备撑腰,也算是给足曹操面子。

    经过谈判,曹操刘备终于达成一致。

    刘备放弃平原、济南两地,并保证不计前嫌,不率先对兖州用兵。

    几个诸侯王联合上表,保举曹操为兖州牧,兼领平原、济南两地。

    兖州军从乐安国、齐国撤军,让开道路,让关羽徐庶南归徐州。

    至此,青州六郡国,最重要的平原、济南归曹操控制。

    面积小人口少的乐安国、齐国,曹操刘备孔融谁都不许染指。

    北海国,仍有北海国相孔融控制,偏僻贫瘠的东莱郡,也由孔融代管。

    曹操,没费什么力气,用袁绍提供的粮草。抢了刘备的平原、济南,无疑是最大赢家。

    刘备,虽损失了地盘。但用无力掌控的青州北部之地,换来徐州全境的安稳。所得多于所失,也还满意。

    而孔融,斡旋其中,通过谈判,使得乐安、齐国成为各股势力缓冲之地。暂时保证了北海的安稳,也算是赢家。

    ……

    兖徐问题,速战速谈,和平收场。

    冀幽战事,公孙瓒溃败之快,并不出乎刘芒预料。

    袁绍的冀州军,虽屡次败给并州军,但这次表现出的战斗力,也让刘芒对冀州实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而刘芒最担心的。是兖徐、冀幽之战后,袁绍曹操带来的压力。

    袁绍解决了北方问题,曹操不仅夺了地盘,还稳住了南方的刘备。两人都解除了后顾之忧,一定会将刘芒和司隶地区设定为下一个目标。

    袁绍的实力,曹操的头脑,两人正处于同盟蜜月期。这对同盟,无疑是目前天下最强的组合。

    面对袁曹压力的同时,刘芒还要面对司隶南面,袁术吕布张邈同盟的压力。

    袁术另立朝廷。公开分庭抗礼。

    吕布张邈,借助袁术提供的支援,虎踞在东郡陈留。唯一的好消息是,吕布张邈。没有向袁术的伪朝廷称臣,而仍以大汉诸侯身份自居。

    袁曹、袁吕张两个集团,都是巨大威胁。

    而刘芒唯一的盟友,仅有远在徐州的刘备。

    避免遭到两个集团的同时打压,是当前要务。

    属下幕僚曾建议,敕封吕布张邈。以瓦解袁吕张同盟。

    但如此,就要承认吕布张邈对东郡陈留的控制,可能因此交恶曹操。

    如何权衡,破费思量。

    最终,刘芒决定派人出使各地,了解周边几个诸侯的态度。

    派房玄龄,出使兖州、徐州,分别会晤吕布、曹操、刘备。

    ……

    刘芒感受到莫大的压力,袁术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弄到个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刘礽,装神弄鬼,让刘礽得到玉玺。

    筹划周密,另立朝廷之初,的确造出很大声势,也迎来了不少欢呼之声。

    但是,大汉王朝,毕竟有四百年根基,虽已近成朽木,若使之倾倒,却非短时之功。

    袁术原本的老巢南阳,虽然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但地利位置,却十分闭塞。

    南阳北有秦岭、伏牛山,西南有武当山,东南有桐柏山。

    以此为帝都,辐射力大受影响。

    为了扩大影响力,袁术将伪朝廷治所,设在交通更为便利的扬州九江郡寿春。

    寿春,位于淮河南岸,寿春之南,是人工大湖芍陂。

    芍陂,与都江堰起名,系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受益于芍陂,寿春一带,土地极其肥沃。但是,汉末战火不断,九江郡的人口,只剩下不到五十万。

    为了抗衡洛阳朝廷,袁术要把九江打造成另一个河南尹,把寿春打造成比长安、洛阳更繁华的百万人口都城。

    寿春人口少,从外地迁移!

    袁术的势力范围内,从不缺人口。荆州南阳、豫州汝南,人口都超过两百万。

    但是,大规模迁移人口,会动摇民心。董卓迁都,就是前车之鉴。

    南阳和汝南,是袁术生粮养兵的两块肥地,袁术舍不得在自己的老巢挖坑,他另有打算。

    豫州北部,陈国梁国两个诸侯国,共有人口两百万。

    这两地,不是袁术的根基之地。

    更因之前厉天闰暗杀了陈国陈闵王刘宠,此事虽做的隐秘,但没有不透风的墙,陈国百姓,纷纷传言,刘宠之死,是袁术所为,怨言颇多。

    袁术盘算,将这两地大部分百姓迁移至九江,既可补充九江寿春所需劳力,又能削弱陈梁两国的抵触势力。

    袁术给这项计划,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移民兴都。

    ……

    淮河最大的直流,颖水沿岸,数万百姓,拖家带口,肩挑担扛,艰难跋涉。

    这是从陈国迁往寿春的第一批人口。

    雨后的道路,泥泞湿滑,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队伍的外侧,厉天闰的队伍,提枪挎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