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勇斗狠,解不了武德之急。己方五千精兵,而对方不过两千余人,与其逞一时之勇,不如速战速胜。
瞧个机会,跳出战局,大枪一挥,下令冲锋!(未完待续。)
第0566章 成仁取义之战()
秦琼虎头枪一摆,大声喝令:“迎战!不许一个敌人越过防线!”
并州将士,奋勇争先。
两军在武德城东,展开厮杀!
冀州军虽众,并州军更勇。
而并州军,以小军阵为主,更加机动灵活,虽只有两千人,但控制区域,却较敌军更大。
两军厮杀近一个时辰,各有伤亡,胜负难分。
各自收兵,安营扎寨。
第二日,再战一场。高览虽下了严令,但冀州军仍无法撕开并州军防线。
僵持。
河东战局,成为局部焦点。
冀州方面,关注的武德、山阳能否坚守。
而并州方面,关注的,是袁谭是否离开获嘉……
……
荥阳,刘芒徐达的队伍,已经做好准备,只等郭侃阻断袁谭部退路,就将渡过黄河,对袁谭军团,实施歼灭性打击!
为了在第一时间渡河支援河内,刘芒、徐达已率部突进至与卷县,只等郭侃部按原定计划,发出信号。
黄河岸边,徐达布置了数十处观察哨,十二个时辰,密切留意河北岸动静。
一天、两天、三天……
如果郭侃部不能按时攻下共县和汲县;或者,如果郭侃部按时抵达目的地,但袁谭部没被诱离获嘉;再或者,邺城敌后备军团未被引诱至涉国,而赶来攻击郭侃部……
那么,整个河内战役,就将失败!
河内战役失败,便无法对冀州产生威胁,袁绍便可无所顾忌地,对青兖一带展开进攻。
如果袁绍占据青兖部分地区,除了将收获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以袁绍的人望和兵力,还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诸侯的盟主。
青兖之地。并非刘芒治地,貌似事不关己。可一旦袁绍获得青兖之地,对刘芒而言,就是战略上的失败。
中原诸侯中。吕布张邈之流,一定会再次向袁绍靠拢。
曹操被逼无路,也可能选择与袁绍妥协。
甚至盟友刘备,都有可能倒戈。
战术失败,可以承受;战略失败。将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河内之战,虽是局部战斗,其影响,关乎战略全局,绝不容许失败!
为此,徐达还准备了几套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即使涉国徐晃部、沭水檀道济部,或者郭侃部,未能按计划完成任务,七日后。徐达也将率部渡河,强行攻取共县、汲县,在消灭袁谭部的同时,力争将战火推进至朝歌、荡阴,对邺城构成威胁。
这,只是不得已时的备选方案,是与冀州军展开决战的方案。即便获胜,也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
四天、五天……
已经到了第六天,黄河北岸,依然看不到期望中的烽火信号。
徐达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实施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将面对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也将和冀州军,展开惨烈的攻防战。所有人。都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包括主将徐达。
再一次检查了备选作战方案,徐达平静地卷起地图。
“来人。”
“诺!”
“我要处理重要军务,任何人来,我都不见。”
“诺!”
徐达展开纸,蘸饱墨。手中的笔,却迟迟落不下……
这一仗,结局难卜,徐达也做好了牺牲的心里准备,他想在这最后的宁静时刻,把自己很多心里话,留下来。
出身微末,投身太原军中。遇到李秀成,从李秀成身上,学到了坚韧。阳曲保卫战,展露锋芒,得到刘芒重用,一路擢升,直至军中最高统帅。
连战连捷,终于迎来与天下最强诸侯袁绍的一战!
为了打赢这此战役,徐达熬了几个通宵,终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得到刘伯温王猛的认可,徐达自己也引以为傲。
但是,这个计划牵扯的环节太多,如果一处出现纰漏,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全局失败!
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各部统兵将领。
徐达真希望自己会分身,每个分身,各带一部,完美地实施这一计划。只要能换来战役的胜利,那怕自己身死,也在所不惜……
良久,徐达终于落笔……
“达,出身微末,幸遇我主,得重用,信赖无疑……”
写了几行,徐达摇摇头,折了几折,借着灯火,烧成灰烬。
再写……
“达有幸得遇明主,得以一展胸中抱负,征奸佞,伐不臣,随我主荡清天下,中兴大汉……”
摇头,扯碎,烧掉……
寻思片刻,再次提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徐达未能追随我主,建不世之功,唯有成仁取义,一报知遇之恩。”
外面,突然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主公刘芒来了!
徐达赶紧起身出帐。
“主公……”
刘芒笑了笑。
表情轻松,但刘芒和徐达一样,心情无比沉重。
这一仗,对普通将士来讲,也许只是一次失利。但对刘芒而言,就是彻底的失败。
但是,现在不是想退路的时候,要做的,唯有力争胜利!
“主公有何吩咐?”
“我,是来请战的。”
“请战?主公……”
刘芒笑了笑。“不必多说了。今夜,如果对岸烽火不起,我军将强攻河内。我必须过河,唯有这样,三军才能拼死用命,我们才能争取更大的胜机。”
“主公,不可……”
“不必说了。”刘芒笑着拍拍徐达的臂膀。
“报!”
“报……”
几个斥候,飞奔而至!
“对岸,烽火起了!”
“啊?!”刘芒徐达,异口同声惊呼起来。
“备马!”两人又异口同声道。
宿卫早已牵着战马,随时等候。
徐达一边搬鞍上马,一边急急问道:“几处烽火?”
“三处烽火!”
“三处烽火?!”刘芒徐达大喜过望,急策战马,冲往河边。
对岸,清晰可见三股冲天狼烟!
如果没有烽火,代表着郭侃一部,行动失败。
一处烽火,代表着攻取共县、汲县。
两处烽火,代表攻取两县,且未遭遇邺城敌之援军!
而三处烽火,还代表着,驻守获嘉的袁谭部,已向西支援沁水!
成功了!成功了!
袁谭西援沁水!
邺城敌后备军团,被引诱至涉国!
河内之战计划,一切顺利!
因为激动,徐达手中的令旗,在不停地颤抖!“按原定计划,渡河!全歼河内之敌!”
“诺!”
王彦章、沐英,叉手领命。
“主公……”徐达激动得,手兀自在颤抖。“一切顺利,主公就不必涉险渡河了!”
刘芒的声音,也微微颤抖。他紧紧握住徐达的手:“天德,我在这里,等你们胜利的消息!”(未完待续。)
第0657章 逢纪另有所图()
沁水边,战局始终胶着。
韦昌辉、高览两部,虽未取得重大战果,但也未遭受重大损失。
并州军虽硬撑不退,但始终没有援军。
如此胶着局面,让袁谭看到了希望!战胜并州军的希望!
韦、高两部,已经可以与敌人抗衡,只要自己一部加入战局,敌人焉有活路?
袁谭终于忍不住了!
出击!
支援沁水!
……
涉国方面,徐晃陈玉成部,成功诱出邺城后备之敌。
并州军一出现在涉国城附近,淳于琼就派人向邺城报告。只是,徐晃部动机不明,淳于琼并未要求派出援兵。
留守邺城的逢纪得到消息,立刻禀报元城袁绍。袁绍很快回信,含糊地指示,务必确保邺城安全。
直到韩荀突围,赶到邺城搬请救兵,逢纪也不相信,涉国会是并州军主攻的方向。
但是,涉国距离邺城太近。一旦涉国失守,并州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疑惑中,在袁绍连续的书信催促下,逢纪终于决定发兵。
除了支援井陉的三千兵马,以及留守邺城的部队外,逢纪和张郃,尽起后备军。
发兵在即,逢纪依然眉头紧锁。
“儁乂,某还是觉得不对。”
“元图先生还是担心敌军有诈?”
逢纪点点头。
井陉、涉国、河内,三个方向,涉国地处偏僻,道路不畅,最不适合作为主攻方向。可是,并州军在涉国造的声势,偏偏最大。
张郃道:“元图先生如此一说,某也觉涉国之战,颇多蹊跷。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敌将不会不懂啊。”
逢纪沉思不语。
井陉之战。逢纪作为监军,领教过并州将领的厉害。
这些貌似无名小辈,却诡计频出,违背常理和逻辑的战法战术。时时可见。
这最让逢纪烦恼。信,可能中了敌人奸计。不信,一旦涉国失守,他逢纪担不起干系。
“儁乂,我有个想法!”
“元图先生请讲。张郃听令就是。”井陉之败后,张郃遭袁绍冷遇,心中郁闷。好友高览多次开导,张郃才渐渐摆脱心理阴影,学着高览,变得低调了许多。
逢纪沉思不语……
袁绍有一个习惯,很多时候,并不给出明确的指示。
这貌似体现了袁绍对下属的信任,但很多人就吃了这“信任”的亏。
一旦属下做出错误判断,导致失败。属下就要承担罪责,而“信任”则成为加重罪则的理由。
当然,袁绍对属下的惩处,通常比较宽松。冷遇,是袁绍最常用的,处罚手下的手段。
逢纪,深知袁绍的习惯。他已经超越田丰,成为袁绍最信任的首席幕僚,如果这一次出现失误,不仅是他。连带他支持的袁尚,都要成为袁绍冷遇的对象!
失误,逢纪承受不起。
可是,要做出准确的选择。何其难!
逢纪苦思良久,终于想出权衡之策。
“我们分兵两路,儁乂带一部,支援涉国。某带一部,赶去井陉!”
“井陉?”张郃大惑不解。
与并州军交战的三个方向,相对而言。井陉局势,最平稳。高干虽然受伤,但只是皮肉之伤,没有生命危险,并州军也未在加强对井陉城的攻势。况且,邺城已向井陉派去三千援兵。
张郃忍不住问道:“元图先生以为,并州之意,在于井陉?”
张郃想学高览低调行事,可是天性使然,还是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疑问。“但某以为,并州之主攻方向,更像是河内。”
逢纪摇摇头。“与其猜测敌军意图,被敌军牵着鼻子走,不如以我为主,主动出击!”
张郃惊道:“元图先生要从井陉发起进攻?”
逢纪笑而不答。
并州军的策略,逢纪也看不透。
但是,井陉离刘芒的大本营太原晋阳更近。而且,刘芒的主力,在洛阳、河内一带。
种种迹象表明,井陉兵力不多,并州军难以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