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鞅,变法强秦,而终遭车裂,现在看来,令人痛心疾首。但在当时,就是变法阻力太大,当权者,不得不向贵族妥协,而商鞅成为替罪之羊。
而今的形势,并不比商鞅变法时好多少。
刘芒希望改革成功,但不希望留下后遗症,更不希望张居正像商鞅那样,成为替罪羊。
为预防意外,在授命张居正在太原试推改革的同时,刘芒委任房玄龄为太原、上党、河东三郡督察使,贾逵为河南尹、弘农、河内三地督察使,考核各地县一级官员。
这几个郡,是刘芒治下经济发展重点地区。
考核各地官员施政情况,实属正常。
刘芒还有另一个目的,让房玄龄,随时留意太原税制改革推进情况。
这样做,不是不放心张居正和敬翔,而是防备万一。
改革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会影响全局,必须把风险降至最低。
房玄龄出身世家,容易和太原世家接触。在考察官员的同时,及时了解世家对税制改革的反应,随时汇报。
一旦出现异动,及时协调处理,可助张居正一臂之力。
……
刘芒对并冀一战有功之臣,进行褒奖。
徐晃,在涉国一战,指挥调度有方,出色完成吸引、牵制敌军作用。由上党将军,擢升东并州将军,接替李秀成,驻守井陉。
陈玉成,奋死力战,首功之将!越级擢升,任上党副将。
郝昭,坚守狼孟。从阳曲校尉,擢升井陉校尉。
其余有功将领,自苏定方徐达以下,也各有爵位、食邑、银钱、绢帛奖赏。
与此同时,刘芒授意苏定方徐达,对各地布防进行调整。
调整的目标,与接下来的战略相合,加强对冀州方面防御。把战略进攻的重点,转移到袁术的豫州。
具体安排如下:
苏定方,暂时坐镇阳曲,统领井陉防务。
徐达,坐镇获嘉,统领对东部冀州防务。
檀道济,进驻荡阴,驻守东防冀州前沿。
收复了河内东部,河南尹北向一线防御压力顿减。河南尹的防御重点,变成东部及南部地区。
洛阳将军程咬金,依旧坐镇洛阳,负责京城防务。
傅友德进驻管城(今郑州),统领河南尹东部防务,节制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诸地。
洛阳八关中,西、北、东北几个方向的函谷、小平津、孟津、虎牢关(即旋门关、成皋关),已无敌骚扰之忧。
除连通东西的要路函谷关,仍需重点防御外,其余各关,只安排日常防务。
……
河南南部,开封、新郑、轘辕关三地,是河南与豫州颍川的交界要地。既是南防袁术的要地,也是日后进攻颍川的前哨。
驻防三地的人选,刘芒和众幕僚颇费一番思量。
刘芒近期的战略重点,已悄然向南部袁术盘踞的豫州转移。
为了不引起袁术的注意,南防袁术的兵马,并未增加。而统兵将领,也不能引人注意。
经过反复考虑,命洛阳八关校尉常遇春、司隶校尉府司马王忠嗣、刚刚投效的岳飞岳鹏举分别统领一部,驻扎在轘辕关、新郑、开封三地。
这三将在军中,声望、人气都不高,更容易麻痹敌人。
而刘芒对三人的能力,充满信心。
安排他们驻防河南南部,让他们多些机会,了解豫州之敌的情况,为下一步征讨袁术,暗做准备。
……
刘芒的战略重点,悄然转移。
而在此之前,已派往豫州的秦琼等人,顺利进入颍川,并分头展开行动。
秦琼命阿贵,赶去伪朝廷所在的扬州九江郡寿春。
秦琼和史阿向东,首先了解颍川东北部与兖州陈留、豫州陈国一带情况。
袁术并非酒囊饭袋。
袁术在颍川北部,将五座城池串联起来,组成一条铁索般的牢固防线。
由西向东,分别是轮氏、阳城、阳翟、长社、鄢陵。
这条防线,部署严密。阳翟城居中,照应东西。
为防止颍川郡内百姓与洛阳方面联络,将防御体系内负黍聚、邟乡、阳关等村落的百姓,全部强行迁往豫州内地及寿春等地。
百姓被迫背井离乡,苦不堪言。
秦琼和史阿,来到豫兖交界。
敌军布防之严密,令秦琼吃惊。如果强行从这一带进攻,必将是一场伤亡惨重的恶战!(未完待续。)
第0691章 敌人布防很严密()
刘芒派秦琼来豫州,除因秦琼有丰富的江湖经验外,还因为秦琼懂得统兵。
秦琼领受的任务,就是勘察颍川北部各地,为日后进军,提供进军路线参考。
秦琼史阿,驻马四望。
一条人工河,纵贯南北,划分了东面的兖州陈留,与西面豫州颍川。
此河名为贾鲁,也许,很多人未曾闻其名。
贾鲁河之名,始于元代。
而在汉末,此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鸿沟!(贾鲁河系鸿沟一说,并未经所有学者认可,但确有此种观点。)
没错,就是楚汉相争时,著名的鸿沟!
鸿沟中段,还连接着一个大大有名的地点——朱仙镇!
历史上,曾有岳飞与金兵大战朱仙镇一说。
而现在,岳飞岳鹏举恰巧正驻防在开封朱仙镇一带!
刘芒安排岳飞驻守开封,完全是巧合。
但这种巧合,也许,将引起一场名垂史册的战役!
……
鸿沟,本是战国时期,魏国修建的农田灌溉工程。
却因其连通南北、隔断东西,串联朱仙镇等几处战略要地,而使其成为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
鸿沟以东,是陈留。
陈留,被张邈所占据。
陈留北部,是吕布占据的东郡;陈留南部,是袁术的地盘。
张邈在陈留的防御重点,主要在东西两个方向。东部济阳防范曹操;西部浚仪、陈留、尉氏,防范刘芒。
陈留尉氏与颍川鄢陵,隔鸿沟而望。两座城,一东一西,一南一北,扼守住鸿沟东南西北各处要道。
鸿沟一线通路,难行!
……
秦琼史阿,继续向西,考察长社一带。
长社,地处颍川东北部,位于颖水支流洧水南岸。(洧,音韦)
以洧水为天然屏障,与河南新郑县,隔水相望。
洧水,并不宽阔。但是,水流很急。
秦琼在岸边伫立良久,愁眉紧锁。
一水之隔的北岸,就是河南地界。
对岸,草木茂盛,隐约可见缕缕炊烟。与南岸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悠扬的歌声,从对岸隐约传来: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只闻歌声,不见其人。
“二哥,好像是常姑娘在唱歌啊!”史阿讨好地说了一句,见秦琼没有反应,又赶紧纠正。“没二嫂唱得好听!”
“你说什么?”
“呃……我啥也没说!”
秦琼没听清史阿说什么,但他的确想起了常晶。
“二哥,你咋了?”
“啊?没咋?”
“没咋?”史阿挠挠脑袋。“这歌唱得啥?”
“没啥,说了你也不懂。”
秦琼敷衍着,心里却泛起阵阵甜蜜,他想起了常晶姑娘。
他听常晶唱过这首歌。
这首歌,名为《溱洧》,出自《诗经》之《郑风》。(溱,通臻)
和众多诗经中的曲目一样,这首《溱洧》,也是********之歌。
说的是男女在河边游玩,女子要过河看风景,男子答曰自己曾经去过。女子便央求男子陪自己再去一次。男女嬉笑同行,欢欢乐乐……
秦琼仿佛看到,远在洛阳的常晶姑娘,伫立在高岗上,日思夜盼,等待自己归去,央求自己陪她出去游玩……
亏欠姑娘太多了。
如果有一天,姑娘让自己陪着去某个地方,即使自己去过百遍千遍,也一定要欣然而往……
史阿机灵,从秦琼的表情中,已看出端倪。
和秦琼混熟了,啥话都敢说,史阿坏笑着道:“二哥,你是不是想二嫂了?”
秦琼一瞪眼。
“下马!”
“干、干啥?”
“下河!”
秦琼史阿,褪去鞋袜,挽起裤腿,尝试着,踏入冰冷的洧水。
初春的河水,冰寒刺骨,还是其次。没走几步,河水已堪堪漫过膝盖。
“停!”
秦琼喝住史阿。自己却褪去衣物,只剩下一条犊鼻裤。
秦琼把衣服抛给史阿。
“二哥,你想咋?”
“试试深浅。”秦琼答了一声,小心地往河中走去。
河底下降很快,秦琼才走了十几步,河水已经漫至胸口。冰冷的河水,冰得秦琼只打冷战。胳膊上的肌肉,紧张成一个个鸡蛋大的疙瘩!
这才走了十之一二,就已如此之深。秦琼赶紧退了回来。
现在是初春,水位较低。
再过个把月,春水上涨,大军根本无法涉水过河。
秦琼失望……
……
颍川地域不大,人口却不少,原有四十几万人。小小一个郡,已相当于并州整个州人口的三分之二。
可是,袁术建立伪朝廷,为了所谓“移民兴都”政策,也为了避免颍川北部百姓逃往河南,强令颍川北部百姓南迁。
昔日,喧闹的颍川北部,已少有人烟,遍地是南迁百姓遗弃的房屋。
秦琼史阿,寻了废弃的空房子,拢了火取暖歇息。
史阿忙着煮饭,秦琼坐在火堆旁,沉思不语。
鄢陵、长社一带,地处中原西部平原的边缘。
但是,经过几日考察,这一带,虽没有大山阻隔,却有纵横难涉的河流。且有敌军重兵布防。实在不适合大兵团推进作战。
再往西,就是阳翟、阳城、轮氏三地。
这三地,嵩山横亘,分隔司隶和豫州。
其间虽有南北通道,但大军行进,有诸多不便。最重要的是,大军难以隐藏行踪,且无法快速推进。
这么怎么办?
秦琼苦思无计,一筹莫展。
“咣!”
史阿将煮饭的陶罐顿在秦琼面前。
“哎呀娘啊,烫死我了!”史阿双手捏着耳垂,嘴里发着咝咝哈哈的声音。
“你先吃吧,我不饿。”
史阿吹吹手指,道:“二哥你是不是为地形发愁?”
秦琼“嗯”了一声。
“二哥,其实吧,我觉得咱们用不着犯愁。主公身边,那些个幕僚,精得恨不能长八个脑袋九个心眼!咱们没有办法,但他们一准有主意。”
史阿话粗理不粗,秦琼的眉头舒展开了。
扒拉几口饭,秦琼道:“明儿早,咱们分头走。我去阳城、轮氏那边看看,你去阳翟,务必把颍川驻军情况,摸查清楚。”
“二哥放心吧!”
哥儿俩约定好会面的地点,小睡一会儿。天刚亮,便分头出发。
秦琼直奔颍川北部的嵩山……(未完待续。)
第0692章 江湖又传英雄令()
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