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5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子仪,别称郭令公、郭汾阳。中唐政治家、军事家。

    中武举而从军,早年不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率兵勤王,收复失地。征讨叛军,收复东西两京。抵御吐蕃,说服回纥。

    官至太尉、尚书令,封爵代国公、汾阳郡王。被唐代宗尊为“尚父”。追赠太师、谥忠武。

    历朝供奉古今功臣、名将,均将郭子仪列入其中。

    代入身份:雍州郑县郭氏子弟。

    郭子仪、李光弼同时激活!

    李光弼被公孙度收入麾下,根据系统显示的信息,郭子仪虽在雍州,但尚未归属某一方诸侯,一定要设法将其招募!

    嗡……

    人才激活提醒!

    鱼朝恩,中唐专权宦官。

    安史之乱,侍奉太子、拥立新皇有功,得重用,被授予兵权。开启中晚唐宦官专权先河。

    代入身份:蜀王宫内太监。

    这种货色,没出现在自己身边就好。

    四个附带人才已经全部现身,不知道会不会有额外附带人才?

    嗡……

    果然有!

    额外附带人才激活提醒,详情未知。

    刘芒已经习惯了系统的“详情未知”。额外附带人才,无从猜测。与之相比,刘芒更关心,宦官鱼朝恩会给益州刘裕添什么乱……

    ……

    益州刘裕,并没有什么麻烦。

    成都宫廷政变,虽然血腥,却没掀起大的波澜。

    刘裕在清除了刘璋、赵韪两派势力的同时,拉拢忠诚于刘焉的臣属,并擢升提拔了一批少壮派亲信。

    益州人杰地灵。

    刘裕之父刘焉手下,原来就云集了庞义、张肃、张松、张任、严颜等能臣武将。

    刘裕继位蜀王后,又擢升了蓝玉、冷苞、高沛、雷铜、甘宁等猛将。

    而庞籍,作为刘裕潜邸时期的属下,是刘裕登上蜀王之位的首功之人,自然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国相。

    刘裕虽然成为益州最高统治者,但其继位,名不正言不顺。蜀中之人,多有议论。

    刘裕问计庞籍,如何收服人心。

    庞籍道:“蜀地封闭,生活安逸。市井虽多非议,吾王却不必记挂在心。说易做难,庶民在意者,衣食也,缘何生事?”

    庞籍认为,刘裕的才干,远胜刘焉、刘璋。

    百姓在意的,是好生活,而不是谁当蜀王。只要假以时日,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自然就会认可新蜀王。

    庞籍还建议,提拔那些职位低,有才干的官吏。尤其是年轻的官吏,获重用,一定死心塌地效忠。

    刘裕听从庞籍的建议,先后提拔了零陵人刘巴刘子初、南阳人李严李正方、阆中人黄权黄公衡等。

    刘裕杀了哥哥刘璋,夺得蜀王之位。这一点,人们议论最多,认为刘裕残暴,不计亲情。

    庞籍又献一计,重用陈留人吴懿吴子远。

    吴懿的父亲与刘裕的父亲刘焉是世交,早年随刘焉赴益州,两家还结了亲。

    吴懿的妹妹,嫁给了刘裕的三哥刘瑁。

    提拔哥哥遗孀的亲眷,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井非议。

    刘裕在益州,改革弊政,提拔贤能之举,也吸引了外地人才。

    张松推荐了两个人才,同是扶风人,且是好友的孟达孟子敬和法正法孝直。

    孟达不愿为西凉军效力,入蜀来投,得重用。

    法正虽只有二十岁,但兼具文韬武略,立刻得到刘裕重用,任命为蜀王府长史。

    这下,张松郁闷了。

    自己举荐的人才,都获重用。而自己,却被不凉不热地搁在一边。

    尤其是法正,以前未做过官,直接就位列自己之上。

    张松既嫉妒,又憋屈!我不就是长得丑吗?长得丑就该被歧视吗?

    ……

    刘裕用人,不拘一格。

    唯一令庞籍等臣属疑惑的,是刘裕重用宦官鱼朝恩。

    庞籍向刘裕进言,不应将“阉竖”当做亲信。

    刘裕笑答:“朝堂之事,醇之(庞籍字)熟稔。这宫内之事嘛,醇之就不如本王更明白了,哈哈哈……”(未完待续。)

第0860章 嵩山军事会议() 
新年第一天清早,宿卫通禀,李岩求见。

    李岩身后,跟着一人。

    此人身高体壮,相貌威武。步态稳健,年纪虽不大,却持重老成。

    一见刘芒,躬身行礼,称:“京兆尹郑县郭子仪,拜见太尉。”

    刘芒大喜。

    半夜召唤后,刘芒就想着让李岩打听并设法招募郭子仪,没想到,郭子仪大清早便登门拜见。

    系统说过,五围越高,招募人才越容易,果不其然。

    李岩道:“郭公子乃郑县郭氏子弟,与仲和将军同族。”

    “哦。”

    历史上,郭侃就是郭子仪的后裔。

    两人同宗同族,分别从中唐和宋元来到这个时代,还是同族,真有缘分。

    只是,看郭子仪的样子,似乎比郭侃还要小几岁。

    “子仪和仲和,谁年长些?”

    郭子仪道:“仲和年长几岁,但论家中辈分,在下高仲和两辈。”

    刘芒心里暗笑,点了点头。

    就是说,郭子仪是郭侃的叔爷。大家族,长辈比晚辈年龄小的情况,很常见。

    想着郭侃见到郭子仪要恭敬行礼,还要叫叔爷,实在好玩。

    不过若以前世论,郭子仪比郭侃大着五百多岁,郭侃喊“叔爷”,一点不委屈。

    郑县郭氏,在雍凉一带颇有名望。

    董卓复出后,西凉军积极扩充兵力,招募才能之士。

    李傕、张济等人,都曾派人招揽郭子仪,均被其拒绝。

    后来,有人暗中通风,董卓也欲派人招募郭子仪。郭子仪出身堂堂正正,自然不肯为董卓这样的逆贼效力。

    只是,董卓霸道,若拒绝,恐连累家族,郭子仪索性以游历为名,东出潼关,赶来洛阳。

    郭子仪归心,此次召唤的附带人才,均有归属。

    只剩下招募的特殊人才,和额外附带人才,尚未现身。

    这两人是谁,刘芒无暇顾及了。他要赶去嵩山,召开军政会议。

    ……

    这次会议,早在新年之前,便已确定,主题是商讨雍凉及豫州军政事务。

    天气转暖,西凉军随时可能生事,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与西凉军开战,主战场一定在弘农、河东。

    但是,主战场只是战争胜负的表象,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天时地利、后勤补给、双方准备、周边态势,都是胜败的决定因素。

    综合各种条件,洛阳并不怕与西凉军一战。

    刘芒唯一担心的,是周边局势。

    东面袁绍、南面袁术,避免袁氏两兄弟和西凉军联手,是赢得与西凉一战的关键。

    此次会议的议题,就是商谈对二袁的策略,以及河南、颍川、南阳一带防务。

    与会人员,以驻守河南、颍川、南阳军政主要人员为主,包括刘伯温、杜如晦、王守仁、高熲、徐达、常遇春、张须陀、王忠嗣、岳飞等。

    郭子仪虽刚刚投身刘芒帐下,但其熟悉雍凉之事,也列席参加。

    为了便于颍川、南阳众文武参会,会议地点选在嵩山嵩阳书院。

    刘芒带长孙无垢和上官婉儿同去嵩山。

    婉儿是超级秘书,常参加此类会议。

    最近无垢心情不是很好,刘芒带她出来,只为让她散散心。

    ……

    无垢是刘芒的夫人,是正妻。

    袭人和婉儿都为刘芒生了女儿,无垢很想为刘芒生下子嗣。可是,嫁给刘芒三年了,无垢始终没有怀孕。

    无垢找李时珍把过脉,李时珍说,无垢气血经脉没有问题,始终未能得喜,应系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之故。

    无垢虽从不参与军政事务,但刘芒为军国之事操劳,甚至还亲赴前线征战,无垢怎能不担心?

    而且,无垢身为刘芒的夫人,主一家之事。替刘芒担心的同时,还要掌管府中诸事,照顾婆婆,协调姐妹关系。

    一家虽小,事情却多。

    治家如治国。

    无垢不仅要治家,又是还要帮刘芒处理一些善后事宜。

    刘芒军政事务缠身,有时难免气急发火。身边的属下,比如高宠、杨再兴等,都被刘芒发过脾气。

    高宠等人,虽是刘芒最亲信的将领,但被斥责,谁都会感到委屈。这时候,常常是长孙无垢出面,安抚众人。

    无垢替刘芒分担责任,却不能让刘芒分担自己的烦心事。

    每每遇到难事,无垢都是默默承担下来,不让刘芒知晓,以免其分心。

    刘芒了解无垢、珍爱无垢,才借这个机会,带她来嵩山放松一下身心。

    ……

    这次会议主题明确,与会者都是大能之士,简单问题,很快就确定了解决方案和人选,加以落实。

    难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如何防范袁绍趁火打劫?如何防止袁术捣乱?如何集中各多兵力,应对西凉军?

    应对袁绍。

    高熲认为,袁绍最注重名声,应充分利用其这一特点。

    袁绍不仅爱惜自己的名声,连选人用人,也十分注意名声。甚至,对于对手、敌人的名声,袁绍也很在意。

    如果敌手是名声鹊起的知名大将,袁绍就会有诸多忌惮。

    苏定方、徐达成名已久,是洛阳军中,数一数二的大将。数次与冀州交战,均获大胜。

    有苏定方坐镇并州、徐达坐镇河南尹和河内郡,袁绍轻易不敢对并州、司隶用兵。

    众人赞同高熲的建议。

    王守仁补充,用名声威吓,有作用,但尚不足以断绝袁绍对司隶用兵的想法。

    “心有所想,难免心动。移其心之所想,方能阻止其心动。”

    移其心,就是要转移袁绍的注意力。

    袁绍目前雄踞幽冀之地,相邻诸侯,除了刘芒,只有辽东公孙度和青兖曹操。

    冀州暗探报告,田丰曾强烈建议袁绍早定辽东,却被袁绍否决。

    袁绍多谋少断。

    想得多,想得勤,但行动慢,犹豫不定。而且,袁绍顾及名声,最忌讳认错。

    既然否决了田丰的战略建议,就不会吃回头草,以免遭人耻笑。

    而种种迹象表明,袁绍始终惦记着曹操的青州和兖州。

    设法挑起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矛盾,让袁绍的注意力从司隶转向青兖!

    如何挑起袁曹的矛盾?

    还是利用袁绍爱名声、爱嫉妒的特点!

    刘芒已经有了想法。“有两个人,凭寥寥数语,区区几字,便可勾起袁本初嫉妒之心!”(未完待续。)

第0861章 良马易得万里路难() 
至于袁术,则相对简单些。

    颍川南阳之战,袁术兵力折损近半。李助侯君集临阵叛逃,更大大削弱了豫州军的士气。

    只要略施计谋,进一步扰乱豫州军之心,再以周边诸侯牵制,袁术必不敢北向。

    刘伯温、高熲等人的脑子,随随便便想条小计谋,就够袁术折腾的。

    高熲建议,利用杨弘之死造文章。

    杨弘,早期追随袁术,曾任长史,是袁术最信任的幕僚。

    杨弘奉命镇守袁术的老巢南阳,李助侯君集欲夺南阳自立,设计杀了杨弘。

    其中具体细节,寿春方面并不十分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