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马方面,夏侯惇、韦孝宽、萧摩诃部,原本进展顺利,将高顺部围困在白马城中。
张邈亲率陈留军增援白马,夏侯惇命萧摩诃率部拦截。
张邈部将刘仁轨,献计诈败,诱萧摩诃深入,反将萧摩诃部困于小镇韦乡。
多亏韦孝宽及时增援,救萧摩诃脱困。
虽未遭受太大损失,但白马一带的防线,却被陈留军冲破。
目前,张邈军已在白马西南方向站稳,扎下大营,与白马城遥相呼应。夏侯惇部想要攻取白马,已经没有可能。甚至,能否挡住高顺张邈两路夹击,都很难说。
折损大将,曹操悲痛。
进兵不利,曹操气恼。
正在此时,又有不利的消息传来……
第1147章 曹孟德搅乱局面()
冀州袁绍,在冀兖交界处,集结重兵!
对于濮阳陈留问题,袁绍的态度很微妙,表现很老道。
濮阳陈留,是目前冀州通往中原腹地的唯一通道,袁绍绝不允许这扇大门被曹操封闭。
袁绍早想将两地据为己有,但是,正如陈宫在给曹操的回复中所说,“无罪而伐”不义也。没有正当理由,夺取两地,是惹祸上身,将成为众矢之的。
最理想的,莫过于拉拢吕布张邈,使他们成为自己的附庸。
吕布张邈处于中原要害位置,实力弱小,且与刘芒有过节,各种条件,都十分满足袁绍小弟的标准!
袁绍曾多次向吕布、张邈示好,但吕布张邈,却三番五次回绝了好意。
不能硬来,袁绍只能等待合适的契机。
曹操兴兵濮阳,机会来了!
冀州幕僚建议,立刻出兵,进攻曹操,顺势占领濮阳、陈留。
但是,袁绍没有这样做。
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对于这种博弈,袁绍有自己的想法。
出兵进攻曹操,不是不可以,却是下策。
进攻曹操,师出有名。顺势抢占濮阳、陈留,却名不正,言不顺。
况且,实力强大的刘芒,也不会坐视不理。
袁绍希望采取上策。
而上策就是,吕布抵挡不住曹操的进攻,请求自己出兵协助。
如此,则名正言顺,也可收服吕布张邈之心。
可是,等来等去,吕布就是不派人来求援,袁绍坐不住了。
袁绍不知吕布为何不来求援,袁绍只知道,再等下去,一旦曹操吞灭了吕布张邈,一切就晚了!
上策无法实施,袁绍只能采取中策。
集结重兵于冀兖边界,对曹操施压。
如果曹操知难而退,袁绍对吕布也有施以援手之情。如果曹操一意孤行,誓要剿灭吕布,那么,袁绍只能对曹操下手。
……
袁绍不插手,才奇怪。
对此,曹操绝对兴兵时,早有考虑。
曹操不怕袁绍插手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刘芒。
刘芒不希望曹操夺回濮阳,更不希望濮阳和陈留归属袁绍。
曹操确信,如果袁绍进入兖州境内,刘芒绝不会袖手旁观。
决定兴兵之时,曹操已做好打算。能快速、顺利夺回濮阳最好。受阻的话,如能将刘芒和袁绍牵着进其中,加深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可算作收获。
冀州的动向,并非曹操关注的重点。刘芒的态度,才是关键。
司隶河南尹东部,徐达军团屯驻已久。
但是,从徐达军团的规模及近期动向看,并无急于插手之迹象。
刘芒到底什么态度?
……
“报!刘太尉来信。”
“速速呈上!”
曹操展开刘芒的书信,扫了一眼,伸手抓抓胡子,神情古怪。
刘芒的信,是曹操接到过的,内容最为简短的书信。信上,只有两个字——冀州!
曹操是个聪明人,刘芒信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意思再明确不过。
曹操知道,刘芒不希望自己夺回濮阳,这“冀州”二字,无非两个含义,即使提醒曹操,提防冀州袁绍,又是一种承诺,承诺日后帮助曹操,对付袁绍。
刘芒的态度,曹操不能不认真考虑。
但是,刘芒的承诺,只是含蓄的空头支票。
曹操看罢,冷哼两声,将信递给郭嘉等。
郭嘉看罢,轻轻一笑:“刘绛天油滑啊!不想出兵相助,还想博取止战息兵的名声,做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想得美!”曹操怒哼一声。
郭嘉道:“不过,刘绛天既然插手,我们再攻濮阳,难有胜算。”
“濮阳之事,可以暂缓。但是,决不能让他捡现成便宜。袁术已灭,他下一步,一定会解决雍凉问题,让我替他牵制难缠的袁绍。便宜自己占,麻烦让我背,哼!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拖进来!”
“明公,嘉有一计。”
“如何?”
“将战火引至兖冀司隶交界之处,只要诱使袁本初进兵兖州,刘绛天只能随之而来。如此,多方纠缠,谁都别想轻易脱身。”
“好!”曹操快步走到地图前,伸手比划片刻,猛一拍几案。“就这么定了!”
……
快马如风,信报飞传而至。
“紧急军情!”
刘芒看罢,不禁变色。
徐达发来紧急情报,兖州军突然改变战略,放弃了对濮阳、卫国、咸城的进攻,几路大军,一起绕至东郡西部的白马。
夏侯惇一部,向西迫退张邈的陈留军。
乐进李典部,切断白马与濮阳之间交通,阻断吕布的救援通路。
曹操整合中军及于禁、曹昂几路兵马,直逼白马城!
“老曹要强攻白马?”
刘芒不相信,刘伯温杜如晦,也不相信。
从战略角度看,濮阳周边几座城池,白马的战略价值最低。
白马城,取之易,固守难。夺取白马,唯一的作用,是干扰吕布与张邈之间的联络。
曹操油滑,不易冲动。强攻白马,非明智之举,为何如此?
杜如晦道:“曹孟德此举,可谓破釜沉舟。他强攻白马,袁本初不会置之不理,定会进兵兖州。”
刘伯温捋须道:“老曹下了血本,只为拉主公下水啊!”
“你们什么意见?”
“曹袁双方,谁取白马,均不利于我,只能出兵了。”
刘芒点点头,走到悬挂的地图前,凝望良久。
正如曹操所分析,消灭袁术后,刘芒的下一个战略目标,乃是雍凉。
为了消灭杨广,必须保证东、南两向安定。一旦袁绍涉足兖州,东部难有安宁之日。
老曹油滑,可恶!
刘芒暗骂一句。
曹操此举,打乱了刘芒的战略构想。
刘芒揉揉太阳穴,稳定下心情。
不能让袁绍占据白马,也不能轻易与冀州发生大规模冲突。
为了阻止袁绍,必须出兵。
为了避免冲突,必须辅以外交手段。
深思熟虑后,刘芒终于做出决定:传令徐达,进兵兖州!
同时传下命令,刘芒要返回洛阳。命裴矩火速南下,领受出使冀州任务。
……
曹操围困白马,迫使刘芒、袁绍同时出兵。
洛阳军在西,冀州军在北,兖州军占据东、南。
三方大军,云集于弹丸小城白马。
任何一方,各有忌惮,都不甘心。
三方心里,都有算盘。兴起滔天战祸,谁都没有把握。如何收场,天下注目……
【第十卷终】
【第十一卷】随即开启……
第1148章 熙熙攘攘皆为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天下人无不受利益驱使,所做的总结。
买卖的本质,是利益。战争的本质,亦然。
战争,争夺的核心,就是利益。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战争,有的冠以义名,有的被斥为不义,还有很多,被冠之以政治观念、宗教信仰等形形色色的理由。
政治之争,既权利之争。宗教之争,既精神之争。归根结底,还是摆脱不了“利益”二字。
只要有利可图,亿万人之性命,鸿毛尔。
白马形势,也是如此。
只不过,相关各方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白马,而是为了防止别人夺取。
刘芒、袁绍、曹操,谁想将濮阳一带据为己有,但是,谁这样做,谁就将成为另外两方的敌人,以一敌二,谁都没有把握。
白马城,距离三方大本营都不远。
无有供给之忧,三方都很沉着。既不主动惹事,也绝不示弱,更不会轻易退兵。
……
三方盯着白马城,僵持于此,而白马目前的主人吕布,倒成了看客。
三强汇聚,陈列兵马十数万。
战事若起,还会有更多兵马蜂拥而来。
这么大的场面,就在自家门前,吕布血脉贲张。
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吕布真希望三强打个天翻地覆,斗个你死我活。
可是,三强迟迟不动手,吕布等得心痒。他很想主动惹些事端,挑起大战!
陈宫赶紧劝道:“温侯,稳重啊!覆巢之下,无有完卵。此战若起,有如山崩,我们居于其中,焉能幸免?”
吕布兴奋难耐。“有此一战,不枉此生!壮烈而亡,胜于苟且偷生!”
惹事等于找死,吕布焉能不知。
吕布并非想死,他难以忍受的是,作为主人,竟被三强无视。
陈宫反复规劝,解释说,三强虽都气势汹汹,但谁都没有准备充分,没有必胜的把握。目前形势,这一仗很难打起来。
吕布甚感失望。
仗打不起来,吕布也受不了被人家忽视。“既然都无决战之意,为何还要僵持于此?”
“不敢先退,只怕他人得寸进尺。僵持不动,是在等待契机,等待收场的台阶。”
“哦……”吕布眼睛突然一亮。“既然如此,某当出面,调停三方,罢兵收手!”
吕布思来想去,还是想显示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可,万万不可!”陈宫赶紧浇上一盆凉水。
陈宫耐心劝说,此时必须稳住。
三强对峙,勾心斗角之时,千万不能急于选边站队。
三强僵持,他们自己都难以确定,谁是友,谁是敌。此时冒头,不仅做不成好人,甚至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而现有的地盘,有可能成为三强谈判瓜分的筹码!
“当下局面,静等为上。”
“等啊?”吕布对这一上策,实在没有兴趣。
“然也!静等无损,且有利可图。”
“蝇头小利,某看不上。”吕布百无聊赖,“某还是去练功吧。”
陈宫说得没错。
此时,三强较量的是气势和外交手段,他们的目标,已不是白马、濮阳。
为了争取更多支持,三强纷纷对吕布示好。
曹操虽然没有主动表示,但也停止了对吕布军队的攻击。
刘芒则让徐达,主动与吕布方面联络,沟通感情。
袁绍表现得更为积极,以盟主老大的姿态,对吕布张邈嘘寒问暖,提供了不少军需。
……
白马局势,渐趋平稳,当事各方,都稍稍松了一口气。包括和中原局势密切相关之人,也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