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周国公-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不明所以,但是其中嘲讽之意还是很明显的。褚遂良紧皱眉头:“不知太尉为何发笑?”

    听着他问完,长孙无忌立刻收声用虎目狠狠的盯着他。长孙无忌积累一生的气势,即便是如今的褚遂良又怎能抵抗,直到看的他浑身都不舒服了之后,才说到:“老夫只知这天下姓李,不知从何时起,这天下竟然姓褚了?”

    诛心,诛心之言。

    这话要是流传出去了,莫不说褚遂良一人官职不保,性命丢掉,他褚氏一族恐怕都会被牵累。

    褚遂良把眼睛瞪大了,似乎是不敢相信长孙无忌这么说。吓得他面色惨败,竟然一时之间都忘了反驳了。等到反应过来之后才骤然惊呼:“太尉为何害我?”

    “害你?老夫这是在救你啊。”长孙无忌大手在小几上重重一拍,厉声暴呵:“你都快忘了自己姓什么了,这天下是你一人说了算吗?堂堂礼部尚书,难道你一言就可随意任免?那么多寒门官员,难道你就可随意贬谪?你难道不知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官员任免皆决于陛下之手,你好大的胆子啊,褚遂良,褚登善!”

    长孙无忌勃然大怒,吓得褚遂良面无人色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行礼听着,等到长孙无忌吼过了之后才敢九十度弯腰:“登善一时情急,竟犯下滔天大错,请太尉责罚。”

    他也明白了长孙无忌为何会如此生气,这会儿被吼了以后倒是静下心来了,刚才自己真是鬼迷心窍了。

    来济和韩瑗越发的尴尬了,坐在这里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长孙无忌继续用虎目狠狠的瞪着他,也没喊他起身。过了良久之后,才缓缓的说到:“起身,你要谨记,先帝知你忠心才选你为辅政大臣。切莫因身份变动,竟忘了根本,需知你我能有今日都是先帝恩德,都是陛下仁厚。”

    “今日太尉教导,在下必定熟记于心。”又恭恭敬敬的施礼之后,才敢起身坐下,这下子但是也不太着急,刚才的慌乱之色也不见了。褚遂良就是褚遂良,不是庸人。否则也不会被晚年的李世民看重,最后留下来给李治作为辅政大臣。(。)

第二百一十五章 计出三相() 
在褚遂良总算是回归于平静之后,这四位大唐帝国处于权利巅峰的男人,总算是能够心平气和的静下来好好的聊聊这件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的事情了。

    来济率先开口:“太尉,褚相刚刚所言虽有不妥之处,但总体上理儿还是这个理儿。在下也是这个意思,此风不可长,今日有许敬宗李义府,明天就敢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兴风作浪。我等不可不防啊。”

    来济的声音之中充斥着阳刚之气,和强硬的态度。他的脾气比起褚遂良来说再上不再下。更何况,他可是目前大唐宰相之中唯一一个出身军旅,而且是军人世家的人。

    如今怒目圆瞪,一张黑脸之上满是严肃和冷峻。仿佛这里不是长孙府而是战场之上一般。

    韩瑗跟来济则是两个反差,他一副白白净净的样子,脸上也总是带着笑容,见了谁都是和风细雨,说话也从不粗声大气。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颇有一番世家大族出身的气质。

    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好说话,脾气温和,但是知道他的人却没有一个不头疼的。生性执拗,认死理儿,一件事情说一不二完全没得商量。就是李治对于这个货也是十分头疼,仿佛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政治交换,他认定的你不去做,就一遍两遍三遍的不断上书让人头疼的不行。不过好在他认定的也大多都是于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而且做事能力也是一流,加上长孙无忌的保举和支持他才能够问鼎相位。

    “太尉。褚相。来相言之有理啊。许敬宗此人一向老谋深算。绝对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就对中宫出手,其背后定然有人。这天底下,恐怕就没有比咱们的昭仪娘娘更希望中宫有失的了。昭仪有子,若是如今此风咱们刹不住,将来等太子和皇子殿下都长成之后,这朝堂之中还不定要掀起多大的风波呢。”

    都不说别的,光是这份眼光就不是一般人赶得上的。甚至是难以望其项背,韩瑗的眼光从来不局限于一朝一夕。他往往能够看到更长远的地方,能够未雨绸缪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却也往往忽略了眼前,难以保住自身。

    来济看不到韩瑗那么远,军旅养成的习惯让他比任何人更懂得抓住现在和机不可失的重要性。两个人的性格完全呈现了互补的趋势,长孙无忌甚至曾经有过预言,若是给他们两个时间,将来他们会成为这李治朝的又一个“房谋杜断”。

    当年在李世民麾下,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闻名天下的人物。房玄龄善于思虑,能将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考虑的妥妥当当,但是却偏偏有些优柔寡断难以决策。杜如晦没有房玄龄那般。能将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的都考虑妥当,但是他却偏偏行事果决。能准确判断出来正确与否,并且得出结论。两人一配合,几乎能将这天下大事处理的妥妥当当。这“房谋杜断”的名声也就渐渐的传了出去。

    如今的韩瑗来济同样是如此,一个善于前瞻,有远见卓识。一个善于把握现在,能够处理好当前之事。褚遂良难以交托大任,长孙无忌断定一旦自己有个万一,他恐怕不久就会触怒李治遭到贬谪。所以他特意挑了韩瑗来济两个人作为李治将来的臂膀。如今不过是因为时日尚短,他们还没有展现出来自身完全的才能。不过将来有的是机会,他们现在在这个宰相班子里还不过是两个相对来说的年轻人,这还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长孙无忌坐在上首,恢复了那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看着他们三个。缓缓开口说到:“依三位之意,如今该当如何?”

    褚遂良,来济,韩瑗看了一眼对方互相点了个头,韩瑗开口说到:“贬谪许敬宗李义府,寒门官员其余的大多不成气候,留他们在朝中也无所谓,罚一罚俸禄也就够他们受的了。”

    不是他们不想将所有的寒门官员都贬谪了,实在是朝廷要这些人还有的是用处呢。自从隋朝隋炀帝开启的科举制度之后,这天下人的心就都活起来了。人人都想着通过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却成为了天下人的一种心灵寄托。即便是科举时间不定,取士不多,但也可以起到一种仪式性的作用。这些科举取来的寒门士子,更可以在朝中做一个典型的模范给天下人。

    只有这条道路开了,天下人无论是商贾还是农民都能过安安心心的奔着这个希望去努力。若是把这条路绝了,仍旧是用家族取士,先不说皇帝答应不答应,百姓就第一个不允许。这可不是秦汉三国了,不是家族可以完全掌控天下的时代了。若是真的惹怒了天下百姓,哪一个家族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所以科举必须要进行,寒门官员必须要有,不论是装点门面还是安天下寒门士子的心,他们都是根本不可轻易动摇。只不过,就算是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科举入了朝廷又如何?寒门的一个标签就够这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终其一生都在五品微末小吏上蹉跎了。

    拿着那点儿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俸禄,无论春夏秋冬都穿着朝廷发下来的那么几件衣服,这些寒门官员可怜。但是却也比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好的多了,也比沦为低贱的商贾好多了。不论如何也算是个官儿了,所以这么多年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的科举。

    如今按照韩瑗的计策在把俸禄给停了,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啊。在许敬宗李义府被贬谪的情况下,谁还敢跟着武则天干?谁还敢和中宫过不去?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直重要害。还可以美其名曰,对着天下的寒门官员说只诛首恶,怀着一颗仁慈之心。

    不愧是做到了宰相这个级别的人,长孙无忌轻飘飘的看着韩瑗三人,眼中不知道闪烁着什么样儿的神采,反正是再坐的每一个人都看不透,也猜不明白。(。)

第二百一十六章 叮嘱子孙() 
最终褚遂良,韩瑗,来济心满意足的从长孙府走了出去。完全没有了来的时候那般的愁眉苦脸的样子。三人谈笑风生,颇有一番不将天下事放在心中的样子。

    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这样觉得的,寒门是什么?李义府是哪位?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啊。许敬宗或许是有点儿麻烦,可不过也就是小事一桩。在场的三位宰相难道还干不过一个区区的礼部尚书?至于那么多的寒门官员,先没人罚上一年的俸禄看看老实不老实。若是听话了,学乖了,可以既往不咎。若是依旧我行我素,贬谪一批,再来一批也就是了。

    三人有说有笑的走了,长孙无忌就这样坐在原地甚至都没送上一送。他在心头冷笑,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知道,这个时候即便是他说的再多,他们三个也听不进去了。所以他干脆也就听之任之了。

    长孙冲手中端着食盒走了进来,轻轻的打开,然后摆了几样儿小点心在长孙无忌的小几前:“父亲大人,已经过了午时了,您也连着上朝和三位相公议事了大半天了,用些点心吧。”

    “啊,好啊。”说着拿起了离得最近的那个盘子里的小点心放进嘴里:“为父还真是饿了。你不说还好,你这么一说,点心这个香味儿一飘就更显得有些饥肠辘辘咯。”

    今天朝中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儿,三位宰相走长孙无忌都没送送,长孙冲本以为他心情应该已经糟糕透了。没想到看样子还是不错的。

    “来来来。冲儿坐。和为父一起吃点儿。最近府上这点心做的是越来做好了啊。”

    “是,父亲。”

    长孙冲已经用过午饭了,不过陪着自己的父亲他当然是愿意的。赶紧跪坐下来,顺手也拿起了一块儿点心放进嘴里。

    “冲儿啊,今天朝中的事儿你怎么看啊?”长孙无忌满脸带笑的问道。

    “儿愚鲁,不能明白其中深意。不过总觉得中宫似乎没有许尚书所言如此过分,而陛下也不应该在最后还赏了他一斗珍珠,十贯铜钱。”长孙冲斟酌了一下才说道。

    在他的印象中。小的时候还有刚刚被授官的时候父亲总是询问自己对政事的一些看法。等到年纪大了反而是从来都没有询问过自己的意见了。

    “哦?此言何解啊?”长孙无忌似乎对于他能说出这一番话很是高兴。脸上的笑容把皱纹儿都衬托出来了。

    “儿曾闻写天下之人莫不追名逐利,陛下的赏赐就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世人必定会对陛下所赏赐的行为趋之若鹜。然而此次陛下却因许尚书提议废后而赏,岂不是助长了世人谤叽中宫的风气?”面对着自己的父亲,即便是长孙冲略微有些不适,却也并不畏惧。

    谁知长孙无忌听了之后脸上的笑容竟然全部收敛,一时之间竟然呆滞了。

    长孙冲以为是自己说的有问题,惹得他不快了。赶紧认错道:“儿有错,请父亲勿怪。”

    良久之后,长孙无忌才长长的叹息了口气说道:“我儿何错之有?没想到这堂堂政事堂的大唐宰辅,竟然还不如我儿看的透彻。惜哉悲矣!!!”

    长孙冲不明所以,只能低着头不说一句话。

    又过了一段儿时间之后。长孙无忌仿佛才反应过来:“儿啊,起来吧,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