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在程立的帮助下,两人协商半天,拟出一送礼名单,京城内的卢植、马日磾、朱儁、皇甫嵩、张温、张济、黄婉、邓盛、钟繇等人。

    京城外需要送礼的有郑玄、蔡邕等人。

    至于程立提到的荀家、杨家等名门大族都被高顺否决掉了。

    高顺认为,这些人都是现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支持他建设一个新时代的,交往无益。

    本来他还想拜访王允,无奈王允在宦官的打击下隐名埋姓,不知所踪。

    先让人送礼,然后高顺亲自上门,递上拜帖。

    像大将军何进的家,还必须给门人送礼,否则连门都进不去。

    同时,高顺到达京城,也成了个大家族紧盯的目标,醉仙阁周围的陌生人骤然增多。

    何进对高顺的到来,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当高顺到达京城后,他便派人紧盯着高顺的行动,高顺拜访的第一家便是大将军府,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一些满足,对高顺再没有当初的怨言了,且高顺奉上美酒、黄金、蜀锦等贵重礼品,价值不菲,更让他满意。

    何进弟以姐贵,在宦官的扶持下已做稳了大将军的位置,他积极向士族集团靠拢,逐渐在表面上得到士族的认可。

    黄巾动乱之后,部分地方刺史和太守组建了军队,有了军事力量,每个郡的力量虽说不强,不过加起来却是一股非常强横且难以控制的力量。

    皇帝刘宏不喜欢何进讨好士族的动作,此后根本不给他接触地方军务的机会。

    此时,他虽控制了京城的军队,却无法控制到地方军权,而高顺便是地方军事实力的代表之一,高顺主动来访,便是结交的最好机会。

    何进出身很低,到达京师后拜杨赐为师,期望提高自身的身份,逐渐融入士族阶层,可是事与愿违,在背后,士族依然以屠户称呼他,使得他对士族既爱又恨,处于一种矛盾心理。

    高顺把姿态放的很低,见到何进后立即拜曰:“拜见大将军!”

    何进表现的非常豪爽,大笑道:“哈哈哈,君侯快快请进。”

    陪同的还有陈琳、张津等人,是何进最为亲信的人。

    众人第一次见到高顺,震惊于他的年轻,竟然真的还未结发。

    高顺对何进的客气,进行了积极的回应,现在他可不想节外生枝,他认可大将军是大汉军队的总指挥,大将军但有调遣,绝不推辞。

    对高顺的态度,何进非常满意,虽然他知道这仅仅是表面文章,不过很多士族连这样的表面文章都不愿意做,形成鲜明的对比,暗道,还是寒门和良家子便于控制,不过他内心还是认定,单靠寒门和良家子是成不了大事的,士族的实力超出他的想象。

    高顺出道以来,连续对外公布了几首诗作,每一首都是精品,引得众多文人追捧,大将军也不例外,也非常喜欢高顺的诗篇。于是在谈完正事后,大将军邀请高顺现场做诗一首。

    高顺推辞不过,只好应道:“那顺便献丑了,请大将军出题。”暗想,这样也不错,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文人,而对他有所轻视。

    何进虽说拜师杨赐三年多的时间,不过他公务繁忙,学到肚子里的东西毕竟有限,即便出题,一时也难以开口,他猛然抬头,看见院子墙角边盛开的梅花,心中一计,便说道:“现下梅花开的正当时,便以梅花为题吧。”

    “大将军的题目不错,正合季节。”张津立即拍马屁。

    张津虽说能力一般,不过很会说话,交游很广,在士族的圈子里吃的很开。

    高顺站起身来,看着门外的梅花,立即计上心来,想出前世小学时背诵的一首古诗,不过为了作秀,他还是装出一幅沉思的样子。

    程立焦急的看着高顺,就怕出现意外。

    过了一小会,高顺吟道:“诗的名字就叫《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陈琳听后,反应最快,怕何进听不出其所以然,忙赞美道:“君侯大才,这么短的时间又有一名篇面世。既应眼前景色,又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用雪喻梅花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意味深远,而语句又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过的痕迹;君侯果然是大才,此诗又是一传世佳作。”

第190章梅花先生() 
程立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暗道,主公文采果然不虚,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

    何进大喜,高顺果然给面子,立即让人拿来笔墨,命陈琳立即记录下来。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斐然,能妙笔生花。

    随后,他说道:“君侯,京城文人,以拥有君侯的诗篇为荣,琳希望有此荣幸,恳请君侯赐诗一篇。”

    “前辈过誉了,顺实在汗颜。”陈琳的年龄比高顺大接近二十岁,成名已久,高顺称呼前辈非常自然。

    陈琳再次恳求道:“望君侯勿要推辞。”

    众人都静静的看着高顺,期待更美的诗篇问世。

    高顺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以及他内心想交好何进和陈琳的打算,只好再次退让,说道:“那好吧,顺就献丑了,请前辈出题。”

    陈琳想了一下,故意刁难道:“大将军出的题目不错,正合时下之景,琳便以大将军的题目为题,还是写梅花。”

    这个难度非常高,不仅要写梅花,还要有深意,且文采与刚才的《咏梅》差距不能太大。

    程立脸上露出愤怒的神色。

    高顺故作沉思,在大堂内踱步,一会,吟道:“咏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高顺暗想,幸亏前世是文科出身,没事的时候多背诵了一些古诗,否则今天就不是丢丑的事了。

    陈琳听完,感觉高顺是借诗表达对他的不满,忙向前一步,对着高顺一礼道:“是琳狭隘了,君侯勿怪。”

    “哈哈,前辈客气了,文人以诗会友,请前辈指正。”

    陈琳客气的说道:“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琳受教了,谢过君侯。”

    何进为打破僵局,说道:“君侯果然大才,孔璋,快快记录下来。”

    对于陈琳的错误意会,高顺没有纠正,随后便告辞而回。不过高顺写的两首《咏梅》诗,被何进炫耀,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洛阳,引得众多文人再次折服。

    高顺等人回到醉仙楼,程立非常兴奋,赞道:“主公大才,当时立都惊出一身冷汗,孔璋真是强人所难,幸亏主公文思敏捷、文采了得。”

    “哈哈,诗赋乃小道尔。”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下午,程立又陪高顺去拜访卢植。

    高顺感激当初卢植对他的评价,才使得他在洛阳迅速出名,并让他的势力获得了朝廷任命的第一位县长,使得他的势力顺利起步。

    不过高顺知道卢植是经学大儒,不敢与其长时间的接触,否则就露馅了,提前交代程立,拜访完毕,要提醒他尽快离开。

    现在的卢植,虽没有罢官,不过被朝廷闲置起来,正是情绪低落之时。

    对于高顺的到访,卢植并没有太过惊讶,不过在落魄之时,有人到访,还是让他很高兴的。

    高顺被迎进客厅分宾主落座,李强和程立站在其身后。

    卢植震惊于眼前的少年,这么年轻便立伟业,在冀州连克三城,消灭黄巾主力,而他在宛城,耗时几个月,都未建寸功,怪不得陛下闲置他;更不用说其后对战乌桓,轻松斩杀丘力居,大获全胜,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冠军侯名副其实。

    其文采更是空前绝后,不说以前的大作,就是上午的两首《咏梅》,已是名传千古的杰作了,连他都在期待高顺新的大作面世,好一睹为快。

    对这种文武全才,卢植甚爱,与他不成器的几位学生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

    既然军事上比不过眼前的少年,便想探讨一下文学,卢植问道:“君侯之诗何以如此简短?”

    “顺不追求奇险诘曲,惊人耳目,不在乎规则,更不会追求华丽,而在乎言简而意深,能表达内心所思便可。”

    言简而意深,对文学功底要求更甚,否则连意思都表达不清楚,更何况简练了?卢植不由佩服,小小年纪便别具一格,说道:“老夫厚颜,祈君侯赠诗一首,则价比万金矣。”

    卢植这样的大儒如此说,已经很给面子,高顺不能拒绝,且他有意交好卢植之意,忙说道:“先生看的起顺,顺岂能推辞?请先生出题。”

    卢植对高顺的态度很满意,他本不喜欢辞赋,此举只想考验一下高顺的水平,便说道:“君侯上午所赋之诗,老夫甚喜,便以梅花为题,可否?”

    这时,程立的脸色已被气绿了,心中直骂卢植为老不尊。

    “先生,此处没有梅花,何以赋诗?”

    “哈哈,我等文人应思绪万千,横夸古今,俯仰天地,何以无梅而不能赋诗?”

    高顺只好装作为难的样子说道:“好吧,便以先生之言。”

    起身在客厅内略微徘徊,装作沉思。

    而卢植则像拿到玩具的小孩子一样,心情大好,笑嘻嘻的看着高顺在沉思。

    一会功夫,高顺吟诵道:“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等高顺吟诵完毕,卢植已是满脸羞愧之色;这首辞赋不正是他处境的写照吗?他还没有一个未束发的少年看的透彻。

    卢植起身对高顺一礼道:“谢谢君侯,此诗是老夫今生收到的最好礼物。”

    “先生客气了,先生文武大家,乃朝堂柱石,顺班门弄斧了。”

    “哈哈,后生可畏啊。”

    程立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能交好卢植,程立还是很满意的,这正好应了高顺分化士族的打算。

    返回之后,高顺决定不再亲自拜访剩余的京城名士了,而是让程立以家丞身份代替他前往拜访。

    其他人皆感觉非常失望,否则他们也能得一首高顺的诗词。

    东汉列侯有家丞和庶子两位属官,不管理民政,只负责处理列侯私人事务;封地不满千户的只设庶子一官。

    不过高顺凭借三首《咏梅》更是名声大振,被称为“梅花先生”或者小先生,更以最后一首《咏梅》,震古烁今。

    连皇帝刘宏都对高顺七步成诗的文才大为赞叹,且三篇《咏梅》更是一篇更比一篇好,必将是流传后世的佳作,暗叹,当初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太学中有学子把高顺所有的诗篇整理出来,广为传颂。

    高顺暗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第191章张让诡计() 
高顺到达京师后先是派人给张让送礼,随后一天才开始拜访其他人士,张让对此很满意;且高顺拜访的第一家便是大将军,现在大将军何进与宦官的关系还处于友好期,张让对此更没有不满,甚至暗夸高顺会办事。

    不过让他感觉美中不足的是高顺没有亲自去拜访他,更因为没有高顺的诗词而感到不足。

    最为恼火的还是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