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

    男方这边的礼仪由卢植卢子干等人主持。

    周飞身穿大红喜服,骑着装饰豪华的马匹,就是木偶一样被摆布,只需遵照命令执行便可。

    而高顺,则仅仅是旁观者。

    婚礼从早一直忙到晚,所有的人都累坏了,以周飞的强健体格都感觉累了,其他人员更是苦不堪言。

    流程与民间结婚类似,只是更加奢华。

    结婚之后,还有诸多事情,断断续续的一直忙到十月初,两人的婚事才算正式完结;周飞和房良二人才有自由时间,联手前往醉仙阁一解苦闷。

    见面之后,李强首先打趣道:“拜见两位帝婿!”

    两人都没有打理李强,而是向高顺诉苦道:“主公,您到时候可一定要给我们补偿,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为何?”

    “这礼节太多了,每日只是向长公主行礼我都烦的很。”

    高顺关切的问道:“除此之外呢?”

    周飞解释道:“主公,除此之外倒是没什么,长公主并没有像外界传言的那么刁蛮跋扈。”

    李强以过来人的口吻说道:“无妨,只等有了孩子,女人会变的。”

    高顺安慰道:“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首先,她们出嫁的年龄已大,不会像其她公主那样,在十四五岁出嫁,她们已是成人,考虑问题会更成熟,更珍惜你们的婚姻;其次,我估计皇帝陛下或者皇后以及太后,肯定在她们出嫁前教导过了。”

    房良说道:“主公,私下还好,要是有外人在场,必须严格按照礼制行礼,太繁琐了,到现在我都记不清,真不如冲锋陷阵舒坦。”

    高顺笑道:“哈哈,你们算是赚便宜了,否则如何能娶如此漂亮的女子?只要私下感情不错,已经是很完美的结局了。”高顺心想,这两位长公主长的确实漂亮,皇家延绵百年,一代代优秀基因的优化,只看外表的话,绝对比张宁、许婷等人漂亮。

    房良说道:“主公,私下感情还不错,咱们长的这么俊俏,武艺高强,战功赫赫,要是她们还不满意,那他们只能终老深宫了。”

    李强建议道:“作为过来人,给你们一点建议,白天受气,晚上要拟补回来,连续几次后,她们便会收敛了。”

    说的周飞和房良脸色微红。

    高顺道:“满一月后你们便可以前去任职,长公主是否会跟随?”

    周飞道:“我问过,她说要一起去河东郡,不愿意在京城待着。”

    房良也说道时候会一起前往济南国居住。

    高顺笑道:“哈哈,好,到了治所,礼节便没有这么繁琐了,你们便自由了。不过现在你们也算是皇亲国戚了,至于能否获得该有的尊严,那就凭个人能力和实力了,只要我们够强,别说长公主,即便皇帝陛下也要对你们客客气气。”

    “是,主公,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随后,众人开始喝酒吃肉,高谈阔论,好不惬意。

    临了,周飞建议道:“主公,在这里吃惯了,回去再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道,您一定要调几个厨子给我们,否则以后的日子真难熬。”

    高顺爽快的同意道:“好,每人可带两位厨师回去,但是饭菜的做法不能外传,否则咱们以后可就没有军费了;回去后把媳妇伺候好,便是大功一件。”

    两人大喜,忙说道:“是,主公,保证不外传咱们做菜的秘法。”

    两位长公主之间经常走动,说说悄悄话,关系比未出嫁前更加亲密。两人还经常一起入宫拜见皇后和太后,皇后和太后多次设宴招待她们,不用问,作为过来人,只是看她们红润的脸蛋和幸福的笑容,便知道她们的日子过的非常幸福。

    刘宏得到皇后的禀报,对周飞和房良感到非常满意,总算对先帝有个满意的交代了,这更坚定了他赐婚万年公主与高顺的决定。

    高顺连续给何进送礼,且上次专门为皇子刘辩写了两首诗,使得皇后对高顺的态度大为满意,支持陛下的赐婚之举。

    阳安长公主刘华,与两位长公主也经常往来,为两位妹妹有了幸福的归宿而感到高兴。

    不其侯伏完与周飞和房良也经常走动,并与高顺逐渐熟识。

    高顺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感觉皇家没有利益纠葛的姊妹之间的关系,与民间别无二致,也是亲密无间。

第233章蔡邕来访() 
周飞和房良与两位长公主的婚事结束,卢植和蔡邕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闲暇无事,便来醉仙阁打秋风。

    洛阳城的人都知道冠军侯现在财大气粗,富可敌国,销售的美酒和马匹便能获得巨额财富。

    更重要的是蔡邕要来感谢高顺,否则的话他还在吴地避难。

    高顺想保持低调,没有去拜访洛阳城内的高官,每日闷在醉仙阁,生活非常无聊,卢植等人的到来,令他非常激动,立即命令厨房安排酒菜宴席。

    卢植道:“哈哈,伯喈有口福了,今天务必尝尝醉仙阁的美味菜品和上谷佳酿,绝对令人回味无穷啊。”

    “先生请上坐!”

    “君侯毋须多礼!”蔡邕从进门之初,便不住的打量着高顺,传言不虚,果然是一俊俏少年郎。

    高顺也仔细打量了一下蔡邕,对其外表真不敢恭维,五官非常特殊,真不知道如此面貌之人,如何生的貌美如花的蔡琰?有机会一定要见见那位大才女。

    厨师非常利索,冷热菜品快速上席。

    酒过三巡,卢植道:“君侯大才,事后老夫得知君侯又写了一篇《咏梅》,立意更是深刻,境界更高,老夫佩服。”

    蔡邕道:“君侯的诗词,篇篇都是佳作,不过老夫最欣赏的还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战场血风腥雨的经历,没有忧国忧民的仁慈之心,是写不出这样名垂千古的名句。”

    高顺谦虚道:“哈哈,两位先生过奖了,来,今天以喝酒为主,不醉不归。”他可不敢在卢植和蔡邕面前卖弄文字,否则很容易露出马脚,他对经书可是一窍不通。

    卢植刁难道:“君侯,美酒佳肴俱全,没有佳句诗篇,何以下酒?”

    蔡邕道:“君侯文采,成名已久,多有佳作面世,老夫荣幸,今天便一睹为快。”

    高顺谦虚道:“顺本一武夫,立志保卫边疆,所谓佳作,无非妙手偶得,当不得真。”

    卢植笑道:“君侯谦虚了,此前传出的名篇可都是立赋而就啊。”

    “哈哈,形势所迫尔。”

    蔡邕道:“无诗何以为席?君侯就不要推辞了。”

    见推辞不过,高顺说道:“启程来京前,顺偶有感触,写了一篇,请两位先生斧正。”

    “哈哈,好,君侯快快道来。”

    高顺起身,沉思一下,吟道:“《边塞·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北雁南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胡琴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蔡邕忙起身在旁边的书桌上记录下来。

    卢植连续吟诵两遍,赞道:“好诗,悲壮的气概令人荡气回肠。”

    蔡邕道:“君侯,老夫有一建议,把名字改为《秋思》,写的是秋思,而整篇词都未出现“思”,却令人感觉到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哈哈,好,便以先生之言。”

    蔡邕又道:“好词,浊酒一杯家万里,当浮一大白!”

    “谢过先生赞誉。”

    高顺忙奉上酒杯,三人一饮而尽。

    蔡邕说道:“君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呵呵,先生赞誉了!”

    卢植道:“君侯不仅战功武略了得,文采飞扬,且热情支持教育,连朝廷请不动的郑康成都担任了君侯的博士祭酒,老夫佩服啊。”

    高顺道:“民乱四起,郑先生带领弟子流离多地,难道我大汉就放不下几张书桌?顺于心不忍,只为郑先生和众学子提供了微薄之力,愿他们能安心读书,为朝廷培养优异人才。”

    卢植道:“君侯仁慈!”

    “顺恳请两位先生举荐优异先生前往历山大学教书育人。”说着,高顺对两人一礼。

    蔡邕道:“不用他人,若君侯再写出令老夫满意的诗篇,老夫便亲往历山大学任职,如何?”

    “当真!”高顺疑惑的看着他。

    蔡邕坚定的说道:“当真!”反正他现在在京城无事,不若去任教清闲。

    高顺心情大好,笑道:“前几日顺出洛阳,触景生情,写了一篇,请先生斧正。”

    “好,君侯速速道来!”

    高顺吟诵道:“《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蔡邕接连吟诵几遍,赞道:“哈哈,好词,君侯大才,果然不虚,纯朴、自然、精练,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其意境之高远,必为千古传唱的绝世佳作。”

    高顺忙问道:“先生过赞了,先生可愿意前去历山大学任职?”

    蔡邕想了一下,摇摇头,刁难道:“君侯错意了,这《秋思》虽为佳作,却不是“梅花先生”的最佳之作,既然君侯号称“梅花先生”,必然要以梅花为题方可。”

    高顺为难道:“先生,此刻为深秋季节,何来梅花可吟?”

    蔡邕笑道:“何以无梅而不能吟梅?”

    高顺非常为难,他记忆中关于梅花的优美诗词已用尽,现有江郎才尽的感觉。

    卢植和蔡邕笑嘻嘻的看着他。

    高顺在冥思苦想,突然计上心来,笑嘻嘻的说道:“哈哈,有了。”

    卢植赞道:“哈哈,君侯果然大才,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有新意的诗词。”

    高顺吟诵道:“《咏梅·赠蔡夫子》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卢植笑道:“此诗最为贴切,果然难不倒君侯。”

    蔡邕激动的起身,对高顺一礼道:“谢过君侯赞誉,老夫会尽快前往历山大学,绝不负君侯所托。”

    高顺也非常激动,若此,便保护住蔡邕免受伤害,且其女也不会再如历史上那般流离异乡,飘零半世。

    卢植问道:“君侯,给伯喈提供何种薪俸?可不能让伯喈为难。”

    高顺忙答道:“按照顺的计划,大学提供宅院住宿,蔡先生享受八百石薪俸,若是不足,可随时增添。”

    蔡邕忙说道:“谢过君侯了,这么高的薪俸足够了,毋须再添。”他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以他的性格,确实不便于久居京城,若是在历山大学任职,以后与泰山郡羊家便可经常走动了。

    卢植面带微笑,满意的点点头,认可了高顺的意见;为老友有了稳定的生活而感动高兴。

    见事情已成,高顺立即派人去请房良前来,希望当面把事情交代清楚。

    当天,高顺接连写出的3首诗词迅速传遍洛阳,众学子和文人争相吟诵;高顺文采斐然,其诗篇备受推崇,连皇宫内都有人在传颂。

第234章高顺惊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