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现在可不会有太大的顾忌,没有采纳马贵的意见,于是发出的第一道调整命令,便是设立平城郡和宁城郡;把马邑县划归定襄郡,雁门郡治水以北,除去马邑县,剩余地盘皆归平城郡;上谷郡只下辖现在管理的地盘;代郡除现在直接管理的几县外,雁门郡治水之南,东部靠近代郡的剧阳和汪陶等县也划归代郡管辖;在原护乌桓校尉府所下辖的地盘上建立宁城郡;不过把班氏县、北平邑和道人几县划归平城郡管辖,它们几县离宁城太远了。

    高顺暂时准备把雁门郡作为他将军府的驻地,这样调整后,缩小了雁门郡防御的范围,集中力量防守雁门关和宁武关等,沿句注山、以及恒山山脉和吕梁山山脉防御,以后重点发展南部,保留阴馆县,作为前哨,郡治迁移到广武县,安全性大增。

    田丰的驻地从宁城调整到马邑县,专管塞外几郡的防御;宁城防御由曹性接管,依然归田丰指挥,曹性被任命为第一位中郎将,下设五位军司马,由五位高级武官担任,每位军司马下辖四个部曲;同时派出了宁城郡和平城郡的太守和都尉。

    随着合成的高级文武官员的增多,高顺又陆续任命了朔方郡、云中郡、五原郡和定襄郡的太守和都尉;每郡皆留四部曲的骑兵和五部曲的步兵。

    在西部,又任命薛银为中郎将,驻云中城,下辖官兵与曹性相同,也归田丰指挥。

    为了加强田丰的机动力量,张飞被任命为第三位中郎将,随田丰驻守马邑县。徐州和许福被任命为别部司马,依然归田丰指挥。

    文丑、许林和麹民被任命为中郎将,携带剩余官兵到广武县驻扎,以后归高顺直辖,作为征北将军府的直辖力量;文丑和许林专门管理骑兵,麹民专管步兵。

    到月底,又派出两位高级文官任代郡和上谷郡的太守,把曹山和孙成解放出来。

    曹山被任命为田丰的副手,孙成被任命为程立的副手,皆担任中郎将一职,并负责全军的招募、训练、军官选拔、后勤辎重等事宜。这既能加强对田丰和程立的监督,减少田丰和程立过多的被杂务牵扯精力,又方便此后军队后勤物资的补给等。

    由于以后还要发动对冀州之战,向荣和褚燕的职务没有变动。

    高顺计划,等七月、八月,合成的文武官员逐渐增多,再逐渐调整沮授、程立和周飞、房良等人的军队。

    并计划把颜良调归程立管辖,任命为中郎将,作为最高武力和机动力量;周飞处的关羽、房良处的黄忠和沮授处的麹义皆为中郎将,作为最高战力和机动力量存在;张猛、程志、徐晃、臧霸、于禁、武安国、宋宪等皆可作中郎将的人选,逐渐进行调整。

    若是招募到赵云或者太史慈等人后,皆作为将军府的直辖武官。

第337章太史慈拜主() 
随着每日合成的高级文武官员增多,高顺调整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完成了对田丰辖区部队的调整,各级官员配备完毕。

    田丰手下有四大中郎将、两位别部司马,不包含陷阵营,共计四万五千骑兵;另有一高级武官担任军司马,率领三千步兵驻守马邑城;另外,每郡直辖两千骑兵和两千五百步兵,归郡都尉管辖,间接接受田丰的调遣。裴元绍享受军司马的待遇。

    雁门郡暂时没有调整,依然是赵雄任太守,驻地调整为广武县,并负责供应征北将军府直辖四位中郎将部队的物资补给

    其次是对程立所辖部队的整编。

    任命孙成、颜良、张郃和韩当四人为中郎将,各下辖一万骑兵,令外还要邓茂和万鸿两位别部司马,共计四万五千骑兵;步兵转归各郡县管辖;典韦享受别部司马的待遇。

    徐荣被任命为中郎将,下辖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兵,也归程立直接指挥。

    高顺现在还不想扩大辽东地盘,目前以稳定为主,所以没有加强徐荣的力量。

    涿郡都尉褚燕和广阳郡都尉程普的军队也进行了改编,每位下辖四位骑兵军司马,计八千骑兵;三位步兵军司马,下辖六千步兵。

    周飞和沮授的兵马没有完全分开,再加上关羽所辖官兵,在各部中实力最强大;房良将来要面带徐州和兖州之敌,甚至还要应付豫州和扬州的敌人,高顺准备逐渐加强他骑兵的数量。

    由于这个世界,黄巾军被迅速扑灭,造成的破坏力较小,加上前几年高顺一直采取低价销售粮食的策略,使得人口要比历史上同时期的人口要多许多,这让高顺不得不重视将来出现的其他军阀。

    在高顺耐心调整军政的时候,李强于七月初一顺利返回桃园堡,太史慈和其母亲一并被接来。

    对于太史慈的到来,高顺非常高兴,仔细观察,其身高近八尺,在当时也算大个子了,面色白净,五官端正;仔细查看其属性,年龄23岁,武力值94,智力87,政治63,统帅75,高顺大喜,果然是一出色武将,笑道:“哈哈,欢迎子义到来!”

    “拜见君侯!”太史慈和母亲以及妻子忙向高顺行礼。

    “哈哈,伯母毋须多礼,子义快快请起!”

    “谢君侯!”

    高顺转头对马贵安排道:“孟珍,先安排伯母和子义歇息!”

    “是主公!”马贵立即应下。知道高顺对太史慈的重视,马贵便将其安排其入住原来褚燕家的宅子,安排五位少女负责照料太史慈母亲的起居。

    太史慈的母亲对高顺如此看重他们,感到非常高兴。

    高顺前世便敬太史慈的忠义,更遗憾其英年早逝,其逝世前的遗言更成为激励世代男儿奋进的千古名言:“大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前世,每每读到这段,不禁让人黯然泪下。

    在马贵为太史慈安排宅院的时候,李强急忙向高顺汇报事情的过程。

    太史慈在郡内任职奏曹史,非常容易找到;说明情况,太史慈很心动,做武将比做文吏更适合他,不过他非常孝顺,不愿意前来,担心北方寒冷气候对其母亲身体不好;待拜过其母亲后,其母欣然同意前来,不愿意因她而影响儿子的前程。

    一切顺利,没有动强,让高顺放心了,随即安排厨房,晚上设宴招待太史慈和其母。

    当晚,高顺任命太史慈为骑兵军司马,享受八百石薪俸,先在桃园堡任职,等熟悉部队情况后再外放。

    太史慈非常高兴,一来便被任命为如此高的军职,其母亲也非常高兴,总算没有拖儿子的后腿,而影响他的前程。

    这时,民间还不知道朝廷的混乱,高顺乃朝廷任命的征北将军,陛下册封的冠军侯,位高权重,在寒门中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能得到高顺的青睐,将来定会飞黄腾达。

    第二天一早,高顺赠送太史慈一匹与吕布相同的全身纯白的特优级战马和一身银白色铠甲。

    太史慈非常高兴,对战马和铠甲非常喜欢,披挂上马,更是英俊潇洒。

    下午,高顺派人把华佗请来,为太史慈的母亲查看身体,结果让众人大为放心,身体无恙,只是虚弱,开几付进补的汤药,并进行食补,肯定健康长寿。

    太史慈非常感动于高顺对他的重视;有了八百石的薪俸,以后肯定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以前亏待母亲了。

    第三天上午,马贵划拨四个部曲的骑兵归太史慈管辖。

    看到这些官兵,太史慈大喜,他出身武将世家,其父便任过郡都尉,一看分给他的两千骑兵,果然雄壮,比他所在郡的官兵强的太多了。

    第三天下午,太史慈与马贵和戈虎比武,仅仅骑射胜过两人,骑战和步战皆不是对手,这让他的信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前打不过李强也就罢了,那是高顺的贴身护卫,现在连桃园堡守城门的他都打不过,将来如何能上战场建功立业?

    马贵看出他的心思,安慰道:“哈哈,子义以此为恼?主公武艺更是高强,连贵和戈虎都不是主公的对手;主公手下人才济济,高手更多,不过主公所辖地盘巨大,总有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太史慈原来非常自负,认为高手势力的高手都在这里了,没想到高手都外放了,那该有多厉害呢?便反问道:“还有何高手?与孟珍比若何?”

    马贵笑道:“哈哈,超过贵的高手众多,比如田军师下辖的张飞张益德,程军师手下的颜良颜公骥和典韦典飞扬,沮军师手下的麹义,广平侯手下的黄汉升,广年侯手下的关云长,武艺皆在贵之上;主公手下的四大中郎将,武艺更是高出贵许多。”

    略一数算,武艺超过他的人便有十多位,不过他对广年侯和广平侯也归高顺管辖更感兴趣,便问道:“广年侯和广平侯也归高军侯管辖?”

    马贵笑道:“哈哈,贵与李孟文和广年侯、广平侯,以及涿郡太守、雁门郡太守等人皆为草莽之辈,是最先跟随主公起家的人,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即便他们俩现在贵为帝婿,依然要接受主公的调遣,否则岂能容于士族?务必团结一致,才能安身立命。”

    太史慈感觉有道理,茫然的点点头。

    对于太史慈的态度,马贵真不知说什么好,便拉着他去军官食堂喝酒,准备好好的安慰他一番,心中暗自责怪李强在来的路上不给太史慈详细解释清楚。

    太史慈第一次到军官食堂,震惊于这里的美食,简直比太守宴席都美味多了,可见高顺之财大气粗。

    马贵安慰道,目前,广年侯和广平侯的无疑皆不如太史慈,雁门郡太守、涿郡太守,以及此前的代郡太守和上谷郡太守,武艺也不如太史慈高,带兵打仗,自身武艺高低是一方面,治军严厉、军纪严明、战术谋划等更重要。

    当晚,太史慈想了很多,感觉冠军侯果然有独到之处,要不,也不会白手起家,更不会吸引这么多优秀的文臣武将为其效命,跟高军侯干,肯定是一不错的选择,否则寒门之士太难崛起了。

    第二天一早,与母亲禀报了他的想法,母亲非常支持他的做法,于是,立即去高顺府邸,拜高顺为主。

    高顺大喜。

第338章戏志才和郭嘉() 
没过几天,时间已到七月初十,颖川郡的情报人员把绑架的戏志才和郭嘉安全的送回桃园堡。

    高顺非常高兴,立即把他俩接进书房,并做了介绍,果然不出他所料,戏志才一脸的不屑,郭嘉对此却毫不在意,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

    高顺又命人摆上酒席,两人也不说话,该吃吃,该喝喝,完全无视了高顺的存在。

    看着两人大吃大喝,高顺坐在主位,有些尴尬,心想,戏志才一个落魄的士族之人尚且如此傲气,那其他士族该如何招揽呢?若是以后不能为他所用,就让所有的士族都消亡吧。

    别人害怕士族的力量,离不开士族的支持,他高顺有系统的帮助,却无此顾虑。

    看郭嘉的态度,似有松动,有招揽的可能,看在郭嘉的面子上,他不准备杀害戏志才,不过终生不会允许他离开桃园堡的。

    当两人吃完毕,郭嘉端着玻璃杯,喝了一口茶,笑道:“哈哈,君侯,若是早说能喝到这么好的美酒,好茶,还能吃到如此美味佳肴,何必如此大费周折?嘉肯定会不请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