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凉州可平;等凉州平定后,没有了后顾之忧,且空出大量官兵,再经营益州也不迟。”
沮授反问道:“莫非主公意在汉中?”
高顺虚伪的说道:“哈哈哈,军师所言不差,不占领汉中郡,难以切断益州对蛮夷的贸易,以及益州蛮夷与凉州蛮夷的联系,不利于凉州的平叛,且三辅地区难免受到益州的威胁,我心中不安。”
沮授道:“主公,州牧所言不差,此刻最忌两线用兵。”
高顺道:“大家的建议是好的,不过经略益州和平叛凉州的用兵是不同的;平叛凉州可沿渭河古道,道路宽阔平坦,骑兵可大肆前趋;而针对益州,则必须建立能翻山越岭,身体敏捷、强健的步兵不可;此刻占领武都郡,目的便是锻炼一支实力强大的步兵,为进军益州做准备;且凉州叛军,旦夕可平,诸位毋须担心。”
周飞很着急,一直以来都希望能迅速平定凉州叛乱,便急切的问道:“主公有何良策?凉州叛军实力强大,占时可全民皆兵,瞬间便能组织起数十万大军,我们此刻实力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啊;且若是大军逼近,各势力将会放下矛盾冲突,暂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实难平叛。”
沮授反对道:“主公不可,若是迅速平定凉州,朝廷必将大恐,于主公整体战略布局不利,此刻对峙,是最好的局面;若是不先平定陇西,则武都郡难以平定,徒耗钱粮。”
武都郡位于秦岭山脉的西缘,地势比较复杂,有大路分别通陇右祁山、关中和汉中郡阳平关,比较适合大部队行军作战(相比秦岭地形而言),沿阴平道也可直达益州,军事价值如此重要的地方高顺岂能不取?
高顺态度坚决的说道:“诸位考虑的都很全面,不过我意已决,毋须再议;任命中郎将赵云,赵子龙,兼武都郡太守,诸位务必给予大力援助,完成战略布局,三年内务必占领汉中郡。”
“是,主公!”既然高顺已经决定了,他们只能接受这个方案,不过现在散关和故道驻扎有五千步兵,可划归赵云的武都郡,由他慢慢经营,且有了赵云驻守散关,将更加稳固,有利于凉州战略大局。
赵云也从众人的话中更清晰的认识到占领武都郡的困难,那里地势是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汉人数量稀少,如何经营?难道把不降服的蛮夷全部杀掉?
“诸位对占领武都郡有何良策?”高顺继续发问。
周飞没有好的办法,看向军师沮授,沮授无奈的说道:“安抚是上策,可以训练成精兵为我们所用;将蛮夷迁移往三辅地区为中策;武力打击是下策。”
赵云说道:“主公,武都郡汉人数量稀少,蛮夷数量庞大,可采用折中的办法,对于不降服的部落,务必全歼,杀一儆百;对于降服之人,从军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可就地安置,他们熟悉当地山川地形,适应当地气候,便于训练成军;对于无人从军的家属,可迁移至三辅地区安置,减少后勤辎重的压力,且减少蛮夷数量,便于对当地的管理;最后,采取优厚的税收政策,吸引从陇西郡和汉中郡的汉人百姓前来定居,增加汉人的数量,更有利于地方稳定。”
私下里,赵云称呼高顺为内兄,公众场合称呼高顺为主公,礼不可废。
赵云给大家的印象是年纪轻轻的小白脸,靠裙带关系上位;他的话一出,立即让众人对他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并感叹主公高顺看人的眼光真厉害。
高顺感觉赵云不错,这个办法在综合沮授建议的基础上,更加实用、有效。
沮授笑道:“哈哈哈,子龙所言大善,必不负主公所托,授定会大力支援。”
赵云忙起身对沮授一礼道:“谢谢军师!”
高顺问道:“武都郡的兵力如何配备呢?”
沮授道:“主公,散关驻扎五千步兵,可划归武都郡管辖!”
“骑兵呢?”
“主公,武都郡道路狭窄,不利于骑兵作战,且以防御为主,最好不安排骑兵部队。”
高顺不满道:“军师差矣,武都郡不是防御,必须积极进攻,没有骑兵,如何对付羌人和氏人?”
沮授忍痛道:“主公,那五千骑兵可好?等子龙就任后,可在当地自行招募,不管羌人还是氏人,皆善于骑射,乃骑兵的优秀人选。”
“好吧!”这么点兵力,高顺有些不满,不过他可以再给赵云配备一部分系统骑兵和步兵,加强防卫。
武都郡暂时比较危险,赵云忙于战争,高顺准备让妹妹高凤暂住长安城,与万年长公主等人在一起作伴。
第438章招降之策()
周飞非常赞同对武都郡的处理办法,沮授也能接受,这对平定凉州叛军有益处,只是耗费巨大,既然主公同意了,他就不再坚持己见了;赵云也感到很高兴,有一万的官兵,可以作为他的起家部队,有州牧周飞的支持,他必将在几年内训练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军,不负高顺对他的期望。
周飞对平定凉州叛乱最感兴趣,在处理完武都郡的问题后,马上又询问高顺道:“主公,如何才能轻松解决韩遂、马腾等人的叛乱?”
他没有沮授看的那么长远,急切的想平定凉州后转战益州或者荆州,迅速扩大地盘,完全无视了对董卓等人的影响。
沮授也很好奇的看着高顺,不知道高顺有何妙法,竟然能迅速平定凉州叛乱,这可是朝廷耗时百年都无法完成之事。
高顺却出乎意料的问道:“说说韩遂的情况。”
周飞道:“主公,韩遂本名韩约,字文约,金城郡人,西凉名士,深得羌胡部落信任,其军队中不仅有汉人,更有大量的湟中义从胡和先零羌,兵力十万,实力强大;更重要的是韩遂戎马半生,军事才能极高,极为狡猾,号称黄河九曲,战绩卓著,曾斩杀金城太守陈懿、杀护羌校尉伶征、击败凉州刺史宋枭(左昌的继任,被击败)、围困护羌校尉夏育、活捉汉阳长史盖勋;皇甫嵩、董卓、张温、公孙瓒、孙坚等人皆曾败于其手,主公务必重视。”
沮授不以为意的说道:“竖夫屈起,无雄天下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
湟中义从胡比较好理解,湟:湟水;中:中游;义从:简单说是指归附;胡:少数民族的泛称。
这个和“湟中义从”要分开,董卓的部队中就有“湟中义从”,这里的“义从”可以解释为“志愿军”(当然给军饷),号为“天下强勇”。
先零羌是羌族的一支,且经常扮演“造反”(羌祸)的主角,也是最具实力的。
羌胡是当时当地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法,不单是指羌族还如氐,以及少量的匈奴人、鲜卑人、月氏人等,即便是羌还有很多分支部落,如先零羌等。
随后,高顺又详细了解了马腾和宗建等凉州叛军领袖的情况,沮授和周飞皆给予详细的介绍。
介绍完毕,众人都看着高顺,希望尽快得知高顺轻松平叛凉州的办法。
高顺依然是反问大家道:“诸位对平叛凉州有何良策?”
周飞道:“主公,不宜操之过急,若是我们进攻,凉州诸部叛军肯定会联合。”
赵云道:“主公,可沿渭河逐城推进,其必不能安心从事生产,而时刻警惕,日久则疲惫;我等可轮流出阵、练兵;凉州叛军必会因不能坚持而瓦解。”
沮授道:“主公,金城郡、陇西郡,皆偏僻荒凉贫穷之地,粮食产量极低,我们只需围困,断绝与之贸易,等占领武都郡,切断他们与益州的贸易,他们必将更加困难而内乱不断,等他们两败俱伤、疲惫不堪之时,出动大军,可一鼓而下,何须大费周章的主动出击?”
高顺道:“诸位所言极好,不过韩遂、马腾等皆为一世豪杰,与之正面对抗,实为不智,既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钱粮,又造成大量官兵的伤亡,所以,我决定派人前去招降他们,为己所用,岂不更好?”
周飞反驳道:“主公,宁为鸡首,末尾牛后,若非大军逼近,令其走投无路,他们岂会就范?”
沮授看的比较长远,反对道:“主公,这不单纯是几位叛军首领的事情,即便没有了韩遂、马腾等人,还会出现其他人带头叛乱;现在是整个凉州百姓与羌人联合反对朝廷管理;即便把他们招降,全部迁离故地,时间一长,还是会繁殖出一批能征善战、彪悍至极的蛮夷,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叛乱的根源。”
赵云也反对道:“主公,凉州人反复无常,即便收编他们,也不能放心使用;比如马腾,作为袁家部曲,却反叛袁家,又反叛朝廷,岂能相信他们?”
高顺道:“沮军师说的不错,招降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不过却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至于他们反复无常,容易反叛,那还是控制和监管问题;我意已决,派人招降马腾和韩遂;随后,采取子龙准备在武都郡的策略,把羌胡编入军中,其他羌胡迁入内定,减少边患,并积极吸纳汉人,稳定边郡;此事具体由军师负责。”
高顺有系统,有忠心耿耿的系统武官,安插进收编的部队,加强管理,且实行好的待遇和政策,绝对能避免他们的反叛。
“是,主公!”沮授即便不同意招降,高顺决定了,他还是要坚定的支持、执行,他还是疑问道:“只是招降马腾和韩遂,平定凉州叛乱之后,比如引起董卓以及中原军阀对主公的恐惧和敌视,不知道主公有何良策应对?”
高顺解释道:“招降马腾和韩遂,只是第一步,此后平定羌胡的战争还是不少,只要战争不断,董卓等人肯定认为我们深陷战争的泥潭,而不会感动恐惧,只会幸灾乐祸。”
沮授、周飞等人方明白高顺的真正意图。
高顺又指示道:“至于枹罕的首领宗建和河关群盗,以及其他小势力的首领,务必全部歼灭,杀鸡骇猴;对于羌胡之人,胆敢反抗者杀无赦。”
河关是地名,在甘肃;群:表示不止一个;盗:强盗,其中不乏汉民。
沮授非常支持高顺的这个意见,说道:“是,主公,对那些没有能力却野心勃勃之人绝不能招抚他们,以致姑息养奸,务必将他们全部剿杀,否则被人效仿,遗害后世。”
周飞也支持这个观点,不能让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过的不如意了就起来造反,失败后便接受招安,后患无穷。
高顺又问道:“谁可出使马腾和韩遂?”
沮授沉思一番道:“主公,汉阳郡太守兼中郎将麹义驻守冀县,所训练的军队兵强马壮,军纪严明,令韩遂、马腾等叛军不敢来犯;他积极招纳郡外汉人,安抚郡内百姓,在当地以及叛军中都有很高的威望;且麹家本身是金城郡豪族,易被马腾、韩遂等人接受;所以,授准备让麹义派家族之人,并州内官员一同前往。”
高顺对沮授的人选非常满意,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笑道:“哈哈哈,沮军师所言极是,就这么办吧。”
“是,主公!”
大事谈完,随后周飞设宴,众人畅怀大饮。
当晚,高顺、赵云夫妇、万年长公主等皆在州牧府住宿歇息。
第二天,沮授开始忙活招降事宜。
第439章大长公主()
话说万年长公主被迎进州牧府后院,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