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顺知道了沮授的好意,不过这种生杀之权,还是由他掌控为好,务必防微杜渐,于是说严肃道:“军师本意虽好,然则,非紧急时刻,妄自做主皆为重罪,谋略再精通也有失算之时,此类事情下不为例。”
高顺此话不仅是说给沮授听,也是说给在座的文武高官听
“是,主公!”沮授立即应下。
程志是老实人,为沮授辩解道:“主公,军师如此做,是不想把他们带回来,让主公为难。”
高顺怒道:“招降在先,屠杀在后,失信罪名,已危及将军府威名;先斩后奏之权,非迫不得已,不得乱用,否则,人人争相效仿,何以为继?且一次屠杀几百人,影响甚大,必掩盖不住,此后谁还敢投降我等?就是全部带回,我也不会为难,可处理的办法很多,既可送去朝廷定罪,也可将他们卖身为奴,或者劳动改造为自身罪恶赎罪;我希望诸位,此后务必不要好心办坏事。”
“是,主公!”众人一起回答道。
高顺又说道:“反抗和镇压,是人类社会杜绝不了的永恒主题,以前有,现在有,以后也会有,单靠杀戮、震慑是解决不了的。”
对此,程志深有感触,便说道:“主公,不排除有野心之人趁乱造反;但是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参与造反的人,都是活不下去人,不造反只能饿死,造反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主公说的不错,靠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这些造反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马腾开始就极力反对沮授杀戮投降之人,造成无义之举,便说道:“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大部分人四季劳作,尚不能足衣饱食,加上官吏蛮横,官府横征暴敛无度,起义造反是被逼无奈之途,所以,靠杀戮是震慑不住的。”
沮授忙再次请罪道:“主公,授差矣,请主公责罚!”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望诸位引以为戒。”
“是,主公!”
沮授问道:“秦始皇帝统一六国,横征暴敛,大量征发徭役,百姓无以为继,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二世而亡;当今确如寿成所言,与秦末类似,起义遍地,军阀横行,皇权衰落,乱世之兆;如何才能避免呢?”
众人都想知道答案,皆好奇的看着高顺。
高顺略一沉思,反问道:“诸位想一下,若是天下稳定,没有战争,且官府禁止土地集中,也没有横征暴敛,结局会如何呢?”
程志笑道:“主公,那便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那是人人都向往的生活啊。”
麹义道:“主公,还有这种好事?”
沮授不解的反问道:“主公,我们北疆不就实行这种政策吗?现在不是百姓乐业吗?”
高顺笑道:“沮军师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却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即便北疆的政策持续实行下去,早晚还是会发生起义的。”
“何也?”
高顺道:“诸位想一下,咱们就拿北疆来说吧,地盘是固定的,土地是有限的,若是长期稳定,人口必然会稳定增长,逐年增加,当北疆的产出不能满足人口所需之时,便是起义爆发之时;通过起义以及改朝换代的战争,大量消耗人口,此时土地多,而人口少,社会矛盾解决,便再次稳定下来,社会又进入一轮新的循环,人口逐渐增长。”
众人对高顺的说法不置可否。
沮授又问:“主公,难道没有解决之法?”
高顺笑道:“呵呵,办法是有,不过现在还不便于透露,顺还在思索、完善中,希望到时候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主公大才!非我等能及。”沮授赞道。
“诸位不要多言,今日吃好喝好!”
沮授大喜,内心暗自庆幸高顺没有怪罪他,高顺年纪轻轻,看的长远,非他能比,此后务必慎重。
第454章憋屈的韩遂()
沮授在大庭广众之下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让马腾等人感觉值得佩服。
宴会之后,高顺与沮授来到书房细谈。
沮授问道:“主公,黄郡丞还没从金城郡送回消息?”
“送回来了一些,确如寿成所言,韩遂心有大志,且其部属复杂,招安难度很大;最终还要看黄郡丞如何操作了。”
沮授坚定的说道:“主公,待整编完俘虏的宗建的官兵,授申请亲率大军,渡河平叛韩遂叛乱,收复金城郡,与雍州连为一体。”
沮授计划的很完美,他内心所想,待到军队整编完毕,兵强马壮,仅仅陇西郡驻守的官兵便强于韩遂,趁秋收之季,大军可就食于地方,而韩遂冬季必缺乏大量粮食,为了生计,韩遂不得不投降,他将不战而胜。
高顺摇摇头,否决道:“金城郡仅有七县,地域偏僻狭小,百姓穷苦,湟中又为羌人所占,何以支撑十万大军的消耗?只需占领榆中县,隔河与之对峙,疲惫其官兵,其必不战而溃。”
至于与雍州连成一片的构思,高顺并不太重视,从萧关到雍州的道路现在修的也非常便捷。
且出动十万大军,仅为收复金城郡这么小的地盘,投入与产出极为不配,高顺不想为此大动干戈,只需困死他们便可,且留着他们吸引朝廷和董卓的目光,也算是韩遂等人仅有的一点价值了。
沮授又问道:“若是招安韩遂不成,主公对众将如何安排?”
“仅仅陇西便有近十万官兵,消耗甚巨,后勤辎重运转非常困难,还是内迁为宜;至于众将,顺欲命麹义为护羌校尉,率领本部人马,十日后进攻榆中县,收复勇士县,并就地驻守,负责黄河沿线的警戒,以及负责镇压几郡内羌人的叛乱;至于李蒙、庞德、程志等人以及所改编的军队和他们的家属,皆调回长安后再做安排。”
“主公,陇西郡留多少守军呢?
“参照并州边郡方案,每郡两千五百骑兵,三千步兵;范财驻守冀县,随时支援四方。”
沮授对高顺的安排没有提出异议,说道:“主公思虑周全,如此甚好。”
随后的一段时间,高顺继续留在狄道县,整编军队;李蒙和马腾忙于练兵;整个狄道县成为一座大军营,声势壮观。
高顺相信,这里巨大的动静,肯定会传到金城,就是不知道对招安韩遂起到多大的作用。
此时黄衍和麹演已到达金城郡郡治允吾县多日,韩遂隆重的为他们接风洗尘,此后韩遂却避而不见,只是让属下每日轮流宴请黄、麹两人。
韩遂内心非常憋屈,周飞接任凉州牧,并不急于进攻,而是收缩防线,不与他们决战,不管是冀县还是陈仓,还是长安城,皆经营的固若金汤,难以攻克。
现在高顺亲来凉州,恢复对武都郡的管制,招降马腾,灭掉宗建,矛头直指金城郡。
金城郡现在兵强马壮,却物资贫乏,若是高顺主动进攻,他只剩沿湟水向西逃跑一途;别看他统兵十万,这些人与他只是相互利用,并不忠心于他,这是他与马腾的本质区别,马腾可以接受招安,而他却不能接受招安,否则,肯定身首异处,现在他回避黄衍和麹演两人,也是他的自保之策。
即便他收编的湟中义从,他也仅仅是名义上的首领,可以带领他们劫掠汉人的财富,抢夺汉人女子,若是带领他们接受招安,却是万万不可的;几百年来,他们对官府若即若离,对朝廷的忠心少的可怜,若是接受招安后,他们再次反叛,则他韩遂便该倒霉了。
黄衍和麹演也身份显赫,不是他能得罪的,只能好吃好喝好招待。
那些蛮夷领袖,也不傻,既然韩遂不想得罪人,他们不愿意得罪,好好的招待,还能探听一些情报。
黄衍和麹演两人非常憋屈,见不到韩遂本人,而韩遂安排接待他俩的这些蛮夷,绝无策反的可能,他们要么是先零羌,要么是北地羌,皆与高顺势力有着切骨的仇恨,要知道,他们不仅被驱离原来的牧场,他们的很多族人还被冠军侯卖为奴隶,他们能逃出来,已是万幸,无时不刻不思虑报仇之事;即便的烧当羌,现在占领湟水中、上游地区,实力不弱,没有投降的可能。
类似被监禁的生活,不能自由活动,即便与他熟悉的人,也没有来拜访的,让黄衍非常失望。
麹演年轻气盛,欲返回陇西郡,如实向主公汇报,主公必会调大军前来平叛。
随后不久,宗建势力被灭的消息传来,让他们惊讶的是宗建和他的百官以及他们的家属被残忍的斩首示众,并爆尸露天,不得收尸。
他们万万没想到,宗建会如此轻松的被消灭,部属成为官兵俘虏,接受冠军侯的收编,如此,冠军侯的实力更加强大,让他们惊悚的是仅狄道县便驻扎有近十万的官兵。
韩遂坐不住了,若是不接受招安,战争在所难免;官兵实力越来越强,他现在可没有抵挡官兵的信心,于是,立即召集各首领前来商谈。
消息刚一宣布,众人皆尽惊慌,他们有人被冠军侯打怕了,有人是被官兵的残忍吓怕了,有人震惊于官兵实力的强大。
相同的条件下,官兵的战斗力更强,不说兵甲齐备、武器精良,就说战阵和纪律性就比他们的部队强多了;他们的部队劫掠成性,纪律松懈,打顺风仗的时候一哄而上,否则将会一哄而散,兵败如山倒。
韩遂问道:“现在官府已派人前来招安我们,人员就在允吾城,有愿意接受招安的吗?”
无人应声。
韩遂又说道:“既然如此,希望诸位以后不要后悔啊;我们目前还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打,我们肯定打不过官府;其次是逃,众人做好准备,一旦官兵来袭,我们立即撤离。”
“撤往哪里?”有人认为韩遂打仗很有一套,既然他说打不过官兵,那就只能撤离。
韩遂道:“沿湟水向西撤,若是官兵追,那就拉长他们的补给线,我们择机再战。”
“若是官兵不追呢?难道我们一直在上游等着?”
北地羌和先零羌不想撤离,他们希望借助联盟的实力打击官兵,其首领问道:“难道一仗不打就撤离?我们的牲畜怎么办?上游可没有那么多牧场啊。”
烧当羌的首领也不希望盟军撤往他们的地盘,便建议道:“我们完全可以凭河而守,为什么要撤离?”
众口难调,韩遂头疼不已,只好暂时休会。
不久,高顺大军向金城郡方向进军的消息传来,更令众人恐慌不已。
第455章麹义出击()
当部队改编完毕,进入训练阶段后,高顺和沮授便把麹义请来,宣布对他新的任命。
麹义出自金城郡大族,对凉州非常熟悉,是担任护羌校尉的最佳人选。
对于这项任命,麹义欣然接受;按照当时的官职等级,这属于平级调动,且麹义是武将,在护羌校尉的位置上更能发挥他的特长。
高顺宣布对麹义的任命;本来沮授兼任护羌校尉是最合理的人选,不过高顺希望沮授此后的工作重点放在中原地区,并支持赵云经营好武都郡,图谋汉中郡,必要的时候挥兵入益州。
沮授把高顺的计划叙述一遍。
麹义沉思一阵后建议道:“主公,军师,义建议在占领榆中县和勇士县后把当地百姓内迁,榆中县过于靠前,不利于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