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这些人的素质超出他的想象,在各自的岗位上皆干的非常出色,不仅任劳任怨,干好本职工作,而且品德好的无可挑剔。

    若是所有的官员全部替换,徐州形势肯定更好,做出的政绩便会记在他的身上,他陶谦肯定能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只是内心的喜悦无人与他分享,让他有些苦恼。

    心中暗自思索,怪不得冠军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从边郡强势崛起而一发不可挡,一位官员如此优秀不难,难得的是所有的官员皆如此优秀,若是高顺所辖州郡的官员皆如此出色,地方能不稳定?百姓能不乐业?就是他不想崛起都难。

    初平三年春,陶谦接到高顺的密信,让其暗中援助鲁肃,必要的时候夺取扬州的九江郡和庐江郡;陶谦感激高顺对他的信任,竟然把如此机密之事告诉他。

    待到二月,高顺接收兖州的消息传来,陶谦暗自欣喜,幸好他不贪心,没有野心,提前投靠了高顺,并与之签订了秘密协议,靠上了这棵大树。

    现在高顺稳居北方几州,实力强大无比,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将来能平叛天下、结束乱世之人,非高顺莫属。

    随后,陶谦又意识到,他在高顺心目中的地位绝无他此前认为的那么重要,若是高顺想夺取徐州,定如探囊取物般简单至极;他不由暗自决定,此后定要全力配合高顺,青州牧房良,以及广陵郡的鲁肃,为子孙后代谋个稳定的生活。

    为了取悦高顺,陶谦决定此后要打压徐州本地的大族,为高顺顺利接收徐州做准备;这个转变,对陶谦来说,是非常巨大的,非常难得的,这直接改变了他以往的观念。

    为了完成高顺交代的支援任务,为了交好鲁肃,也是为了避免因徐州官兵过多而导致高顺对他产生疑心,陶谦决定,援助鲁肃五千丹阳兵,并援助一大批军粮军械。

    鲁肃年纪轻轻便得高顺看重和信任而主政一方,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现在投资鲁肃,只不过是结个善缘,为子孙多留条后路罢了。

    现在陶谦在徐州威望无比,曹豹等人知道劝阻也影响不到陶谦的决定,皆选择了沉默,不愿意多生事端,自寻烦恼;毕竟广陵郡名义上还在徐州治下,派兵加强广陵郡的实力,也是陶谦的职责所在,也是为了徐州的安全稳定着想。

    鲁肃有了五千丹阳强兵,更是信心十足。

    为了试探高顺对他的态度,陶谦特意给高顺写了一封密信,以身体为由,希望高顺提前派文武官员接收徐州,他好颐养天年。

    高顺目前却不愿意提前接收徐州,派使者前来徐州慰问,并带来了许多名贵药材,让陶谦感到温暖;使者带来的信件,更让其感动良久,高顺承诺让他心情舒畅,浑身放松。

    高顺本想拍名医前去为陶谦诊治,又怕陶谦起疑心,便放弃了。

    陶谦心中思量,高顺果然是守信之人,把家族托付给他,绝对放心。

    他的选择没错。

第468章袁术出兵() 
袁术骄豪、勇而无断,非治乱之主。

    然袁家几世经营,门生故吏遍天下,为袁术和袁绍两兄弟的崛起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

    不过其叔父被杀之后,失去了高明的指点,兄弟两人进退失踞,发展的并不如意。

    本来袁术在扬州发展的顺风顺水,可是在高顺暗中提示下,朝廷派刘繇为扬州牧,直接打断了他的发展进程。

    刘繇先得到徐州刺史陶谦人力和财力的支持,顺利过江上任;又得到江东豪族的支持,顺利在江东站稳脚跟;后得到刘表的支持,派出大军协助,刘繇顺利收复江东四郡,将袁术势力驱逐出江东地区。

    袁术对刘表、刘繇和豪族更加痛恨,且此前便与刘表有难解之仇,与荆州的战争势在必行。

    他养有近十万军队,单凭两郡财力无法承担,也是逼迫他尽快出兵荆州的原因。

    然攘外必先安内,加上豪族反叛已有先例,且内有黄巾等贼众,为此,袁术在杨弘的建议下,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稳定内部。

    首先让从弟袁胤接替孙坚为庐江郡太守,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袁术自镇九江郡。

    为了安抚孙坚,袁术特向朝廷为其申请了破虏将军一职,让其安心练兵,为出击荆州做准备。

    并命令纪灵继续镇守钟离县,既防备豫州的袁绍和公孙瓒,又防备徐州的广陵郡,保护两郡北部和东部的安全,他可不希望出征荆州之时背后起火。

    因为争夺家族资源,在叔父去世之后,袁术和袁绍兄弟两人势同水火,而两人的地盘却是隔淮河相望,他不得不慎重对待;而徐州在广陵郡驻有大量兵马,明眼人皆能看的出来,其用兵一途,唯有九江郡,且原有战争仇恨未除,袁术更是不敢大意。

    纪灵为袁术家臣,对其忠心耿耿,是仅次于孙坚的得力武将,袁术对其信任有加,若是由其防守东北方,他便高枕无忧了;且钟离县离寿春城不远,若有战事,两地可相互支援。

    其次,积极扩建水军。

    袁术意识到,若是没有强大的水军,与荆州的战争将一事无成,江东四郡被刘繇所得,就是因为水军太差,不敌荆州水军所致。

    建设水军却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即便钱粮充足,要建造战船,培养水兵,也非一日之功。

    好在是长江两岸,水网密布,习水性之人众多,以至于当地水贼水匪层出不穷,即便那些拥兵自重者也或多或少的拥有一些水军,这让军师杨弘发现了一个契机,便是招安贼众,组建水军。

    汉末大乱,扬州士人大多轻侠狡桀,郑宝、张多、许乾等人各拥部属,据险地自立;其中郑宝实力最为强大,占据巢湖,拥众一万余人,所处之地丰饶,庐江一代的士人百姓大多投奔他,为一方所忌惮。

    军师杨弘认为,郑宝骁勇果敢,才干武力皆出众,且其霸占的巢湖,乃组建、训练水军的理想之地,若是招安成功,其必成袁术的一大助力。

    袁术感觉郑宝的水军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且其久居巢湖,熟悉水性、水战,若其接受招安,在其现有基础上组建水军便轻易许多,且成军时间会大大缩短。

    于是袁术采纳军师杨弘的建议,派人前去面见郑宝,承诺任其为水军大都督,协助袁术组建,并管理水军。

    以袁术生性多疑的性格,本不会有此任命,但是进攻荆州在即,他已无其它选择,只能退而求其次。

    这对郑宝而言,是个很大的诱惑,权衡利弊得失,他最终决定接受招安。

    随后,袁术在巢湖出口处新设巢湖县,用以安置郑宝贼众,并任命郑宝为巢湖令,兼水军大都督,全面负责组建水军事宜。

    郑宝不负所望,利用个人声望和袁术提供的财力,积极招募船工和水兵,一年多的时间,水军已初具规模,虽不能力敌荆州刘表水军和鲁肃的水军,但已令江夏太守黄祖有所忌惮,其水军已不敢在柴桑以东的水面横行霸道了。

    再次,派大将刘勋等清缴辖区内黄巾贼众,稳定地方,即可招纳百姓,从中收编士兵,加强实力,又可练兵,为出征荆州做准备。

    这些黄巾贼众,很多是来自豫州南阳郡,作战多年,经验丰富,极为狡猾,清缴的难度超出了袁术和杨弘的想象。

    最后,借口杀害两郡的众多中小土豪,财物归公,家族人员被奖赏给将士为奴。此举既让他获得了大量的钱粮,又稳定了地方,并收缴了大量土地,用于安置流民百姓以及招抚的黄巾贼众,且释放出众多隐匿的人口,增加官府的税收,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将士的忠心。

    袁术是不敢对士家大族和大土豪动手的,选择的只是那些毫无背景的地方中小土豪,且他大多采取暗中动手,或者按上通匪之名,力求做到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将影响降到最低。

    在任何时代,豪族占有大量的耕地,霸占大量的人口,逃避官府的税收,皆与统治者是天然对立的阶层;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增加税收,剿灭这些大族是所有统治者的愿望,只是由于豪族联合起来的实力强大,若是强行剿灭,后果难料,使得有些统治者有心无力,只能相互媾和、利用,达到一种平衡。

    加上袁家过河拆桥的先例,使得两郡大族对袁术避之唯恐不及,内部局势表面平稳,底下却是暗潮涌动。

    这时的袁术急盼一场大胜来缓和内部矛盾;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箭已上弦,到了不得不发之时;可是袁术却不敢擅离老巢,只得派孙坚独自率军出征荆州。

    他设想的很好,只需前线的孙坚获得一场大胜,让郡内大族看到希望,定会加大对他的投资,支持他对外征伐,那时,他再亲自出马,一举灭掉刘表,占领荆州,成就威名,皆大欢喜。

    从庐江郡进攻荆州有两条道路可选,第一是内陆北线,第二是沿长江北岸西行的南线。

    荆州和庐江郡之间有桐柏山…大别山,阻碍了两地的路上交通,水上交通依赖长江。

    若是走北线,极易与汝南郡的袁绍或南阳郡的董卓发生冲突,且要经高山峡谷,道路崎岖难行,不利于大军行动。

    军师杨弘意欲走北线,在不经过袁绍地盘的前提下,先占处于大别山东部的西阳县、轪国县等江夏郡几县,然后抢夺武阳关(武胜关或者叫义阳三关),穿过山间小道,进入江夏郡北部,绕到黄祖的背后,即可西击襄樊,又可南下包围黄祖,且江夏郡北部地处桐柏山…大别山山区,占领之后便于防守,即便刘表和黄祖合力来攻,也难以赚到便宜,且即便从南线发动进攻,也必须派出一支奇兵去江夏郡北部牵制刘表和黄祖的大军,必令他们忌惮而不得不分兵防御。

    而袁术不愿意节外生枝,惹袁绍和董卓不快,且他对郑宝的水军有一定的自信,即便打不过刘表的水军,肯定能收拾黄祖的水军,他没有采纳军师杨弘的建议,而是选择走南线。

    袁术错误的选择,为其最终兵败留下了伏笔。

第469章荆扬水战() 
荆州刘表多疑无决,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其自守策略符合当地士家大族的利益,自然能相互利用,和平共处;面对袁术的来攻,上下一心,团结御敌。

    江夏郡太守黄祖派其子黄射带领部分水军亲驻柴桑,监视袁术;扬州牧刘繇缺乏水军,乐得如此。

    黄祖为江夏安陆黄氏族人,江夏黄氏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黄香一族;刘表到任荆州,重用地方豪族势力,黄祖出任江夏郡太守。

    有其强大的家族为依靠,有刘表的大力支持,黄祖对抵御袁术的进攻信心十足,是荆州典型的鹰派人物。

    有黄祖镇守江夏郡,刘表便高枕无忧了。

    为了儿子黄射的安全,也为了柴桑城不失,黄祖特派部将张硕带领步兵驻守柴桑,派水军小将陈就负责率领柴桑的水军;部将邓龙驻守下雉县负责接应;偏将苏飞带领万人驻守江北蕲春城,从陆上狙击袁术大军的进攻。

    孙坚的大军进驻浔阳县,一边练兵,一边等待最佳战机;孙贲、孙香率领先锋军队逼近江夏郡蕲春城。

    蕲春城是南线从庐江郡进入江夏郡遇到的第一座县城,北依大别山,南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