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p;≈bp;≈bp;≈bp;高顺与戏志才、郭嘉等人批准了沮授的计划,并通知平州和并州进行武力支援。
≈bp;≈bp;≈bp;≈bp;高顺对异族用兵之事,瞒不住董卓所派斥候的眼睛,高顺对此并未重视。
≈bp;≈bp;≈bp;≈bp;董卓得知情报,心中踏实了不少,暗道,幸亏册封了高顺为魏公,一旦其掌权,便不安闲,重拾对蛮夷的打压大业;他与李儒协商后,马上与秦关联手加紧对交州用兵。
≈bp;≈bp;≈bp;≈bp;边疆战事再起,中原地区的百姓不受影响,依然平安稳定,一片繁荣景象。
第552章灭亡匈奴()
沮授的策略与戏志才和贾诩的策略相左,他希望在并州和平州的协助下,先灭亡匈奴人。
而戏志才和贾诩极力反对,担心因此造成羌人的恐惧,增加平定西平郡的难度。
不过以高顺的记忆,匈奴残部在五胡乱华中造成的破坏无以复加,而羌人各部落间关系不密切,一直未形成有效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在五胡乱华中的影响较小,便同意了沮授的意见,先灭亡匈奴人。
这令戏志才和贾诩非常不理解。
高顺还特别指示,对匈奴单于、左贤王和右贤王,以及他们的家人,要一个不剩的送到邺城,那怕追到天涯海角,花费无数代价,也不能走失一人。
这更令众人不解,为什么匈奴人已经很乖巧了,而高顺对他们还有这么大的仇恨。
此时的南匈奴实力衰弱,自从高顺停止对匈奴人每年上亿钱的年俸,南匈奴便走上了衰败之路。
原来的右贤王部已反叛,被高顺势力击败,远走塞外,其中酒泉和敦煌两郡就留有大量的匈奴人继续与汉人战斗,这大大的减弱了南匈奴的整体实力。
即便南匈奴部落的人,也因高顺势力一直用高薪吸引,不断征兵,而使部民数量不断减少。
这些被征士兵,享受与汉人同样的薪俸,若有战功,赏赐丰厚,还分配有良田和房屋,他们逐渐把家属接走,脱离了部落这些日与汉人相处日久,逐渐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方式,与汉人联姻,逐渐融入汉人之中,对艰苦的部落生活已不再留恋。
而留在部落的匈奴人,要么是身体条件较差,达不到汉人骑兵的要求,要么是贵族或者贵族的嫡系,享受一定的权力,不愿意离去不过部民数量日渐减少,他们的生活已非常困难。
后来,高顺令他们移居原北地郡北部的河套地区,水草虽然丰茂,但是地盘太小,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部众,匈奴贵族趁机霸占肥美的牧场,也影响了部民对单于的忠心而纷纷离去。
现在南匈奴官兵仅有两万余人,各王、万夫长统辖仅有千多人,实力大不如前。
南匈奴单于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就任匈奴单于。
于夫罗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豹任左贤王,次子刘去卑任右贤王。
历史上,刘豹和刘去卑的子孙在五胡乱华中先后各自建立国家,他们残暴不仁,给汉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只有呼厨泉被曹操扣押在邺城,脱离了部众,其子孙泯灭于历史的尘埃中。
高顺吸取教训,指示沮授,务必把南匈奴贵族全部收押,打破其现有的部落管理模式,打散其部民,分散于汉民之中,逐渐融合。
沮授先是从匈奴部落调兵,支援凉州徐荣的战场,为此,他许下了丰厚的回报。
呼厨泉单于没有怀疑,尽最大努力,派出五千骑兵协助作战。
平州军师陈宫率领中郎将薛银等人,率领大军驻守临戎县和三封县,切断了匈奴人北归的道路。
中郎将司马俱驻守朔东郡朔方城中郎将赫昭前往上郡布防中郎将宋宪率军前往西河郡布防关羽更是带领一万骑兵到达奢延县驻扎,离南匈奴大营近在咫尺。
徐荣率凉州的官兵守住匈奴人西逃之路张济主动请战,进驻贺兰山以西地区。
麹义派胡轸进驻安北郡富平城,与南匈奴人的牧场隔河相望。
周飞的官兵前往北地郡和安定郡布防,并在萧关集结骑兵,随时出击。
调动如此多的军队,对匈奴部落实行铁臂合围,令他们插翅难逃众人对高顺如此兴师动众,极为不解,高顺笑而不语,绝不解释。
随后,沮授派出使者,前往南匈奴驻地廉县。
决定双方关系和态度的,在任何时候都是实力。
大兵压境,令南匈奴上下极为恐惧和不解他们上百年来对大汉朝廷非常忠心,后来对高顺势力更是百依百顺,为什么高顺受封魏公后突然对他们用兵?
他们的实力如此赢弱了,为什么魏公依然不放过他们?
汉军只是包围了他们,而没有发动进攻,让他们稍稍安心。
有人最先想到的是逃跑,可是大部分匈奴贵族已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再回草原上过穷苦的日子,想象现在鲜卑人的下场就令他们感到恐惧,与汉人断绝了贸易,远逃阴山以北,连食盐、布匹、绸缎、美酒都没有,铁器更是少的可怜,那样的日子还不如死了算了。
再说了,他们能不能逃出去尚未可知,他们的斥候已发现贺兰山以西的汉军,他们已被四面包围。
这时,沮授的使者到达了廉县,双方立即展开谈判。
匈奴人急于解开心中的疑问,而使者的话却令他们更加迷惑。
使者毫不客气的说道:“诸位,不要问为什么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魏公的命令。”
“那魏公欲如何对待我们呢?”单于问道。
使者道:“单于和左右贤王皆封为县侯,每年享受两百万钱的薪俸,去邺城居住其他各王、各万夫长,享受乡侯待遇,前往长安城居住,每年享受五十万钱的薪俸千夫长享受关内侯待遇,每年十万钱薪俸并且各赐宅院、奴仆等,确保诸位无后顾之忧至于部民,魏公定会妥善安置,诸位莫要担心。”
这个待遇已是超出他们的预计,不过却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部民,他们的部落从此将消亡,他们将是匈奴的罪人,众人权衡不定。
单于非常不甘心,便问道:“能不能采取乌桓人的办法,我们匈奴人依然聚族而居,实行军户制度?”
使者道:“哈哈,大王考虑的周全,其实我们魏公也是这么考虑的,就是想对阁下的部民实行军户管理制度不过军户的单位比较小,仅留百夫长管理便可,乡里条件较差,诸位还是去邺城或者长安居住才好。”
众人无奈,只得接受高顺的安排。
这一代的南匈奴单于和左右贤王性格赢弱,高顺并不担心,高顺担心的是他们的后辈其实高顺的顾虑是多余的,环境造就人,若是没有那个混乱的环境,汉人内部先乱起来,也不至于产生五胡乱华之事,匈奴后辈之能泯于历史。
众官兵见和平解决匈奴人,他们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皆非常失望。
高顺得知消息大喜,随之拿出巨资安置匈奴人并借机调整布防,将关羽调回邺城驻扎周飞趁机接管河东郡防务冯勇接管上党郡防务,此后上党郡归司隶校尉管辖,增加中央的安全性。
从此,匈奴人彻底消失于历史,西逃的匈奴人也终将被其他民族所融合。
第553章处置匈奴人()
≈bp;≈bp;≈bp;≈bp;在原来南匈奴人放牧的河套地区,设立了宁夏郡,郡治设在廉县,归凉州管辖。
≈bp;≈bp;≈bp;≈bp;由周飞派出太守和都尉,在宁夏郡驻守三千骑兵和三千步兵。
≈bp;≈bp;≈bp;≈bp;愿意返回故地的百姓和愿意移居此地的周边郡县百姓,官府持支持态度,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便利条件;这令百姓们非常高兴,河套地区是周围最适合农业开发的地区,很多地方,整村从黄土高原搬迁到河套地区;流落在外的当地人,很多也选择返回故土生活。
≈bp;≈bp;≈bp;≈bp;中郎将赫昭暂且驻守富平县。
≈bp;≈bp;≈bp;≈bp;兴平九年秋,匈奴单于呼厨泉以及左右贤王刘豹和刘去卑到达邺城。
≈bp;≈bp;≈bp;≈bp;高顺分给他们府邸,并奖赏金钱、布匹、绸缎、美酒等;随后上书朝廷,表三人为县侯,封地分别安排在青州、兖州和徐州。
≈bp;≈bp;≈bp;≈bp;对于一起前来的各王和各万夫长,高顺一一奖赏,并为他们上表请封。
≈bp;≈bp;≈bp;≈bp;在高顺的心里,只要他们离开了部民,便什么都不是了,待此后慢慢减少他们的薪俸待遇,他们也无可奈何,不用多久,便被融合进汉人当中了。
≈bp;≈bp;≈bp;≈bp;不花朝廷金钱,董卓乐意交好高顺,爽快的批准了高顺的上表;董卓和李儒只是为高顺如此轻松的灭除匈奴人而感到恐惧,高顺的实力太强大了,幸亏他信守承诺,没有攻击朝廷。
≈bp;≈bp;≈bp;≈bp;当然了,最高兴的当时雍州和并州的百姓,灭亡了匈奴人,他们此后便少了一份威胁。
≈bp;≈bp;≈bp;≈bp;到达长安城的各千夫长,周飞和沮授热情招待,合理安置,逐渐对他们进行分化。
≈bp;≈bp;≈bp;≈bp;难题是遗留在宁夏郡的十多万匈奴人的安置,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慢慢消化。
≈bp;≈bp;≈bp;≈bp;还是老办法,先征兵,匈奴人对此不陌生。
≈bp;≈bp;≈bp;≈bp;身体强壮,适合从军者,皆为匈奴单于和各王的嫡系亲信人员,现在单于和各王都已离去,他们没有了依靠,从军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bp;≈bp;≈bp;≈bp;都尉派人严格选拔,从中选出一万两千人从军,加上他们的家属,大约有六万人。
≈bp;≈bp;≈bp;≈bp;根据高顺的指示,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冀州各安排两千五百人,军人在州郡从伍,家属被安置在各县,每县仅有几十人,完全被包围在汉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现在,他们享受军户的待遇,不用纳税,不过,若是家中无人继续从军的话,则会取消他们的军户待遇,转为民户。
≈bp;≈bp;≈bp;≈bp;剩下大约有一万六千多户,约有七万人匈奴人,分别被安置在并州、雍州、平州和幽州,每州四千户左右,也被安置在各县,分散为民,享受民户待遇。
≈bp;≈bp;≈bp;≈bp;这样,任何一个地方的匈奴人都不多,即便将来有歹心,也因过于分散而无法成事,相信几代之后,便与汉人无异了。
≈bp;≈bp;≈bp;≈bp;迁移这些匈奴人,要花费数量庞大的钱粮,为了免除后患,高顺感觉花多少钱粮都值。
≈bp;≈bp;≈bp;≈bp;对那些从军的匈奴人来说,不仅他们参军有丰厚的薪俸,且他们的家人还不用缴纳赋税,官府把他们安排到任何地方,他们都会欣然接受;至于那些没有家人从军者,官府对他们与汉人一视同仁,已令他们非常欣慰,反正他们也无力反对,官府能安置他们已是不错。
≈bp;≈bp;≈bp;≈bp;留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