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冰-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撩帐帘,却发现根本不见老道的身影,侧目看了看专心致志守在旁侧的副将,问道。

    “你们几个,可曾看到有人出去?”

    四个副将齐聚过来,茫然地摇摇头,“人?什么人?”

    太叔离一阵心惊,暗道:道长的实力,真是深不可测

    他的这四个副将,那可是由圣上从皇旗军精心挑选推到他军中的顶尖精锐之人。

    又加之多年磨合显拔提调至手边,虽然不比江湖人,但也个个都是三重境的实力,最强者实力甚至达到了临四重。

    这份内气实力在军中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毕竟迈入四重境的内家高手,要么就是隐居深山隐秘修行,要么就是江湖中各门各派自幼培养出来的高手,就算入得庙堂也会择一高门权贵过荣华生活,极少有人会选择入军为将。

    况且曲晋军法森严,便是身达四重境的内家子入得军中,也得要从最底层做起。

    试问,有几个实力已经迈入天下高手行列的内家子会在底层任几个比自己实力低的人命令而马首是瞻不得延误的?

    与其如此憋屈,还不如江湖逍遥自在。

    故而军中普遍实力都不会超过二重境,只有久经战阵的将领才有可能在一次次浴血搏杀与私下修行中提升内家实力,达到三重境,甚至临四重。

    但想要真正在军营中迈入四重境的门槛,不能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一定是少之又少,千百年都出不了一个。

    想要在四个军阵中百转千回杀出来的,感官极其敏锐的顶尖将领眼前离开而不被发现,哪怕是四重三步的内家高手也不一定做得到吧

    脑海中念头一跳,太叔离眼中的神光不由更亮几分,双手搓了搓,喃喃自语道。

    “大事可图,万事可安啊。”

    天唐,帝都长安。

    皇城后,唐皇寝殿,未央宫。

    在天唐国内地位超然,稳立于文武百官之巅,王土之下地位仅次于当朝皇帝的今代首席大相,出身天唐相族张家的张奕治,此时正默默立在未央宫外,等候唐皇午休后召见。

    长安气候常年以暑热见长,尤其九月,正是长安城内暑气正盛的时节,日头毒辣已极。

    可这位身不负半点内气,已过不惑之年,时近知命之岁的文弱文人却始终将腰杆挺得笔直。

    任由额头上浸满了汗水,任由刺目的金阳照在身上汗流浃背。

    侍候宫外的几位唐皇贴心的内监此时也都神色慵懒,涨红的脸上爬满了热汗,时不时地以衣袖闪动微风取凉,

    他们个个对陛下都是忠心耿耿,平素做事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马虎,可面对如此天气也做不到如对方这般全神贯注。

    看着张奕治的眼神越来越是钦佩。

    怪不得他不过二十岁出头便从相族支系之间脱颖而出,由张进酒与相族当代族长极力推荐入宫以取百儒百将大朝会考之魁

    单是这份超乎常人、不动如山的忍耐力,就足以为之惊叹。

    百儒百将大朝会考乃是天唐独有的制度,若想夺得天唐权位巅峰的首席大相位,就必须要顺利通过时长二月之久的大朝会考并取得头筹。

    顾名思义,百儒百将,便是由国内来自各地最受人尊崇的百位大儒以及百位将领聚到一处逐一命题考量。

    不仅要通过每一位大儒与将官苛刻至极浩如烟沙的测试,还要取得头筹,这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要有经世致用的头脑和超人的知识量,还要懂得变通与革新,拥有为国家盛的能力。

    历朝历代,除却极少的几次外,能够通过大朝会考夺魁的人几乎都是出自天生患有厚土之症的张家,张家也因此才会被人们俗称为相族。

    自相族因受张进酒牵连而在长安城除名之后,就再没有人能够通过大朝会考。

    直到相族重入长安,直到眼前这个妖孽一般的人物一鸣惊人后。

    大朝会考甚至因为这个人改了规矩,本来首席大相位空缺的时候,每四年才会举办一次会考,毕竟数百位大儒将官也不是那么好聚拢的。

    可唯独此人,被张进酒与相族族长推荐后,被唐皇召入宫城。

    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与唐皇说了一些什么,只知道自那次面圣之后,唐皇不顾满朝拦阻,紧急命令举国大儒和各地将官入京城。

    无论各地大户高儒还是无甚名气却有几分酸气的儒子,无论在军中的地位究竟是封侯一方的将帅还是微不足道的小卒,都可以入京作为会考的考官。

    而且,此届考生,只有他张奕治一个人。

    如此一来,天下间文武各门拔尖之人无不深感好奇——对这个张家支系青年的好奇,以及对唐皇是否患了失心疯的好奇

    于是乎,文武能臣各方巨擘,但凡自诩有点能力的人,都会选择在唐皇的召唤之下,云集入长安。

    他们都想要来试一试这个青年究竟真是腹有乾坤的经天纬地之才,还是沽名钓誉胡吹大气的黄口小儿。

    那一年,聚集入境者何止千数。

    素以天下宫殿之最著称的大明宫都难以接待下如此多的考官,一时间,朱雀大街上几乎所有的酒楼客店都住满了人

    那一年的大朝会考,时长半年之久,张奕治一人一口一支笔,不仅长袖善舞,将所有考官的态度与情绪考虑的极为周全,没有任何一个傲气十足的文人墨客以及武门名将受了冷落。

    而且还堪称完美的通过了全部测试。

    一考过后,举国尽称张奕治之美名。

    天唐国历史上最富才名的首席大相,正是如此获得了天唐国人以及满朝文武的一致认可,成功即位了这一代的首席大相位。

    即位那年,他才二十三岁,正是年少轻狂,意气勃发之时。

    自他担任相位后,文修武备,吏治,官治,法治,民治,国治,无一不通,更无一不改。

    重立国法,稳固军法,镇定民法,从而定邦国,安军武,固民心。

    天唐国也因此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在张奕治雷厉风行的改革中飞速发展。

    短短十数年间,天唐,已经在养精蓄锐中迅速崛起成为了实力直逼大周、曲晋的超一流帝国。

    这这一切的创造者,张奕治,功不可没,唐皇李霖甚至已经将满朝政事全部交于其手,除非关系极大的实务,否则其余的他也绝对不会插手。

    不要以为他这个皇帝如此做就十分轻松,实则恰恰相反,他考虑的事情要比从前更多。

    因为在拜张奕治为相前,他的目光止步于天唐,而在拜相后,他的目光已经无声无息的抬向了整个天下。

第231章 四国乱,而后天下() 
第二百六十五章:四国动,而后天下

    依天唐国制,每日辰时有当朝议会,下朝后唐皇起驾回宫,会与朝中臣子探讨政事。

    而在张奕治封相后,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更改为,下朝后群臣与张奕治交流天下政务,而唐皇回至寝殿未央宫,以午休为名实则暗中筹谋大事。

    张奕治处理完国中实务后,若有事需要上禀,便会在未央宫外候旨,等待天子召见。

    今日正是如此,未央宫内,唐皇李霖由于近日里思虑过多,加之天气酷热,不由神思慵懒困顿。

    不仅食欲不振,而且整日昏昏欲睡。

    早朝后更觉眼皮重渝千斤,倚在书案后的软椅上小憩半日。

    旁侧服侍的内监一面为天子扇风取凉,一面备好用山泉水镇过的清热解暑的新鲜水果,等待天子清醒后可以随时吃到。

    午间正是灼阳似火的时刻,当李霖自睡梦中悠悠转醒时,一国之相的张奕治却已经默默无声的在未央宫外的赤阳照射下站了整整一个时辰。

    睁开双眸,略带惺忪的睡眼中还挂着混沌的神光,抬手下意识的抓住案上杯盏来,饮了几口其间清凉的银耳莲子羹,这才揉了揉太阳穴,坐直身子。

    候在殿外的内监见陛下转醒,小跑着进来通禀,一听闻张奕治已等候了如此久,顿时惊得睡意全无,睁大了双睛,急道。

    “张相在外,怎么不早些通禀,快宣!”

    而后李霖也顾不得睡醒后形容有些不堪,衣衫有些紊乱,大踏步绕过书案,降阶相迎,一路走至殿门出。

    张奕治闻迅走入后,一下子撞上唐皇关切火热的目光,温和一笑,不甚在意的插手施礼。

    “臣张奕治,拜见吾皇亲驾,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皇伸手挽住前者的衣袖,猛然发现其袖管竟也被汗水打湿。

    再定睛凝视过去,此时的张奕治额头上密布一层晶莹的汗碱,周身已经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湿漉漉,大汗淋漓。

    有些不忍的自责道,“是朕疏忽,怠慢了张卿,还请爱卿勿怪。”

    张奕治再度一笑,尚且十分年轻的面庞上没有半点异样之色,一如平日温文尔雅。

    “陛下再如此多礼,反令臣惶恐了。臣今日入宫,所为非别,正是前几日与陛下提及的曲晋云东联军一时。”

    “这消息是否探清,可属实吗?”

    李霖神色端凝,携着张奕治的手走至书案后软椅上放置的曲晋天唐大周南周四国地图前。

    “那封出自大周名将赵梦缺手的情信抄本是由岳三清及几名酒山高手护送,亲自飞马呈递入京的加急信,其中所记详实,字字句句均有迹可循,不似虚言。”

    “再加之前几日出动大内二黄六光禄亲自出境探询回的消息可以大致确认,此线报无误。”

    天唐大内庭,乃是集全天唐一心效忠于唐皇的最强者所构建的第一机关,主管一切他人无法解决的疑难任务。

    大内庭中,有九黄十二光禄八十一庭监。

    九黄中个个实力超拔显著,其中九黄之首也就是大内第一高手游少府,实力更是深不可测。

    据传闻他曾私下与花青龙褚士齐有过一战,虽然世人不知胜负。

    但据说自那之后,褚士齐就在北固山内闭关,再未出过江湖,而游少府却是优哉游哉,继续若无其事的为唐皇执行任务。

    九黄内排名第二的辅国魏胆公与排名第三的鸿胪寺大鸿胪,均是被武甲阁武评册纳入天下前二十之列的榜上高手。

    此次探信任务足足出动了八位大内高手,可见张奕治对其的重视程度。

    如今确认清楚过后,他第一时间来到未央宫中求见陛下,正是为了商谈接下来的安排。

    “如此一来”李霖抚了抚颔下略有些凌乱地短须,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莫非张卿是想要劝朕兵取曲晋?”

    张奕治郑重的点了点头。

    “不错,这正是臣之所想。而今曲晋西境军几乎倾巢而入云东,曲晋西南空虚,而我国兵甲已足,战士蓄势已久,若值此时挥兵背上,必定可破其西南而直逼太颖城。”

    李霖吞咽了一口唾沫,尽管对方回答十分的诱人,可还是没有冲散他的理智。

    “可你怎知曲晋不会抽调东境军抢护西境以防备我军,况且即便我军顺利攻至太颖城”

    李霖愁眉不展。

    “有十万皇旗军镇守,太颖城固若金汤,我军寸步难行,背后又有筑难王朝窥探觊觎,又当如何?”

    “别的事朕都可以顺着爱卿,可此事关系重大,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