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他一直都跟冯宇说,随时可以让出部分股权给冯宇,算是为冯宇当初十万块帮助的回报,而他计划让出来的股权,估值早就超过了十亿。
李世强是冯宇的姐夫,这点王伟是知道的。据说最初风雨物流也是冯宇创立的,而李世强在冯宇的其他生意上,也有股份。
后来双方分开,风雨物流就完全成了李世强的公司,李世强也不在冯宇其他公司持有股份了,但是风雨物流的名字则完全没变。
甚至很多国人都以为,风雨物流就是冯宇的公司,但实际上冯宇没有一点股份。
“姐夫,大伟,刚子。今天把你们叫过来,是有件事跟你们商量一下,看看你们是否有兴趣。”
“顺风物流和风雨物流都是国内顶尖的物流公司,不只是包裹速递,还有其他大宗货物的运输,你们也是其中翘楚。”
“现在你们都开始向着国外发展,也都有了空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等多种物流方式。”
“米国是全世界贸易额最大的国家,贸易额高,也就代表着他们物流市场大。我呢,是亚马孙的股东,基兄是易呗的股东,这两家公司,都属于电商的一种,对物流需求量很大,要求很高。”
“我们在米国那边许多产品的物流运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都是外包给其他物流公司。”
“现在我跟基兄商量了一下,征求了亚马孙、易呗的意见,打算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尤其是要效仿你们顺风物流和风雨物流的模式,在终端派送上做到最好。”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入股我们在米国成立的物流公司?”
王伟看了眼李世强,嗯,李世强难道也没提前知道这个消息?冯宇将他跟李世强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没有偏向,这让王伟内心非常舒服。
“冯董,具体是怎么入股,能详细谈谈吗?”王伟对此还是很有兴趣的,将公司开到米国去,那将是顺风物流海外扩张最重要的一步。
只是王伟对权力抓的很死,在他顺风物流中,除了他,其他没有任何人拥有公司的股票,全部被他收回来了。那些高管,也只有分红权罢了。
可以说,顺风物流,就是他王伟一个人的,连他父母、妻子什么的都没有一点股份。
如果入股冯宇在海外的物流公司,那么他也不能是小股东。他不认为物流管理方面,冯宇会比他更强,所以他甚至想要争取这家合资公司的管理权。
“风雨控股、北极熊控股、亚马孙、易呗、风雨物流和顺风物流共同出资成立这家覆盖全美的物流公司,以包裹速递为主营业务。”
“每家可以持有百分之十五的股权,还有百分之十的股权,要让给米国的一家财团,我们需要跟米国人合作,这样才能避免许多麻烦。当然,他们也会拿出等值的资产来。”
“我们所有人出资的比例是一样的,享有同样的投票权。大伟,你有没有兴趣做这家合资公司的总裁?”
王伟愣住了,他没想到冯宇竟然直接点名要他做总裁,不应该是冯宇的人吗?
他看到吴志刚也在,还以为冯宇属意的是吴志刚呢。甚至让吴志刚成为风雨物流的总裁,就是为了锻炼他相关的能力。
可是现在看来,好像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
王伟懂英语,而且个人能力极强。甚至曾有人戏言,顺风物流发展最大的阻碍,就是王伟太能干了,其他管理层不能够跟得上王伟的脚步。
世界上顶尖的物流企业,都曾经想要入股顺风物流,还有人找了孙立杰,希望能够撮合他们注资顺风物流,可以给予泰华咨询一千万美元的佣金,甚至这个佣金也是可以谈的。
但是最终孙立杰拒绝了,如果王伟是允许别人注资的,那么泰华咨询早就投资了,轮得到那些外资?更何况他可是清楚的知道,王伟创业是冯宇借的钱,冯宇却并没有要入股王伟的公司。
他只是说,如果王伟有一天需要资金发展,可以找他们泰华咨询融资,但是却没有狭恩图报的意思。
冯宇很看重王伟这个人,他也觉得,这个合资公司王伟来管理最为合适。他跟基里连科都没经验,李世强不懂英语,吴志刚虽然自学了英语,但是说的也不咋地,更何况吴志刚是要接掌泰华控股的,冯宇怎么会让他去管理米国那个物流公司呢。
“冯董,你让我来管理?好,那就我来管理。”王伟没有假意推辞,他对于自己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虽然少,但是听冯宇这个意思,会对他支持,那就足够了。
李世强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快的意思,他也知道,王伟在物流管理方面,比他更厉害。他也就是占着发展的比较早,才能跟顺风物流分庭抗礼,如果是同期发展,风雨物流肯定不是对手。
“大伟,这次投资的钱不是小数目,我们要建立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物流网络,其中飞机、铁路、公路运输都要有,甚至未来还要有海运。而我们天然就有两大客户来源,亚马孙和易呗,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不要太过担心。”
“并且我与基兄的那些子公司的包裹业务,也都会交给咱们自己的物流公司。保证公司有足够多的订单。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我们收购一家或者几家规模不大的物流公司,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物流公司。”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直接建立新的物流公司,从别的物流公司挖人才过来,让他们带着客户跳槽。大伟,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冯宇问道。
“还是收购几家小的物流公司整合资源吧,米国的物流企业那么多,而且ups等发展的那么好,我们要是自己开新公司,那么只能从ups等公司挖人,这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抵制,对我们发展非常不利。”
“并且小物流公司我们也可以做一些选择,地域性的布局,保证我们的业务能够快速开展。甚至我们可以部分跟其他物流公司合作,缩减我们在一些订单较少的区域支出成本,保证我们的利润。”
“李总,你觉得呢?”王伟转头又看向李世强。
第2010章 人工成本的大问题()
“王总,我觉得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工成本。你们顺风物流的发展是低基本工资,高计件薪酬,让你们顺风物流,涌现了一大批万元收入的收派件员。”
“可是华夏与米国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华夏这边你只要有基本的社保就足够了,养老、医疗、失业三个险种,而且是按照基本工资缴纳的,缴纳额度非常的低。”
“米国那边不同,他们一定会要求按照整体收入来缴纳,并且缴纳的比例,比我们这边要高得多,你如何保障企业盈利?”
李世强的问题很尖锐,因为他曾经考虑过到米国开分公司,但是跟吴志刚分析调查了一番之后,发现华夏的模式,无法照搬到米国,两国的国情相差很大。
他现在很想知道,如果是王伟,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世强的问题,也是冯宇跟基里连科最关心的,米国的收派件员工资倒是可以解决,但是那高额的福利待遇,弄不好就让他们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除非你有完善的物流渠道,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而这些,恰好是他们所欠缺的。
王伟对此似乎早有想法,直接快速回答:“这一点很好解决,我们的收费会更高,因为我们的服务会更好。”
ups的包裹速递是全球第一的,他们的收费就比较高,服务质量也非常好,同时也拥有最为完善的物流渠道,包括了跨国、跨州物流。
“我做过调查,米国那边很多人不喜欢快递包裹,是因为他们在快递员送包裹的时候,他们一般也都在是上班,家里没人。”
“那么快递员有几种选择,第一种是将包裹丢在院子里,这样包裹根本没有签收,里面的东西损坏或者包裹干脆丢失后,快递公司就必须赔偿。”
“第二种选择,等到家里有人的时候再送,这样快递员就不得不加班工作,没有几个人喜欢晚上加班,尤其是快递,那些快递员或许会选择在周末送包裹,也就让许多人收包裹晚了好几天。”
“而我们,则可以提供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在一个社区建立一个类似邮局的机构,通知客户到这里自取快递,同样可以当面拆包验收签字,而且还让客户可以第一时间拿到包裹。”
冯宇眼睛一亮,他脑海里马上冒出来一个名词菜鸟驿站!
这不就是马运后来弄得那个驿站么,没想到王伟现在已经想到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许多问题确实可以迎刃而解,甚至这个驿站还可以代收其他快递公司的包裹,说不定会比单纯的物流更赚钱。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要投资的资金就要多了不少,每一个驿站的地方不能太小,还要有几个工作人员,且工作人员的上下班时间要超过正常的工作时间,因为要等许多人下班来取包裹啊。
而且还要多雇佣不少人,这里面利弊也是同时存在的。
弊端就是成本和支出都要增加不少,有利的一方面就是可以跟米国政斧再次谈判,我们给你们米国人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就应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什么的。
李世强、吴志刚等人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同时对王伟佩服不已。他们也见过邮局,甚至李世强曾经就是在邮电所上班呢,他们怎么就想不到这个办法?
“有了这个机构,我们的收入会增加很多。因为我们的服务质量更好,那么我们就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用。所以虽然米国那边的成本高,但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
冯宇想了想问道:“我们缴纳的保险福利等是否要与ups等看齐?而且还有一点要跟你们先说清楚,我们要雇佣米国人,同时要以港口码头工人为优先条件。”
港口码头工人?
王伟眉头皱起来了,那些人都是力气很大的家伙,他们送大件很合适,但是送一些小件,就没什么优势了。
而且这些力气大的人,很多都有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对快递喜欢扔,一个不小心,包裹里面的东西可能就损坏了。
如果包裹里面的东西在到客户手中时候是损坏的,那么快递公司是要按照约定赔偿的,很多还都是要双倍赔偿,还对公司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不小的损伤。
看来还要与保险公司合作,他记得冯宇在米国投资了银行业,下面也有保险类的公司。而且每个收派件员都要缴纳意外险,否则收派件员在工作时发生任何意外,还不都得他们公司来赔偿啊。
这么计算下来,每一个收派件员的保险支出就不是小数目,如果在加上雨天补贴、大风天补贴、雪天补贴、高温补贴、寒冷补贴等等各种名目的补贴,成本就会更高。
王伟咨询过米国那边的相关企业,知道了这边工会的存在,也知道这边会以各种名目增加工人的收入或者福利待遇,甚至米国很多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比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赚得还多。
“我们缴纳的保险等福利,肯定要不比其他物流企业差,哪怕对方是世界第一。同时我们还要突出我们的特点,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