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品奇才-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兴泰转头求助似的看着儿子,这些冯宇昨天没太跟他详细说啊。

    “梁叔,厂子我们现在看好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场部原先鸡场的位置。鸡场黄了,那块空出来,我们可以租,也可以买。第二块是砖厂后面那里,不过因为挨着砖厂,虽然是上风向,但容易影响口碑。”

    “对对对,砖厂旁边肯定不行,面粉里要是掺了砖粉,以后谁还来买。”

    “厂子主要是粮食加工,比如压榨豆油,比如小麦、玉米磨粉,比如甜菜制糖。这里面榨油和制糖最为合适。面粉玉米粉就算不够精细,影响也不大。但是压榨豆油可就不同了,出油率高,油质更好,口感更好,价格自然也更高,我们能卖到城里去。制糖也一样,糖越多,越细,咱们就赚得越多。”

    “我们私营小厂子,真的能跟粮库竞争?”

    “绝对没问题,因为我们打算引进的是苏联的先进设备,比粮库的先进十年以上!”冯宇再次抬出苏联的大旗,现在的人对苏联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感。

    “苏联的设备,那得多少钱啊!”

    “这个设备是我姐夫的,也要折算成股份。我保证,你们投入一千块钱,三年后就能变成一万块钱!投得越多,赚得越多,投多投少,全凭自愿!”

    “兴泰,你家老~二太能吹了吧,一千块钱,三年后就能变成一万?那我要是投五千,三年后你就能给我变成五万呗?”

    冯宇气结,小孩子的形象果然不行啊,虽然已经高中生了,但在连队的长辈面前,永远是小孩子,刚才的慷慨陈词没效果吗?

    冯兴泰看到冯宇肯定的眼神,用力点点头:“能!”

    “好,兴泰,这是你说的,敢签条子吗?”

    冯兴泰的豪气也上来了:“有什么不敢?你们每个人入股了,我必须给你们签条子。三年后我要是无法兑现,机器你们拉走!”

    “好,那我投资……一万!”

    冯宇抬眼看过去,不愧是连队最先富起来的人啊,果然大气。不过人家又有拖拉机,又有收割机的,还是最早开荒地的,挣得多也正常。

    有了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点头,你三千,他两千,反正手里能拿出来多少钱都投进去,比存银行划算多了!

    “文叔,老爸,走吧,去场部,找场长。”

    这七个人只是答应了,但冯兴泰还没收钱呢,等跟农场把地方定下来后,才开始收钱。

    文德光兴奋的跟着一起上车,冯兴泰还有些诧异:“队长,这事儿我自己找场长就行,不用麻烦你了。”

    冯宇翻了个白眼,真当文叔叔是去帮忙的,那是去表现的。经济挂帅,在农场也适用。这笔投资,怎么不得上百万,而这上百万的投资是文德光拉来的,难道不算是一笔政绩?

    “爸,一会儿您这么说……”冯宇又开始指点父亲。

    场长看着面前的三个人,除了文德光这个队长他认识,其他两人很陌生。不过文德光说,这是他们连队的,经过文德光的劝说,打算投资一百万,在农场建一个食品加工厂!

    场长当时眼睛就瞪圆了,投资一百万!农场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位大老板,他作为场长居然一点不清楚。

    “冯老板,有一百万,为什么要投资食品加工呢?可以做点别的啊,比如搞养殖,无论是家禽还是家畜,我们都有分局甚至市里的专家定期指点呢。”场长早就想发展养殖业,可惜一直无法形成规模,北面一个农场,就靠着一个大老板的养猪场,带着其他人,迅速成为利税大户!

    “场长,我虽然不做养殖业,但我们可以生产饲料。其实我原本是想把厂子建在冰城附近的,要不是文队长一直劝说我,我根本不会考虑咱们农场。”

    一听冯兴泰这么说,场长就知道,不能再乱说了,否则冯兴泰真有可能把厂子建到别的地方去。这厂子反正也是做食品加工的,跟分局鼓励的方向也算一致。再说这可是一百万的投资呢,对他来说也是一笔很不错的政绩。

    “那你们要用不少工人吧,我可以帮忙介绍一些适合的工人。”

    冯兴泰看了冯宇一眼,场长说的话,怎么跟冯宇模仿的一样呢?

    “这个我跟文队长也说好了,首先用的是我们连队的人,当然,场长如果有合适的人介绍过来几个,我们也能用五六个,月工资不会低于八十块!”

    场长哈哈一笑,深深的看了眼文德光。这个老文,还挺会做人的。不但先占据了一些工人的名额,也给他留了几个,让他有可操作的空间。

    嗯,顾副场长要退休了,正愁提名人选呢,就把文德光推上来吧。有了这一百万的招商引资政绩,当个副场长,找老领导关说一下,应该没问题!正好也让文德光看着这个厂子,他人头熟,好办事。

    “你们这也算是咱们农场人合伙自办的工厂,农场会给你们争取一些优惠的。一年免税,两年税收减半,这个我可以答应你。那块地皮也可以给你们用,但你们要买的话,可要一二十万呢。”

    冯兴泰咧嘴一笑:“我准备了三十万,如果地方还能给大一点,这三十万我都花了也行!”

    “没问题,这个我也答应你了!那什么时候能动工?”

    “明天!”

    ps1:哇卡卡卡,咱们终于上榜了,可同时有一个不幸的消息,那就是二十万字就要下榜。现在十九万字多一点,也就是说,四章之后,咱们就下榜了。老四厚颜,决定明天两更,这样能在榜上拖到周日,所欠下的一更,周日晚上或者周一白天补上。ps2:感谢蛇~两次打赏,感谢阳光月的打赏,感谢看爽才过瘾的打赏。诸位还有推荐票吗,咱们在榜上吊尾,不是那么稳啊

第八十五章 钱不是问题() 
为了帮着老爸建厂,冯宇打电话请了一星期的长假,理由是二表姑父摔伤了,他要照顾几天,当然,他家根本就没这个亲戚。【愛↑去△小↓說△網。ai qu 】

    “小宇,这全用机械来挖,得多少钱啊,咱们用人不行吗,便宜一半还多。再说一个地基,挖这么深干什么,有一米就足够了吧?”冯兴泰心疼啊,这败家孩子花钱怎么没个数呢?

    “爸,这都是小钱。再说盖房子,地基是最重要,绝对不能省。”

    “那也不用这么一大圈围墙啊,农场的砖厂现在的砖都是专供咱们家了。”

    对于冯宇要用围墙把这一大块地全部圈起来的行为,冯兴泰觉得太败家了,就算要用院子,随便弄些树枝什么的围一下就行了,用得着全部砖墙么,还必须要两米高?

    “爸,咱们的设备那么贵,您就不怕有人来捣乱?就算不是故意的,想想农场那些小孩子,肯定会偷着跑进来玩,到时候不小心被机器伤了,您就忍心看到?围墙上面还得扯上两道铁丝网,院子里至少养十条大狼狗,土狗不行,吓唬不住人。”

    冯宇开始做他的规划,滔滔不绝。但转身的时候,发现冯兴泰早已经离开了。郁闷啊,这个年代,就有代沟了吗?

    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施工队的队长冯宇是从省建筑公司高薪请来的。本来别人还不愿意来,一个小农场,盖个平房也要他一个工程师出面,那不是侮~辱人吗?

    但当冯宇给出每天五十块的高薪后,他巴巴跑来了。他一个工程师,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一百多。十天,五百块,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农场、县里、分局,能请到的泥瓦工人全请来了,一共一百多号人,再加上好几台施工机械,冯宇要的就是速度。

    再有半个月,这儿该上冻了,就不再适合土木施工,现在可买不到早强剂、减水剂等建筑添加剂,他要在最短最快的时间,把厂房建起来。

    最丧心病狂的是,厂房的墙壁,冯宇愣是要五十厘米厚的。工程师说三十七厘米就够了,但冯宇觉得不结实。怕什么,砖有的是,水泥也有的是,工人也有的是,给我往厚了盖,要的就是结实!

    如果不是没有空心砌块,冯宇还准备添加一些钢筋呢。

    厂子被分成四块区域,榨油间、制糖间、饲料加工间和原材料及成品储藏间。每个区域占地都超过了一公顷,这放在后世也算得上是大厂了。

    冯宇是打算以后继续扩建的,第一批设备来了之后,可能里面会空出来很大的地方。但以后会慢慢填满,冯宇要把这个建造成一个粮食加工基地!

    “小冯总,你这建造的厂房,花费可不低吧?”

    “也不算太贵,满打满算一百来万吧。”冯宇觉得很便宜,用不了十年,通往冰城的省道会穿过农场,就在这厂房前面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就这个工厂,十年后他往外卖最少几千万!

    虽然投资额严重超出了预期,但冯宇并没有觉得亏。就算厂子不挣钱都无所谓,更何况冯宇有信心挣钱,并且是挣很多钱。

    工程师忍不住咂舌,这小孩子口气真大啊,家里有钱就是不一样。一百多万,说的跟一百多块似的。在农场,一百多万,可以盖两栋楼了!

    冯宇已经跟基里连科联系过,发农机具生产线的时候,榨油、制糖、还有颗粒饲料的生产线都要一条,要最新最好的,价格还要优惠。

    这种生产线,苏联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但最新最好的,价格自然就不会便宜。最后商量了一下,三条生产线,榨油、制糖的都给选择85年产的,饲料生产线选择了一条83年产的。

    就这,放在华夏,已经是最顶尖的了。价格嘛,三折好了,算是基里连科跟冯宇的私人交易,不走公司账户。

    领先国内至少十年的技术,冯宇整条生产线买回来,居然只要国内价格的一半,还真是便宜的不得了。当然,基里连科确实是以“废铁”的名义从那些工厂强买回来的。这时候苏联的工厂腐~败问题也比较严重了,一些厂长就靠着倒卖这些用不上的生产线充实自己的钱包。

    这些生产线很好弄,就是农机具的生产线麻烦一些,谁让冯宇不但要生产线,还要技术呢?

    技术可不仅仅是资料,还要有人进行指导。苏联是在二战后,靠着从德国弄到了一大批工业人才,才会飞速发展的,他们也甚至,这种人才,不能外流。

    跟东欧一些国家,他们倒是有合作,但自从跟华夏闹掰了之后,苏联的工程师就不太喜欢来华夏,主要是华夏被政~治丑化的太严重了。

    基里连科把机械厂要的设备倒是联系到了,可惜没工程师愿意来。这生产线从组装到调试,没有专业的人怎么行?那些技术没有专人指导,机械厂要想消化吸收也会很困难。

    不过基里连科说会很快解决,保证一定会有专家愿意去。冯宇想了想,最后说他可以提供一份高薪工作,要一些机械方面的专家。

    这时候苏联的经济下坡路十分明显,人均收入从80年开始,基本就没什么增长,今年以来,更是开始下降。

    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月的工资在五百到八百卢布之间,冯宇给他们每人每月开一千卢布,只要他们来华夏工作。

    工程师也要养家,苏联一样,很多家庭只有男人出来工作,女人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冯宇就不信,给出这么高的薪水,还能没人愿意来?

    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