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极宫西堂花园。

    秦风来过这里一次,李世民将他叫到此处,却不知有何要事。

    秦风心犯疑乎,现在的形势对于大唐来说是没有再好的了。他还能帮上什么忙?

    李世民负手而立,看着远处的假山奇石,说道:“对于大唐当前的局面,贤婿有什么看法?”

    “没有!”秦风直白的摇了摇头,道:“现在局面一切大好,我大唐最大的敌人内乱不休,双方正在积蓄着力量,准备来年大干一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失去了最大的威胁,并且在突厥内战中左右逢源,大获好处。至于一些边陲小国,除了吐谷浑,其余之异国他邦不成气候,只要我们不去惹他们就万事大吉了,要是他们胆敢来惹我大唐那才真是奇怪了。目前而言,事事都向着我大唐,顺风顺水,形势再好没有了,还能有什么看法?”

    他当真是好奇了,现在历史在他的超控下完全出现了改变,因为他的存在,突厥可汗颉利屡次受挫,威望声势大不如前。前不久秦风因为在突厥内部纵横驰骋,更是成功的挑唆了颉利与突利的内斗,造成了突厥的分裂。随之而来的突利夷男联手、奚族臣服颉利等现象都与历史有所改变了。

    现在的情况可比历史上的局面好上一百倍,对于当前的局面,秦风作为一个后世人都万分满意,李世民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人,难道还不知足吗?

    “不错。目前的形势确实是一片大好,我们大唐根本没有外患一说,强大如突厥者也得看我们的脸色行事。”李世民对于秦风的答案却是异常的满意,重重的点头道:“贤婿便如我的福星一样,自你崛起以来。一切都变得异常顺理。很多事情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发生了,太快太突然也太顺利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都是因为我们之前准备得不足,太快了,以至于很多事情都有些措手不及。”

    秦风细细想来,还真是如此。

    发展太快了,会造成一些虚假的繁荣,一旦美丽的泡沫破碎,后果不堪设想。

    (早上好!第一更到了成绩好不理想啊!有推荐的朋友,支持一二啊!)(。)

第230章:左右为难() 
整个事情就算是始作俑者也意料不到这一切,李世民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李世民皱着眉头道:“朕原以为要两三年才有今天的形势,我大唐方有足够的实力深入草原与突厥一战。以现在的局势看来,最迟不过一两年。我大唐必将可以与突厥拿下突厥,而朕所烦心的便在这里。当然,这只是其一!”

    “外部的变化还好,与我们的关系不大;其二,便是我们内部的事情了,这回轰轰烈烈的吏治,固然是拿下了不少的贪官污吏,也除掉了不少为非作歹徒的中小世家,并释放出了数之不尽家奴,这些人,都将成为大唐的平民百姓,可问题一下又出来了。第一、吏部无人可用,你知道朕是绝对不可能与世家妥协的;第二、年关将近,如何安置这些突然多出来的百姓,如何合理的分配土地,又是一个大问题。以上两点是朕最为担心的地方。”

    这次大力整治吏治,很多地方政府是被李世民的钦差大臣给一锅窝了。故而,很多地方出现了无政府、无官员的状况,这种事情一两天还好,时间久了,肯定会出大问题。其次就是百姓安置的问题了,这个要简单一些,只要在分田地上做得公平公正,百姓自然不会有异议,可关键是没有人去帮助百姓划分啊!要是一个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群殴的现象。

    改革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是件天大的好事,可由于大唐立国时间不长,根基浅薄、人才储备不足,这也使得一件大好事可能会演变成乱摇国家根基的坏事。

    “这是大治前的必不可少的阵痛,应该是好事吧!”秦风一时间没能体会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大摇其头道:“未必,未必。贤婿可知你家那位雄才伟略的老祖宗为什么能一统六国,汉武帝凭什么能驱逐匈奴,成就不世伟业?”

    “自当是他们雄才伟略,有着足够的雄心魄力。”秦风装傻充愣的毫不犹豫的答道。

    “此其一也!”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真正关键的在于钱秦国知商鞅变法以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连续四代都是华夏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其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固然是平庸之辈。可是吕不韦的崛起,让秦国稳重了强国之态。反观中原六国,醉生梦死勾心斗角,相互尔虞我诈。秦始皇继位的时候,秦一国之国力,以可当六国,除了秦国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动不动的就拿出六十万大军出来?两次攻赵,李牧两度击败秦兵,歼灭秦兵十数万,之后,又有赵奢在瘀与之战歼灭秦军数万精锐,而在长宁之战前期,廉颇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这一时期持续了三年,强项险要的秦军损兵折将,赵括为帅后之前期表现亦是不俗,即便对手是武安君白起也损失惨重,若非赵括鲁莽轻敌、高傲自恃,谁胜谁负尤未可知。可如此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损失,尚不能动摇秦之筋骨。秦国当时之强盛,可见一般。”

    “至于汉武帝亦是如此,汉朝通过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四十五年的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史书记载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李世民说道这里的时候,满心的羡慕,甚至还带着点点嫉妒:“纵然汉武帝有历代皇帝留下来的巨大资本,汉武帝连年征战,也使得海内虚耗,人口减半,打仗最耗国力财力。”

    “而我们发展得太过顺利,比原计划提前了几年,而且在整饬吏治之际又出现这种种问题,这一切的一切让朕与满堂文武有些措手不及。这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了汉武帝的教训,我们又怎么能重新踏上他们的道路?前朝之亡,也多是亡在三征高句丽之上。明年出兵是必然的事情,在朕看来,这突厥要不就干脆不打,如果要打,就一战而定乾坤,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征讨,只会徒伤国力,将整个国家陷下去,只有干脆利落的胜利才能威慑四方,威慑国内一些蠢蠢欲动的不轨之徒。”

    秦风听得恍然大悟,终贞观一朝,唐军都信奉“闪电战”,在灭突厥、破吐谷浑、平高昌、定回纥、焉耆、龟兹等国都是一战而定,可谓是将“闪电战”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带半点的犹豫。贞观时期的大唐在国力与侧重点上和二战时的德意志极其相似,那就是军事实力空前强盛、经济却是致命的弱点,在征讨四言之际,所用战术一样是“闪电战”,在对外战争中,贞观王朝唯一没有获得成功的只有高句丽,那一战唐军先收复辽东,先后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而唐军,战士阵亡不过两千,但因气候问题受阻安市城下,战马损失了七八成,不得不选择撤军。

    依照道理来计,这战算不得败,是进攻方在取得一定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了撤军而已。但李世民却将此役视为一大失败,显然是因为没有一举拿下高句丽,与他的战略目标不符,视为失败。

    而二战时的德意志亦是如此,前期横扫欧罗巴洲无敌手,最终却被苏俄用辽阔的战略纵深、恶劣的天气给生生击垮。这细细一思索,发现两者间还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只不过大唐的敌人只有一个,故而只是一时的失败罢了,而德意志的敌人是大半个地球,所以惨遭分割两半的下场。

    秦风渐渐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道:“我想岳父您所担心的无非是两点:第一、生怕战争相持不下,继而给予国内一些人以谋反的理由与借口,并能够成功的鼓动起无官员地域的百姓;第二、担心我们整治内部的时候,突厥的某一方势力轰然倒塌,使我大唐错过一战定突厥的机会,继而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的遗祸。您现在纠结的是出兵与不出兵对吧。”

    李世民眼中露出了赞许之色,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这其中的得失是他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侯君集、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等一众能臣干吏商议出来的结果,秦风能在自己的提醒下第一时间领悟,确实不简单。

    李世民颔首道:“不错,现在我们已经不担心突厥闹不起来,而是担心突厥衰败的太快,从草原传来的消息可以看出,颉利与突利夷男几乎已经打红了眼睛,即便是冰天雪地的大冷天,双方大战没有,小战却是不断:抢牛羊、抢草皮、抢水源、抢地盘,只要能争能抢的他们都会争抢个胜负出来。因为他们的内乱,铁勒、回纥等十多个部落已经取消了对突厥的进贡。草原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突厥的落败,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意图浑水摸鱼的决不在少数。突厥元气大伤,我们若是不取,突厥必备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蚕食。如此我们不易于灭了一只虎而养活了十数头饿狼,并且是为一只大猛虎准备好锻炼自己的强大敌人。时下,如果我们出兵,定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无穷大的好处。可战场瞬间万变,国内形势又如此糜烂,故而朕又有些忐忑,一时半会之间无法下定决心。”

    “突厥不是还有回纥等部吗?要不让他们自己杀得半死不活了,再网打尽算了。”秦风试探着说道。

    “你这办法是稳健之策,朕也知道是最符合我大唐国情之策。但是,与朕之想法不符!如果这般,就没有办法达到朕想要的结果了。”

    李世民一挥手,大声道:“为了减少我大唐的伤亡,减轻我大唐的压力,我可以允许薛延陀、回纥这些部落分一杯羹,但是突厥必需由我们来灭,突厥这块肥美的肉,我们大唐吃定了。”

    李世民说道最后口气中带着坚定、霸道,以及不容置疑。

    秦风神色一凝,颔首沉声道:“岳父说的不错,我们大唐明里暗里的算计,不可谓不费心力里,就是为了吃这块肉。若费尽心思,肉让别人叼了去,那岂不是要贻笑天下?小婿也认为稳健之策只能解决眼前,无法兼顾长远。”

    李世民双眼一亮,道:“说说你的看法。”

    “重启丝绸之路是我大唐既定之国策,而丝绸之路漫长,途中经过无数国家、部落,这些北方、西方异族崇尚的是强横的实力,而不是智谋,如果没有一场酣畅淋漓的拿得出手的大胜仗、大硬仗,又如何震慑得住贪婪的北方、西方异族呢?突厥横扫大漠近百年,在北方、西方可谓是凶名远扬、无人敢惹,要是我大唐以快刀斩乱麻、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歼灭,西域各国自然是群相悚惧,以后,谁敢在丝绸之路捊我大唐之虎须?”

    “英雄所见略同!”

    李世民双掌重生一击,赞赏道:“这也是朕之目的。”(。)

第231章:李世民的器重()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又叹息道:“但是杨广无道,隋末动荡,对天下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你可知道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